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实际能力相较二位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看两段史料: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三国志》



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默记》(吴国大鸿胪张俨)

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说实话诸葛亮主政蜀汉期间,很难说在三国的国际舞台上有管、乐那样的高光时刻。我个人认为把诸葛亮比作战国时代的子产还是比较恰当的。

迫于诸葛粉的强大压力,我认怂了:


user avatar   de-fu-xiao-fei-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说结论,管仲孔明乐毅这三人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管仲应该大于孔明,然后这两人远远大于乐毅


(提一句:管仲军事才能并不差,北伐山戎,率兵灭遂)

以下分析,主要考虑当时的背景,着重考虑三人不同的客观背景,和取得的成就。(6月8日修改,加上了各种史料出处并补充争议内容)


乐毅真的是被吹过头的,可以看看杨宽先生的《战国史》,看完之后这种感受会更强烈。

基本上,春秋战国史一路看过来的,会知道当时背景的基本知识:五国伐齐的根本原因,在于齐国突然吞并了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宋国。


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资治通鉴》


大家看前面几句,宋国灭了两个小国也就算了,还连着打败了齐国楚国魏国,是不是觉得宋国还是个强国?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宋康王通过内乱上位,十一年(前318年)的时候称王,之后打败齐楚魏。查阅其他国家那段时间的史料,有宋参与的只有一场,对应的是齐宣王八年(前312年)的濮上之战——《战国策 齐策 濮上之事》,那一场战争的情况是:齐宋两国是盟国,攻魏,此时楚怀王中张仪反间计背叛了齐楚联盟。于是匡章率领齐宋联军攻魏,打爆了魏国,魏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派樗里疾带军并策反了宋康王,宋军临阵倒戈和秦军一起打败了齐军。

总结一下,就是宋康王当了一回意大利,然后感觉自己前面打爆了英法,后面又反水锤了德国。实际上宋国的真实战斗力一对一打七雄是什么表现——《史记.韩世家》: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伐宋,到彭城,执宋君。——七雄中倒数第二的韩国,在韩灭郑战争中转身就能活捉宋国国君,这还是没吞并郑国没有申不害变法时的韩国。说白了,宋国就是一块大蛋糕,宋国没被灭是因为四周的楚齐三晋在互相博弈,最终停在了大家“谁都能揩揩油,但谁都别想吃独食”的结果。结果现在这块蛋糕突然发了神经,想要糊人脸了,齐湣王眼疾手快,一把就把宋国给吞了。

本来吧,齐国独吞了这么一大块蛋糕,按理说,得了便宜就该卖乖,给周遭国家分点好处,告诉大家我不吃独食。但是齐国偏不,齐湣王一下漂了,觉得这宋国是商朝后裔(宋微子),他齐湣王灭宋就好比灭商,他该当周天子。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资治通鉴》


其实灭宋之前的局势其实很简单,齐赵秦楚四足鼎立。但是齐国先后出了邹忌和匡章一文一武,实力甩开了其他国家,匡章先灭了一次燕,燕国复国后权之战又暴揍一次;匡章转头又暴揍了两次秦国(桑丘之战打得秦国自称西藩之臣,破函谷关之战是山东六国唯一一次攻入函谷关),然后发动垂沙之战彻底废掉了楚国国运(此役楚国不止丧失大片领土,还诱发了内乱导致楚国内部政权割据,彻底崩溃)

当时的齐国,就好比是战国末年的秦国,都是除赵国外已无敌手。现在齐国又灭了宋,吃了所有人的蛋糕。本来就已经天怒人怨了,现在又把其他接壤国家打了遍,要当天子——所以唯二还有一战之力的赵国秦国,联合了起来率先发起了进攻,攻取了齐国九城。意思就是告诉全天下,哪个国家想冒头伐齐,我楚云飞,不是,我赵秦一定帮帮场子。

(以下是杨宽先生的《战国史》里所考证的,先带头伐齐的并非乐毅而是秦国:【联合出兵之前,秦、赵两国之军会见在先,并由秦将蒙骜首先攻取齐河东九城,作为合纵进攻先声。五国合纵攻齐,是出于秦的主谋,就是苏秦献书赵王所谓秦“以齐为饵,先出声于天下”(《史记》《赵策一》)。】)

此时燕国伐齐就好比起义的陈涉,不是因为你陈涉有能力才一呼百应,是因为天下人就等着谁冒这个头呢。燕国和齐国有灭国之仇,而此时的燕国已经赶跑了东胡和箕子朝鲜,周围接壤的国家就只有赵国和齐国。而燕昭王刚好就是赵国扶植上去的,燕赵现在关系铁得很,相比三晋,燕国伐齐,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于是乐毅也就做了这个出头鸟。

我们来看看齐国自己怎么说的:


“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王解而却。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


其他六个国家——(不是五国而是六国,因为在齐国视角里,跟着五国一起落井下石的楚国淖齿也没啥区别)——你们六个一起搞的我,我特么才撑不住,乐毅是个摘桃子的。

而且具体到战场对抗上,秦白起,赵廉颇,魏晋鄙,韩暴鸢各自带军来助燕(《东周列国志》的说法,真实性存疑),这些人都是历史上留过名的名将或老将,而田齐的最强名将——匡章,灭宋前就卒于任上。虽说现在的触子也算是个将才,但齐闵王在开打前威胁自家将士要刨他们祖坟,直接给齐军士气整崩溃了。

之后再上一段杨宽先生考证的内容,关于战争的经过,和《报燕惠王书》说的多有不符:

【《报燕惠王书》所说作战经过:“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以为乐毅先攻克齐与燕接境的河北,接着攻占济上,再由济上长驱攻入齐的国都的。其实燕师并未直接南下攻取齐的河北,而是追随赵军经赵东边南下,汇合五国之师大败齐的主力于济西。接着乐毅就独率燕师从济西乘胜向东追击,在秦周又得胜而攻克临淄。乐毅破齐,主要经历两次战斗,即在济西大败齐将触子,又在秦周得胜而齐将达子战死。事见《吕氏春秋·权勋篇》和《战国策·齐策六》。《吕氏春秋·贵直篇》讲到齐湣王的失败,也说:“此触子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由此可见,乐毅《报燕惠王书》出于游士为夸张乐毅单独主谋合纵破齐而伪托的。】


换句话说,私以为乐毅伐齐就像陈涉起义一样,本质上是顺历史的大势而行,客观因素远大于他的主观能力,而且打到最后两座城的时候,乐毅的表现也很费解:先把其他国家联军支走,然后围着最后两座城,先围了一年,然后不围了,放里面的人自由进出耕作。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令曰:“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以镇新民。”三年而犹未下。——《资治通鉴》


真别怪人家太子怀疑你,我一现代人看到这操作,想到的都是养寇自重这四个字,燕国之前刚经历了子之之乱,你还来这么一手,燕王怎么可能不怀疑你?后世评价说是他想放城里居民一条生路,通过仁义感化他们投降——怎么说呢,你仁义就仁义吧,你好好把城围着,哪怕给里面人供吃供喝呢,只要脑子清醒点不随便放他们出来,围了三年后,田单也不可能凑够翻盘的火牛计需要的上千头牛啊。

很多人说是燕昭王驾崩,燕太子不信任乐毅。实际燕昭王就已经觉得不对了,直接派人去册封乐毅为齐王,把乐毅吓懵了,越害怕,就越不敢攻城,耗到最后燕太子上台——燕太子之前因为乐毅挨过打,当然要罢免他,于是乐毅也不傻,扭头逃到其他国家去了。


总结,乐毅是个顺应历史潮流而打了半场漂亮仗的名将,但他毕竟还是锤爆了远东第一大国,间接给秦国统一铺好了路,所以历史评价很高,但要说硬实力,真比不上同时期的白起李牧,要是再把差了一个时期的匡章韩信算上,乐毅的排名还要往后降。


最后,我还是节选一下苏轼的《乐毅论》给大家看一下苏轼的评论吧。


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奈何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苏轼《乐毅论》


后世的人评价说,是燕惠王(燕太子)不行,中了反间计,用了骑劫赶走乐毅,所以乐毅才最终一事无成,这是因为他乐毅时运不济,而不是因为他用兵不行。然而(苏轼认为)就算燕昭王还在,没中反间计,乐毅最终还是必败无疑。为什么?因为时间一长,诸侯会意识到燕国吞并齐国这件事,并不符合秦楚三晋的利益。乐毅用百万大军,攻打只剩两城的残兵败将,连着好多年都拖着打不下来,你的军队常年在外,肯定就会有其他国家抓住你国力空虚的时机。到了那时候,诸侯和齐国内外夹击,就算给燕国姜太公、田穰苴也得输……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导致了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火牛计啊。


当然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只是说,我的观点不是哗众取宠,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伐齐之战最终失败,很大的锅就在于乐毅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



——————




说完了顺历史大势势而行的乐毅,我们来谈谈管仲和孔明这两位名相,他们恰恰是逆着历史潮流来的,他们把当时就该灭亡的姜齐和汉朝,又强行续命了很多年。


先说孔明,说点玄乎的东西,其实东汉的时候,天命这个东西就已经不在汉了。第二任皇帝汉明帝还算凑合,好歹撑到了四十多岁才挂。但从之后的皇帝开始,你就能看出来,老天是摆明了不想让老刘家干下去了。皇宫太子们病的病伤的伤,一个个的都早夭,最后没办法了把少子放到民间养,还没养一百天皇帝就驾崩了,于是汉殇帝不满百日就即位,又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又驾崩了。大家看三国,说汉桓帝35岁驾崩、汉灵帝32岁驾崩,是不是觉得这俩皇帝早夭?实际上人家俩是实打实在东汉排第三第四的“长寿”皇帝(除去最后的献帝不算,从汉明帝之后,章帝31岁,和帝26岁,殇帝0岁,安帝31岁,顺帝3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灵能撑到32岁,可是名副其实的东汉古来稀了。)

我是个无神论者,但如果按当时皇帝自称天子的说法来看,那老天爷当时就是摆明了不想要姓刘的儿子了。

皇帝短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外戚专权,梁冀只手遮天。很多人说汉桓帝宠信宦官,是汉室倾颓的根源。咱说实话,汉桓帝能靠着宦官在二十多岁扳倒梁冀,就已经是当时的极限了,《出师表》里指责汉桓帝亲小人远贤臣,说真的是苛刻了。大家有兴趣地可以搜一下汉桓帝的经历,当时哪还有什么贤臣小人之分?因为当时皇帝换得快,官员都去依附外戚,整个朝中都是梁冀的人,皇帝连一个可信的人都没有。汉桓帝是藏在厕所里和宦官说暗话,才勉强找到几个可信的宦官的……至于之后的军阀混战,平均二十来岁就驾崩的汉帝们早就没那时间去考虑了。

刘备是当时的汉室宗亲,当然他也不是啥刘皇叔,按三国演义列那个家谱,他比汉献帝小了N辈,是刘皇孙孙孙。在遇到丞相前,他的经历就和他的辈分一样虚,他当过刘徐州刘豫州,都没守住,最后寄宿在刘表门下,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他的人生导师,孔明。丞相在茅庐里为刘备划定了他日后的战略方向,这个战略,也真的就成了后三国时代的基本版图。

(还是要插一句嘴,正史上的刘备是个很刚猛果敢的老爷们,演义里那个优柔寡断事事等丞相的形象真的是有些黑了……孔明的确给了刘备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但在战术和统率上,刘备都是可以的,火烧博望破是刘备自己设计的,取荆州四郡也不是演义那样孔明教刘备哭到手的,是刘备实打实南征四郡打下来的,之后的入蜀、攻汉中,也都是明确记载刘备自己实打实亲自统兵亲自筹划的,先主可不是个事事靠诸葛亮的大雄形象,正史上是无可争议的猛男,演义那真的乱搞了)

很多人说孔明是在做无用功,其实真不是,得到诸葛亮后,刘备在正确的方向下连战连捷,攻下汉中之后,又取了新城上庸两郡。关羽老老实实守住荆州,要真像诸葛亮说的那样等到天下有变的那天,季汉是有机会的。但关羽没有,关羽丢了荆州,除了给自己赚了个威震华夏的虚名外什么都没有了。从这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丞相,还有整个季汉的悲剧。


这是原回答中争议的第二个点,我对关羽确实好感不多,诸葛亮篇最后我会粗略分析一下。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这是正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其实看这个,很多对丞相的质疑都不攻而破。什么穷兵黩武,什么争兵权,(还有抖音那个老师的狗屁视频,说诸葛亮矮小畏缩,qnmd,正史上白纸黑字说了诸葛亮 身高八尺容貌甚伟,现在的老师看两篇野史就敢教孩子了)。

诸葛亮的志向,进想要一统海内,退也要拓展疆界。但他知道,自己死后,季汉就再没有翻盘的希望了,所以不停地北伐,彰显武力。(很多人拿着这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来黑,声称自己看的是正史,实际他们压根没看过正史,只看过亮黑的断章取义)但他擅长的是治军,而不是奇谋,治理国家的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他的治国能和管仲萧何比肩,只是没有成父和韩信那样的名将,才会大业不成,这是输在天命上了。

但其实,我觉得丞相没有输给天命,就像我说的,要说天命,汉早就没了。是丞相这样的人一直硬撑着,让季汉重现了一丝翻盘的曙光,结果又遇上了猪队友把刚到手的优势送了,即使这样,丞相还是撑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孔明,天命四十年前就把汉朝收了,而有了孔明,汉室又坚持了四十年,到孔明死为止,季汉都国治民安,到孔明死为止,天命都毁不了汉室。请问这样,能说是孔明输了吗?




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不喜欢二爷,我确实主观上对关羽意见很大,但也是因为关羽客观上的确让季汉损失太大了……我还是先装模作样地分析一下:首先看《三国志 蜀书》,大部分将领调动出击,都是明确指出是承了将令的:比如 攻汉中时张飞的‘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於瓦口,破郃等 ’、入蜀时黄忠的’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北伐时赵云的‘亮令云与邓芝往拒(曹真)’取上庸时也说’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基本都会说是先主、诸葛亮令这个将领去守、去攻等等。但关羽北伐,蜀书里是这么说的: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刘备攻取汉中,成为汉中王的那年,给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假节、假节钺的权利。这个节的意思,是指君王的身份。假节的意思,就是说先主信任你,你可以用我们汉室的名号出征——就是给了关羽张飞马超等人自主军事指挥权

这个自主军事指挥权给出去之后,张飞马超他们还好,而关羽立刻就真用了(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这个事,大家各有看法吧,名义上来说,先主给了二爷假节钺,二爷确实有主动出征的权利,所以不能说是擅自出征……但我个人,是我个人很主观的看法,这个假节钺的意思,是说先主信任关羽的武德和能力,就好比皇帝赐你尚方宝剑,是表示皇帝相信你的品性,而不是说你第二天就可以真的先斩后奏的。

关羽主动北伐,刚开始也确实成功,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另一方面,他忽视了孙十万,惨遭背刺了——其实孙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分析过,对于孙吴这个地理位置来说,一个强大的蜀国和一个强大的魏国,显然是前者的威胁更大——晋灭吴前,司马昭就分析过,从魏地江北进攻东吴,“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结果就是之前赤壁之战、东兴之战、石亭之战、东兴之战一样被吊着打,魏伐吴无数次,不过是把孙十万送的人头重新送回去。只要隔着长江天险,伐吴就永远都是险招,所以最后,司马昭定的策略是先吞并蜀国,然后从长江上游而下进攻,就可一战而定:

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

于是,命王濬在益州造战船,治水军数万人。到这里为止,一切准备妥当,从蜀地伐吴了两波,第一波顶住了是你陆抗厉害,第二波再来直接石头城沦陷——从结果来看其实很明显,吴国对魏国有长江天险的,但对于处在上游位置的蜀地来说,长江反而成了对方因顺流之势的武器。所以,对一个守成之主来说,吴国相比强大的魏国,肯定更害怕季汉。司马懿和蒋济就看出了这一点——如果在荆州的是诸葛亮,那他也一定能看出这一点,会安抚孙权——但关羽没有看出这一点。

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三国志吴书》里孙权借口的擅取湘关米我就不说了,以上截取的全部是关羽本传的内容。另外在下面张飞部分的结尾,还有一句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其实这就是关羽失荆州最真实的写照,他傲上而从不辱下,但恰恰就是因为他傲上的行为,导致了失荆州的结局——而且,这还只是连锁反应的第一环,紧接着的是张飞,再接着的是夷陵之战,最后到刘备逝世,整个季汉从最迅猛的上升期直接跌落到谷底。

所以,我当然不喜欢关羽,尤其是现在很多二爷粉一提,就重复那句话“蜀小国耳,名将唯羽”,可他们哪想过,如果关羽克制一点,蜀就未必是小国呢?



——————



说完了季汉,再说姜齐。

其实,姜齐其实和汉一样,如果以天命论来说,它早就该没了。

姜太公封在齐地,之后的齐丁公、齐乙公、齐癸公等,齐太公世家里都是一笔带过。就在这些一笔带过的君王统治下,姜齐的国祚已经延续了两百年,而绝大多数封建时代的国家,两百年后国运都该转衰了,姜齐也是如此,从齐哀公的死开始,齐国开始了近百年的内乱与衰落。接下来,我把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史料直接贴出来,大家或许就明白管仲之前的齐国,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日子。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

而当周夷王之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

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史记 齐太公世家第二》


以上是《齐太公世家第二》的原文:齐哀公被周天子煮死了,他的弟弟齐胡公继位,齐胡公的族弟暗杀了齐胡公,做了齐献公。齐献公把齐胡公的孩子全部驱逐,他的孩子齐武公得以继位。齐胡公的孩子们从国外回来,攻打齐武公的孩子齐厉公,齐厉公和齐胡公的孩子同归于尽,于是齐厉公的孩子齐文公上位,上位后尽数诛杀齐胡公孩子的党羽。

至此,齐国第一阶段的内乱持续了七十年(你可能还没反应过来这个七十年内乱是什么概念,你觉不觉得三国时代又长又精彩?他们国祚平均四十多年),国家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又遭到北戎侵扰,基本已经掉到了三流国家的水平。所幸的是,之后的齐庄公比较争气,活的比较久,结束了齐国第一时期的内乱。齐庄公死后,齐僖公开始多次主持和郑国、卫国、宋国的结盟,逐渐有了和鲁国争夺山东扛把子的实力

但是相对的,齐国始终面临北戎的外患,再加上多年内乱,齐军的战斗力始终羸弱,虽然恢复了国力,但外战一直不力。僖公二十二年,把女儿嫁到鲁国(注意了,这是个伏笔),让鲁国不要插手自己攻打纪国的计划,之后和郑国密谋一起攻纪国,结果反被纪国人发现。第二年,齐国又被北戎爆打,向郑国求援,郑太子忽狂虐了北戎之后,齐僖公想要把女儿嫁给郑太子忽,被拒绝。

僖公二十九年,齐僖公决定开始正式争夺山东扛把子的地位,联合卫国和宋国攻打鲁国,三年后又联合了燕国的军队,齐卫宋燕四国联军被鲁国人反手打爆,至此,齐僖公彻底退出了和鲁国争雄山东的野心。

于是第二年,齐僖公转头对有恩于自己的郑国下手了,他联合宋国、卫国、蔡国、陈国攻打盟友郑国,郑国是春秋第一小霸,又向来和齐国交好,所以没有准备,被齐僖公带领五国联军打败,齐国战胜了明面上的第一强国郑国,所以得称僖公小霸。

总结一下,这一阶段的齐国在被北戎暴打,多打少被鲁国反杀的情况下,背刺了盟友郑国上位,做到了称霸不了山东但强行称霸天下的历史壮举。

同年,刚称霸了几个月的齐僖公去世,齐襄公上位,他荒淫无道,昏庸无能——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齐襄公是个妹控,实打实乱伦的那种,他妹妹就是之前说的那个伏笔,给鲁桓公戴了绿帽子,为了能长久的通奸,齐襄公就暗杀了鲁桓公,于是鲁国就此衰弱,齐国趁机打败了纪国。你看,襄公虽然妹控通奸乱伦,但他暗杀了敌国国君,用老二使祖国强大起来——可谓是妹控中的王者。此后,齐襄公又多次干涉别国内政,先邀请老盟友郑国国君过来,反手又暗杀了人家(郑国:又来?),接着杀死了卫国的公子们。终于到了国内外都看不下去的地步了,终于,齐襄公的无道直接引发了姜齐第二阶段的内乱:

公孙无知联合大臣们暗杀了齐襄公,随后自立为第十五任齐君,结果也被大臣杀死。随后公子纠公子小白再次内战,公子小白上位,是为齐桓公。由于此前鲁军曾打败过公子小白的势力,于是鲁国再次向齐国发起进攻,也就是干时之战——齐国刚刚经历内乱,而鲁桓公也被暗杀,这场战斗直接决定了洗牌之后齐鲁两国谁是新的山东的扛把子,最终,鲁国失败,齐国终于加冕为山东扛把子。


以上,就是管仲刚上位时的齐国,此前11任齐君里有8任都经历国家动乱,齐国多次背刺盟友,暗杀他国国君,导致齐国已经在国际上名誉扫地。实力上,终于在干时之战打败鲁国的齐国,是山东扛把子(但一年后的长勺之战又输给了鲁国),成为了中型国家的佼佼者。

但我们也都知道,中型国家争霸的年代即将过去了。晋献公已经开始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秦穆公从西戎那腾出手来即将东出,南边的楚国已经直接开始和齐国对话,他们问鼎中原的时间也不远了。现在摆在管仲面前的问题就是一个,要把一个刚胜于鲁国的中型国家,培养成即将能与晋楚抗衡的大型强国。

管仲刚上任的时候,齐桓公并不信任他,管仲说现在内政不修,再加上齐国之前国际名声很差,不要乱用兵。齐桓公不听,修军备,先伐宋,被打爆了,又伐鲁国,长勺之战又被打爆了(这个很有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然后齐桓公老老实实地交权给管仲改革,先说一下,管仲的时代没有法家这个概念,但韩非子把管仲当成了法家的祖师爷(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管仲在政治家中的地位,好比孙武在军事家中的地位。他的事断于法被后世的法家重复了无数遍,他在经济制度上的改革更是前所未有的,他开创性地承认了土地私有制,赋予了商人相应的地位,规范货币齐刀,反对竭泽而渔,他有衡山谋、石壁谋、菁茅谋这种不通过战争、而是通过贸易战灭国的案例,军事上,外交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尊王攘夷的概念……管子开创的东西,我几乎都说不完,你看《管子》,里面的内容完全不像是一本封建社会初期的书该有的内容。甚至于 管理 这个词,最早出现时代表的就是管仲之理。

管仲的伟大,正在于他的开创性,他提出的概念,很多都是远远领先时代的,他的改革覆盖经济、军事、外交、政治等各领域,全面到让我很怀疑《管子》这本书其实是综合了齐国各界精英编纂出来的(我是真这么怀疑的),他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创造很多概念。所以后世称他千古第一相。


(这里修改一下,我去查了下,史学界确实有说法说《管子》是后世推崇管仲并依托管仲的许多学者陆续撰成。是胡家聪先生在2003年的《管子新探》里提出的)


孔子在谈到管仲的功劳时,也说的很直白: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要没有管仲,我们就也是那些袒胸露乳的蛮夷了。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是鲁国人,他对管仲本人持负面的态度,多次嘲讽他“不仁”“不俭”“不知(周)礼”,但他极其推崇管仲的改革之功:“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能让鲁国孔子如此推崇一个他认为品性有缺陷的人,管仲之功也足见一斑了。

于是,齐国一振而起,就此甩开了所有的中型国家。到了二十年后,管仲再和齐桓公谈论尊王攘夷时,认为天下能和齐国相匹敌的只剩秦晋楚三个大国了。而且,管仲的恩泽惠及后世,一直到战国的田齐,齐国也都是天下最富裕强大的国家之一。

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管子之于法制,如牛顿之于力学,他是整个理论学说的开创人和实践者,他几乎凭一己之力奠定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学说,他的地位是难以企及的。


码到这里我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看不起管仲军事才能的,要说治军严明,管仲“作内政而寄军令,参其国而伍其鄙”,使齐国国治兵强,有了和魏武卒齐名的特种兵 齐技击;要说亲自上场统兵作战,管仲“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率军攻击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被衣钩挡住,但也看得出他箭术了得;要说管仲的军功,管仲率军灭遂,又北伐山戎,平周襄王内乱等——如果说遂国只是小国,那山戎可以说是劲敌了,山戎就是之前说的北戎,齐僖公时期打爆了齐国,向郑求援,郑太子忽救齐,现在山戎又侵入了燕国,燕国求救,于是管仲出兵攻打山戎,连战连捷,一路打到孤竹才回师(当时名字里面带戎字的都不是普通国家能对付的。赤狄戎一度杀死卫懿公灭掉了卫国,秦国和西戎义渠戎缠斗到天荒地老,北戎在被管仲北伐后逐渐衰落直到战国时才被赵灭的,伊洛戎和阴戎是韩国魏国合力灭掉的,要没有个战国七雄的实力,基本打不了他们——实力可不输三国时的南蛮。

更何况还有后来的救郑抗楚,虽然最后和齐楚双方结盟,没有直接打起来,但在和屈完对峙时也是靠有管仲的功劳。



(提到军事了就说一下前面的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

诸葛亮的治理能力仅仅稍逊管仲萧何,只是当时没有王子城父、韩信这样的名将才功业不成。

有一说一,这后半句就离谱,韩信肯定是名将不假,可王子城父算什么名将啊……他是管仲给齐桓公推荐的三个人才的一个,管仲吹得确实好听,可他实际的成绩随便放在春秋战国哪个国家里都排不上号的。)



当然了,不管是政治能力还是军事能力,都不像游戏那样可以用数值直接对比的。唯一的比较方式就是看你的时代背景,和你的功绩。只要你能让国家富强,不管你是用军事手段还是政治手段、经济手段,都是一样的。

乐毅趁着齐湣王暴虐无道而伐齐,一呼百应,几乎就要吞并整个齐国,成就燕国从七雄垫底一举翻盘的伟大壮举,却在最后两座城池时突然大脑宕机,伐齐彻底无功而返不说,在他之后燕国一样是羸弱之国。

孔明起于田垄,隆中对出天下大势,帮助此前守不住一州之地的刘备连取荆州四郡、西川、汉中。奠定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局面,北伐虽然没能成功却也让魏国吃尽苦头,让早就没有天命的汉室,在西川又坚守了四十年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管仲之前,齐国内乱不断,国力空虚,与郑宋卫为伍,尚和鲁国伯仲之间。管仲之后,齐国国富民强,而与晋楚秦相比肩,他的学说著作流传后世,为法家执政者开山立派,他的改革使齐国国祚绵长,强盛四百年有余。甚至于他的那些改革理念,放到今天来看甚至都不过时。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差得远了,诸葛亮不如管乐多了。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andysun-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同意,中国体育代表团这次挺正常的,疯了的是中国网民


user avatar   xiao-bi-ku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




  

相关话题

  三国人物中,为什么只有关羽关二爷成了神仙?诸葛亮赵云等人怎么没有成神? 
  如果你穿越成刚水淹七军后的关羽,你接下来会怎么做帮刘备一统三国? 
  三国时期的东吴被贬得一无是处,孙权两面三刀,军队战斗力极差,但赤壁夷陵等关键性决战为何赢家总是东吴? 
  在《三国演义》中,荀彧为什么收到曹操的空盒子就自杀了? 
  吕布和兀突骨单挑,谁能战胜? 
  为什么蜀汉阵营里的“官二代”们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团? 
  如何看待头条网友对诸葛亮的评价? 
  如何诸葛亮死后,和刘备相遇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诸葛亮既然神机妙算,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孟获,七擒七纵让多少兵卒死于交战,还干出火烧藤甲军这种损阴德的事? 
  如何看待知乎出现大幅度黑曹操军事能力的言论? 

前一个讨论
西汉(刘彻)能打赢巅峰南宋吗,假如穿越(考虑科技差)?
下一个讨论
楚国在春秋为何没能成为霸主,楚成王为何没能圆梦?根本原因是什么?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