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西周时期中原地带仍有类似「伊洛之戎」的半游牧民族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a-ma-ni-xi-z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跟你说戎是游牧民族?西周那些“戎”,大多是农耕的部族,游牧?很多戎连马都没有,驯马能力不如周人。实际上很多戎甚至和姬姜这样的周代顶级权贵有血缘关系,有姬姓之戎,姜姓之戎,只是因为游离于周的政治体制之外才被称为戎,譬如说申戎,在周宣王时代就被称为戎,宣王曾经败在申戎手下,最后只能让太子也就是周幽王娶申戎的女儿为王后安抚,申戎也就是申侯,后来因为幽王废后和犬戎一起攻破镐京的那个。又譬如,晋国是正儿八经的唐叔虞之后吧,可晋文公因为请六燧,也被国人骂为戎


周代的政治语境下,执干戈,拒王化为戎,戎本意是兵器,不是指异族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中原存在戎狄很正常,但就看这个“中原”怎么定义了。如果中原仅指代成周周边地带(河南省)的话,西周时代的这个“中原”是不存在戎狄的。但如果这个“中原”的定义扩大,包含了西周时代的河北、山东、陕西等河南周边区域的话,那么河北、山东、陕西是存在土著的戎狄与东夷的。

第二,伊洛之戎在西周时代是不存在的,而是东周时代从西部和北部,在秦国和晋国的扩张压迫下,被迫迁居伊洛的。

也就是说,因为边疆地带的诸侯国秦国和晋国因为扩张需要,边疆地带的戎狄受到秦国和晋国的打击,很多都选择迁徙,有些迁往更西更北了,有的呢则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往中原迁了。戎狄往中原迁徙?没错,正因为边疆地区的诸侯国军事强盛,而中原空虚嘛。

而伊洛之戎为什么在西周时不存在呢。

左传记载: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说是在平王东迁时,辛有在伊川看到了披发(不束发遵从周礼)在野外祭祀的野人(周朝无公民待遇的国民),辛有也不确定这些人是不是戎狄,但是他们已经不遵从周礼,披发了,于是辛有就感慨说你看现在连不遵从周礼的人都在伊川出现了,可能不到一百年这里就要沦陷戎人之手了!

说这话的背景,就是平王东迁,也就是宗周陷入戎人之手。周人东迁成周,结果看到成周周边的伊川有披发的野人,辛有就这么立了一个FLAG。结果,就在周襄王年间实现了。

怎么实现的呢,就是“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而陆浑戎是从什么地方迁来伊川的呢,《后汉书》有记载:

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允姓戎迁于渭汭,东及轘辕。在河南山北者号曰阴戎,阴戎之种遂以滋广。

是从瓜州来的,而伊洛之地的戎人,除了陆浑戎外,似乎还有“阴戎”。

阴戎,是从哪儿来的呢。

《左传》依然有记载:

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颖。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檮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馀一人?」

从这里我们能得知,阴戎是因为地处河南山北(北为阴、南为阳)所以叫阴戎。实际上阴戎的主要来源,是允姓之戎,而允姓之戎迁居伊洛之前,老家依然在瓜州。而且这里明显说了,这些阴戎是晋惠公时期,晋惠公从秦国地界上“诱”来的。正好和前面“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相呼应。

所以据此来说,许多学者认为,阴戎这个概念没问题,只是新迁居地域名而已,不能反映其种族。而种族是啥呢,种族就是“允姓之戎”“陆浑之戎”,“允姓之戎”和“陆浑之戎”或许便是一个种族的戎人,他们的老家都在瓜州。秦晋争霸时,这些来自瓜州的戎人,因为被秦国压迫而东迁,东迁后被晋惠公招抚,晋惠公诱使他们迁居于伊洛之间。

而春秋时期的“瓜州”在哪儿呢,目前来说还是个公案,反正不一定就是现在河西走廊的瓜州县。但肯定是一个华夏诸侯还统治不到,但能产出“瓜”的地方,这个地方或许比现代的瓜州县东一些,或许也就是现代的瓜州县周边。他们的东迁,是因为秦人的军事打击,落得无家可归在陕西流浪,最终在秦国压迫、晋国诱使下,最后选择去做没有能力征讨他们的周天子的邻居了。

而可能有人问了,秦人不是没河西走廊扩张领土嘛,为什么还打击到了“瓜州”?实际上不一定如此,瓜州或许便是春秋时代中原人对河西走廊的一种概念,而秦人应该发动过很多次向河西走廊的战争,但都是以劫掠物资和人口为主,劫掠的人口也主要用于东方作战,对西北的拓土殖民秦人动用的人力资源不足,所以并不显著而已。

而秦人劫掠瓜州,迫使戎人背井离乡的事迹,《左传》中依然有记载:

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逖?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这里是晋国征讨戎人首领驹支,从晋国范宣子和戎人首领驹支对话可以看出。这支戎人应该也是来自瓜州,但他们不是“允姓之戎”,而是“姜姓之戎”。而且是和“允姓之戎”同时来的,都是晋惠公时期被晋国“安排”过的。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就是。在秦国向戎人发动扩张和掠夺战争时,有许多戎人部落被秦人击败,这些戎人部落也不是一个种落一个族群,他们至少分“允姓”“姜姓”。他们中有部分没有西迁北迁,而是选择了东迁。也有可能他们就是灭亡西周的犬戎各部中的一支,由于缺乏历史传承忘记了他们攻入宗周的历史,只记得他们是被秦人不断击败不断掠夺,所以无论是真的被秦人驱赶的甘肃的戎人,还是被秦人收复周朝失地时驱赶的陕西的戎人,都只记得他们祖宗生活的土地出产“瓜”,都以“瓜州”为老家,而且一直记得他们的敌人是秦人。

在秦穆公和晋惠公争霸期间,这部分戎人有些被晋惠公招抚,晋惠公诱使他们南迁于伊洛之地,压缩周天子的生存空间,给晋国继续蚕食周天子直辖土地创造了借口。他们在迁居伊洛之地后,依然没有互相统一,而是各部林立。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就这么听话只蹲在伊洛之地,譬如姜姓之戎就曾经北迁晋国,又被晋国赶回了伊洛。

最后再说,他们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农耕畜牧民族。

另外,就在晋惠公安置戎人南迁伊洛的的这一个世纪。希腊人又记载了从东亚到西亚的一次民族大迁徙,起因就是最东方居住在大山中的独目人(阿里马普斯人)不断击败塞人各部,导致塞人各部按照地域种落不同,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西迁。而这个居住在大山中的独目人,其实就很像被秦穆公驱赶西迁的戎人,这些戎人西迁到新疆后,他们形成的国家按照汉朝人的考察基本都分布在昆仑山周围。


user avatar   xu-cheng-8-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马桶牌子,用来装奥利给的,,,




  

相关话题

  俄罗斯占据这么大的领土面积的历史根源? 
  站在上帝视角,中国历史上某个节点,汉族文明战胜草原游牧民族后有没有可能以某种手段实现对草原的有效统治? 
  突厥人到来之前,东罗马的小亚细亚西部有没有类似于弗拉赫人这样的游牧民族? 
  为什么西周的古文和春秋战国以后的文言文有很大的差别,西周的古文读了以后也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 
  为什么春秋战国往往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古代中国在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对游牧民族形成技术优势?那这还怎么叫发达呢?这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吧? 
  先秦的楚国有没有可能是侗壮泰民族? 
  和商朝同期的中国还有哪些文明? 
  要怎么在不把敌人强行降智的情况下,用一个手拿腰刀的老兵写死一个胡人的轻骑兵? 
  夏商皆称「帝」,而周却称「王」的原因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日本的经济中心是如何从京都移到江户的?
下一个讨论
j20用鸭翼换取高机动是否比其对隐身性能的破坏更值得。?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