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件或哪些事让曹操不再忠于汉朝了? 第1页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是演义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曹操”编出来的忠义故事(大雾),不是历史记载。

在历史上,特别是年轻时的曹操,曾不畏权贵,一心想匡正朝廷,说年轻时的曹操是忠臣,是可以的。

但是人总是会变的。

中平六年(189),曹操从雒阳出走,回乡不顾父亲反对,联络家族兄弟一同起兵反董,要说他是想替废帝刘辩讨个公道,那他还是个忠臣。

但无奈自身能力有限,从酸枣到河内,到邺城,到东郡,曹操的命运已在被袁绍改写,在二袁相争时,曹操成了袁绍的马前卒,替他分忧。若说这时候的曹操还是不是大汉忠臣,估计曹操本人都感到迷茫,幸亏身边有荀彧、陈宫、程昱、毛玠这些人在曹操一次次彷徨的时候指明了方向——要成就霸业,得先有地盘,才能有入主朝廷的机会。

建安元年(196),拥兵兖、豫的曹操得到了董承的青睐,要知道年初时,董承还拒绝曹操进京,可到了八月,董承向曹操伸出了友谊之手,从此得到进了朝廷。

曹操的政治才华得以施展,面对利益盘根错节的朝廷各派系,曹操很快就做到了垄断朝权,这让本来想引曹操为援手,从此掌控朝政的董承感到非常不满,感觉自己为曹操做了“嫁衣裳”。

建安五年正月(200),曹操与袁绍的战事迫在眉睫,由董承、刘备等人参与的“衣带诏”案发。此案中要说天子刘协是否真的写了衣带诏,也是可以理解的,刘协本来在李傕时期就已经元服秉政,东归的路上即便狼狈不堪,他也能坐镇中枢,对各种事务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而到了曹操这时,刘协越发觉得曹操成了皇权回归中央的障碍。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也并未返回许都觐见天子,范书《皇后纪下》提到曹操与刘协交恶的记载,我想最有可能,也是在本年。

两年后,袁绍病死,曹操对河北开始新一轮的攻略,一直到建安九年(204),曹操终于拿下邺城,曹操开始领冀州牧,以冀州为地盘,打下了曹魏建国的基础。

在本年,曹操还听从他人建议,试图上书汉廷,奏请重置九州,结果遭到荀彧、孔融的反对而作罢;十三年(208),曹操废三公,领丞相,杀孔融,一气呵成。

十七年(212),荀彧在寿春自杀,次年(213),曹操重置九州,称魏公。此后,在曹操走的就是一条不归路了。

如果要判断曹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再是大汉忠臣,我觉得:

曹操心态最早有所改变起点应该是五年(200)的衣带诏案;

有想法的起点是九年(204)拿下邺城;

有所动作的起点是十三年(208)自领丞相;

到了十八年(213)称公,就已经往称帝、禅代的路上去了。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




  

相关话题

  为什么荀彧的粉丝不如诸葛亮多?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于禁?为什么被关羽水淹七军后马上就投降了,庞德是降将反而宁死不降? 
  三国演义中,郭嘉的事迹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那个人物最像罗贯中(性格,经历,价值观等方面)? 
  怎么评价历史上的夏侯惇? 
  是不是每个读三国的男孩心中都有一个穿越到三国时期的梦? 
  后主刘禅。后人是怎么知道这个字读shan而不是读chan的? 哪篇文献上有注音么? 
  诸葛亮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袭取长安或潼关呢?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优于诸葛亮的先攻占陇右? 
  三国时期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中谁过得最窝囊? 
  曹操发布过求贤令,也要求唯才是举,有多少人属于寒门、平民阶层,能否说明曹操打破门第观念用人呢? 

前一个讨论
孙十万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下一个讨论
比起王熙凤,薛宝钗这个红楼梦女二号是不是有名无实?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