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目前已知宇宙中只有地球存在氧气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ce-z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气稠密的行星像地球这样富氧的非常罕见,氧含量百分比比较高的行星/卫星大气基本都稀薄得约等于没有。

原因如下:

  1. 我们的宇宙是富氢的,在太空环境,氧原子很容易和氢结合成水;
  2. 即使是演化晚期的恒星抛出的气体云,氢元素仍然占据压倒优势——哪怕氢被吹走,还会有很多碳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形成机制太接近了,并且1个碳原子可以结合2个氧原子;
  3. 大质量的行星,氢气也逃不脱强大的引力,富含氢的大气里,是不会有游离的氧气的。
  4. 对于质量过小的行星/卫星,氢气跑得掉,氧气也会跑掉,比如木卫二,说是大气里含氧,但是丫大气压强只有10^-11巴,比加了脱氧剂的真空管里残留的氧气还要稀薄……跟没有……也没多大区别了。
  5. 太热的行星同上。
  6. 终于找到尺寸适中的岩石行星——
    硅:我先领走俩;
    铁、铝:硅你太贪了;
    钙、镁:跟我们走吧,我们一夫一妻制度;
    钠、钾:一群战五渣,你们谁抢得过我俩?
  7. 满足完组成岩石的需求,碳又来抄底了——氧跟氢结合了,还有可能被光解,缓慢地释放出来(一般认为木卫二稀薄大气里的氧就是这么来的),跟碳结合那真叫个至死不渝了。
  8. 还有硫这个混蛋,明明是跟氧同族的,抱住氧妹子就不放,还一抱就是两个三个的。

如果没有意外,岩石行星/卫星氧多点的,大气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碳+氮气,碳氢多一点的就甲烷+氨气。

地球是其中一个特例,最初也是二氧化碳+氮气,以及少量甲烷、一氧化碳等组成的弱还原性大气。直到蓝细菌横空出世棒打鸳鸯,把氧释放出来,并把碳随着尸骸沉积到海洋下层乃至进入岩石圈,这才形成富氧的地球大气。

也可以这么说,碳基生物活动“暂时性”地把大气中的碳剥离走,才导致游离的氧气成为重要的组成。如果把生物全都杀死,地球大气很快就会恢复为二氧化碳+氮气的“正常”状态。

大气层顶层的光解倒是可以极其缓慢地增加氧的比重(光解产生的氢很容易逸散)。问题是这个过程实在是太缓慢了,甚至很可能比太阳风带来的氢还少。对于其他主序星大体上也类似,光解作用越强,恒星风也越强……


回到题主的问题。

如果说有氧分子存在就算,那绝大多数行星/卫星/彗星都“有氧气”。

如果说氧气浓度至少足够引起日常宏观现象——比如铁的氧化等化学现象——目前已知的那还真就是地球了(至于“宇宙这么大肯定会有只是我们没发现”这种话渣子的论调就不提了哈)。

归根结底,是单质氧的氧化性太强了,排在它前面的氟氯溴在宇宙范围内又少得可怜。以至于抛开生物作用,目前已知的行星演化机制,很难形成足够强的氧化性环境,让单质氧大量存在。

换言之,如果发现某颗太阳系外大气中有高浓度氧气的迹象,那么我们可以乐观地猜测,那里有较大概率是一颗生态行星。


user avatar   wei-wei-wei-93-69-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没搞清楚一个状态

比如整天bb着凭什么生物要呼吸氧气

其实科学家找生物的标准压根就不包含氧气


但是氧气确实是证明有生物的有利证据


因为大量的氧气 就是生物产物


氧元素到处都有 但是非生物氧气 常见的就只有被太阳风光解 的水


说白了杯水车薪


而且你要知道世界上大部分地上的东西都是氧化物


氧气产生最终都会回归大地

地球那么多的氧气恰恰就是生物产能远高于 回归大地的结果

你看火星是红色的 恰恰是氧全部回归大地的结果

靠光解氧气基本不可能


注意水星大气比例 42%氧气哦 然并卵 它气压低到接近真空



木卫二 具体比例不记得 反正就是 氧气和水蒸气

氧气占比接近99%

依然然并卵 还是接近真空




  

相关话题

  我想出一个永动机原理,违反热力学定律但理论上挺靠谱的,不知实践如何,谁来驳斥下? 
  如果一颗岩质星球具有褐矮星的质量,它的壳幔核分别会是什么状态? 
  国务院成立专项组调研「中科院下属研究所职工集体离职」相关情况,这一事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霍金去世了,他提出的突破摄星计划还会被继续吗? 
  人类何时能够打破工业和星际文明间的壁垒? 
  世界毁灭前夕,宇宙主提出延后一分钟则牺牲一个人的性命,自然死亡的人类不算。你推荐哪一类人? 
  从月球上运输矿物回地球,成本有多高? 
  有哪些暖心的科研结论? 
  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211亿公里,通信功率只有23瓦,数据是如何传到地球的? 
  地球的圆是什么程度的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于正怒斥屈楚萧?
下一个讨论
河南的姑娘能有多漂亮?





© 2025-02-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