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读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小说叫骆驼祥子,住在北京的祥子有的是力气,肯吃苦,风里来雨里去,就为了有一辆自己的车,认为有了一辆自己的车,就可以慢慢积攒,直到过上好日子。后面的故事老舍也都写了,慢慢的,年轻人都明白了,大城市的房产,不过是祥子想象中的车。
不评论房价,不想宣泄负能量,只是说一些年轻人在房子面前的感受。
1.年轻人出来社会,都想向父母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结果一到买房,你收入再高也难凑到首付。
有人说,我就要自己存首付。有骨气,但会被现实惩罚,房价跑得比收入快,至少过去是这样。
只能回去找父母,甚至更多亲戚筹首付,即所谓的六个钱包。于是无奈发现出来工作多年,别说让父母骄傲,连独立都没做到。
父母一辈子积蓄被用光,哪怕房子价格涨了,但房子一天不卖,父母都是少了一大笔钱养老啊。
2.一年赚10万,甚至20万(知乎起步水平),有点小自豪。跟身边同学一比,发现财富水平其实取决于手里房产,而非收入。你收入再高,还不如人家早买房。
在大城市里工作,本地人哪怕比你笨,比你懒,他们手里随便有间老破小,都足以让你望尘莫及。想到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人家出生就在罗马。还有更绝望的一种存在,就是看到因征地瞬间暴富的人。身边很多人收入比你低,却比你有钱得多,魔不魔幻?
3.不少人觉得房价太贵要观望,观望几年涨幅远大于自己工资。这种无力感就不用多说,很多人深有体会。
周围买了房的人,只是风口里的猪,纯属好运。但他们却自视聪明,自视为经济学家,什么不买房笨啊,你不懂理财啊。还见过在知乎里,大谈自己选房逻辑如何聪明,其实在那个时间段买,选哪里都会涨上来。
4.我也看到有一些“田园派”,赞扬德国人不炒房,老外喜欢租房之类。不是老外有多高尚,而是人家房产多年不暴涨。放我去当地,我也愿意一辈子租房。
中国买房的刚需不是居住,大把方法能解决居住。单从居住属性出发,中国如此低的租售比,租房比国外还划算。
买房更大的刚需,其实是保护财富,保护劳动成果。正如上面所说,工资再高,不买房会被周围人超越,相当于阶层下滑。未来这种逻辑怎样不知道,至少过去是如此。
5.还有像香港的情况,房子卖到神仙价,部分年轻人直接“自暴自弃”,你最好涨到100万,甚至1000万一平,反正我都买不起,离我远点还少点烦恼,少点纠结。这是厌恶感去到极致的状态。
6.哪怕年轻人有幸买了房,事情也未必因此消停。正如上面所说,一个人的财富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手里有多少房子,拿着什么房子。
因此有了房依然会想,我是不是要多买一套,或换套地段更核心,更贵的,用更大筹码来赌未来。
没钱买不起会烦,有钱买了依然会烦。原来有钱,买了之后,现金上会没钱消费,日子过得很紧缩,但财富数字上又显示你很有钱,魔不魔幻?
因为房价不涨了。。。
如果大局向好,房价大涨,大大涨,哪怕房价再高,年轻人也会喜欢房产,也会拼上六个钱包上车,因为那是未来的希望。
但你不涨,还那么贵,要摊上一辈子大部分收入。而且社会舆论还说这个东西不买不行。。。这就很让人厌恶了。
房价涨,大部分人是快乐的,今天吃苦拼上六个钱包上车,辛苦一点,明天可以过上好日子。
想想前面十年,虽然大部分人都骂着房价飞涨,但还是高高兴兴拼搏,攒首付,拿着父母的资助上车,对未来也有盼头。
房价不涨,意味着今天什么压力什么状态,明天还是一样。
现在,贷款20年,还款二十年,同样拮据的日子过上二十年。
太阳照常升起。
马云说996是福报,放在五年前没问题,因为大家都相信今天苦一点,明天会更好。现在却被骂成这样。
但我在意的是另一句话:马云说,我们的孩子也会有福报。。。。
马云不愧是党员,看问题就是透彻。
有人说,厌恶是因为房价贵买不起。这个貌似有道理,其实完全错误的。
稍微动点脑子就会发现:一般人买不起的东西,往往不会招人厌恶,反而会让人喜爱。比如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宾利保时捷劳斯莱斯。。。房产也是一样。如果仅仅是贵,但有价值,有增值潜力,有面子,只会让人爱它们,甚至让人当做梦想。年轻人可以说自己的梦想是一辆劳斯莱斯,或者上海市中心一套100平,都没问题的。虽然可能这辈子都买不起,但不妨碍你去喜欢它,去羡慕或敬佩拥有它的人
比如,我买不起劳斯莱斯,因为他贵,没问题。可能我喜欢的女孩看不上我,说她要嫁有劳斯莱斯的人,这也没问题,最多说明她势利。但这都不妨碍:劳斯莱斯很牛逼,有劳斯莱斯的人也牛逼。
请问,我会不会厌恶劳斯莱斯?当然不会。我只会觉得这玩意泡妞好使,吸引人,可惜我现在没那本事买。如果愤青,最多也就说说社会不公平,有钱人欺负人而已。
没人会因为有女孩愿意坐在宝马上哭,而去厌恶宝马。。。
同样的道理,放到房子上:一个人买不起北上广的房子,因为他贵,没问题。可能他喜欢的女孩看不上他,说她要嫁北上广有房子的人,这也没问题,最多说明她势利。但这都不妨碍:北上广的房子很牛逼,有北上广的房子的人也牛逼。——貌似也能说得通
然而,年轻人却厌恶房产了。为什么?
因为你不是劳斯莱斯也不是宝马,你没那水准,没那价值。
房子没价值就是不涨价,不增值。
劳斯莱斯千万一辆,大家觉得可以;如果电瓶车卖一千万,还逼着你买,这样贵且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就很让人厌恶了。
然后就会有接盘者怀疑:这是不是搜刮掉我们二三十年收入的东西呢。。。
具体分析也可以。
16 17年房价猛涨的时候,有人厌恶房产吗?根本没有吧。大家都恐慌,抢购。厌恶?你是不是有病?改变人生的东西你厌恶啥?怕是你自己想买买不起,吃不上葡萄嫌酸吧
18年房价横盘,有人厌恶房产吗?可能有,但我没见到。大家都还沉浸在暴涨的期望里。
19年有些城市跌了,眼看也没有涨回去的可能,于是开始厌恶了。
那么问题来了:先涨后跌,19年房价和17年某时候可能差不多,而且19年房价肯定比不上18年。那么为什么:
1,18年房价更高的时候不厌恶——说明真的不是房价越高、越买不起越厌恶。
2,17年和现在价格差不多的时候不厌恶——说明价格不是问题,趋势才是。价格向上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向下的时候大家都讨厌。
想想日本,泡沫破裂前和破裂后,肯定有两个点的房价一样的吧。向上升的时候,是泡沫时代,大家欢天喜地;向下降的时候,是失去的二十年,年轻人丧,佛系,没有希望。虽然价格一样,但大家的看法差了去了
——————
评论里有人提到厌恶是因为贵且必须得买。其实也不是的。
假设现在有一个价值100万的理财,年化20%+,你有一百万,你买不买?
老婆和丈母娘催你买,你想不想买?人家催你买是对你好啊,这么好的发财翻身机会,到哪去找?
这就是过去十年的房子。你说你厌恶这个东西,说自己永远也买不起,买这个是出于无奈。。。。我也无话可说。除了吃不到葡萄嫌酸,你是不是得反省一下自己的上进心?
但现在有一个价值100万的所谓理财,年化不到5%,还可能是负数,你有一百万,你买不买?别人逼你买,你气不气?厌恶不?
这就是现在的房子
假装蟹妖:
总的来说,房地产的不健康发展给一部分年轻人带来了两点感受:一是不公平感,二是希望被磨灭。也正是如此,使得这部分年轻人厌恶房地产,准确的说厌恶被炒作的房价和这场游戏中的剥削者!
我感觉自己就是这类人吧,下面我讲一讲我的心路历程,或许能部分的解答这个问题。
我家就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厂里上班的底层员工,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存了几十万吧,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给我这个不争气的独生子买房结婚用的。可是,问题来了!
通过高考,我进入了一所一般985高校读本科,读书期间,父母也想过买房,但是有考虑到我还在读书,工作没定,就暂时没买。这个期间房价还算平稳,即使涨也是非常缓和的,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到了16年毕业的时候,我去了另一所还将就的财经类211大学读研。那么差不多这个时候全国房地产开始猛涨,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几乎无一列外,尤其是我读书的城市和家乡涨的是很厉害的。其实,在这段时间,很多房子成本几乎没变化,同一个楼盘,15年开出来的一期大概9000元/平米,到了16年底的第二期,每平米涨到了17000元/平米,这完全是坐地起价呀!成本几乎没变化,但是价格接近翻倍。到了18年底,每平米达到了24000。反正以前能买全款的钱,一下子就连首付都差一点了,还得背上几十年的债务。你说这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吗?
看着小学初中高中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早早的出来工作,把房子买了。而自己认真的学习,结果混成这个样子,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呢!这样的对比,你觉得公平吗?人们一直以来都崇尚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观念,但是这房价涨起来毫不讲理,却又无可奈何,自以为和很多同龄人比起来,学习更努力,成绩更好,能力更强,那么将来应该拥有更美好幸福的生活才对。然而,一套不合理的房价,足以颠覆你以往的自以为,在这个时候我们会深深的感动不公平,而不公平就会导致愤怒,导致对房地产的厌恶。
就因为这样房价压榨式的上涨,真的会常常想,即使自己毕业一个月1万多,又有什么用呢,可能要花大半辈子才追得上那些没读书的同学前两年买的一套房。是他们为社会做了更大的贡献,所以应该获得更高的回报吗?并不是呀,这仅仅是一场阶级剥削和固化的运动,这让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努力看不到希望,努力没什么意义。
尤其是现在很多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可能很多本硕都是不错的985毕业,然而绝大部分外地人都没办法在哪里立足,是能力不够吗?或许他们中很多人能力比很多当地人要强,可是他们却极有可能一辈子都追不上当地人的生活。原因或许仅仅就是那被炒得很高的房价。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而言,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压榨呀!房子这个东西,是民生商品,就跟财米油盐一样,是生活的钢需。如果少一些炒作,其实房价是可以比较平稳的,中国的房子修得够多了,早已够住。但问题出在,资源分配不均衡,定价不合理。几乎就变成了阶层之间的剥削,阶层固化的催化剂!一旦阶层固化到一定程度,那是一种绝望!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开发商和炒房者的炒作,在磨灭年轻人的希望,所以你觉得年轻人能不厌恶他们吗?
不过,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但还是要继续前行。搬砖去了,要不然真的活不下去了!忧伤!
准中年人这样的。
因为很多人,看着遥不可及的房价,首付都够呛出得起,就算勉强拿出首付,俩人合力还款压力巨大,几乎都快活不下去,父母也无力帮助。
现实压力转化成自己怀疑,怀疑个人能力,配偶能力,遗憾父母帮不上忙,感叹自己年纪越来越大,高不成低不就,看着新闻里35就被裁的同行,被裁的老员工,被裁的中层甚至高层。
京沪不知道能不能留下,老家回不去或者不想一切人脉努力推倒重来。眼红同学同事亲戚朋友中的同龄人有房或者无压力还贷,去别人家有压力,看别人房子大更有压力。
有学历,拼命考学混了个一般985,要经验,工作了三五年,还是底层员工,直到有一天,招聘要年轻的28一下的。混到中层也不安全,一纸文书就被炒掉。
财富可以传给下一代。但是拼命学习忍受痛苦的能力能不能遗传,自己完全是考学出来的,万一孩子学习不好没去好大学,估计就按一代不如一代。今天创造的财富有多少能传下去,这几年的自我提升会不会几年之内就不在被认可,会不会变成无用知识无用技术。
最可怕的是年龄,不是7080后,没赶上房子便宜的时候,反而赶上的暴涨和独生子女时代。工作是看着年轻人跟自己在一起就很怕,最怕自己是岁数最大的。自己有贷有家庭,下班着急回家放假得看老人,上有老下有小全是花钱的。公司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足够好,不但没结婚连对象都没有还是本地人,不在加班就在加班的路上,而且竟然工资还更低。
年轻人这样的。
有车有房如果变成行业标准的话,那么一切都向这个看齐了,房子的价值解释了你这个人的价值,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买房。如果明明知道一定买不起房子,那么努力干嘛,京沪逛几圈就回家吗,还是租房一辈子,或者是等政府救济廉租房,难道是中彩票。
没房这个问题。就是没有户口没有学区养老医疗,在租的房子里,喜欢的家具电器也不能买,喜欢的装潢也做不了,一直飘着飘着。
逻辑是这样的。
拼命考上985,进大公司,存钱交首付,升职还贷款,被裁,还不上贷款,失去房子。
反正问题这么多,为什么不选亚索呢。不是,为什么不快乐呢,微博,知乎,抖音,美团。快乐起来,去他妈的房子,不行就去坐牢。还管饭。
------------------------补充一下--------------------
亚索这个不重要。
万事有风险,不要因噎废食。
不是统治阶层,都免不了财产都收割的命运。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才是努力的方向。但是独生子女一代以后,家族的力量弱化了很多,不过足够让很多东西一代代传下去。
普通人其实面临的风险是比较大的,疾病投资赌博都可能摧毁一个普通家庭的积累,处处都是陷阱,尽管表面上都是机遇。只能战战兢兢的赚点钱。
我国十四亿人。财富转移和继承跟大多数人,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毫无关系。平民中产无非就是把房产和一些现金留给孩子,谈不到什么财富继承,能有地方住有饭吃有工作就不错了,努力工作,比之前多赚钱,想多了也没有用。
财富每增加一个数量级,都是意味着不同的操作手法,而不是同样的模式复制粘贴出去。同时意味着你需要多维度的增强,更大的风险,更可靠的资金来源,克勤克俭,找对合作者,抱到更粗的大腿,甚至更好的运气。越往上走,这每一件事都会加倍困难。不是时间单独的堆砌,一天要是上班八十小时是不是就一年几百万了,恐怕不存在吧。所以说一般人几乎不可能赚到钱的。
一些无用的预测。
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一般不准的,也不会准,而经济学家最有价值的工作本来也不是预测未来嘛。不过预测这件事情本身会让他们出名赚到钱,所以总是有意识搏人眼球吸引流量。不过我就不预测了。
不要臆测。
京沪两套房都一千多万了,还不是内环内。但是千万左右身家(甚至不如)的人,去随意评估上层的财富创造转移继承无疑很荒谬的。看来老佛爷的白面馍馍还没有蘸够红糖,何不食肉糜也是经典永流传。臆测跟自己不同阶层的人的处境,结论往往很奇怪或者好笑的像电影情节。故事里的生活不是生活。
选择是很少的,没得选哦,并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是大家都被体制化了,不论你在不在体制中,不知不觉的习惯了,如果离开了现有的领域,又能做什么呢。公务员国企是体制,四大,tabj难道不也是一种体制吗。
一般人的努力,唯一的方法是拉长时间,准备两三代人,中间还不能出差错。这个办法是为数不多的办法了,还不快去生孩子。
第一个人生选择出现在财富自由以后,不再花时间去换钱。这个时候你可以继续努力奋斗,也可以退休享受生活了,看你选了。一般四十五岁退休最好了,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勤奋一些,尽早退休呢。我洗澡的时候总是会去想,一个人上亿身家以后,还愿意去奋斗成几百亿,这是怎样的境界。
这个境界和能力多数人是没有的。
如果有来生,
我选狗头。
------------------第三次更新,最后一次-------------
我也是最近懒惰,每天看不费脑子的书,写简单的东西,脑子都懒了。
五一反向被堵在家里了,我家这边好像是去往什么植物园的必经之路,被全国人民堵住了,我都出不去门。
我只能说,灭霸是对的。
看了评论,我感觉啊,知乎平均年薪百万的说法肯定是准确的,都是中了乐透和双色球的暴发户啊,看想法看脾气就看出来了,而且我好像也被很多人鄙视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本来也不是什么职业选手,不是卖公众号100000+的,主要是不想发泄情绪。
我想说三点。不对的可以批评嘛。
第一,赚钱很难,主要是躺着赚钱的资产收入,不是去上班用时间还的,如果你上班工资很高,那么恭喜你,但是还是推荐你适当的转化一部分,形成资产,不一定是房产。可以借钱,更要借势。
第二,运气和眼光是很奇怪的东西。我们这些人仅仅是早出生几年,刚好家里需要以及结婚需要还有老娘丈母娘眼红单位同事房子好几套,于是预先准备了房产,结果放到今天竟然占了大便宜。作为一个90大叔,我逐渐感觉到,房产股票这类投资赚钱是看眼光还算有道理,但是大钱新钱偶尔得赌賭运气了。大佬说自己的成就是运气好,不完全是客气吧。
第三,终结者。出身,运气,眼光,外形,政策,环境,都不是最底层的逻辑,最底层的逻辑就是勤奋。想考试考证书,就每天12小时看书,书放在脑袋旁边,醒了就学习,困了就睡觉。想健身,就每天一小时,去两个月,每天早晨六点起床,起不来就自己抽耳光。
千万不要觉得上班上学就是努力,上班和努力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早上九点一屁股坐在公司里,一天的公司基本就顺利完成了,克服起床气以后,工作都是机械化造作,走流程就可以。最好的工作是和自我提升结合的。
勤奋不是鸡汤,勤奋是这个残酷世界里最重要的生存法则。老哥,不好好搞,要崩三路的哦。
因为房产扼杀了年轻一代的梦想啊。
搞科研的呆不住,搞工匠的耗不起,搞创新的不敢闯。
生化材劝退,机械电气劝转行,建环没出路,地质苦一生,农林穷一辈;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我国现在有大学文凭的人只占总人口不到4%,985更是不到1%。而一个非计算机金融的985毕业生,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连居住、结婚等基本问题都难以保障。你谈什么梦想?
无所谓,大不了佛系呗。2012年全面进入老龄化,2017年出生率加上2胎都锐减,可又关我什么事?大城市房价年收入比高达40:1,你问我梦想是什么?
无所谓,既然政府敢这么搞,我不接招就是。
附:中国大学文凭人数(不计算死亡)。
实际上不光是年轻人,而是这个社会中的许多人。
因为在房价横盘、租售比严重失调的情况下,许多持有房产的最终会醒悟:我Tmd拿着这个东西干嘛,还不如变现了买余额宝;许多尚未购房的年轻人则会意识到:其实不着急买,既然不能升值,背那么多利息不划算。
实际上非买房不可这种意识,在中国人心中大量出现,不过是10年的历史。这是因为过去十五年房价步步高升,完成了一轮国民教育。
真正有效的教育永远不是靠喊口号,靠的是事实。九年义务教育天天教孩子们诚实,但人们未必会坚持诚实,因为许多人其实感觉不到诚实会带给人明显的好处。当所有的城市几年就翻一倍的情况下,这种教育效果是任何政府和媒体苦口婆心也压不住的。
所以,要完成一次房地产的逆向教育,还要靠事实啊。房子横盘5年左右,不少人就会陆续醒悟——这已经是一个新时代了。
从2018年到今天,许多城市已经横盘2年了呢。
为什么?还不是怕买了之后房价不涨了呗。不少人都有这个思维,当房价稳定不动的时候,喜欢观望,当房价在涨价初期的时候反而趋之若鹜。然后房价高涨之后沾沾自喜,对周围人吹嘘:还好我机智,在房价飞涨前下手,又赚了几十万。
房价一直涨,买了房价还能保值升值,还算个投资,有个急需还能卖房子应急,房价不涨,花父母毕生积蓄加自己几十年的还款换这么个高价又不保值的东西,你慌不慌,你厌不厌恶?
在我第一次听到“房地产绑架经济”的说法时,深不以为然。
房地产不过是信贷宽松的工具与排泄经济滞胀压力的尿壶而已,何至于绑架经济?
我想不通!
离开校园参加工作后,每每回家,发现朋友们久别再聚的话题都从“近些年做着什么样的事?”变成了“在哪里买了什么样的房”……
于是终于明白——房子早已成了年轻人梦的拍板。
买得早或买得巧的,各种场合炫耀着自己眼光高明;
买得晚的跺着脚,一脸激动地说还得翻番;
生得晚没买上,搜刮完父母后,正盘算着哪里还能筹到钱——一定要去搞一套;
家里有6口人却没6个钱包,死活凑不上首付的,只能垂着头,认了loser的命……
这场景,正是2016年房价飞涨后中国社会的写照,聚光灯下是一个个“85后”或得意、或期待、或焦躁、或无奈、或绝望的脸。
曾经我也怀疑过,是不是这届年轻人不行?
但转念一想,这届年轻人简直太行了,不仅勤劳能干吃苦耐劳,还吃得不多享受太少。
是不是觉得我疯了?
那我问你,为什么要“去产能”呢?
不就是这代年轻人太过努力了,才有那么多过剩产能么?
我们996地辛勤工作,制造的东西太多,自己又省着钱不去消费,可不就供大于求了么?
你问我为什么都省着钱不去消费?
——为了买房凑首付啊!
这届年轻人已经够努力了,买不起房没什么可耻的,啃老才可耻!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现在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直接面对的都是“高”。高房价、高物欲、高工作强度、高风险.....所以我觉得他们不仅仅厌恶房产,是厌恶房产背后所代表的这个“物质社会”灰色的运行规则。或者说,他们厌恶的是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受自己支配,而潜移默化中,自己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抑制更多的不情愿。
而社会像一台机器,从始至终根本不会去在意年轻人的想法。尽管,没有这些年轻人,这台机器会被迫慢慢降速直至终止。(人口数据不乐观)
本应该是一场博弈的玩法,由于沉默的大多数,由于金字塔不断的阶层维护,最终会变成另一幅吃人的嘴脸:贫富差距正在快速的拉大。
连桥水创始人达里奥都在焦虑:我们赚的钱实在太多了。他所担心的就是,当年轻人再也没有欲望去追赶那些目标,或者游戏规则一直是偏向于“小部分人”的话,那么最终这个玩法就会因为年轻人的退出而无法再转动。
第二,房价上升的速度太快了。除了我神州大地外,其他国家的房价上涨速度都很温和:
大部分国家的长期回报率都是在6-8%。(这张图标是1870-2015年全统计),而我国从1998年到2018年,短短20年,创造了一个房产暴富的神话。
上两回搞“房产暴富”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都已应声倒入危机。上涨没问题,过快上涨有问题,没有实体经济做底部的泡沫上涨就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各种畸形的玩法在这个过程种被创造出来,逼得年轻人一定要入套做那刚需。
不要说房子,今天你跑到公园里大喇叭喊:现在10点了啊,要上厕所的赶快上厕所,下一次开放厕所是下午2点。
这一弄,本来没有尿意的广大群众可不得先去料理一下,上厕所是不是刚需?是刚需,那我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去上?因为这可恶的游戏设计者。
你凭什么下一次开放要4个小时后,而不全天24小时开放?
你卖房就卖房,凭什么绑定医疗、教育、户口、各种配套?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绑定的东西我都不要了,你去卖吧!
地方上大喇叭喊的人一看人口数据慌了,那可不得赶紧抢人啊,这样给你房价打5折成不成?
哦,你不是人才,对不起,还是原价。
第三,年轻人知识获取的更多,信息也更充分。
他们(不小心把自己择出去了,应该是我们)已经看了够多的历史、经济理论、趋势分析,大部分本改到了40岁才开始谈论的ZZ话题现在提前到20多岁就侃侃而谈了。
所以每当互联网上有了关于房子的讨论,都会陷入一个迷思:
你和那些人说历史的时候(日本、美国),他们和你说理论;
你和那些人说理论的时候(购买力、债务),他们和你说上层;
你和那些人说上层的时候(房住不炒),他们和你耍流氓(不炒就是要炒);
你和那些人耍流氓的时候(你怎么不多买),他们和你说概念(一线城市、核心地段不会亏);
你和那些人说概念(上海、北京2017、2018年房价总供跌了10-20%)的时候,他们和你说奇迹;
你因为奇迹实在无法反驳,一时语塞,他们就加上一句:那些人掌话筒的人会让房价跌吗?
恍惚间,你彷佛正在与掌话筒的人在同台竞技,荣幸之余只能罢了。
屁股决定说法?
可能这些看似坐在中产位置(负债杠杆)的屁股后面,是不能为外人道的焦虑。
谁容易呢?当中产把票子换成不动产,没想到这两年还真的不动了。
所以,本质上,应该是一拨人,但一个上了厕所,一个还没上厕所,就有了精神洁癖,还没上的人说:我X,排这么长的队,我还不如找个地方尿了。
上了厕所的人听了摇摇头,一半看似是讪笑,一半是怪自己没想到。
最后,我想说,其实,这是一个过程。
现在的房价上涨是一个过程,结局在历史和经济书里面写着呢。
就像每个人能活多久,一天能有多少时间,何必要的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