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必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bu-xia-liu-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是不是经常为汇报这件事担心?

要不要汇报?什么时候汇报?怎么做汇报?不常汇报行不行?汇报多了领导会不会烦?

那你就来对了。

很多人不屑于“有事就找领导”,更看不起“早请示晚汇报”。

而每到年底,你一定会听到这些人说:“我干了老多活了,但领导眼瞎了,啥都不知道。”

职场中,上下级互相了解的场景大多是请示汇报,再有能力,也要找机会让领导知道。

所以,每次汇报都是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的机会,说直接关系到升职加薪也不为过。

答主既经常听下属汇报,也经常向领导汇报,踩坑避坑的事都做过,现在提供给你一份《职场汇报指南》,告诉你领导的想法,帮你打开心结,解决三个问题:

「什么事情需要汇报」「在什么结点汇报」「以什么形式汇报」,此外,还有一个帮你加分的注意事项和避坑提示。

全文约6000字,干货满满,建议收藏后再阅读。

正文走起。

一、前置问题:职场工作汇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在此,先要纠正很多职场新人的错误,认为汇报就是为了“说事” - 告知情况、寻求指示、保持工作顺畅…这都是不对的。

答主在此挑明给你看:汇报,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领导赞同并支持你。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领导听完自己的汇报后,会给出什么方面建议,那就不要去敲领导的门,道理很简单 - 你已经知道了领导不会同意,还去汇报干什么?

好的汇报,一定是结果利于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认可、工作建议得到支持,在此基础上,展现工作能力、控制工作进度、刷新存在感等都是附加收益。

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请示汇报,给领导洗脑,让他赞同并支持你。

一定先要牢牢记住这个目的:让领导赞同并支持自己,再向下阅读。

二、什么事需要汇报?

领导的内心想法:“我觉得重要的事。”

很多人都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事向领导汇报,结果不是「这种事也用跟我说?」,就是「这么大的事你才说?」

那么对领导来说,重要的事是什么?

答案只有两个:「一切是否还在我的控制之下?」和「对我的前程有没有影响?」

领导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下属按自己的安排完成预期目标,帮助自己一步步晋升。

第一个关于汇报的重要事实,答主在这里告诉你,记得说三遍:领导不喜欢surprise!领导不喜欢surprise!领导不喜欢surprise!

在领导眼中只有惊吓,没有惊喜。

所以,判断一个事件是否重要的标准,一看它是否是在领导的预期范围内,偏离度越高越重要,二看它是否影响了领导的前程,影响越大越重要。

这两者的结果一定是相同:某项工作的偏离度太大必然会影响领导前程。

了解了什么是重要,下面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因素:权限。

在一个系统内,任何人者被分配了一个自主权 - 自由决定工作如何开展的权力,人人都有,只边界不同,称为权限。

是否汇报,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自主权来处理 - 是否是自己该管、能管的事。

汇报工作这件事,最常犯的错误都是因为分不清权限范围和重要程度。来,上我们知乎最熟悉的工具:四象限。

(一)权限内,不重要

处理的方式:先行动,不汇报。

这是你的日常工作,进程在领导意料之中,出的问题也不会牵涉到领导,只能在年终总结或领导主动要求的情况下汇报,而且需要将日常工作归纳汇总。

经常为这种事汇报的人,领导觉得「烦人」 - 小题大作,硬刷存在感,耽误领导时间和精力。

(二)权限内,很重要

处理的方式:先行动,再汇报

很多人一旦遇到这种事就不敢行动,连最基本的工作也不敢做,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

现在很多事件之所以上热搜,都是因为第一时间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逐级请示,让人觉得是推诿,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领导还会责备:「干什么吃的。」

确认事件是自己权限内,与领导预期不符,出问题后能严重影响领导前程,所以一定要立即动手第一步工作,然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再按领导要求进行下一步工作。

这是你的关键事件,体现能力的机会,做好这个工作,领导会觉得你「有用」 - 为领导分忧,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承担精神。

(三)权限外,不重要

处理的方式为:不行动,不汇报

这是你的旁观事件,其他部门的困难,但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也没有严重后果,所以不用做任何事,最多就是打听一下、八卦一下,等领导问起时如实回答,不加评价。

总向领导汇报这种事的人,领导会觉得你「多事」 - 就是工作中那种打小报告的人,很容易被孤立。

(四)权限外,很重要

处理的方式为:不行动,只汇报

这是你的预警事件,事情上升到了严重的程度,或涉及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必须向领导汇报。

这是一种必要的提醒和告知,不用担心领导多想,因为他最关心两个事正在遭到挑战,他一定会出手处理。

这样做,领导会认为你「贴心」 - 为领导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风险,保住了他的职业生涯。

还记得我们的目的吗 - 让领导赞同并支持。

第一步就是,让汇报本身得到赞同,即这件事值得汇报。

小结:

是否需要汇报?先问自己“这是不是我的事”和“对领导有多少大影响/与领导预期相差多少”,再按四象限行动。

三、在什么结点汇报

领导的内心想法:“事件是否在按计划进行?”

前面提到,领导关心的是掌控,那么就可以通过汇报和领导双向确认,领导确认是否按计划进行,你来确认是否符合领导预期。

(一)汇报结点

1.事前汇报 - 我想怎么干,向领导提思路,确定领导的总体预期,做为自己的工作标准。

2.事中汇报 - 现在啥情况,当出现里程碑事件,即取得了重要成绩或标志性的成果,需要向领导汇报,让领导掌握进度。

3.事后汇报 - 最后啥结果,项目完成后,向领导汇报总结,说明遇到的困难和实施的办法,团队成员的表现等,体现自己的能力。

4.日常汇报 - 刷新存在感,如周报、月报等,有固定格式,为了让领导掌握所有工作进展。

5.临时汇报 - 有意外事件,请参照四象限中右侧的「重要」两个选项。

(二)汇报内容

继续纠正一个常见的错误,给领导出问答题,什么都让领导决定。

还记得汇报的目的吗?让领导赞同并支持。

所以,给领导的不是判断题,不是问答题,而是选择题,选哪种都对我们有利。

就像那个广为流传的营销故事:不问加不加鸡蛋,而是问加几个鸡蛋。

第二个关于汇报的重要事实出现了,记得再说三遍:没有答案,别问问题!没有答案,别问问题!没有答案,别问问题!

如何给领导出选择题?这里仍然推荐「电梯汇报法」。

背后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来源于麦肯锡公司,在面对一次突发且有时间限制的机会 - 在电梯里介绍项目,因未能做出完美回答而丧失生意的事。

电梯汇报法简单易行,但却极为有效,能用最短的时间说清最重要的事,并推动领导立即决策。这个方法的诀窍便是“利益相关”,让领导认为这是自己的事。

1.先说结论 - 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你需要得到的东西。

关键点:提要求从领导角度出发,不是“我怎么样”,而是“您(或者我们)怎么样”,立即与他产生利益相关。比如,不能说“我需要XX加入我的项目”,而要说:“您需要为这个项目增派更多人手,把XX调进来。”让领导立即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2.再说理由 - 列举出三个以下的重要理由,告诉他为什么必须这样做。

关键点:仍然从领导角度出发,不是“我能得到什么”,而是“您(或者我们)能得到什么”,仍然把问题与他绑在一起。比如,接着上一个结论继续,即不能说:“我看中XX是因技术强,而且有经验,能帮我加快进度。”而要说:“XX技术强,经验丰富,有他在,我们的项目就能保证进度。”

3.提供证据 - 等待领导提问,即使领导没有提问,也要抛出你的核心证据。

关键点:一定要坚持简洁,提炼语言,用细节、成绩、数字等直观印象打动领导,做出一个保证。如:“上一次,XX在10天内就独立完成了XXX,其中XXX。”

4.再次强调结论 - 再次重复结论,给出选择题,让领导做出决策,必须有明确的答复。

关键点:结论要有引导决策的做用,能直接推动领导的行动。如:“您同意的话,我马上就去安排”。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领导直接考虑“增加谁”,而不是“是不是增加”。

电梯汇报法是一个“向上管理”的优秀工具,排除干扰,将复杂问题简化,直接引导最终决策。

以上的例子是应对一个紧急请示场面,只要多加练习,这种套路对任何形式的汇报都有效果,关键仍是:简洁、利益相关。

小结:

对重要的事,让领导知道一切还在其掌控之下;先有目的,再问题问题,并用选择题引导决策。

四、用什么形式汇报

领导的内心想法:“越正式我会觉得越重要。”

再次提起汇报的目的:让领导赞同并支持。

一定要告诉领导:“你要决定的是什么事。”同时,确保每次汇报都要有结果,或者是阶段性的成果,或是最终决策。

在这个前提下,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汇报,第一要务永远是:让领导快速理解。

关于汇报的第三个事实出现了:汇报的原则,凡是有助于领导理解的都要做到,凡是有可能扰乱领导思路的都要去掉。

句子太长,简化下:有助于理解的都做到,有可能扰乱的都去掉。嗯,还是太长,就不念三遍了,但同样重要。

(一)口头形式

紧争情况下的面对面沟通,能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前期提醒,为以后的正式汇报打个基础 - 阶段性成果;二是直接让领导做出决策 - 最终决策,请参照上节内容 - 电梯汇报法。

(二)电话形式

用于临时报告突发事件或补充重要实事,要求用最简短的话点出事实即可。

这里给出一个标准开头:“您好,领导,打扰一下,有件事需要向您简单汇报下,您现在说话方便吗?”然后等待,如果领导不方便,便说声抱歉,约定换个时间或方式再汇报。

接下来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展、建议的顺序,依次向领导汇报,提出初步建议,征求意见,或约定详细报汇的方式。

注意:打电话前,一定要先准备好重要数据和事实,而且拿出纸和笔随时记录。

答主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下属打电话汇报一件事,随口问个问题得不到答案,而当答主给出意见时,对方会说:“领导等一下啊,我找个笔….”实在无语。

(三)微信形式

微信与手机短信类似,同样用于简单汇报情况,或为领导先期提供第一手资料,随后再用其他形式补充。

注意:切勿在微信里长遍大论,切勿在微信里用语音汇报工作,切勿用表情包,切勿发错人。

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如果你要达到目的 - 让领导支持你,自己就先要重视起来,礼貌、专业是最基础的沟通礼仪。

(四)书面形式

一种是书面汇报一种是固定格式的周报、月报,要求点睛,切忌长篇大论,最好就是一页A4纸说明全部问题。答主原单位曾发生“周报越写越厚”的内卷事件,最后有的部门周报有20多页,以至于本周的具体工作就是“写周报”,搞得全员疲惫不堪,最后被迫取消。

另一种是是正式汇报,面对较高级别的领导或重大工作项目,最好附图表,同样要求事实清楚、简洁有力。

(五)PPT形式

这是越来越受欢迎的汇报形式,相较文字材料来说,更容易抓住重点,更吸引人,缺点是要求一定的审美水平和技巧。

注意:PPT切勿胡乱配色,比如兰底红字等。推荐用单位LOGO色,底色用白色;切勿一屏多字,宁可多页;切勿滥用动画,过于炫技,喧宾夺主。

好的PPT能立即让汇报提升一个档次,如果不能让人眼前一亮,不如不做,实在不行跑去下载个模板也可以。

小结:无论何种汇报,永远要坚持简洁,易于理解。

五、附1:汇报的加分项

以下是答主多年的经验,都是此小细节,但加分项永远都在这些细节中。

细节,便是体现你比别人优秀的地方。

所有的建议都是基于“让领导快速理解”这一目的。

(一)必须加上页码

答主经常遇到没有页码的汇报材料,如果材料多,需要在几个文件中来回翻找,那就很容易找不到刚才汇报到哪了。所以,只要不是单页汇报,一定要加页码。另外如果汇报材料页数比较多,最好做一个索引,让领导一目了然的知道都是什么材料。

(二)表格数据多,用A3纸

很多同事养成了A4纸的固定思维,表格数据项再多都挤在一张A4纸上,看也看不清,失去了实际意义,这时不妨用扩印成A3纸,或分开做多个表。

每次听汇报看到这样的表答主都会给汇报人减分。

(三)表格一定要加备注栏

大部分人不知道要表格的“备注栏”是干什么的,答主现在告诉你:备注栏,一是填写无法归类的特殊情况,二是让领导可以在表格上做记录。特别是第二种,很多情况下,领导对数据会做进一步的询问,这时就要在表格上记录一些信息。

所以,一定要为表格加上备注栏。

(四)表格对齐方式要易于阅读

同样,很多人完全习惯了居中对齐,人名、单位、地址、金额、数量,统统居中对齐,这是不对的。你做的表是否有利于说明你的问题?

所以,一切设定都要以“易于阅读”为标准。标准的做法是:除了人名"有时"可以居中对齐以外,其他文字信息一律左对齐,因为这样可以快速识别;数字必须右对齐,如果是金额,必须用会计专用格式,因为在看数字时,可以立即通过数字长短、分隔号来比较大小。不信你看:

(五)用变化和数据说话

汇报最忌讳空洞无物,一定要用事实说话,最直观的事实是什么?答案是对比和数字。请记住:能用图的不用表,能用数的不用字,要用最直观的方式说明问题。

小结:

让领导集去想“行不行,好不好”,而不是去想“这是什么?”

六、附2:两个避坑提示

(一)不要超出领导知识体系

如果领导对一切分析工具和理论方法不甚了解,那就不要使用。答主在一次汇报时,采用了SWOT分析,被领导评价:「净整没用的。」

用领导不熟悉的知识体系汇报,等同于炫技,会被认为是在卖弄。还是那句话,先让领导能快速理解。

(二)少做或不做越级汇报

越级汇报风险极高,当然,弄好了收益巨大。但答主还是建议你能不越级就不越级,“隔着锅台上炕”是答主的老领导对这种行为的评价 - 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道理很简单,大领导会认为你多事,直属领导会认为你瞧不起他,不是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越级汇报。


总结一下,来个小测验。

1.汇报的目的?让领导的赞同并支持我们。

2.什么事需要汇报?日常事件集中汇报、自己的关键事件着重汇报、他人的重要问题及时汇报、剩下的装不知道。

3.在什么结点汇报?事前请示、事中纠偏、事后总结,日常工作定期、突发事件立即。

4.怎么做汇报?电梯汇报法,结论、原因、证据、再次强调结论,关键是简洁、利益相关。

5.汇报的形式?越重要的汇报越正式,同理,越正式的汇报越显得重要。

6.汇报的原则?有助于理解的都做到,有可能扰乱的都去掉。

7.关于汇报的重要事实?领导不喜欢surprise!没有答案,别问问题。

8.汇报的两个坑?卖弄知识和“隔锅台上炕”


我是不下六楼,一个致力于用逻辑简化问题的人,讲述职场故事,分享成长经验,时不时再皮一下,关注我,让工作和生活更简单。


user avatar   morga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有必要!

任何一个组织,获得的成就是很多人合力的结果,相互之间协调得越好越容易出成绩,当组织大了以后,形成合力就成了更大的挑战,而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知道现在你的工作情况,同时也从领导那里获得帮助,就是保持合力的重要做法。

这一点很多基层员工不明白,尤其是程序员(有没有程序员在这里,举个爪呗),因为基层员工只能看到业务的局部,总感觉自己照规矩做就行了,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领导自然会知道,没必要汇报。程序员更是这样,程序代码嘛,照着指令执行就好了,在程序员的世界观里,更容易以为汇报这事就是浪费时间。

实际上,即使对于软件开发这种最讲规矩而且生产出的产品(代码)也完全按照规矩来执行的行业,和其他所有行业一样,不管你把规矩流程定得多完备,都不能避免一种事情发生,哪一种事情?

狗血的事情!

什么叫做狗血的事情,用文雅一点的说法,就是『异常事件』,英文就是exception。

任何行业,任何管理工作,都要面对异常事件。

还是以软件公司管理程序员的工作为例,你可以确定用Scrum方式开发,你可以有各种会议制度,你可以有各种审批流程,但是你都阻止不了异常事件发生,类似这些——

  • 线上突然发生了网络故障,我们的服务不能被访问了
  • 小王最近失恋了,无心工作了
  • 老张的项目还没有干完,他已经想要离职了
  • 申请的新机器没有被批准,扩容成为问题
  • ......

这些突然跳出来问题,是领导处理的大部分问题,如果只是规矩能流程能够覆盖的问题,领导不用多操心。

而且,狗血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

所以,你一定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告诉领导这些狗血事情发生了,以及你如何处理的,如果你处理不了,你就要请教领导如何处理。

我知道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如果我就是工作一切照常,没有狗血事情发生,怎么办呢?

回去仔细思考一下的工作,仔细去想想哪些和往常不一样,然后向领导汇报。

肯定还会有人说——我的工作真的很枯燥,没有狗血事情发生,怎么办呢?

再回去,观察一下洗发店、保安队、餐厅服务员的早会,他们的工作比你要简单很多,但是依然每次早会都会有一些事情要强调,你肯定会被启发,会发现你工作中的异常的。

肯定还有有人继续说——我看了别人的早会啊,我也知道他们工作中会有异常,但是我的工作真的没有异常啊,怎么办呢?

这样子啊.......你就告诉你领导,你的工作一切正常,以后不需要汇报了,然后,领导就知道了,你也真是一个没有任何提拔价值的员工。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需要,不是有周报吗?

周报就是干这个用的。

先说说做周报的人看什么,然后我再和你说说怎么写。

1 周报,最为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10 多年工作,自己也写周报,后来看别人写周报。先给大家评个分数,看看哪些肯定不合格:

  • 负分版本:

「本周完成既定工作,处理交办任务,下周按周五会议计划执行」

别乐,你觉得可能自己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是很多人会在周报的某些条目犯这个错误。

非要从理论上说,也没错。

但是手下的人多了,每个人啥叫既定任务、交办了什么任务、你的计划是啥

——我真不一定能记住。

这种表述,没有达到周报的基本要求:

——作为日常工作的备忘。

还花了我 20 秒时间打开邮箱,只能给负分。

  • 0 分版本

周一:xxxxx;

周二:xxxxx;

周三:xxxxx;

周四:xxxxx;

周五:xxxxx;

下周:xxxxxx

我在不同的地方都表达过,工作文件最讨厌流水账。

不能说毫无营养,但是想捞干得太花时间。

这种表述,没有达到周报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作为日常工作的总结。

可以给......0 分

  • 30 分版本

主线工作:完成 xxxxx、未完成 xxx;

临时性任务:完成 xxxxx、未完成 xxx;

事务性工作:完成 xxxxx

培训:完成 xxxxx

下周:xxxxxx

这个结构看得出提交者做了不错的分类,完成的工作和未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梳理。

但是在工作中,可不是我们网上刷论坛,你说自己 985 或者年入百万别人就会信。

周报里你提到的所有成果,都必须有一个元素:

证明。

  • 如果你是做销售的,就把销售软件截图扔上去;
  • 如果你是做开发的,就工作量证明扔上去;
  • 如果你是做金融的,就把报告发布的链接或者后台数据写上去。

如果没有数据或者可被验证的资料证明自己确实完成了这些工作,仍然是一份不及格的周报。

如果截图太大或者有专门的工作量统计表格,可以放在附件。

  • 60 分版本

主线工作:完成 xxxxx(详见 yyyy)、未完成 xxx;

临时性任务:完成 xxxxx(详见 yyyy)、未完成 xxx;

事务性工作:完成 xxxxx(详见 yyyy);

培训:完成 xxxxx(详见 yyyy);

下周:xxxxxx

很多朋友如果能够完成这类周报,就已经达到了及格线的标准。

特别是对于实习生、刚毕业不到 1 年的职场新人。

能够对过去一周完成、未完成的工作进行一个有效的分类,上级在和你聊天的时候基本可以不用重复已经发生的事实。

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2 周报的核心作用,以及什么是更高级的信息传递

任何负责人阅读周报都有两个作用:查看事实、发现问题。

这里我想也不用多说了,大家肯定察觉到,让领导和同事发现问题才是周报的核心作用。

显然上面 60 分的周报,并没有很好地展示这个信息,我们下面来说一说。

2-1 什么是问题

很多朋友想当然会认为问题就是困难,就是工作任务没完成

——对,但也不全面。

咱们就说周报里的这些内容,我来举几个例子:

本周完成 xxxxx(80% 进度)。

如果本周预计应该完成 60%,那么 80% 算是超预期;

如果本周预计应该完成 90%,那么 80% 算是落后进度。


本周规定的两篇报告,完成一篇;

如果是没有其他任务,那么显然没有达成 KPI,但是如果因为有突发任务比如组织大型会议,那么这就不算是 KPI 不达标。

本周达成与 xxxx 的合作;

如果是按照预想实现谈判与签约,算是正常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花费了比预想更多的时间的经历,那么谈判成本就超出了预期。

总结一下,当我们在总结问题的时候,只要日常工作和预期有负向偏差的时候,就应该以作为问题体现在周报里。(当然,如果是正向偏差,就算是工作亮点)

一般来说预期包含以下几种:

  • 进度,比如工作完成比预想的时间长,就是问题;
  • 工作量,比如完成的工作成果比 KPI 或者预期要低,就是问题;
  • 操作难度,比如执行过程中花费了更多成本(虽然按时完成,但是各种加班),就是问题;
  • 成果质量,比如工作的成果比预想的要差(比如合同虽然签了,但是条款比预期差),就是问题;
  • 外部效应,比如成果更多地借助了其他部门、外部资源(比如找人刷脸才完成了业务),就是问题

我见过的很多年轻员工,进度延迟、工作量不及预期,一般还是会作为问题列出来。但是后面一些条目,很多人一般不注意。

这里面会有两方面的问题:

对你个人来说,虽然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完成了工作,但是熬夜、刷脸、找外援才完成,和按照工作计划完成,耗费的精力完全不同。

如果领导认为这是你正常操作就可以实现的任务,后面还会把更多任务压在你身上

——这种辛苦,与身心不利。

对团队来说,你用 8~9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完成,意味着真的出现突发情况,还可以加班救急;

如果你不说工作比预想中困难,那么真的需要救急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足够的「冗余」了。

以前遇到过一个学理工科的年轻人,转行做分析师。

我按照一般分析师要求安排深度报告、日常分析。

遇到节假日我们需要解决一个事件点评,我问他能不能加班。

「家哥,我昨天熬夜到 3 点才完成下周的策略报告,今天实在脑子不转了」

你看,我还以为他和其他人一样,写完就下班了,其实他回家还要继续工作。

所以在描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预期和实际做对比:

  • 本周完成 50%(原计划完成 40%);
  • 本周完成 xxxx 谈判(原计划成果 2 万/项目,实际 1.75 万/项目);
  • 本周完成 xxxx(原计划花费 20 工时,实际花费 30 工时)

当我们在周报中描述了预期和实际的偏差,领导和同事就会很明确地意识到问题。

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会把你的各种工作目标和预期记得很清楚。

但是工作繁忙的人,带的人比较多,一般记不住。

为了高效传递信息,我还是建议大家把预期和实际工作成果列清楚。

列举问题的时候,领导和我们沟通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2-2 更好的办法是,自己对问题先行进行描述,并试着给出解决方案。

做到聚焦问题,周报已经可以拿到 70 分了,你和同事们可以就问题说问题。

能不能再提高一下?

当然可以。

自己先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让这次讨论从开放性的问答题变成选择题,或者至少变成一次有焦点的讨论。

本周完成 2 篇报告(数据详见 xxxxx),阅读总数不及预期(12000/15000)。

看到这样的周报,我会和我的同事拆解不达预期的可能原因。

作为一个多年写作报告的分析师,我会迅速组织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没有压中热点;
  2. 选题角度;
  3. 分析角度问题;
  4. 思路/逻辑线不太清晰;
  5. 论据不够坚实;
  6. 结论不够明确;
  7. 语言调性不吸引人;
  8. 排版编辑不美观;
  9. 发送时间不及时/不合适;
  10. 相比其他类似报告没差异化;
  11. 客户分发不足;
  12. 没有转发/引爆点;
  13. ……

如果我一个一个询问、消化信息、拆解问题(你们没看错,每一条再往下还得继续拆分)、找到问题。

那行了,你这个周报讨论结束,又得 1~2 个小时。

更好的办法是自己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预先处理,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并且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本周完成 2 篇报告(数据详见 xxxxx),阅读总数不及预期(12000/15000)。

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1. 热点降温速度较快,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完成访谈,发送时间过晚
  2. 这个话题属于全市场关注的新闻,同类型的报告数量和参与机构较多,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找到合适角度
  3. 我们选择视频方式进行解读,制作周期太长,达不到抢热点的效果

在后面遇到巨头企业突发事件,建议先使用短图文形式标明观点,然后预告深度研究的形式,实现多篇内容的协同。

一般来说,给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可以节省同事复盘的时间,即使这些理由被领导都否掉,你的思考也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2-3 可是,解决方案一时想不到怎么办

做到聚焦问题,周报已经可以拿到 80 分了,很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我们还能够做得更多。

关于周报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实在没办法事无巨细地给大家方案,更多地需要大家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对工作由一些年限的「老炮」,一些常见问题都会有些自己的思考,但是对职场新人来说,遇到很多问题经常无从下手

我这里有几个方法,能够让大家从抓耳挠腮地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解脱出来。

  • 类似案例法

这个好理解,如果以前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抄作业」就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如果公司运行比较稳定,之前也收到过其他同事同步过来的周报,建议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做做笔记。

问题:xxxx;

解决方案:xxxx;

不光是周报,日常开会的过程中,我们会大量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专门拿出一个小本子进行日常记录,当写周报的时候就不会不知所措。

强调一下,很多人觉得工作中的记录就是为了工作本身这个唯一目的,从个人职业生涯成长角度看,有必要单独拿出精力和时间,去记录这些对个人能力提升有作用的内容。

  • 刷脸求答案法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从过往的工作中直接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这个时候更直接、但是比较需要技巧的方法就变得很重要。

问老员工。

职场和学校不同,同事之间的距离感会更强一些,为了更容易获得同事的帮助,这里有两个小套路送给大家。

真诚求助型:找别人帮忙,就得表达诚意,可以通过请喝咖啡、请吃饭的方式真诚求助。这里面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别人预期。免得同事认为你在下套。

张姐,最近兄弟遇到个难题,搞定那种油盐不进的客户我不太会谈判啊,找你帮帮忙呗,要是今天中午有时间我请你吃个饭。

如果张姐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一顿午饭能说明白,自然会答应。

有来有往型:老员工帮你解决了作业,那么一定要在提问的过程中体现出未来他找你求助时,你肯定会帮忙。

李哥,上周这个程序做得头疼,你能不能帮我出出主意,以后怎么提高设计算法的效率啊。

xxxxx。

多谢李哥,后面要是有啥需要我帮忙的,随时和我说啊。

(以后真的找你帮忙,要真的出手相助)

还是要注意一点,找人帮忙除了描述清楚问题,还要展示一下自己在求别人之前,已经做过怎样的努力。

毕竟大家都不喜欢那种遇到问题,自己啥也不干就过来找外援的人。

当我们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90 分的周报就到手了。

3 好的,让我来给希望入门的朋友,一个 90 分周报的模板。

大家可能会非常好奇,那么 100 分的周报模板长啥样?

很遗憾,100 分的模板我给不到大家,因为不同公司和不同领导喜好非常不同。

最后这 5 分,只能靠大家去摸索。

举个例子吧。

  • 很多人会告诉你周报应该多用图标、多用表格。

很遗憾,我身边已经进入领导岗位的朋友,就喜欢看「干货」,如无必要,不用写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表;

  • 很多人会告诉你周报要用 PPT,显得正式

很遗憾,我认识一些大型公司,正在推进文档的简洁化,他们甚至连 Word 都不想用,办公软件自带的周报功能如果能说明白的问题,他们连附件都不想看。

  • 很多人会告诉你周报要写自己一些「个人感悟」;

很遗憾,一些公司的周报就是为了解决工作,写个人感悟并不加分,甚至有些人「感悟」写得太飘了,反过来扣分。

所以说周报希望拿到 100 分的朋友,真的是要在工作中自己摸索了。

这里,还是要给到大家一个模板,满足 90 分要求。

3-1 周报标题

如果你是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企业应用软件的用户,可以忽略这一条,毕竟他们的周报都会出现在固定的功能里。

如果是通过邮件方式提交周报的朋友,切记模板标题要正规化、固定化。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邮箱。

每天充斥着大量的工作邮件,如果你的周报题目和命名方式不固定,领导打开邮箱,几十封邮件。

如果他们不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你在提交周报,那么很容易在茫茫多的邮件中忽略你的周报。

每个公司的周报题目模板都不同。

可以问一下老员工文件或邮件的标题格式。

3-2 完成事项

按照工作性质或者工作版块对一周的工作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描述进度,常见的分类手法如下:

  • 固定工作、临时工作;
  • 主线工作、副线工作;
  • 业务工作、事务工作;
  • 自主工作、领导交办工作;

注意在描述工作时加入具体数据和证明工作完成的证据。

3-3 未完成事项/遇到问题的工作

未按照预期完成的工作,或者未按照原定难度完成的工作我们通常认为是工作的问题,应当提醒领导注意。

在进行有效分类的基础上,建议添加如下细节:

  • 原工作预期(成果、难度、时间等)Vs 实际结果;
  • 对产生这类偏差的原因进行可能的分析;

职场经验比较丰富的朋友,反而不建议把一个问题的原因列上 7~8 条,领导看来这就是不知道问题的主要矛盾、没有复盘和分析的能力。

对职场新人来说,自己总结问题的时候最好就事论事不要把原因说得太宏观:

「因为业务不熟练,导致未完成任务」

——什么业务不熟练?(研究、访谈、调研、处理数据?)

「组织活动经验不够,导致效果不好」;

——哪个环节经验不够?(接待?主持?获客?)

「处理数据过程中发现漏洞,延长了提交日期」

——数据采集?建模?运行效率?安全?

3-4 问题的解决方

先自己想,如果没有答案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中寻找类似问题或者请求同事协助

我们工作中绝大多数工作解决方案其实比较单一。

没找到人下周补上、没写完程序加班写上、远程解决不了问题出差过去。

我要提醒的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最好给出多个解决方案,让领导做选择题。

举个例子。

与 xxx 客户签约进度缓慢,商务条款沟通次数超过其他项目平均周期。(列举问题);

主要是商务条款部分客户希望让利,超出了我的定价权限,尝试几次都没有结果。(分析原因,列出自己已久的努力)

这个时候,解决问题靠自己很难,建议给出集中不同的方案,并陈述好处与风险。

解决方案 1:下周汇报一下客户情况,申请公司特批。(优势是能签单、风险就是利润或者收入降低)

解决方案 2:希望公司调配更资深的销售配合。(优势是收入和利润影响小,风险是继续耗费时间)

多问同事,多在日常积累经验,最好有个本子记一记。

3-5 待办工作

待办工作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按照工作计划本应该完成的工作;

第二类是本周遗留的问题在下周可以着手解决的工作。

第一类:

很多公司的工作计划都是按照季度或者月度编制的,如果计划没有变更,用最简单的描述,说一下未来一周的工作内容就可以了。如果认为有必要可以用附件形式把计划贴上去。

第二类:

领导一般更关心遗留问题解决。

日常工作中很多工作肯定不是这周出问题、下周就能解决,在这里建议对这类型待办工作进行排序。

  • 可以按照问题遗留时间排序,比如拖了 1 个月的工作放在上面,拖了 2 周地放在下面;
  • 可以按照问题重要性排序,比如集团级>公司级>部门级>小组级;

这说明你工作中知道找重点。

4 提升周报写作效率的几个妙招

现在多数工作,搜索个工作计划、统计个工作量其实很方便了。

很多人写周报最大的难点是分析工作中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这里有 3 个小妙招推荐给大家。

4-1 日报

日报写得好,周报写起来就非常轻松。

如果公司有日报要求,对上面给出的这个目标进行精简就可以了:

  • 已完成;
  • 未完成;
  • 简单原因拆解(甚至没有原因都可以,毕竟日内工作确实有些问题看不出来);
  • 问题解决方案;
  • 明日待办。

文字描述可以精简,数据不建议精简太多。

如果没有公司要求,作为自己的备忘,建议更关注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是写周报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也是作为备忘,日报最大的作用。

4-2 工作经验笔记本

专门准备一个本子或者文件,记录工作中经验,大家可以理解为上学时候都用过的:错题本。

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

  • 工作现象描述/工作问题描述:

20xx 年底,客户特别不好谈,几个客户对商务条款都比年终要求严格

  • 分析原因或同事告诉你的可能原因:

年底预算花得差不多了/年底大家不太想干活了,用商务条款拖延你/年底审计查得严/只是今年形势不好而已/今年突然出现了 xx 新政策,等等等等。

  • 事后解决的时候,看同事怎么解决——记录下来过程。

把大合同拆分/今年延迟但是提前锁定客户明年预算/提请公司更改条款,等等等等

4-3 十秒钟速记

十秒钟速记是我最近几年经常用的。

很多时候我们工作比较忙,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发现问题、和同事开会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来总结。

然后写日报、写周报的时候突然发现——那天说这个问题,咋回事来着?

我的建议是,一件事情结束之后如果有思路、听到了重要的信息。

十秒钟之内,拿起手机记录下来。

喜欢用文字的朋友可以打开记事本、便签快速记录;

我更喜欢的是在微信里,给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留言。

既然是迅速记录灵感,快就是第一位的——不过记得要定期听一下、总结下来。

写周报是职场人的必备技能,一份好的周报包括清晰的结构、高效的信息传递。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介意,当然介意,那些说什么再正常不过,都什么年代了,你真爱他应该包容,blabla的,那你们就再互相都和ex同居过的人在一起好了呀,挺好的,没必要还贬低一下别人。听听说的这都什么话,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又高尚伟大。你能包容人家打过胎家里贫困又难看?如果你能,我敬你是条好汉。我没你伟大,我的爱庸俗又渺小。介意的人,或者说题主!你也完全不用管他们说什么,该介意就介意,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日子到头来还不是咱自己过。


user avatar   kunkka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相关话题

  办公室里哪些话不能说? 
  被公司领导针对,怎么办? 
  见到领导主动问好真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 
  领导昨天找我谈话,让我做管理岗,但工资不动,许诺干好了涨,干还是不干? 
  领导为我在外谋取了一份高薪的offer,我该接受吗? 
  2020 年发生的哪件小事儿,让你想对身边的 leader / 工友说声谢谢? 
  领导突然在我对面办公,摸鱼怎么才能不被发现?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值不值得待下去? 
  在过往的求职和工作经历中,你有过自身权益被侵害的经历吗? 
  我是单位最底层,公司高层女领导每次看见我满面春风,感觉对我特别好,什么意思? 

前一个讨论
刚进社会的成年人,需不需要对公司 leader 有畏惧心里?
下一个讨论
写网文想要提高写作水平看什么书?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