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陆抗在西陵之战中的表现? 第1页

  

user avatar   little-april-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何止是一人之力对抗西晋,简直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硬生生为东吴延续了8年的寿命。

我们先详细复盘一下西陵之战,看看陆抗都干了些啥。

一、舞台

西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72年9-12月。此时,蜀汉已经灭亡接近十年,司马家代魏也已经七年。

西晋形成了对东吴的两面夹击之势,荆州地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西晋可从襄阳往南进攻西陵,江陵等地,也可从巴东沿江东下,直扑建平(今秭归,三峡大坝所在地)。因此荆州地区的防御是东吴的重中之重。

此时,东吴在此地的最高统率就是陆逊之子,孙策外孙,陆抗(字幼节)。可谓子承父业。治所在乐乡,他下面还有西陵督步阐,江陵督张咸,公安督孙遵等。

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270年),大司马施绩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三国志·陆抗传》

步阐是前丞相步骘之子,步家在西陵经日久,内部铁桶一块。

权称尊号(229年),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
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於声色,而外内肃然。
十年(247年)卒,子协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协卒,子玑嗣侯。协弟阐,继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三国志·步骘传》

而西晋这边,在荆州地区的最高统率是车骑将军羊祜,治襄阳。

帝将有灭吴之志,(269年)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后加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晋书·羊祜传》

开府如同三司可不一般,将车骑将军的二品名号将军,直接提升到一品,掌握一方军政大权。充分彰显了晋武帝司马炎对他的信任以及他所处地区的重要性。

羊祜出身泰山羊氏,姐姐嫁给了大将军司马师。他还有个姨也挺出名,叫蔡文姬。羊祜此人不简单,极有战略眼光,会识人,有机会再详细说说他,这次的主角不是他~

西陵之战前,两人也是试探多次,互相了解甚深。国戚对国戚,英雄斗英雄,可谓一时瑜亮。

羊祜下面还有个人也得提一提,后面戏份很大,西晋此时的荆州刺史,杨肇。其履历四平八稳,文职转武职,此前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主要还是因为劝进有功。不过他有个女婿比他更出名,西晋文学家,潘安。要不是有他这个女婿,杨肇的早年经历我们根本无从得知。

杨肇为曹魏骁骑将军杨恪嫡孙、 中领军杨暨之子,魏嘉平初年(250年左右),杨肇在河内郡轵县担任县令,后迁升治书侍御史并兼统大理之职。后又转为河内郡野王县的典农中郎将。后为大将军司马昭参军,之后五等爵位初建被封为东武子(子爵)。泰始元年(265年),晋受魏禅后,杨肇典戎朝廷内武卫,后以清宫勋劳,进封东武伯。之后领东莞相、荆州刺史,又加折冲将军。

到272年,西晋在与东吴的对抗中已全面占优。晋武帝司马炎素有灭吴之志,所等待的不过是一个时机而已。

舞台已经搭好,这次的舞台同样很大。

二、山雨欲来

机会说来就来。

凤皇元年(272年)秋八月,孙皓征召步阐入京。吴帝孙皓猜忌甚重,暴虐嗜杀,底下官员此时已是人心惶惶。

步阐在西陵已经营近25年,突然收到孙皓征召的消息,内心十分不安,以为自己失职,又害怕有人进了谗言。此一去只怕凶多吉少,于是把心一横,在九月份降晋了!

凤皇元年秋八月,徵西陵督步阐。阐不应,据城降晋。《三国志·孙皓传》
凤皇元年,召(阐)为绕帐督。阐累世在西陵,卒被徵命,自以失职,又惧有谗祸,於是据城降晋。遣玑与弟璿诣洛阳为任,晋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封宜都公;《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西陵(今湖北宜昌)的位置,在晋吴对峙时,非常非常的重要。

长江三峡,从西向东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期间水流湍急,两旁山势险峻。此间的军镇大多易守难攻。

建平(今湖北秭归,三峡大坝所在地)在巫峡和西陵峡之间,江面宽阔,是难得的缓冲区,适合水军展开作战,是东吴长江上游第一道防线。从建平沿江往西,即为西晋重镇巴东。

西陵在西陵峡之东,是整个三峡的终点和出口,为东吴第二道防线。西陵之后,则是江汉平原,一马平川,不利于防守。又西陵已出三峡,其东面北面多为丘陵,略为平坦,因而,西陵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北边的威胁。

西晋与东吴对峙关键在荆州,而荆州地区对峙的关键在于西陵。西陵丢失则建平危险,东吴长江上游防线面临着系统性崩溃的危险。

这点陆抗心里非常清楚。

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若敌汎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三国志·陆抗传》

步阐的投降对于西晋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但对于吴国来说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三、大军压境

在收到步阐降晋的消息后,陆抗马上作出了应对。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率军赶赴西陵,将其团团围住。包围西陵后,陆抗并没有马上让部队开始进攻,而是修建营围,内以围阐,外以御寇。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日部分诸军,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三国志·陆抗传》

为什么围而不攻呢,底下很多将领不理解。陆抗认为,西陵城的守备设施都是我亲手规划和建造的,短时间内肯定无法攻下。如若西陵围攻不下,西晋的救兵又到,到那时必定全军覆没。不如修建营围,以逸待劳。

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於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三国志·陆抗传》

但我推测,另外一个原因也很重要。步家在西陵经营多年,内部肯定铁桶一块,很难从内部找到突破口,因而,攻城的难度将大大加大。

陆抗的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战场的态势,转攻为守,同时也抢占了先机,以逸待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也。

再看西晋这边,面对如此良机,司马炎怎会错过呢!于是,司马炎立即作出了部署。

吴将陆抗攻阐,遣车骑将军羊祜帅众出江陵,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巴东监军徐胤击建平以救阐。《晋书·武帝纪》

最开始看到司马炎的这种安排,说实话我感觉挺奇怪的。按道理讲,此时争夺的焦点在西陵,应该把主力派往西陵才对呐。为什么只派了杨肇领3万人去救西陵,而把主力羊祜的5万精兵派往江陵呢?

后来仔细想了想,我推测,主要是因为司马炎此次的目标很大,不仅仅只是想拿一个西陵,而是想击垮东吴整个长江上游防线。如果进展顺利,甚至可以配合下游军队,一举灭掉东吴!

江陵是东吴长江上游防线的大后方,如果攻下江陵,整个上游部队将被切断后路,不久将会全线溃散。

面对西晋三路大军压境,如此危急的形势,陆抗会如何应对呢?

四、三方对策

陆抗此次的应对,可以说是教科书级的。他对兵力的运用,对形势的判断,已臻至化境。

陆抗手底下的部队到底有多少人呢?按三国志的说法是三万左右。

臣往在西陵,得涉逊迹,前乞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三国志·陆抗传》

三万 VS 十万,而且内有叛逆,腹背受敌,这仗该怎么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下面好好欣赏一下陆抗的精彩应对。

1、策应西陵之杨肇部,关键字,战。

在听闻西晋三路大军进攻的消息后,陆抗底下的将领都以为应该把主力调往江陵,但,陆抗并不这么想。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三国志·陆抗传》

他认为,江陵城防非常坚固,兵力相对而言还算充足,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江陵会被攻陷,那我们派再多的人也没意义,徒增损失罢了。什么意思呢?在此时,正常情况下江陵是可以守住的,如果存在守不住的情况,那只能是内部出现了问题,出现投降或叛变的人,那我们去再多人也是徒劳。

为什么陆抗对江陵的城防这么有信心?其一,陆抗是基建狂魔,江陵的城防肯定也是经过他加固和改造的。其二,江陵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是可信的。还记得当年朱然守江陵吗?以五千人硬生生抗住了曹真、张郃等率领的数万大军围攻达6个多月之久。朱然也因此名震敌国。

即便是羊祜来攻,也不会那么轻易被拿下。因为陆抗很清楚,羊祜长于战略而短于用兵。

所以,江陵那边根本不应担心。此时,最关键的就是西陵。西陵若得到西晋接应,那么不只建平危险,同时南山群夷有极大的反叛可能(这招刘备夷陵之战时已经用过,效果显著),到那时可就真是无力回天了。

因此,主力必须在西陵,结合营围,以逸待劳,击败进犯西陵的杨肇部。

2、西晋主力之羊祜部,关键字,拖。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中,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车。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三国志·陆抗传》

虽然江陵城防坚固,不惧西晋进攻,但能迟滞羊祜所部一天也就获得了一天的优势。于是,陆抗令江陵督张咸筑大堰,以阻断江陵北面的河流湖泊,淹没陆路,迟滞羊祜部队行军。

但羊祜很快做出了调整,你不是把陆地都变成湖了吗,那正好,我用船来运送兵粮。同时,虚张声势,扬言要破坏堤堰,让车辆能够继续通行,以迷惑对方。

陆抗识破了羊祜的想法,预判了他的预判,立即令张咸将堤堰损坏。东吴诸将皆惑,屡谏不听(感觉陆抗和他底下的将领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了)。堤堰损坏之后,水会退去,但被水浸泡过的陆路必定泥泞难行,西晋的大队人马,车辆辎重繁多,行进速度怎么快的了呢?难不成放任羊祜也搞个水军陆战队来攻江陵嘛?

随着堤堰被破坏,羊祜部队到了当阳附近后就寸步难行了。直至西陵之战结束,都没摸到江陵城墙。

东吴诸将在第一层,羊祜在第二层,而陆抗嘛,嗯,他此时应该是在大气层~

3、西晋偏师之徐胤部,关键字,阻。

至于从巴东走水路来的徐胤部,安排水军在建平阻住他就行了。前面说过,建平地带水面略为宽阔,适合水军展开。水战,东吴向来没怵过西晋。

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三国志·陆抗传》

五、智胜

方针定好之后,此役的胜负手就出现了。陆抗能否凭借营围打破杨肇和步阐夹击,并且取得大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战局。即使是小胜和惨胜都是东吴无法接受的,要知道江陵那边羊祜迟早会开始进攻,到那时情况便不再乐观。陆抗此时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72年十一月,杨肇到达西陵后,便合同步阐一起,开始了两边夹攻。

一开始东吴战事并不顺利,陆抗这边不断有将士逃跑甚至投降杨肇。

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三国志·陆抗传》

虽然形势不利,但在逆境中,陆抗仍然敏锐的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从而逆转战局。俞赞是营都督,必然知道东吴军中虚实和兵力布置。而作为降将,他肯定会把东吴军中情况和盘托出,以作为投名状。陆抗料定,明日杨肇一定会进攻营围中由夷兵防守的薄弱之处。

于是陆抗将计就计,连夜将此处夷兵替换为东吴精锐。第二天,杨肇果然大举进攻之前夷兵防守之处,由于东吴早有准备,矢石雨下,杨肇大败而回。局势逆转。

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三国志·陆抗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陆抗又一次预判了对手的预判。

到十二月份,杨肇无计可施,又担心自己孤军深入,怕生变故,决定乘夜逃走。陆抗见此情况,想大举追击,但又担心步阐一直积蓄力量,在窥伺时机,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开对付两边。于是下令擂鼓警戒部众,仅作出要追赶的样子。杨肇的部众听到鼓声后恐惧骚动,全都丢弃铠甲脱身而逃。陆抗则派轻兵紧随在后,杨肇大败。

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於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三国志·陆抗传》

完全是一场智商的碾压。

杨肇大败,而此时的羊祜还没摸到江陵城墙呢,于是只好撤回襄阳。徐胤也无所建树,只得撤回巴东。

后面陆抗攻下西陵,擒住步阐,自不必说。

一场灭国危机,就此平复。

六、点评

此役陆抗能够大获全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知己知彼。陆抗之所以能够对形势作出精准的判断,源于他对敌我双方的深刻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临大事有静气。和他老爸陆逊一样,每逢大事有静气。临危不乱才能准确判断局势,才能在逆境中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从而翻盘成功(诸葛恪表示惭愧~)。但要做到陆家父子这样,何其难也!

3、抓住重点。做事情不能盲目,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此役的重点在于西陵而不在江陵,陆抗判断准确,因而才有了东吴的大胜。

4、善于用兵。和此役中的其他人相比(不论是西晋还是东吴),陆抗已经在大气层~

西陵之战后,司马炎迟迟难以下决心再次大举攻吴。东吴也因此继续艰难维持了8年。

随着陆抗在274年去世,东吴再也没有能力挽狂澜之人。陆抗去世6年后,公元280年,东吴为西晋所灭,天下重归一统,三国时代随之结束。

不知道东吴君臣出城降晋时,有没有想起那个曾经扶大厦之将倾的陆幼节。唉,但使幼节今犹在,不教楼船下益州!

历史没有如果,该来的迟早要来。


几天没看,没想到这么多赞了,感谢大家厚爱。

有知友问,想深入了解三国历史,有没有推荐的书。

额,首推的肯定是带裴注的三国志呐,裴注的字数和三国志原文相差不大,补充了大量材料和信息,是了解三国历史的必读内容。

由于有三国演义的铺垫,三国志并不难读。如果之前只看过三国演义书籍或者电视剧,那么三国志将会带你到另外一个真实的三国世界。

另外一个是

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 (豆瓣)

豆瓣评分:8.5

俗话说,左图右史,读历史少不了要对照地图。记得上学时看三国,苦于没有地图,对战争的进程只能模糊了解大概,更别提理解那些精彩的庙堂谋划和排兵布阵了。

本书基于正史,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三国哪些人和事儿。通过80余幅直观的地图,结合地理分析,回顾三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发生的地点以及地缘因素。山水形势,行军路线一目了然。

两本配合起来看效果更佳!


800赞更新

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江陵城修建的问题,说说我的几点看法吧。

江陵的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汉代时荆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都在江陵。

刘表主政荆州期间,治所在襄阳,江陵则是作为军械辎重库的存在,城防肯定也是会重点修缮维护的。刘备离开樊城南下时,一开始选择的目标即是江陵。

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三国志·先主传》

而曹操也是很担心刘备先占据江陵,凭借江陵的军资和城防坚守抵抗。听到刘备已离开襄阳,便急忙遣精骑追之,这才有了后来长坂坡那句 "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三国志·先主传》

可见江陵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

后来的关羽、朱然乃至陆抗,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必定会高度重视江陵的城防。

确实相传关羽曾傍依江陵旧城而另筑新城,但一直没找到出处。如有找到,还请分享~


往期回答:

司马懿讨伐辽东公孙渊,公孙渊兵多,为何还是输了?

能不能详细讲讲晋灭吴之战,为何短短几个月就结束了?

三国后期有哪些精彩的战役?(东兴之战复盘)




  

相关话题

  为什么看《三国演义》的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个小人? 
  假如你可以邀请三到十对三国夫妻,从中评选出最默契的一对(具体规则见描述),你会请谁,最后胜出的是哪对? 
  三国志裴注的各个引用文献的可信度有多高?偏向分别是什么? 
  康熙可以除鳌拜,汉献帝为何不能除曹操? 
  关羽失荆州,糜芳需要负责吗? 
  诸葛亮的母亲是章氏的说法,是哪本史籍记载的? 
  一个理想中的三国策略游戏是怎么样的? 
  曹操这类的人在现代能生存下去吗? 
  三国前中后期最强智者分别是谁?那这三个人中又是谁完虐其它两人? 
  如何评价世嘉公布《全面战争:三国》? 

前一个讨论
宋诗中跟苏轼并称的是黄庭坚,为什么不是王安石?
下一个讨论
齐国为何能凭借剩下三座城而收复原有的领土?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