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曾铣提出收复河套的建议可行吗?还有,嘉靖为什么要杀曾铣? 第1页

  

user avatar   shi-you-feng-chui-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曾铣提出收复河套的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可行。

1、那我们先从曾铣向嘉靖皇帝上《复套疏》说起

曾铣所计划的“复套”,就是收复被蒙古诸部占据的河套地区,以缓解陕西三边的军事压力。

其实此时,明军对于蒙古还是处于战略守势的。就在曾铣到任三边后不久,蒙古军就纠集十万余骑由宁塞营入侵,大肆劫掠延安、庆阳地区。曾铣亲自率兵数千驻守塞门,而派遣参将李珍直捣敌巢,蒙军才开始退去。首战虽然告捷,但蒙军不甘失败,之后又不断地入境劫掠,而陕西地方的有些将领却胆小畏敌、观望不前,致使明军将士伤亡,未能击退蒙古军队。事后曾铣上奏朝廷弹劾诸将罪责,请求按律执行。

面对蒙古对陕西的不断侵扰,曾铣之后虽然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态势,数次率兵出击蒙古,并屡有斩获,但这些还不能从根本上打击河套之敌。在曾铣的心思里,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为患三边的“套寇”问题,那收复河套势在必行。

在经过慎重斟酌后,曾铣向嘉靖皇帝接连上了两道《议收复河套疏》。在奏疏中他提出了两种解决蒙古入侵陕西和山西的策略:在陕西修筑一条从宁夏向东到山西边界的防御工事线;连续三年在暮春时节发动进攻河套地区的战役。曾铣在奏疏中还细细列出了收复河套所需的各项粮饷物资费用。以及提出了如何选拔参战将领,如何在占领区营田屯垦的方案。

2、“复套计划“在中枢和地方都遭到抵制

不可否认,这是一篇忠君体国的宏文,曾铣在里边规划甚细,信心十足。但是结合现实情况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自古以来两国交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当时明朝在三者里面一样不占。天时,朝廷财政窘迫,军队腐败颓废;地利,河套地区,明军处于守势,蒙古骑兵在草原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人和,朝廷中枢正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争斗,那就是首辅夏言和次辅严嵩的权力之争。

曾铣的“奏疏”到达朝廷,各方的反应却是不尽相同。《明通鉴》:“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三边总督曾铣建复河套议,条上八事,兵部难之。上以寇据套久为中国患,铣倡复,具见壮猷,令给修边费二十万行之。”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铣的“复套疏”使得主管军事的兵部很为难,认为这种战略很难实施,而久居深宫修道的嘉靖皇帝却是支持的,并公开褒奖曾铣,并拨银二十万两,命他整修边防以作准备。朝臣们见皇帝这般态度,都不敢提出异议,只能附合。那时真正支持“复套”的只有皇帝、首辅夏言等少数几个人,老奸巨滑的严嵩则是不置可否。而三边地区的一些高级官员对曾铣这个“复套”计划是持反对态度的,好几个巡抚不肯响应,其中一个巡抚当受到曾铣催促时,便以有病为由请求致仕退休。

3、嘉靖为什么要杀曾铣?

答 :嘉靖杀曾铣,是让他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背锅;还有曾铣之死与嘉靖薄情寡义的性格也有关系。

不谙权术的曾铣在这时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结交首辅夏言,以图得到内阁更多的支持,他完全忽视了内阁中的政治争斗。对严嵩而言,这是个抓夏言把柄的机会,他关心的不是河套可不可复的问题,而是如何彻底击垮夏言的问题,他要给夏言设套,炮制罪名——曾铣和夏言的交往就是“边将结交近侍”,这在明代是一条大罪。严嵩在等待,等待扳倒曾铣的机会,只要扳倒曾铣,夏言也就罪责难逃。

两年之后,反复无常的嘉靖皇帝,在收复河套的决心上出现了动摇。

一日朝会,皇帝忽然拿出亲笔诏书对辅臣们说:“现在驱逐河套的蒙古人,师出有名吗?土兵的粮食足够吗?收复河套一定能够成功吗?一个曾铣何足道哉,只恐百姓要遭受无罪之杀,复套之事重议。”这让在场的朝臣们目瞪口呆,胆战心惊,皇帝竟然质疑自己之前做出的决定。

重议之时严嵩乘机进言,说:”河套必不可复。“而原本在皇帝的压力下不得不持支持态度的官员也纷纷转变了方向,附合严嵩。失去了皇帝的支持,曾铣便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最终导致曾铣一人包揽了“轻议复套”的全部罪责(这黑锅当然是曾铣背,”复套“之事难道让皇帝去担责吗?)。

嘉靖二十七年(1548)正月,嘉靖皇帝下旨逮捕曾铣到京。严嵩则示意此前因阻挠边事被曾铣弹劾入狱的总兵仇鸾诬告曾铣:“谋国不忠,掩败不奏,克扣军饷,收受钱财,重金行贿首辅夏言”。结果嘉靖皇帝相信仇鸾的诬告。

解押曾铣来京问罪,三边将士为之震动。时有明人笔记所载:“押送曾铣的监车将行,三军大恸,声闻百里,部下亲兵五千,萃天下之精勇也,日夜磨刀称反。边官抚慰,徐徐遣散”。①

嘉靖皇帝下令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对曾铣从重拟罪。但经过审理,三法司将他犯的罪比拟为“边帅失陷城寨”,这令嘉靖皇帝大为不满,下旨重新定罪,因为他已对曾铣起了杀心。

严嵩于是授意自己在刑部的亲信以“结交近侍”给曾铣定罪。这是死罪,而且一箭双雕,还可以杀夏言。

当然,曾铣之死与嘉靖皇帝的性格不无关系。

嘉靖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敏感、聪明,但也薄情寡义,独断专行。他对大臣极为苛刻,”当政前期在大礼议“中打朝臣们的屁股;当政后期杀首辅大臣,眼睛都没眨过。

嘉靖二十七年(1548)三月十八日,曾铣被斩于西市,时年三十九岁,临刑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忧”②“铣没,家无余资”,“妻、子流放二千里”。③杀曾铣,天下莫不为之冤。

二十年后,嘉靖皇帝驾崩,隆庆帝继位。给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问,感念曾铣“志在立功,身罹重辟,识与不识,痛悼至今”,倡议为他平反。至此曾铣终获平冤昭雪,隆庆皇帝下诏追赠曾铣兵部尚书,赐谥号:襄愍。④

引文摘录:

①《戒庵老人随笔》卷五《曾石塘武略》

② 《嘉庆太平县志》

③ 《明史》-曾铣传

④ 《明史》-曾铣传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有风吹 的回答基本把脉络写清楚了,我就不重复了。我补充一点信息:

嘉靖为什么突然转变态度?

因为他发觉他上了曾铣当了,所以怒不可支。

这一点是我个人推理,并无史料记载。这是我读罢曾铣复套条议后得出的结论,曾铣在初上复套议中给嘉靖埋了个大坑,嘉靖一高兴就跳了下去。

复套之事《明通鉴》梳理的比较明白,引用如下

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庚子, 三边总督曾铣建复河套议, 条上八事, 兵部难之。上以寇据套久为中国患, 铣倡复, 具见壮猷, 令给修边费二十万行之。十二月乙巳, 延绥巡抚张问行罢。时铣会问行具奏复套, 问行难之, 遂引疾, 上以其规避,黜为民。嘉靖二十六年二月, 翁万达复请帑六十万修宣大东西路边墙, 报许。上方向铣而万达力主通贡。上下铣意于边臣, 独万达以为不可, 力言之, 上不省。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 曾铣会同抚按官疏陈边务十八事, 又上营阵八图, 上览而嘉之。下兵部会廷臣集议, 皆言铣先后所上方略俱可施行, 上乃下铣前后诸疏, 令廷臣定策以闻。嘉靖二十七年春正月, 上意忽中变, 谕辅臣曰:今征逐河套, 不知出师果有名? 兵食果有余? 成功可必否? 一铣何足言, 如生民荼毒何?严嵩知上意, 遂极言河套必不可复, 廷臣王以旗等亦如嵩指, 尽反前议。正月癸未, 夏言罢, 并逮曾铣。二十七年三月癸巳, 杀曾铣。冬十月癸卯,杀大学士夏言

用时间线来分析,

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庚子曾铣第一次上复套议,嘉靖非常高兴,下部议,并直接给了二十万两。嘉靖二十六年二月, 翁万达提反对意见,嘉靖没听进去,嘉靖心里还想着用几十万两让自己的功绩远超成祖朱棣,汉之武帝(曾铣就这么鼓动的)。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曾铣又上“边务十八事”,嘉靖二十七年春正月, 上意忽中变。

曾铣上边务十八事后不到2个月,“上意忽中变”。 原因即出在这个“边务十八事”。什么原因呢?

还是一个字,钱!

曾铣前后2次报的钱增加了十倍都不止。

因为第一次曾铣汇报复套之议,让嘉靖非常高兴欢欣鼓舞时,所提预算费用很低,有多低?

“ 套之举、国之重务、人之谋曰、须得兵三十余万、马步水陆、齐驱并进、褁粮三百万石、兼折银三百万两、一举破贼、驱之出境、即缘河修筑城垣界守、此一说也“

曾铣先说,有一说复套需要折银三百万,驱贼,然后沿河修城堡。但是呢?我曾铣不需要:

臣愿练兵六万再调山东枪手二千。多备矢石。每于春夏之间水陆并进。直抵虏巢。乘其无备。我聚而攻。彼分而守。材官驺发。矢道同的。炮火激烈。电掣雷轰。贼纵有援。旬月斯集。目前震荡势必难支。此窥敌观变。濳深参伍之术。臣亦计之审矣…………摘选马军六万人。每人日给行粮一升五合。……摠计银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余两。可给一征之费。

嗯,37万6千2百两就够一征之费了。后面还有列了一些军器没写多少钱。总之,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第一次上复套议的时候,曾铣给嘉靖报的预算很低。

我们再来看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曾铣这一次上的复套议“边务十八事”里涉及的钱,我不一一都列了,只挑几个关键点:

首先,各镇抚认为

今度士马。视卫霍时何如哉。由是观之。多多益善。若不能办非十二万人不可。大约马军六万步军六万。马军待战。步军以三万从征驾火车守辎重。

首先兵力翻了一番。

一转运粮饷、陜西抚镇等官谢兰等议称夫师行粮从、则士马饱腾、转运不继、则士马困馁、况人马十万有余、往返搜套二千余里、计筭月日、必须三月、精兵十万、马军六万、步军四万、每军行粮一升五合、大约以三月计之、该米一十三万五千石、正马六万、驮马一万二千马一匹日支料三升、艹一束、大约以三月计之、该粮豆一十九万四千四百石、艹六百四十八万束、米豆艹束、以时估计之、每米一石折银一两二钱、料豆一石折银七钱、艹一束折银二分、大约该折色银四十二万七千六百八十两、加以随军犒赏银、大约可用一十五万两通共享银五十七万七千六百八十两、若搜套之后达贼远遁、当沿河筑墙建堡以为久守之计、大约兵马共享二十万、十万筑边、十万架梁防护、每年可用银二百万两、期以数年之间、大功可望其集矣

沿河筑城每年需要200万!!!

12万兵马出动一个月需要米料

通共该米料九十四万八千六百五十石

后面我不列了,还有很多林林总总的计费。

曾铣反驳说,不需要这么多。

臣看得复套官军、止用七万二千、比之各镇所议一十二万余饷、可以省半。

我这次认为需要72000兵力够了,比各镇认为的少一半。

通前共享银五十万九千六百二十余两、可给一征之费。而三征之费。可以类知。

但是需要三征,一征50.9万。3征152.7万。

又须得银十余万两。并前赏功银共二十万两。可给一征之费。如是则赏罚既明、人心悦服、河套之复、葢不难矣、伏乞圣裁、

赏罚需20万

并造船银共该二万四千六百余两、

造船24600。

计各镇诸营办料成造、如杨守谦所计、大约用银十万余两、臣图省费。

兵器火器需10万。

呵呵。虽然曾铣反驳了各镇抚认为的费用,但他第二次所报费用仍远超第一次汇报的费用,还不包括逐走套虏后延边筑堡驻军的耗费。

在众说纷纭的议论中,各镇抚所持意见都认为比曾铣所提耗费要高的多。但曾铣再次反驳并提的预算也比第一次复套疏多了数倍。

而嘉靖过了一个月应该是想明白了。一年前曾铣鼓动嘉靖复套,给他埋了一个无止境的财政黑洞。不算兵力调动出兵的费用,仅每年修堡驻守就需要二百万两。出兵的费用也远不是曾铣第一次复套议里所描述的银两,即使按曾铣的省钱的7.2万兵力,也需要近2百万两。更何况曾铣为了鼓动复套,存有故意说少预算的嫌疑,与各镇抚所议相比,太过于乐观。

曾铣这是在玩火。用很低的预算忽悠了嘉靖,让嘉靖以为复套很容易,跃跃欲试。然后到实际操作时报了一个天文数字出来。嘉靖不可能承认自己上当,所以当严嵩等人发动弹劾时不分青红皂白就认了严嵩的诬告。

各位打工仔记住了,向老板申请项目预算,要报实数,不要玩虚的,否则会死的很难看。

注:复套议全文《明经世文编》收录




  

相关话题

  满清为什么不吹毛文龙? 
  明朝官员的选用、考察、升迁制度具体是怎样的?“三考吏”、“依亲监生”具体分别是指什么? 
  为什么天津被称作天津卫? 
  汉唐与明朝 谁更横向对比时相对强大? 
  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优良的马种? 
  如果崇祯有很多名臣名将,大明是不是就有救了? 
  造反打着进京勤王的名号真的有用吗? 
  元明清为何取消了比部? 
  为什么历史上长期战乱后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政权,都很容易被取代? 
  明朝是何时灭亡的? 

前一个讨论
你认为最伟大的葡萄牙人是谁?有哪些原因?
下一个讨论
北京话、东北话中哪些发音习惯有可能受满语影响?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