我萌分权分不过大宋,集权集不过大清,有话题性的东西比如心学比如党争再比如吊打北元和被瓦剌一锅端要么zz敏感要么没有大众感兴趣,拍一两部瞎jb改的情情爱爱被萌粉骂成狗(明妃),谁特么闲的没事干拍明朝。
看看非桥段的鬼畜就知道了 ,我萌其实没多少人关注。
不过说起来,第一部明朝剧应该是《穿越时空的爱恋》吧,也不知道有几个唉声叹气的萌粉看过,还是挺好玩的。
以下是原答案。
可能只是,不合时宜,商业性不足吧。
比如自家偶像,于谦于少保。
简直完人!
从小天才,七岁就被人说是救时宰相。
学霸,二十三中进士(21~25,大佬们大多是这个年纪中进士的。)
然后就,怼皇帝,骂王爷,刚正不阿小御史。
三十三岁,出任河南、山西两省巡抚,风评甚好。治旱灾治黄河平冤狱管大同,一件没落。
小二十年后,回北京,做兵部侍郎,结果见证了小皇帝的作死。
土木堡之变。
皇帝被俘,精锐尽没,官员惨死,京师震恐。
有人要南迁,他厉声制止:“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言南迁者徐埕,又名徐有贞。
然后他披甲上阵了。一个文人,身体不好的天命之年的老头子,身自督战。
不久前,他的父母妻子接连去世,他却连丁忧都不能。
然后他胜了,北京保卫战,却忧国忧民,不事家产,不加官进爵,也没有以子滥功。
并因此得罪了他亲自提拔的石亨。石亨是后来害他惨死的人之一。
景泰监国的几年,他留心兵事,操练军马,军队的有生力量,几乎由他一手建立。
几年后,南宫祸起,他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菜市口里抛洒热血,死之日,西湖水干,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儿女戍边,濒死者数。
政治功绩就此打住,现在说一下私生活方面。
很难想象,一个少年得意、桀骜不驯的天才,一生一世一双人,不仅仅是一夫一妻,连纳妾都没有,仅他现存的诗歌里,有《悼内》诗十一首,以及一篇《祭亡妻淑人董氏文》。
庸择吉地以妥灵光,待吾瞑目之后,与子同穴而藏。
因为外出巡抚,他不能待在父母身边尽孝,也不能陪伴妻子儿女,这是他一生的痛。
可是能怎样?一颗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再痛彻心扉的诗词,终究他也是孤身一人在外,虽有义子于康相伴,江南才子在山西太原一个人孤零零地度过春节,孤苦之中安慰自己,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父母接连逝去,可,皇帝要他治理山西的旱灾、河南的水灾,连丁忧都不让。
他夫人弥留之际,给他传了书信,而他在河南,因为黄河水灾,赈灾布药,连自己夫人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他夫人去世的时候,他年不到五十,不再续弦纳妾,人皆义之。
可在某部剧里,他和一个小他三十岁的姑娘,有感情戏。
他有一子一女,皆有诗歌流传,故,很多人都知道,他儿子叫于冕,女儿唤璚英。
我是叛逆的人,从不人云亦云。
可对于他,知之愈深,仰之弥高。
他现存诗歌,起码三百多首,其中可窥见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永乐十九年他杏榜夺魁,绣口锦心的才子,拿手中如椽巨笔,写祈雨文。
生于钱塘长于钱塘的文弱书生,为了百姓,短衣粗褐,用提笔的手握着铁锹治理黄河。
锐意取功名、勤苦事纸笔的清雅士子,在晋豫大地的田间带头抓蝗虫。
少年得意身居高位的封疆大吏,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冬日里床头的酒结成冻,还笑着写诗打趣自己,说书生就该安贫乐道。
宵衣旰食勤勤恳恳的中年男子,尚未来得及油腻,却连自己的父母去世都不能守孝,只能早早地将自家爱子遣送回杭,代己尽孝。
旁人为官,前呼后拥,俸禄万钟,妻妾成群,以子滥功,再随意做几件事博个好名声,也算是名利双收,人生足矣。
可他为官,轻骑简从,家无余财,唯一发妻,子受所累,却毫不在惜地将自己珠玉之躯来换百姓的安宁。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愿使灾咎及予躯,免试苍生受憔悴。
坦白讲,关于他的史料不算少,可信度也很高,但是不知为何,宣扬他的作品很少,且大多有戏说的成分。
可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要不分汉满蒙回;
可能是要考虑为尊者讳,要照顾君父脸面;
可能是老邻居岳武穆在,宣扬的意义不大;
也可能是后代子嗣凋零,无人能为他争取;
更可能只是因为话本子少,戏说的程度低,毕竟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二十年,基本上都是在晋豫大地,兴农业治黄河,苦大仇深地不像是历史剧,反倒是像农业频道。
就算他和尊夫人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可到底天涯两望,不能你侬我侬,儿女情长;
就算他才高八斗写的出锦绣文章,可到底祈雨文是封建糟粕,不值一哂;
就算他怜爱女儿教导儿子,可到底数年未见,算不得称职的父亲;
就算他一生清白德行无亏,可到底人生枯燥乏味,史书上几行字便将他的一生带过,不如旁人有许多的逸闻趣事;
就算他豁出性命保家卫国,文人之躯身自督战,存了必死之心,可谁让他彼时年事已高,怎比得过某俊俏小生出演的少年帝王?
就算他身居高位少年得意,可他身侧既没有莺莺燕燕倚红偎翠,又没有为了哪位女子冲冠一怒,愿为她负了天下,又怎能博得主要观剧人群的欢心?
若真的要拍剧,我虽才疏学浅,仍愿略尽绵薄之力,为他作词:
子午谷,少年机敏社稷臣
文山像,西子湖畔岳家坟
吴山骂鬼笑神
梅影读易抚琴
绣口锦心,谈笑书鸿文
风骨秀俊,举止得帝心
岂屈小地?少年得意塞北巡
茹苦含辛,轻骑遍访辖地民
晋豫生民俱饱暖,辛苦出山林
百金化液铸铁犀,粗褐理河沉
揽镜惊叹雪染鬓
观书笑知胸无尘
丹心报国成,留泪双行思亲
孝义怎堪行?遣大儿将孝尽
怜妻弱女幼,愿同穴以藏身
叹父老母孤,唯效国而忘身
土木惊变,书生持刃德胜门
南宫祸起,英雄殒命诗成谶
石灰吟,一生清白唯此身
北风吹,半世萧索因小人
苏堤春,何处得此人?
三台麓,何幸掩汝身。
一句一典故,一句一化诗,便是我能做的所有。
可偶尔,又私心地不想让他的事迹被拍成影视。
于公千年,少保不朽。
罗列一下词的典故和化诗什么的
一句对一句
1.子午谷:祭毕回家,路过一牌坊,那牌坊上写着“癸辛街”三字,其叔复问他道:“此三字,地名也,倒有二字属支干,再要对一支干地名,想来却也甚难。不知吾侄可还有得对么?”于谦道:“如何没有对?三国时魏延对诸葛亮所说的‘子午谷’,岂不是一确对?”(《西湖佳话》)
少年机敏: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明史·列传五十八》)
社稷臣: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
2.文山像:即文天祥。文天祥号文山,于氏数代皆崇慕文山高义。
西子湖畔:我家住在西湖曲。(于谦《梅花图为严宪副题》)
岳家坟:岳飞墓。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其二)》)
3.吴山:十六中秀才,后不第,吴山苦读。
骂鬼笑神:于谦吟罢,遂同众友到湖头,畅饮而归,来到寺门,脚步踉跄,忽被寺门首泥塑的急脚神,将他的衣服搴住了。于谦乘醉怒骂道:“如何见吾来而不跪接,反大胆搴我的衣服?可恶!可恶!元有一些而不可恶者也。明日罚你到岭南卫去充军。”于谦一头说,一头就到书房中去睡了。谁知正人正气,能服鬼神。那一夜,急脚神就托梦于住持和尚西池道:“我今得罪于少保,要贬我到岭南去充军,此行甚苦,惟吾师恳求,方可恕免。”西池醒来,大以为异。次早,果来见于谦道:“相公昨夜可曾要罚急脚神到岭南充军么?”于谦道:“醉后戏言实有之,老师何以知之?”
于公回书房,要打从关帝座前走过。此时关帝座前,琉璃灯正明,于公因走人殿内,祝赞道:“帝君,正神也。我于谦也自负是个正人,后来若果有一日功名,做得一番事业,帝君何不显示我知,使我也好打点。”说罢,就回房去睡了。果然,正气所在,有感必通。这夜于公果梦关帝托梦于他道:“你的功名富贵、终身之事,不消问俺,只问汝长嫂,他说的便是了。”忽然惊醒,却是一梦,甚以为异,因暗想道:“我家嫂嫂,以他年长,视我为婴孩,常常与我戏言取笑。今以正事问他,倘他又说些取笑之言,则关系我一生大事,如何是好?然关帝分付:又不得不信。”到次日,忙忙走回家,寻见长嫂,便深深作一揖,长嫂见了,笑将起来道:“叔叔为何今日这等恭敬而有礼?”于公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长嫂道:“求我些甚么?”于公遂将夜来得梦之言,细细对长嫂说了,道:“此乃我终身功名富贵所系,望嫂嫂说几句兴头的话、万万不可又取笑,”长嫂听了,因笑嘻嘻说道:“叔叔小小年纪,倒思量做官了,既想做官,莫怪我说,八九品的大官料轮你不着,你只好捡一二品的做做罢了。”于公听了,满心欢喜。因又问道:“便是一二品的做做也罢。但不知却是何官?”长嫂又笑笑道:“无非是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侍郎,做尚书阁老罢了。你这天杀的,还想着要做到那里去?”(《西湖佳话》)
4.梅影:种得梅花绕茅屋。(于谦《梅花图为严宪副题》)
读易抚琴:有时抱琴花下弹,有时展易花前读。(于谦《梅花图为严宪副题》)
5.绣口锦心,谈笑书鸿文:十六中秀才,二十三中举。会试夺魁,为会元。殿试为三甲九十二名,盖以策语伤时。
6.风骨秀俊,举止得帝心:谦……风骨秀俊,音吐鸿畅。(《于忠肃传》)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明史·列传五十八》)
7.岂屈小地?少年得意塞北巡:宣德初,授御史……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巡抚,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明史·列传五十八》)
我生叨国恩,显宦亦何早。班资忝亚卿,巡抚历边徼。(于谦《寄内》)
上手书谦姓名授吏部,遂超拜兵部右侍郎,兼治河南、山西,时公年三十三。(《于忠肃传》)
8.茹苦含辛,轻骑遍访辖地民: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明史·列传五十八》)
9.晋豫生民俱饱暖,辛苦出山林: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旋起赴。(《明史·列传五十八》)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10.百金化液铸铁犀,粗褐理河沉:在开封城东2.5km的铁牛村,有一尊身高2m(6尺),座长1.17m(3.5尺),体宽近1m(3尺)的铁犀。铁犀浑身乌黑,独角朝天,怒目而视,两肢前撑,坐南向北,背对奔腾咆哮的黄河而卧,形态魁伟,现降妖擒怪之力;面容端正,传永镇波涛之神。铁犀是由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水利专家于谦所铸,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于谦与镇河铁犀》——《河南水利》2001年02期)
11.揽镜惊叹雪染鬓:览镜自惊还自叹,又添几缕白髭须。(于谦《自叹》)
腰黄久负金为带,头白惊看雪满梳。(于谦《初度》)
12.观书笑知胸无尘: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13.丹心报国成,留泪双行思亲:一颗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14.孝义怎堪行?遣大儿将孝尽: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于谦《示冕》)
时年于冕十三岁,遣归钱塘(今杭州),代己尽孝。
15.怜妻弱女幼,愿同穴以藏身:婉娩性情端可爱,娇痴态度亦堪怜。(于谦《忆璚英》)
庸择吉地以妥灵光,待吾瞑目以后,与子同穴而藏。(于谦《祭亡妻淑人董氏文》)
16.叹父老母孤,唯效国而忘身:于谦五十岁之际,父母接连病逝。
至性过人,忧国忘身。(《明史·列传五十八》)
17.土木惊变,书生持刃德胜门:即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精锐数万,三大营精锐尽失。
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都督陶瑾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宣武门,而谦自与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陈德胜门外,当也先。(《明史·列传五十八》)
18.南宫祸起,英雄殒命诗成谶:即南宫复辟,英宗重登大宝。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坐以谋逆,处极刑。(《明史·列传五十八》)
诗成谶:粉身碎骨混不怕(于谦《石灰吟》)
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于谦《入春狂风大作,加以久无雨雪,因以自咎》)
19.石灰吟,一生清白唯此身:即《石灰吟》,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0.北风吹,半世萧索因小人:即《北风吹》,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明史·列传五十八》)
21.苏堤春,何处得此人:即苏堤春晓,于谦为人颇为崇拜子瞻。
兴安等曰:“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令彼去,何处更得此人?”(《明史·列传五十八》)
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林则徐
22.三台麓,何幸掩汝身:于谦葬于西子湖畔三台山麓。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谒岳王墓》)
没啥阴谋论,非常简单,没服装!
首先明朝戏很多我随便说几个《洪武大案》《郑和下西洋》《永乐英雄儿女》《大脚马皇后》《皇上二大爷》每个片都不错,而且要名角有名角。涉及各种朝廷厚黑,反腐,讨伐异族。所以和政治正确和影射没关系。那些各种阴谋论可以歇歇了。
为啥没有,时也,命也,运也。
好了不拽文,说人话。我在横店工作过一阵。你知道为啥中国最多的就是抗战和清宫剧么,因为这类服装租金最便宜,储量最多。感谢《亮剑》和《康熙王朝》这些先行者的成功让这类服装有了大量富裕。
在座各位有年纪大的,可能了解,清宫戏之前最流行的是什么,宋剧。不信回忆回忆,当初电影频道打开各种电视电影,好家伙,左一个燕青,右一个李逵。你信不信就连《石将军石勇》这个水浒你一时都想不起来的龙套,都有专属角色电影。真佩服编剧,水浒传这个人有100个字都难说。
为啥宋剧多,前有山东台,后有央视,两版水浒传,不得不生产了大量的服装,而且还为此诞生了大量专门宋代考据缝制服装的人才。其影响一直到现在,要不也不会有《精忠岳飞》《杨家将》《穆桂英挂帅》《新水浒》《武松(这根本就是新新水浒)》这样的宋剧大量轰炸。拜托这些剧的历史背景比明政治不正确多了吧。
然后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康熙王朝》和前期很多优秀抗战剧,让两这类服装有了大量库存和修补缝制人才。以至于很多神剧本来想走未来科幻冒险风的,想想自己服装还做的不如《爵迹》呢,就来霍霍抗战片了。毕竟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我拍一个亿元大剧,把租来的服装转租给小剧组,让他记得快穿快拍按时还甚至还能赚点。
而我之前提到的几部明剧,明显缺乏人数,都是有个场景几个人穿服装即可,那种万人大场面几乎没有。《郑和下西洋》里面奉天靖难部分几乎就没几场打斗,为啥?明式军服上哪借啊?
大家可以回忆下《汉武大帝》上映后各种《东方朔》《卫子夫》的汉剧开拍了。
《贞观长歌》后,唐剧兴盛武则天甚至同时上映两部。
《大秦帝国》后,各种战国片也不少。
《康熙王朝》好就好在,当初除了老《三国》,这种多人大制作几乎空白。而且《雍正王朝》还开启了宫斗的先河,借着大家喜欢雍正的东风,和普遍群众对没有大制作不过瘾的愿望。拍摄非常成功,中国人嘛,都是过日子的人,康熙王朝那上万的服装道具咋就能用一次呢。结果大家都知道的。
明剧很不幸的,错失了大制作的良机。现在因为成本压力,更不适合开启大制作。所以只能在小作品圈子晃悠。其实也有好处啊,你看电影院里《大明劫》《锦衣卫》《十全九美》明剧还真不少,反而好像很久没看清宫戏上电影了。(清末打外国大力士那种不算)
不行了,我忍了三天,实在受不了了,还是来说道说道这个问题吧。
结论放在前面。
第一,以明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不算少,只是存在感低。
第二,明朝“雷区”多,和当代相似度略高,所以改编难度大。
第三,明朝有很多适合拍电视剧的点,只是缺少有心人来挖掘。
一条条说,先从第三点开始,对,就不按套路来,从下往上反着说。
明朝要想拍电视剧的话,想拍正剧那就截一段历史史实老老实实拍就是了,这个没啥好说的,尽量还原历史就可以。
但正剧肯定受众少,大家不爱看严肃题材的历史剧,现在流行女主、宫斗,上面也有答主说了,明朝后宫太安生,不适合宫斗。
不适合?
我还就不信了,来,国初两朝大家都熟悉,那就从仁宗开始往后数,咱们挨个捋一遍。(感谢评论区提醒,国初三朝,我把我的大侄子漏过去了,罪过罪过 )
仁宗(洪熙) 原配张氏从燕世子妃到太子妃再到张皇后、张太后、张太皇太后,不够牛逼吗?
宣宗(宣德) 原配胡皇后无子被废,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册孙贵妃为后,但张太后喜欢胡后不喜欢孙,内廷设宴回回让胡废后坐孙皇后上位,孙皇后气得要死还不能发作。
这不仅可以宫斗,还能扯婆媳呢。
英宗(正统) 钱皇后为英宗瞎一只眼废一条腿,英宗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他俩的故事好好编一下足够煽情足够虐。
景帝(景泰) 汪废后一生传奇,简直可以演大女主。景泰在位的时候,敢和皇帝正面刚,反对废易太子,因为这事被废了皇后。后来英宗复辟,派太监来管她要一块玉玲珑,就不给,逼急了吼一句:“七年天子,消受不起一块玉吗”?这个女人,是个狠人。那句“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放进言情剧里的话也可以虐一波。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英宗恨她恨得要死,想neng死她但被群臣拦住了。可是英宗的老婆,嗯,不是钱皇后,是周贵妃(宪宗生母),居然和汪废后关系特别好,隔三差五叫进宫来聊天,你看看人家这个交际圈子。
宪宗(成化) 吴废后和万贵妃组一局,斗去吧。最后赢家是宫女纪氏(孝宗生母)。
孝宗(弘治) 孝宗只有一个张皇后,没其他后妃,但也可以斗啊。内廷斗外朝啊,外戚斗朝臣啊。孝宗朝是明代唯一有外戚祸乱的时代,张皇后的兄弟们闹得可欢实呢。
武宗(正德) 这个不用多说了,武宗的风流韵事多着呢,扯出哪段来都够喝一壶。
世宗(嘉靖) 嘉靖放到今天的话绝对是渣男里的战斗渣,三个皇后一个比一个死得惨啊。原配陈皇后,被他呵斥之后惊惧小产,血崩不治。临死之前想见母亲一面,皇后父亲陈万言为此特意上奏疏求嘉靖开恩,嘉靖非但不批。还把奏疏公开,宣谕朝臣说这是外戚借口探亲意欲窥伺朝廷,话说的那个损呦。陈皇后至死没能见到家人,死后丧礼规格也被削减。一直到七年后才因为夏言力谏而改谥迁葬。
第二任张皇后,小过被废,幽禁至死。
第三任方皇后,“壬寅宫变”中救了嘉靖,但擅自处死曹端妃被嘉靖记恨。皇后寝宫大火,嘉靖坐视不理,不派人扑救。方皇后死了他又后悔,以元后礼葬。
要拍明朝的宫斗嘉靖朝最适合,方皇后的故事好好写一下要比如懿传精彩。
前几天 @朱武镐发了条想法,我顺着他的想法续了几句
这不就是一出经典的宫斗剧套路吗?
穆宗(隆庆) 李氏(神宗生母)从宫女到太后的逆袭。
神宗(万历) 王皇后、郑贵妃这俩可以斗一局,朱常洛生母宫女王氏也可以掺和进来演个配角。
光宗(泰昌) 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三大案全围绕他一个人,还不够演啊?
熹宗(天启) 张皇后宫斗好手啊,不仅要斗女人,还得斗人妖呢(魏忠贤)。
思宗(崇祯) 周皇后和田贵妃可以组一局。《人海记》里有段故事,说田贵妃故意让宫女抬轿子去见崇祯,崇祯问起就说嫌太监脏,坤宁宫里的太监都和宫女乱搞。崇祯派人搜宫,搜出一大堆狎具(知道这是干啥的吧?)把周皇后气到吐血(真的吐血了)
帝每日召(田)贵妃,妃例御凤舆,由小太监舁之而来,是日舁者却为宫婢。上问故。曰:“小太监多恣肆无状。”叩其实,曰:“坤宁宫小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上色动而搜其处,获得狎具,盖宫婢各有太监为腻侣,所谓对儿也,一名对食。上骤怒,立谴诸小太监,中宫(周皇后)因怼恨成疾,呕血。
这心机,这套路,不够损吗?不够狠吗?这宫斗还不够精彩吗?
你看,想宫斗哪朝不行?
不喜欢宫斗,那也行。
想看权谋,那就朝堂纷争,党派之争,东林党、阉党、齐、楚、浙党大乱斗。
想看战争,那就靖难、麓川、大藤峡、嘉靖大倭寇、万历三大征、萨尔浒、土木堡。
想看言情,那就把钱皇后或者(孝宗)张皇后的故事好好写写,或者写写明末文士和妓女的爱恨情仇,冒辟疆和董小宛,钱谦益和柳如是,龚鼎孳和顾横波,呼文如和丘谦之,哪段不能写?
想看宫闱秘闻,那就壬寅宫变、南宫复辟、纪氏之死、英宗身世之谜。
想看夺嫡戏码,那就永乐朝三子之争,朱高煦恃宠而骄,得武将拥戴,朱高燧更狠,要下毒neng死他爸爸,矫诏自立。大胖子朱高炽战战兢兢,坚持了二十多年才终于修成正果,容易吗。
想看民族与外交,那北有蒙古,南有交趾,内地有土司,海外有佛郎机。
说到佛郎机有段故事可以讲啊,正德十三年,葡萄牙人皮雷斯率使团来华,意同中国通商。他们联络火者亚三,通过贿赂武宗身边亲信宦官的方式得见皇帝一面。而后火者亚三成了皇帝身边的新宠,皮雷斯的通商要求并未实现。但还没来得及离开,皇帝驾崩,火者亚三以结党江彬牵涉谋逆的罪名入狱,死在狱中。皮雷斯等人也被牵连,赶出京城遣返广东,又被广东地方官逮捕,皮雷斯最终瘐死狱中。但也有传言说他没有死,而是出狱后流落大明,娶妻生子了。他在狱里写的求救信现在还在葡萄牙国家档案馆,中方叫《广州葡囚信》。
这段故事牵涉中葡关系、外交、政治、官场贪腐、宦竖弄权、还有皇位交接、宫闱秘闻,多好的材料啊。
明朝历史什么题材hold不住?
总而言之,明朝史料庞杂,卷帙浩繁,正史、野史、杂史、文人笔记,东西多着呢,只是没人肯来挖。
第二点,明朝的“雷区”。
明朝应该是封建王朝之中和当代相似度最高的了,毛主席在世的时候也对朱元璋特别感兴趣,吴晗的《朱元璋传》在主席授意下改了好几稿。
嗯,这个点还是不展开说比较好,容易“恶政隐”。大家想想明初史事,再想想建国初期。想想明代中后期经济繁荣之后引发的社会乱象,再想想当代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上批判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风气,还有政治上……嗯,点到为止。
最后一点,已有的明朝的电视剧。
说到这里我要先来一波“忆童年”了,记得我小时候那个年代明朝的电视剧是不少的,我本人印象最深的两部,一个是《穿越时空的爱恋》,另一个是《大脚马皇后》。这两部剧算得上是我的“历史启蒙”了,《穿越》让我知道了朱允炆、朱棣,《马皇后》让我了解了胡惟庸、刘基、高启、汤和。这两部电视剧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几位历史人物的认知了。
这两部剧都是喜剧题材,但大体上对于史实内容还是有尊重的,没有改编的太过分,这点就比现在很多古装剧强了。
《穿越》应该现在大家还知道,《马皇后》恐怕了解的人不多了。后来还有过一部《皇后驾到》,也是喜剧,主角是马皇后,而且两部剧的马皇后都是吕丽萍演的,简直是“马皇后专业户”。那部剧我印象中拍的也不错,我那时候上初中,为了追剧天天熬夜看,从此还意外开启了我的修仙之路。这剧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也少了吧。
除此之外,还有《朱元璋》、《郑成功》、《郑和下西洋》、《万历首辅张居正》、《洪武大案》、《神机妙算刘伯温》、《正德演义》、《传奇皇帝朱元璋》、《长河东流》、《锦衣卫》、《帝女花》、《大明按察使》、《大明按察使2》、《抗倭英雄戚继光》等等。
看,这么一说也不算少。可哪部大爆了?就是《大明王朝1566》也是评价高但收视率不高。近几年来唯一一部还算赚点收视的就是《女医明妃传》了,这剧服装方面也勉强算得上考究,可惜剧情啊,唉,看了两集我脑壳都疼。
所以说不是明朝的电视剧少,是没有大爆的,存在感低。
还有就是有些电视剧其实背景设定是明朝,但你可能没看出来,比如《金玉良缘》、《少年四大名捕》,还有最经典的《小李飞刀》,大家都知道李寻欢是探花,但不知道他是成化二年的探花。这些剧也是明朝背景的,但大家没把它当成明朝剧,一是因为它的题材是武侠或者言情,并没有着力表现时代历史的因素,二是它不像清朝剧那样,好认。
清宫剧的拍摄现在都已经有点程式化了,服装、道具、场景都是现成的,拍就是了。而且清宫剧基本也都堆在康雍乾三朝,尤其雍正和乾隆。对这两朝的人物和一些简单史事,从《还珠格格》到《甄嬛传》、《延禧攻略》再到《如懿传》,大家看得多了自然了解一些,虽然不是史实,但至少对人物有个大致的印象,再看同类型的剧很容易入戏,能看得懂。
如果拍明朝剧,大家对人物都不了解,就我上面哔哔那一大堆,普通观众不知道谁是谁,看起来就吃力。在剧里做“科普”也不容易,而且吃力不讨好,加之清宫剧风靡,那就一窝蜂扎堆好了,干吗去啃硬骨头。现在都是市场导向,流量导向,拍明朝剧观众不爱看啊。毕竟看了这么多清宫剧,审美倾向一时也调不过来。今年大火的和话题度高的《延禧》、《如懿》也都是清宫剧,说明清宫剧的热度还没降下去,还能带得起流量和话题,那就还得接着拍。
历史本身足够精彩,它宏大开阔包罗万象,但我们通过电视剧看历史实际上是一个窄化的视角,尤其是近几年的热播古装剧都是把历史套进或言情或宫斗的壳子里再推给观众看。我希望我们将来能生产出真正的好的历史剧,我希望吧。
反对说明朝敏感和雷区以及明朝没有市场的答案,敏感市场只是借口
论敏感度和雷区清朝是明朝的几百倍,满清建立,多尔衮,康熙,雍正、乾隆杀了几千万汉人,剃发易服,大兴文字狱,修《四库全书》,奴役汉人,明史案,海禁闭关锁国,这些是不是雷区,够不够敏感,然而清代电视剧拍了吗,没拍,拍的都是些胡说八道歌颂胡皇宫廷剧。
为何一到到明朝就敏感了?
明朝有的是市井生活,明朝宫廷你也可以胡编啊,不有的是题材吗,明后期思想活跃远超清朝,为何不拍?
清朝电视剧都是一些人用金钱资源砸出来的,先把好的剧本安到清朝上(历史上如果没有,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再请那些粉丝多的明星出演,迎合一下群众思想,再加上全网吹嘘满清的伟大,胡皇之圣明,再不让其他朝代过,河蟹神马的,你想不看都不行。例如限韩令,韩流阵亡了,上面来个限清令,放开明朝电视剧,清剧也就跪了。
看看明清电视剧对比
明朝电视剧:基本上无论上到皇帝下到平民永远都是披发或者半束半披,衣服永远那么低劣,服饰没有对的,剧情永远是锦衣卫东厂等剧情,实际上汉族朝代秦汉隋唐宋明汉族男子都是束发。明官员帽子没有帽正,皇帝不戴大金冠,明代皇帝登基从未出现过12旈冕服等等。
清代电视剧:发型美化成阴阳头,多尔衮、康熙、雍正、乾隆等应该是丑陋的金钱鼠尾才对,剧情是胡皇各种圣明,清代电视剧宣传奴才思想给汉人洗脑等。
由于"剃发易服",汉人不了解自己祖先的发型服饰,"束发"这么简单要求明朝电视剧现在都做不到。
明朝电视剧丑化汉人发型,清朝电视剧美化发型。
我们都共和国了,满清电视剧还天天宣传"主子圣明""奴才万死"的奴才思想,一部分汉人脑子都快被洗傻了吧。"醒醒,你大清已经亡了"!
总之,清朝电视剧多是**人故意为之,明朝电视剧不丑化一下都过不了
共和国了,少点奴才,多点正常人,希望将来可以看到还原明朝的电视剧。
这里与明朝有关主要指涉及皇帝,宫廷。很多剧假托名表但是没意义,比如武林外传,红楼梦
1,雷区标准严重双标
因为少民dis汉人,属于自我反省。
汉人Dis少民,是民族歧视。。。。
。
2,最主要的还是影视剧商业的市场行为。
电视剧受众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满足老人和妇女的心理需求,才是第一要务。各位20~45的男生,最近两年没看过一部完整电视剧的很多吧,我就是。
明朝历史思辨性强,皇上不出宫,恋爱野史少, 马皇后这种贤妻良母属于田园女权大V着重打击的对象,是不会火的。野炮剧情少,只有好玩的武宗朱厚照,曲折离奇爱恨情仇的英宗,代宗兄弟俩等可以演,其他不受受众追捧。
试看火热的清朝剧:
《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戏说乾隆》等。。多是因为清朝野史泛滥,小说出版极大繁荣,各种演义,戏文,野史层出不穷,给编剧带来了丰富的材料。
而《宫》,《还珠格格》,《甄嬛传》。。。。
都是假托一个人名,编剧大肆瞎编乱造,强行玛丽苏。特别是皇上,太子们与普通女生的爱情故事,就是我虽然出身地位而且态度差,但是总有大人物在我屁股后面疯狂追我的剧情,或是普通女生经过斗争,顺利上位的故事。
其实就是广大受众内心愿望的反应,只不过就是现代社会心理扣到了清朝头上。。与“霸道总裁爱上我”并无二致。
3,大明的方方面面,有我们的当代的影子
这个不多说,自己体会吧。
历史剧大致可分为硬核和套皮两种。
硬核的严肃向历史剧,明朝很吃亏,知名人物容易政治敏感:于谦不利于民族团结,戚继光要看中日关系,海瑞影射吏治,张居正改革却贪污。央视当年鼓吹改革,宁可生造“满族优秀干部胤禛先进事迹报告会”。
明朝前几代皇帝其实有拍,尤其老朱的出镜率并不低,然而质量不高就没火。毕竟大厂不会涉足,敏感性自行百度。
至于《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扑那么惨,基本宣告了严肃向历史剧的死刑!
套皮历史剧包括武侠、喜剧、言情三种,“严谨性”依次递减。
武侠类明朝有锦衣卫和东厂,天生优势,原创武侠剧里明朝背景过半,代表作《龙门客栈》《天下第一》。然而武侠原创剧不如改优秀小说,小说里联动历史最好的金老爷子又只有碧血剑一部真明戏,笑傲江湖几乎没有朝政瓜葛。其他名家的明朝背景作品倒是车载斗量,可历史联动比金老爷子差太远了。像《小李飞刀》,死忠粉都很难说清哪朝哪年。
喜剧类清宫戏绝对优势,康熙乾隆这爷孙俩太能折腾,民间传说也多,编剧好发挥。有了《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刘罗锅纪晓岚也是拜乾隆所赐。后来者拍戏赚钱,当然是选择跟风了。
说起来明朝的底子不差,刘基徐渭是很好的模板,然而影视作品实在乏善可陈,最好的就是中规中矩的《大脚马皇后》《穿越时空的爱恋》,赶不上包青天狄仁杰,连星爷助力唐伯虎的才子人设都被纪晓岚抢走。
爱折腾的正德话题性仅次于败家子乾隆,也有《绝色双娇》等作品,可我寻思这事也不光彩啊。
对了,可以把《武林外传》《龙门镖局》算到明朝背景,是不是舒服多了?
目前最火的言情类其实跟历史没关系,雍正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朋友。宫斗剧哪有什么历史,主妇剧的胡编乱套而已,什么“大女主”,不就是玛丽苏么?!
这种剧选朝代背景只看路人缘,而《还珠格格》杀伤力太大,以至于过半女频网文都在跟阿哥们谈恋爱。女性向文学作品少,女频网文是个宝,宫、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等不过是派生品。
所以如果真有朝代粉气不过,倒是可以去晋江起点写部某某朝恋爱小说~
一:史料缺呀!被“清”朝改的面目全非。
例如:康熙封“武圣”,最符合标准的岳飞,因为抗的是金、是康熙的老祖宗,就被他否掉了。最终,选择了关羽。这也是关羽是武圣的由来。
而乾隆在大搞“文字狱”的同时,又封袁崇焕这个自称轰死努尔哈赤的明臣为汉族的民族英雄。这也是袁崇焕是“民族英雄”的由来。
终清一朝,不见有关于“袁可立、傅青主”等人的丝毫记载。而这两个人,一个是真正在明清的战争过程中,战胜过清廷的明大臣。一个是让清廷,上至皇帝康熙,下至满朝文武面目无光,还不得不服的“学海”(学问之海),道、儒、文、武、德、医、书法等全系“大宗师”。
一个好作者是不会不考证就瞎写的。否则,就算写了也难成优秀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的机会也小。
不过,以后会越来越多的。因为反感“清之奴气”的人,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二:年代略远,存在感也略低。
三:电视剧的主要受众是女人,现在古装剧又以宫斗剧为主。明宫剧因明朝皇帝多奇葩的原因,不大好创作。
四:北京还有不少满族同胞活跃在影视圈呢!
唉,汉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是逐渐走低的。从“秦汉之霸气”,到“隋唐之豪气”,再到“两宋之文气”,而至“大明之骨气”,最后成了“满清之奴气”。
~~~~~~~~~
ps:没有任何黑、粉、讽的意思。
只是略感慨并简单陈述了一下,自认为的一个客观事实。当然,我的认知,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观,仅是目前个人有限的认知而已。
我不知道距离真正的客观事实有多大偏差?因为我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客观事实是什么?
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相互讨论时,友好些嘛!
如果你这个明朝电视剧,是指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那可多了去了。
以下按豆瓣评分排列:
9分以上
《大明王朝1566》(2007),导演:张黎,主演: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张志坚
《武林外传》 (2006),导演:尚敬,主演: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
8分以上
《长河东流》 (2004),导演:彭军,主演: 谢震伟 、 李明 、 姜文 、 刘晓庆
《边城浪子》(1989),导演:王天林,主演:吴岱融、张兆辉、谢宁、曾华倩
《剑啸江湖》(1996),导演:冼志伟,主演:甄志强、刘松仁、徐少强、杨恭如
《笑傲江湖》(1996),导演: 刘国豪 / 李添胜 / 袁英明,主演: 吕颂贤 、 梁艺龄 、何美钿
《绝代双骄》 (1988),导演: 伍润泉,主演: 梁朝伟 、 苗侨伟 、 吴岱融 、 黎美娴
《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 (1993),导演: 萧笙,主演: 徐少强 、 惠天赐 、 雪梨 、 尹天照
《热血忠魂之独行侍卫》 (2003),导演:吴子牛,主演:丁海峰、苗圃、修宗迪
《笑傲江湖》(2001),导演:黄健中/元彬,主演:李亚鹏、许晴、巍子、苗乙乙
《大明天下》 (2006),导演: 吴子牛,主演: 宋佳 、 王亚楠 、 邢宇飞 、 黑子
《朱元璋》(2006),导演: 冯小宁,主演: 胡军 、 剧雪 、 郑晓宁 、 鄂布斯
7分以上
《江山风雨情 》(2003),导演: 陈家林,主演: 李强 、陈道明 、王刚、刘威
《大明帝国之夜来风雨》 (2007),导演: 郭少雄 / 李文龙,主演: 张晨光、 任东霖 、郝蕾 、 张子琪
《浪迹天涯》 (2002),导演: 刘二威,主演: 吴若甫 、 咏梅 、 李小冉 、陶慧敏
《陆小凤之凤舞九天》(1986),导演: 萧笙,主演: 万梓良 、陈秀珠 、景黛音 、黄韵材
《洪武大案》(2011),导演:曹东,主演: 李立群 、 保剑锋 、 富大龙 、刘德凯
《天下第一 》(2005),导演: 邓衍成 / 韦丽园,主演: 李亚鹏 、 郭晋安 、 霍建华 、 叶璇
《新龙门客栈》 (1996),导演: 杨佩佩,主演: 马景涛 、 夏文汐 、 郭晋安 、 陈红
《金装四大才子》(2000),导演: 罗永贤,主演: 张家辉 、 林家栋 、 欧阳震华 、 魏骏杰
《郑和下西洋》 (2009),导演: 马骁,主演: 罗嘉良 、唐国强 、 杜雨露 、 于小慧
《穿越时空的爱恋》 (2003),导演: 孙太泉 / 杨军,主演: 张庭 、 徐峥 、 万弘杰 、 刘莉莉
《仙鹤神针》 (1992),导演: 范秀明,主演: 邓浩光 、 杨玉梅 、 翁虹 、 米雪
《小李飞刀》(1995),导演: 李元科,主演: 关礼杰 、 傅明宪 、 钱嘉乐 、 关宝慧
《小李飞刀》 (1999),导演: 袁和平 / 鲁晓威 / 李翰韬,主演: 焦恩俊 、萧蔷、吴京、俞飞鸿
《十三密杀令》(1996),导演:张乾文,主演: 钱小豪 、 张兆辉 、 蔡少芬 、 杨羚
《机灵小不懂》 (2001),导演:马精武 / 靳德茂,主演: 张卫健 、 李冰冰 、 聂远 、 何美钿
《少林武王》 (2002),导演: 张鑫炎,主演: 吴京 、 法提麦·雅琦 、 计春华 、 淳于珊珊
《正德演义》 (2005),导演: 陈育新,主演: 何炅 、 陶飞霏 、 郑天庸 、 徐敏
《龙门镖局》 (2013),导演:导演: 王勇,主演: 郭京飞 、 袁咏仪 、 李倩 、 张瑞涵
《碧血剑 》(2006),导演: 李翰滔,主演: 窦智孔 、 焦恩俊 、 黄圣依 、 孙菲菲
《神机妙算刘伯温》 (2015),导演: 韩刚,主演: 何冰 、 姜寒 、 于震 、 王刚
《白发魔女》 (1999),导演: 张孝正 / 龙冠吾,主演: 张智霖 、 蒋勤勤 、 陈俊生 、 于佳卉
《白发魔女传 》 (1995),导演: 萧显辉,主演: 蔡少芬 、 何宝生 、 陈嘉辉 、 陈佩珊
以下低于7分,但童年依然看得很带感的
《三少爷的剑》 (2000),导演: 靳德茂,主演: 何中华 、 俞飞鸿 、 陈龙 、 陈继铭
《碧血剑》 (2000),导演: 李添胜 / 袁晓波,主演: 江华 、 欧子欣 、 吴美珩 、林家栋
《绝色双娇 》(2001),导演: 华践盟,主演: 张庭 、 焦恩俊 、 牛莉 、 宋丹丹
《名扬花鼓》 (2004),导演: 明泉辉,主演: 陈坤 、 曾宝仪 、 陈志朋 、 方青卓
《笑傲江湖》 (2000),导演: 赖水清 / 李惠民,主演: 任贤齐 、 袁咏仪 、 李立群 、 岳跃利
《皇嫂田桂花》 (2000),导演:导演: 张辉 / 杜信,主演: 方青卓 、 陈征 、 姬晨牧 、 周璐
《飞刀问情》 (2002),导演: 鲁晓威 / 陈继铭 / 赵轶超 / 崔凤娟,主演: 焦恩俊 、张延、牛莉
《飞刀又见飞刀》 (2003),导演: 申学兵,主演: 张智霖 、 林心如 、 董洁 、 高鑫
《名捕震关东》 (2002),导演: 王响伟 / 崔凤娟 / 韩东,主演: 吴奇隆 、 任泉 、 范冰冰 、 左小青
《三揭皇榜》 (2005),导演: 范秀明 / 陈家霏,主演: 徐峥 、 王刚 、 曾宝仪 、 祁艳
《大脚马皇后》 (2002),导演: 周晓文,主演: 吕丽萍 、 唐国强 、 马仑 、 高虎 、 林静
《刁蛮公主》 (2006),导演: 赖水清,主演: 张娜拉 、 苏有朋 、 鲍蕾 、 吕行 、 陈秀丽
《 女医明妃传》 (2016),导演: 李国立 / 郑伟文 / 卢泽良,主演: 刘诗诗 、 霍建华、黄轩、李呈媛
《怪侠一枝梅》(2010)导演: 李国立 / 吴锦源 / 游达志 / 梁胜权,主演: 霍建华 、刘诗诗
———————————————— 手动分割线 ——————————————————
放心,在糟践老祖宗方面,中国影视界一向是不遗余力的。只能说明朝的电视剧可能没有清朝多,但绝对没有到“那么少”的地步。我觉得更应该发问的是,汉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为什么描写它们的电视剧就这么少?!
而且,难道没有发现,就“武侠”这个题材上,中国所有的朝代加一块儿,都不够明朝打的吗。想想看,光《笑傲江湖》都拍了多少版了……
网络小说历史类作品里面,最流行的是晚清民国,明末还有三国题材。
不过晚清民国由于政治敏感,现在基本已经gg了。剩下的就是明末和三国。
等到女频历史热潮过了,大概会有人去拍明末和三国网络小说的,大概。
真想早点看到临高启明被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