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争霸不是中美两个国家,而是中文和英语两大语言,而印度是属于英语世界的。中国的对手是北美+西欧+印度+澳新+部分非洲这整个英语世界,加上其他许多被英语文化影响的地方,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远超过中国。
设想一下百年之后人类如果能殖民外太空,就必然有很多人会是在宇宙飞船上或者外星球上出生的。他们是应该学习英语作为母语,还是学习中文?如果人类遇到了外星人,外星人应该学习地球的哪种语言?这才是文明之间的根本矛盾。走向太空后,人类只能保留一种语言。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全世界各个文化圈是相对独立的。人基本只会围绕着现实生活身边的小圈子转,最多看看报纸和电视,了解一下外面的信息。而报纸和电视的内容,也是本地的语言。不学习其他语言,完全可以舒舒服服过完一生。
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整个世界的信息来源出现了大洗牌。越来越多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互联网获取,而互联网最本质的特点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还记得几年前滴滴和优步对于打车市场的争霸战,还有微信和人人网对于熟人社交用户的抢夺吗?扁平化的互联网,只能支持一家独大的局面,除非刻意地隔绝起来。能只发一遍的动态,为什么要换个平台再发一遍?每一个巨头的成长,都是踩在无数尸体的脚下,语言也是一样。
假如你是一名阿尔巴尼亚人。全世界说阿尔巴尼亚语的人口加起来只有六百万。你如果不会英语,能在互联网上获得多少信息呢?
当前的互联网上,只有使用的网民人数在五千万以上的语言,才能生存下来。即使是这样,许多小语言的生存空间也愈发狭窄。一个德国人,在Youtube上发布一个视频,英文标题会比德文标题带来的点击量大得多得多。越是专业的领域,这种现象越明显。
中文作为世界上母语者最多的语言,在全世界的互联网上,发出的声音极其微弱,以至于让不少外国人怀疑中国是否真的有8亿网民。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有巨大的偏见,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仅限于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
但是以上所有地方,他们都能看到很多印度人在用英语发布内容。
当全世界的网民使用英文在Youtube和Vimeo上通过视频交流文化的时候,中国人在B站和优酷自娱自乐。
当全世界的网民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用照片分享生活点滴时,中国人在刷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当全世界的程序员在StackOverflow上互相debug时,中国码农在CSDN上苦寻相关资料。
当全世界的设计师和音乐人在Pinterest和SoundCloud上碰撞艺术的火花时,中国人在花瓣和豆瓣孤芳自赏。
当全世界的好奇宝宝们在Quora上互相询问了解对方的文化时,中国人在知乎上看热搜榜。
当全世界的暴雪玩家可以在任意地区开黑时,中国玩家从网易买的同样的游戏只能顶着高延迟连回国内玩。
当全世界的网民因为想要看懂互联网上有趣的内容而自学英语时,中国指望着孔子学院来激发外国人学中文的兴趣。
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谓一张白纸。没人知道中国人在干什么,想什么,理所当然的就害怕中国人,敌视中国人。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亲身来了中国之后,才颠覆了对中国的印象?他们为什么没有途径在自己的国家就通过网络了解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因为中国在世界互联网上的内容生产者,实在是太少了。
当我在Youtube上搜索编程教程的时候,有一半的视频点开,都是咖喱味的英语,但是人家就靠这个,在英语互联网世界站稳了脚跟,在美国的IT公司步步高升,获得了话语权。
毛主席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互联网就是这样的文化思想阵地,语言就是士兵和武器。现在战争已经如火如荼了,我们居然还没有出兵。
如果要让中文能够打败英文,就必须有数以亿计的中文使用者在全世界共享的平台上发布内容,进行信息轰炸,逼迫其他国家的人必须要学会中文才能看懂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光靠港澳台和华侨的几千万人,实力根本不够,还不如俄语的影响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