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成祖朱棣是“千古一帝”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ni-ma-5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唯有秦皇汉武,唐宗明祖(明祖只有朱元璋,朱棣在明朝的大部分时候是明太宗)。千年一出,朱棣自然是够不上的,不过五百年一出,问题不大。


靖难造成的内耗经常成为知乎史圈反思明朝灭亡的甩锅对象,直接导致了朱棣被冷落,与其相关的问题往往即缺热度更少讨论一一网络史圈既然带有“网络”二字,自然会有网红,比起其父朱元璋这样的“大网红”,朱棣的流量连个零头都没有。科普朱棣时代对中国意义和贡献,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棣近些年来在网络上颇有争议,贬者认为永乐盛世有很大水分,朱棣五征漠北更是徒劳无功。然而他们的眼界似乎太窄了些,把目光都放在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永乐大典上头,仿佛朱棣就没干过别的事情了。


就好像贬低汉武帝的人认为汉武帝一辈子就是打个匈奴,没能灭掉匈奴还搞得【户口减半,国内空】(实际人口损失在400万左右)。他们不知道,汉武帝还平定了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浙南、福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新疆、河湟,还有现在已经丢掉的越南和朝鲜半岛。 可以说,汉武帝打出了汉人在今后2000年里的生存空间。


朱棣的民政肯定是有水分的,在位期间虽然也有蠲免赈济,但是“赋入盈羡”的基础是对于屯田军户的剥削,加上大工程搞得多,百姓负担不会太轻,永乐后期爆发唐赛儿起义就是明证。 但是如果能为后世华夏争数百年之国运,那么暂时透支一些国力也是值得的(当然透支到杨广那样把国家玩完蛋的不在此列),何况,朱棣民政还是在康熙、忽必烈之流之上。


那么朱棣又做了什么呢?


答:进一步开辟汉人生存空间的同时,奠定了今后600年的外交框架,甚至可以延伸到当下的“一带一路”,以及更远的未来。


1.开拓运河


很多人只知道,隋运河淤塞之后,新的运河是元朝忽必烈所修,对此顶礼膜拜。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元代大运河的运输量如何。 有说法认为,元代大运河每年能够供应给京师的漕米仅10万石,出处不可考,但从元代以海运代替漕运来看,运河确实不怎么好用。


海运用着舒服一些,但是漂没很严重,【海运,始於元至元中。伯颜用朱清、张瑄运粮输京师,仅四万馀石。其后日增,至三百万馀石。初,海道万三千馀里,最险恶,既而开生道,稍径直。后殷明略又开新道,尤便。然皆出大洋,风利,自浙西抵京不过旬日,而漂失甚多】。


元吹喜欢胡扯说明代坚持漕运是因为沿运河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反过来,运河如果能在运输物资的同时,帮助灌溉,带动沿线经济,岂不是天大的美事?


至于什么运河让沿岸老百姓破产,那么要问杨广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龙舟巡幸,又多次出动上百万人次征讨高句丽。


顺带一提,清代曹寅任江宁织造、管两淮盐务,家产丰盈,就因为运河带动周边经济。不过后来康熙大帝六次南巡,又强调不要扰民(虽然扰民不可能小),所以很多钱不得不由曹寅顶缸,曹家到雍正时代因为还不清顶缸的欠款被抄家,也就破落了。


总之呢,永乐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此后明代运河最高漕运量高达400万石,运河也成为了沟通南北的大动脉,极大地带动了沿边经济的发展。


2.贵州设省


朱棣的另一项重大贡献,乃是贵州设省。


汉唐以来,贵州群山便被大大小小的土司头人占据,元朝对贵州的控制,不过羁縻而已。安田宋杨四大土司瓜分了贵州大地,宛然裂土封王。


元成宗时代,试图开疆拓土,曾经在张弘范麾下效力的“金头将军”刘深(此人号称极为骁勇,张弘范的战功一半是此人之力),受皇命征讨泰国境内的“八百媳妇国”。


然而刘深路过贵州西部,因征粮激起土著反抗,水东土司宋隆济、水西女土司奢节(已故的安氏土司家主安里之妻)相继起兵,刘深迎战之下【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失地千余里】。


虽然元成宗增兵换将,但战局仍然缺乏起色,甚至连贵州城(顺元城)都被攻陷摧毁,征行万户张宏纲、贵州知州张怀德皆战死。


战争进行了两年之后,水东宋氏发生了分裂,元军才艰难地将奢节、宋隆济捕杀。 水西、水东两土司并未被废除,其削减的土地很一部分被交给了播州杨氏,导致了播州杨家势力的壮大。元政府只是重建了贵州城,选址在今天的贵阳。也就是说,元对贵州的实际控制,仍不过贵阳孤城


到了永乐朝,朱棣借思州田氏内乱之机,果断介入,遣贵州都指挥使顾成率军讨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思州田氏毁灭性打击,令其一蹶不振,一举夺取了贵州东部铜仁一带的两州八府之地。


随后,朱棣又胁迫水东宋氏交出了大片膏腴之地,扩大了贵阳的管辖范围,从此在贵州设省,不断移民,贵州汉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力和文化也快速发展。


3.析分麓川


永乐帝对于云南同样重视,延续了洪武朝大力经营云南的国策。 1388年定边之战后,麓川王国虽然损失了一些土地,影响力大跌(详见拙文《定边之战》),但实力仍然雄厚。

思伦发之子思行法在位期间,朱棣继续削弱麓川,册封泰族头人,分割出木邦(今缅甸掸邦北)、孟养(今缅甸克钦邦)、孟定(今临沧耿马)、大侯(今临沧云县)、南甸(今德宏梁河)五土州府和潞江(今保山潞江坝)、湾甸(今保山昌宁)、孟连(今临沧孟连)、者乐甸(今普洱镇沅)五长官司,使麓川辖地仅剩勐卯、陇川等地,强大的麓川王国一蹶不振,从此云南大地,始为中国之有。


4.扫清倭氛


在东面,朱棣则解决了从忽必烈时代开始,延续百年的倭寇之祸。


忽必烈东讨日本,不但损兵折将,丧师辱国,而且导致了财政困窘的镰仓幕府经济崩溃,大量生活不下去的武士下海为寇,整整折腾了元朝百年,元王朝无力剿灭,使得元代沿海军民痛不欲生。


朱元璋时代诸事纷纭,精力有限,虽然与日本有过往来,但并未能彻底解决倭寇问题。


到了朱棣时代,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文武两开花,一方面令名将刘荣镇守辽东,在望海埚大破倭人,剑光寒贼胆,另一方面与日本开勘合贸易,室町大将军足利义满以日本国王身份,向大明称臣纳贡,约束倭寇。于是百年倭氛,一朝廓清,大明声威,远播东国,下次倭寇大规模侵袭,已经是明朝后期嘉靖朝之事了。


5.开辟丝路


2018年春晚,在世界人民面前公开展示的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丝路山水地图》是明代中后期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圣城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这幅地图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现以实物证明了在西方地图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特别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已有清晰的认识。 明代与中亚、西亚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再次开拓,正是从朱棣派陈诚五使西域开始的。


陈诚,江西省吉水县人,一生曾五次远使西域。这五次出使西域,除赴撒里畏兀儿重建安定卫,安抚葱岭以东天山南北旧疆诸地外,其主要使命是与帖木儿帝国的友好往来。第二次归来,陈诚向永乐帝呈上一份报告《西域行程记》,即作于他出使哈烈的途中,这是他的旅行日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他自肃州出发一直到哈烈的具体行程以及沿途的气候、地理、风俗民情,是明代初期关于中亚形势最重要的资料。


《西域行程记》的发现,对研究明代的中西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行程记看,陈诚一行自酒泉北门外西行,渡过北大河,途径嘉峪关,沿着古丝绸之路出玉门关至哈密,然后赴西域,终点哈烈城,即告此次出使顺利完成。 明代经略丝路,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商业发展,扩大国家影响力,更是为了实现汉人未竟的梦想。


汉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被安息(帕提亚人)阻挡,功败垂成。而唐王朝也未能和拜占庭帝国建立正式外交联系。永乐朝之后,明王朝继续开拓丝路,终于和对东方自称鲁密(即罗马)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得了官方联络。


明代中国与土耳其的交住,可以从《明史》(卷三三二)记载中得以证明:


【鲁迷,去中国绝远。嘉靖三年,遣使贡狮子、西牛。……五年冬,复以二物来贡。即颁赠,其使臣言,长途跋涉,费至二万二千余金,请加赐。……二十二年,偕天方诸国贡马及方物。明年,还至甘卅。会迤北贼入寇,总兵官杨信令贡使九十余人往御,死者九人。帝闻,褫信职,命有司棺敛,归其丧。二十七年、三十年入贡。其贡有珊瑚、琥珀、金刚钻、花瓷器、锁服、撒哈刺帐、羚羊角、西狗皮、猞列孙皮、铁角皮之属。】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明朝的时候,土耳其人常来中国访问。特别是在嘉靖年间,土耳其五次派使团来华访问,其中一次使团的成员达90余人。对于这些土耳其的使团,中国皇帝极为重视,下旨热情相待,甚至在回程途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要亲自过问,妥善处理。这表明在当时中土友好交往是朝廷中的头等大事。


大明王朝西拓丝路的终点一直到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圆了古人与欧洲世界级帝国东西互尊的梦想,大明雄风,远追汉唐,岂不令人血脉贲张乎? 而丝路的开辟,也成为技术、资源和信息的重要输入渠道。清王朝虽然拥有新疆,但是对中亚、西亚的影响力远不及明朝,也就比明朝闭塞许多。


6.开设奴儿干都司


永乐九年(1411),明成祖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治所在特林,今俄罗斯境内。


元朝也曾经在这里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原因很搞笑,企图通过鞑靼海峡(今称鄂霍茨克海峡),抄袭日本的北海道及东北地区。后来忽必烈死了,元朝内政乱七八糟,没人再提继续打日本的事情,征东元帅府也就没人管理了。


当时明王朝接收的辽东辽西之地,残破无比,经过明一朝经营,也不过达到300万左右人口。(详见本人另一个回答《明朝后期东北也是中国领土,可为什么有人说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增加了?》)。终明一朝,当然是无力把北面的松嫩平原进行移民,同化当地的女真人,更不必说开发外东北。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设努尔干都司是地图开疆,这正说明了朱棣超越时代的国际化视野。松嫩、黑龙江以外之地,纵然大明不能消化,亦将留给后世,不容他国染指! 朱棣一再强调黑龙江流域是“锁钥之地”,亦失哈曾奉命九上北海。在此期间,明朝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厂,有著名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为证。 亦失哈在永乐时代建立了永宁寺及永宁寺碑,宣德朝再往奴儿干时发现被土人所毁,马上重建,并劝谕土人以祸福,此后该碑存留至今,成为中国曾经拥有外东北的重要标志。



而清吹号称东北是清朝的嫁妆,但清朝在外东北却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标志物。 按照正常的发展,汉人应该在明朝之后的王朝涌入整个东北地区,将其彻底汉化。满清却因为本身民族原因导致的自闭,使得东北人口稀少,适合耕种的外东北终于沦陷于沙俄之手,此清廷所以大有罪于中国,大辜负于前朝也。


7.经略西藏


明代以茶马古道控制西藏,而其重要节点,也在于永乐时代。

永乐五年,朝廷特谕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吉刺思巴监藏巴里藏卜会同护教王、赞善王等藏族首领,主持复置驿站事宜,以通使者。同时还派遣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等人赴西藏"设立站赤,抚安军民"。

永乐十二年,明朝又遣中官杨三保持谕阐化王及甘、青、川等地藏区大小首领,"令所辖地方,驿站有未复旧者,悉如旧设置,以通使命"。内地与西藏地方的交通驿站经过这样多次的修复与增设,"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元虞盗贼矣"!

――《元、明、清时期的西藏地方》

后来清代福康安入藏,使用的就是永乐时期修建的道路和驿站系统。


8.经略泰国


泰国北部的泰兰纳王国,元代称为八百媳妇国,与泰国南部一直风俗迥异。

元朝曾经多次试图征服八百媳妇国,1292年秋,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命不敦忙兀鲁迷失征伐“八百媳妇国”,此役中,元军平定了车里(勐泐),却误以为车里就是八百媳妇国而凯旋,使兰纳免于被元军蹂躏的命运;元成宗朝大军走到路上就因为征粮激起水东水西之乱;元仁宗朝,八百媳妇国又犯边,元仁宗下令大军征讨,但很快放弃,云南王则似乎与八百媳妇国有所交锋,而且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元泰定帝即位后的1325年,以厚利进行招诱,先是以勐泐王国设置车里军民总管府,兰纳也进贡并请置官守,元廷乃于1331年设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此时元朝已经极为虚弱,麓川王国肆虐西南,兰纳的归附,不过是贪图财物,并未去除王号,与西夏称臣于北宋毫无差别。


【永乐二年设军民宣慰使司二,以土官刀招你为八百者乃宣慰使,其弟刀招散为八百大甸宣慰使】朱棣继位后,马上利用兰纳王国内部的矛盾,试图拆分兰纳王国。


【是岁,遣内官杨瑄赍敕谕孟定、孟养等部,道经八百大甸,为土官刀招散所阻,弗克进……西平侯沐晟奏:"奉命率师及车里诸宣慰兵至八百境内,破其猛利石厓及者答二寨,又至整线寨。木邦兵破其江下等十余寨。八百恐,遣人诣军门伏罪。"】


而面对兰纳王国的不安分,朱棣坚决地进行讨伐,将其打败。相对于元朝对兰纳王国没有取得任何军事胜利,朱棣的经略是让人扬眉吐气的。有明一朝,华人向东南亚的移民规模大大超过了宋、元,这里既有时代发展的因素,也有明朝对东南亚一连串军事胜利所建立的威慑力的影响。


(PS:后来兰纳王国对明朝极为恭顺,直到被缅甸东吁王朝吞并,后来又相继被泰国南部的阿瑜陀耶王朝、缅甸东吁王朝(阿那毕隆中兴后)、缅甸贡榜王朝、泰国南部吞武里王朝、泰国南部曼谷王朝所统治,最终在19世纪被曼谷王朝彻底吞并。


朱棣的继承者们以及清朝的君主们没有利用东南亚的多次变局,将兰纳纳入版图,实在极为遗憾,但却不能否认朱棣经略八百大甸的意义。


元王朝对于东南亚经略非常重视,一度对勐泐王国(今西双版纳)有较强的控制,但实力不济,被麓川王国打得屡战屡败之后,在元后期也退出了勐泐王国,只维持名义上的控制;明继承元朝对东南亚经略重视的同时,实力强于元朝,明缅战争时明朝已经风雨飘摇,但仍然击败了入侵西双版纳的缅甸军,维持了对勐泐王国的控制并强化,勐泐王国也在随后实际成为中国的土司,终于成为我国实际的一部分;而清王朝则没有延续明朝不断将边疆东南亚独立王国吞并消化为版图的政策,所以就在西双版纳以南,心向中国,而且多次在缅甸和泰国争夺中易主的兰纳王国最终成为了泰国一部分)

其余朱棣下西洋、开安南、征蒙古、修大典的功绩,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已经讨论得够多了;平安南本是大功,可惜后面丢失了,亦没法多论。


这里只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很多人认为下西洋是赔本生意,但实际上下西洋是盈利的,详见本人另一个回答《关于明朝海禁,明朝中央政府坚持这一政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主导力量究竟是皇权,还是士大夫阶层。?》;


二是有人喜欢过度贬低朱棣对蒙古的战绩,如百度贴吧ryan_knight_12吧的知名人士可御可箩朴草娥,就认为朱棣的军事能力仅仅与五代时的后唐末帝李从珂相当,这点可以详见拙文《重骑兵横冲塞北——忽兰忽失温之战》,朱棣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蒙古问题,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在整个永乐,蒙古势力都被压制得比较好;


三是有些明黑问为什么永乐大典只有两部,导致最后散失了,为什么不流传到民间。但实际上四库全书也才修了7部,后来被毁佚了3部,可见这么大的丛书不是那么好传播的。


要做个总论的话,永乐帝做的那些看起来是撒币的事情,无不创造出穿越时空的国际影响力,影响着600年后的我们。人民可以不记得康熙,不记得乾隆,不记得皇太极,但绝不能不记得在汉武帝和明永乐帝的时代,这个民族所走过的轨迹。


一一一一一一回复评论区的分割线一一一一一一


有一个章口就莱的大兄弟 【我不告诉你】 却大言说劣者章口就莱,仔细一看原来是金庸的狂热拥趸,毕竟金庸先生的史学水平也是徒增笑尔,所以求求您多读点书吧。

关于明朝在陇西河西和西套地区的经营,劣者已经在“明朝下西洋共计花费多少财力和人力?以当时国力如果不下西洋而是收复西北会怎样?”这个回答里贴了不少资料,就不重新贴了。

那么,元朝留给明朝的河西究竟是怎么个破逼样呢?

好好看看,大元的甘肃行省只有2800户,3万口;这是大元自己统计的户口,不是被元末战乱破坏后的户口。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元朝的甘肃行省不包括陇西,基本就是河西、河套和河湟,与西夏故地重合。

瞧瞧你家蒙古灭了西夏之后把本来有接近200万汉人的西夏地破坏成了什么逼样。

当然,因为元朝统计不全,三万口只是甘州和肃州的户口(可能只是汉人口数);实际上元朝在西夏故地有小规模的移民,前后迁入数十万口,但是这些人口很一部分并非汉人。

据 《高昌王世勋之碑》 载, 纽林的斤定居永昌后 , “会吐蕃脱思麻作乱 , 诏以荣禄大夫、 平章政事领本部探马等军万人 , 镇吐蕃宣慰司” 。从纽林的斤一次竟能从本部签军万人来看, 当时居于河西的畏兀儿人口当在四五万以上, 他们是构成当地居民的主要成分之一。回回、 畏兀儿人的徙入 , 给甘宁青地区又注入了伊斯兰文化的成分 。

沙州、西宁州向来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而蒙古人攻灭西夏时在中兴府屠城,几乎毁灭了宁夏路的全部人口。甘州、肃州两路,已经占了河西走廊的大部分,而仅有三万口。

则元代整个甘肃行省,汉人口数应当在20万以下。其他民族不详,除了西宁州的藏族人口难以估算(也几乎无法调动其资源)之外,数量应当与汉人数目相当。

而经过明代的经营,仅仅是河西走廊的口数就有百万,而银川平原更是得到极好的经略,兵强马壮,成为明朝防御蒙古的重镇之一。

明朝初期为啥不能控制哈密卫以西?

整个西夏故地这个逼样,你还要求大明控制哈密卫以西?

嘉峪关以西的关西七卫实质上就是附庸于大明的蒙古人聚居地,有极少量的军屯来监管他们。

还有某些大兄弟胡扯说大明打不过土鲁番才缩边。

求您了解下土鲁番到底怎么个实力。

【正德十三年,土鲁番犯肃州。守臣陈九畴因遗卜六王彩币,使乘虚袭破土鲁番三城,杀掳以万计。】

侵略肃州被大明指使瓦剌人【杀掳以万计】的水平。另外有个叫 【关毛】 的通史混混说大明完全不会在草原上搞调略也可以歇歇了,不要章口就莱造谣。

【土鲁番既袭执陕巴,而令牙兰据守哈密,僭称可汗,侵沙州,迫罕东诸部附己。文升议,此寇桀骜,不大创终不知畏,宜用汉陈汤故事袭斩之。察指挥杨翥熟番情,召询以方略。翥备陈罕东至哈密道路,请调罕东兵三千为前锋,汉兵三千继之,持数日粮,间道兼程进,可得志。文升喜,遂请于帝,敕发罕东、赤斤、哈密兵,令副总兵彭清将之,隶巡抚许进往讨,果克之,语详《进传》。】

弘治朝收复哈密卫,大明调了罕东卫3000兵,明军3000,就把土鲁番打得妈妈咪都不认识了,这就是土鲁番的实力。

毕竟到了万历朝,吞并关西七卫达到巅峰的土鲁番也才这么点大。

至于大明为啥不发兵几万一次性把土鲁番揍死,谁让大元留给大明的河西烂成这个样。大明西征土鲁番才能投送这么点人,要不是大明在河西的移民工作,你清拿头打准部。

大兄弟又以为明朝的丝绸之路是赚钱的。

实际上明朝在海上的朝贡贸易,招引番舶,才是赚钱的,但是即便如此,大明对朝贡国也颇为严苛,宁波争贡和屯门西草湾之战后嘉靖帝更是一度全面禁海;而陆上丝绸之路其实是亏钱的。

但是大明对于甘州、肃州从陆上朝贡的中西亚国家,却显得异常宽厚,往往厚赐,对于商队混在使团骗赏赐里面也装作不知道。

即便是在保守的嘉靖朝——


【会迤北贼入寇,总兵官杨信令贡使九十余人往御,死者九人。帝闻,褫信职,命有司棺敛归其丧。】

【番使多贾人,来辄挟重赀与中国市。边吏嗜贿,侵克多端,类取偿于公家。或不当其直,则咆哮不止。是岁,贡使皆黠悍,既习知中国情,且憾边吏之侵克也,屡诉之,礼官却不问。镇守甘肃中官陈浩者,当番使入贡时,令家奴王洪多索名马、玉石诸物,使臣憾之。一日,遇洪于衢,即执诣官以证实其事。礼官言事关国体,须大有处分,以服远人之心。乃命三法司、锦衣卫及给事中各遣官一员赴甘肃按治,洪迄获罪。】

让土耳其使团去守城的总兵杨信被撤职,使团得到重金抚恤;而敲诈马穆鲁克王朝使团的相关人员更是获罪遭到严惩。

为什么明朝对于中亚西亚如此重视呢?因为陆上丝绸之路是信息、战略物资和技术的重要输入渠道。

【正德初,帝从御马太监谷大用言,令甘肃守臣访求诸番骒马、骟马,番使云善马出天方。守臣因请谕诸番贡使,传达其王,俾以入贡。兵部尚书刘宇希中官指,议令守臣善择使者与通事,亲诣诸番晓谕,从之。十三年,王写亦把剌克遣使贡马、驼、梭幅、珊瑚、宝石、鱼牙刀诸物,诏赐蟒龙金织衣及麝香、金银器。】

比如明武宗就曾经要求马穆鲁克王朝入贡阿拉伯良马,用来改善中原马种。明朝也大量进口中亚西亚的精铁(譬如有名的乌兹钢),打造上等刀剑配发给军官。

由于河西人口不足,明朝没能力迅速摧毁土鲁番在新疆东部的强权。在明中后期国势衰退的情况下,暂时放弃关西七卫,避免和土鲁番陷入长期拉锯战堵塞丝绸之路,对于明朝获得战略物资、技术、信息,维持对于中西亚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有利的。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为了丝绸之路的大利益,明朝在中后期国势衰退时,做出一定战略收缩不能说有错。

清朝一开始也并不是一定要拿下新疆的,康熙一开始就希望准噶尔称臣朝贡即可,只是准部屡次作死。清准战争最后能吞并新疆,与准噶尔意外地全面自爆关系巨大(详见拙文《乾隆平准与七年战争》),而清初清准战争导致丝绸之路的长期堵塞,无疑也使得本来就闭塞的大清变得更闭塞了。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相关话题

  为什么清代不按地名封王? 
  如何评价李世民的晚年? 
  土木堡之变也先军有多少兵力,按照蒙古的生产力,最多5到6万吧。为什么感觉打明军跟宰猪一样。? 
  有什么具体事例能证明日本人善战? 
  中国最大的罪人是汉武帝吗? 
  如果把中国的人种换成欧洲白种人,那会不会演变成与历史相似的状态? 
  武则天为什么不得唐太宗李世民宠爱? 
  日本真心想建立伪“满洲国”吗? 
  郑和从小被明朝政府割了蛋蛋。一辈子不能过夫妻生活,他恨不恨朱元璋明朝政府? 
  古代中国有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做官 那么有没有中国人是在外国做官的呢 有的话他们都是谁? 

前一个讨论
母鸡孵蛋的时候不会感到无聊吗?
下一个讨论
真的像别人所说,哪怕把崇祯换成司马衷胡亥,明都不会这么快灭亡吗?





© 2025-0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