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大教授陈平学术水平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yuan-lo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教授于2002年发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文中称“中国之所以成为国际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地,成功地维持了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就在于中国没有统一的平衡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

后谢云以《冷酷的心—评“短视国策论”》一文回击。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将谢文收录于《社会保障学》一书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附录。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面评价经济学家的回答都搞得像EJMR一样,我这个做产组的忍不住跨界强答一下。。。。

跟“主流”经济学打架的学者,大概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用“老”范式,所以被主流研究所排斥的,比如西马、后凯恩斯等等;还用一种就是用自己的新范式,搞出了新东西,被主流研究(至少暂时)排斥或漠视的,比如做神经经济学的、还有部分激进的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者——像陈老师这样,将复杂性引入经济研究的。

做新制度的学者在给自己的工作找微观基础的时候,已经开始引入复杂性了。现在搞有微观基础的NIE研究,多了两个很好的工具:演化博弈和行为经济学。这两个工具在以前的契约理论中用的不多。现在的不完全契约,纯理论上可做的东西都比较困难而孤立,它们的成熟正好给广大学者提供了饭碗。Samuel Bowles 的 Microeconomics: Behavior, Institutions and Evolution 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作。类似地,考虑经济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对微观基础引入复杂性,对于理解制度演化等等很可能是有帮助的。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都来自于圣塔菲研究院(Santa Fe Institute),因此也有“圣塔菲学派”的说法。

陈平老师对主流工作的质疑,主要是从物理学的视角,对经济学研究忽视经济主体的复杂关系这一普遍现象展开了言辞激烈的批判。作为一个产组从业者,我对这种批评是接受的(像我这种懒人,甚至见到network effect都要假设掉,以防后面出现奇怪的东西)。但是也应当注意到:

1.陈老师对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不甚了解——或者说,陈平老师很大程度上像是物理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这点我觉得他没有国外的一些老师做的好。前面有人提到过,陈老师不太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常识。虽然情有可原(毕竟经济学内部已经隔行如隔山了),但是还可以看出来,陈老师有一种执念,一种将经济学当成关于社会的物理学的倾向。这个倾向在他的工作中十分明显,结果导致他的研究更多地使用了物理学方法,而忽视了经济学家的一些工作,比如前面提到的两个工具,他似乎并不了解,这不但限制了他研究的深度,更限制了他与经济学家交流的机会。毫无疑问,复杂性与一些基本的“新古典”技术不矛盾,而且Bowles的工作也证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还是比较“好用”的。

2.关于陈老师与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关系,我私认为他的想法不见得和主流研究冲突,但是陈老师非常热衷于显示自己与主流经济学格格不入,甚至开始对主流经济学有一些非建设性的批评。比如对于Arrow-Debreu模型的批评,这些问题经济学家都是清楚的,广大研究者对于这些成果的意义和缺陷是有公正的评价的。但是陈老师将Arrow-Debreu模型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忽视现实的证据,进而认为主流经济学研究是忽视现实的。这对于经济学家显然是不公正的,至少很多研究者承认自己为了研究方便故意忽视了部分现实,而且他们正在努力,让自己的研究考虑更多的现实因素。而陈老师显然是把所有经济学家当成了神学家,并且搞了个大新闻来批判一番。

然而不得不说,现在对于陈老师的很多攻击,我个人认为也是缺乏价值的。比如陈志武的人身攻击已经有回答提到了(评了tenure就academic dead的大混子肯定有空骂人啊)。经济研究为政策提供支持并没有什么奇怪的,“A/B/C/D国特色的经济学”也不应成为一个受鄙视的提法。而回到陈老师的学术水平本身,我觉得他的工作不见得是很规范的经济学研究,但是他的研究对于经济学学者是有意义的,是我们经济学学者可以学习参考的,因此陈老师的学术水平是不应当受到贬低的

ps:关于建模水平,如果按 @图森 的标准看,大部分非宏观经济学paper都是垃圾——说不定还真是呢。但我个人觉得,就我们做IO的而言,学界还是主张 KISS(keep it simple & stupid),关键是要把事情说清楚。


user avatar   hu-tu-ji-jie-shi-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外行,工科生,所以不能和几位高赞大佬一样提听不太懂的理论,也许你对也许你错,让时间来证明吧。

我只吐槽一件事,人家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又是在比较困难的年代为国家做了贡献的科研工作者。能不能保持一点最起码的尊重?觉得人家不对,摆理论举例子不就完了。干嘛嘴里带那些零碎?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摆出一副老爷们是在可怜你们所以才提点一下你们这些被忽悠的贱民。看着恶心,知道吗?厉害的教授学者小子有幸见过几位,都是说话很客气谦虚的。大概各位大佬水平在他们之上吧。


user avatar   shiiiii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国外专业为经济学的人,曾经也是非常推崇西方经济学,但是经过后面不断地通过思考与观察才得以辩证的思考,慢慢的可以更加客观和辩证的看待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我本人非常支持陈平教授表达他的思想,他的理论当中很多都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见解。而且学术探讨本来就是开放的,没有必要扣帽子然后反驳。

因为篇幅有限不能详细解释经济学中的理论了。但我希望能跟大家说一些近些年我个人对经济的理解,包括少量在经济学课本中不会(或者很少)提到的关于经济学的事实,给大家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并且能辩证的看待经济学和经济学理论。


一。经济和政治是不分家的,抛开政治讲经济意义不大。

经济学那么多的理论和模型,他们的研究目的大多都是提高效率,既如何用正确的政策和资源配比得到效率最高的经济运作。但是,经济效率最高以后,得到的利益和成果要怎么分配,这个是政治问题。举一个例子,如果要制定医疗体系相关的政策,让医药公司、医院和患者这三者的效益同最大化的体制是几乎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因为医药公司要多挣钱,医院要高效率诊断和营收,患者想少花钱又能治病,他们三者的利益诉求不一样,因此只能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点。但是这个平衡的点是倾向哪里,就是政治问题了,比如美国的医疗政策的制定,得利最大的是医院和保险公司(相关天价医疗的消息就不赘述了)。而中国走的是全民医疗,普通人有医保,同时挂号费也不贵,一般的病去医院就能见到医生,但是医生的收入较低,与国际平均水平待遇不符,而且医院人很多。

这就形成了对比,让谁利益最大化跟政治挂钩。所以把经济和政治放在一起讲,我认为是贴合实际的。看一个经济学家的言论时,不妨看看他的屁股坐在哪里。


二。任何经济政策都具有两面性。

经济政策的两面性虽然在书中会被偶尔提到,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在思考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政策的另一面。在EC201基础课程里面,教授会通过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这两个概念来推导出分工使得效率最大化,再得出贸易会使得双方的效益都会增加这么一个点,再告诉你贸易会使所有人都变好。但是到了400等级的课程,教授则会通过理论模型告诉你,分工和贸易会使部分人的利益受损,但是整体的利益增加,所以表面上看到的变好其实是有代价的。举例:中美过去的分工,是中国负责低端的制造,美国负责高科技。表面上来看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都赚到了钱。但是实际上是美国汽车制造的没落,锈带工人们的工作都挪到了中国,但高科技公司和华尔街都赚的飞起。中国很多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能看到的在芯片,高精尖设备上等很多产业我们是落后美国很多的。所以当我们看待任何经济政策的时候,我们都要思考他的对立面,意为这个政策的负面是怎样,会带来什么代价。


三。经济学理论毕竟只是理论,现实的复杂程度理论和模型是无法完全解释的。

经济学模型为何变量通常不多?因为只分析少量变量中的影响才能让结果更加明显和准确。当一个模型中引入了大量不可控的变量,那这个模型得出来的结果就会更可能不准或充满随机性。就好比我们做实验常用的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当不控制变量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外部因素干扰实验过程,结果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但是现实是所有因素的结合体,有无数的、无法辨别的、意想不到的因素干扰结果的产生。这一点的意义在于很多经济学家或者网红学者,最喜欢抛出来一些令人惊奇的言论来博眼球而不考虑全局。比如说贪污腐败会促进经济啊,还有什么支持口罩自由涨价啊什么的。当他们只考虑经济模型的时候,就不会考虑模型之外的事情,比如社会、人性和道德等等。所以我很反感那些拿着模型和理论的其中一部分就四处瞎说的人,好像什么都懂了一样,纯属给经济学抹黑。比如贪腐在短期内会促进决策的速度,加快经济运作,但是长期来看会造成隐性成本增加、社会道德败坏、效率低下等负面效果反而拖垮经济。如果口罩自由涨价不加限制,那很多收入有限的人就会被剥夺出门的自由,尽管这会让口罩企业加速生产但是也会伤害到很多群众。所以涨价可以,但必须限制幅度。

很多经济学理论放在模型中或者假设中是没错的,但是放在现实并夹杂人的感性诉求后就变得有些迂腐了。


四。经济学理论和流派的诞生是基于历史时期的,在对不同社会的观察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基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大背景。马克思资本论是基于阶级对立的原则。近代很多经济学理论和思想都是基于对西方社会和其发展的观察下总结和创造,而不是基于观察中国。那么自然基于中国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会受到外界的质疑,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老话说得好:抓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同时屁股位置也决定了脑袋,比如搞贸易的喜欢少关税,搞金融的喜欢政府多放水,他们也都能找到对应的经济学理论来证明他们的逻辑。所以没有最完美,只有最适合。只听一家之言,是搞不好经济的。

百年前报纸媒体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今日的没落。迷信过去的经济学理论批评现在也是不可取的,经济学应该永远是与时俱进的。


五。空谈经济理论和学派主义是毫无意义的

很多人喜欢给事物下一个定义,然后扣上一顶帽子,用很多大的词汇来进行论证或者反驳。西方经济学体系完善,很多知识和理论非常有借鉴作用,也能帮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但这不代表他们的理论放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就是绝对正确的,照抄他们的方法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怎么来的?他们的时代环境是怎么样?政治环境又如何?法国人喝咖啡一喝一下午还能发展经济因为他们卖的是军火,开张吃一年。但咱们要是喝咖啡喝一下午肯定被人骂不好好工作。经济学是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和商业活动的观察和总结,不要本末倒置。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笔者是一位在国外从事经济学研究教学多年的华人学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仍然对国内经济学和经济问题比较关心。


笔者读到上个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副主任陈平教授,在其

中心办的《简报》2005年第19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从华盛顿共识失败看经济学变

革的方向”(business.sohu.com/20050 )。其

大意是:


“欧美一些国家推行的市场化改革是纯粹的失败,而中国实行的渐进化改革是非常成功,从而证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有极大的缺陷,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效法的对象。但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的眼光还停留在推广西方经济学而非创新中国经济学的阶段。”


很快,又在网上读到耶鲁大学著名华人终身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对该文的简单回复,回复是英文,全文见附件(经过本人求证,这回复确实是陈志武教授写的)。

其大意是:


“陈平教授的文章是误导性的,这种垃圾反映了他对经济学的误解。这种东西只能用来炫耀自己。中国经济学本身不存在这个东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和中国其他地方的研究机构从来没有发展出一个分析经济问题的完整框架。陈平教授的文章应该是在拍中国政府的马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比原来我想象的还要自私自利。除了周其仁以外,其他CCER的主要人物都在忙于拍政府的马屁。CCER这种推广“经济研究”的方式是很危险的:不知不觉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我所不明白的只是林毅夫和陈平为什么花所有的时间在讨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他们应该做一些实际的研究,而不是每天做诺贝尔奖的梦。”


作为一位在国外从事经济学研究多年的学者,笔者以经济学理论和数据为基础,认为陈志武的教授的批评非常有道理,有力评击了一些人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帜,实际为在争当“御用文人”而践踏学术的现象。而陈平的文章在论证,论据上都是漏洞百出,下面一一指出:

一、市场化的改革是失败吗


陈平一文一再指出欧美一些国家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几乎完全失败,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大量的事实证明,陈平一文的这个主要论据完全错误。


市场化改革不但在波兰捷克等落后国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同时在发达的西欧一场以减轻政府管制和市场化的改革正在进行。世界著名的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著名教授前系主任宏观经济学和欧洲经济问题权威Olivier Blanchard(布兰恰德)在著名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展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4年的一篇关于欧洲经济的文章“欧洲的未来”(bright-europe.org/downl

中有这样一句核心的话语:

“there is a reform process at work, driven by deregulation infinancial and product markets; that this forces reforms in the labor market,(23页)”(改革的过程在进行,是由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减轻管制为主导,并引致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在他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欧洲经济综述2004》(第10页),也谈到“基本面是好的,比如产品市场的改革,在减轻管制和欧盟的竞争政策的推动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econ-www.mit.edu/facult

同一期刊物的另一篇由欧洲著名经济学家Gilles Saint-Paul的文章也指出

“product market deregulation has proceeded in all European countries and one may believe that it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worker rents and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产品市场的减轻管制已经在所有欧洲国家展开,人们会相信这将会导致工人租金和自然失业率的减少)

该文还指出一些改革力度大的国家如英国和爱尔兰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爱尔兰的失业率从1990年的13%降低到2000的5%。而一些改革落后的国家则相反,

德国从6.2 %升到 8.7%,法国从8.9%升到了 10.3%。

最后,陈平一文以“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每十年增长2.5倍”来否定现代主流经济学也是不成立。中国的近年的增长速度虽比较快(其实不如当年日本韩国的速度),但在环境污染,社会公正与腐败,收入不平等等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均的最重要指标)的早已经超过印度和俄罗斯(见“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319页,

econ-www.mit.edu/facult )。


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吗?


首先,中国经济学陈平一文觉得大谈创新中国经济学,对推广现代主流经济学似乎不屑以顾。那么中国大陆的的经济学水平怎么样呢。首先,看看两个发表在世界重要经济学期刊《欧洲经济学会会刊》上的排名Tom Coupe (2003) 和Pantelis Kalaitzidakis, Theofanis P. Mamuneas and Thanasis Stengos

(2003),这两个排名都是根据重要学术刊物上的发表统计出的。排名里面没有

中国大陆任何一所高校,因为他们只排全世界前200名的经济系。而且,发表主要集中在前50名的经济系:根据第二个排名的数据,排名第200名的学校的发表只占了世界所有重要发表的千分之一。所以,中国没有任何高校能够达到世界的发表的千分之一。在另一个发表在由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主办的重要学术刊物《经

济学期刊》(economic journal)的排名研究Kocher和Sutter(2001)(people.econ.mpg.de/~sut )也发现,

中国大陆在世界权威经济学期刊上的发表不到美国的千分之一。其次,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水平,一些求实的学者也有评价,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曾指出中国经济学大致是台湾和香港1970年代的水平。


既然中国经济学水平如此落后,还不通过“推广现代主流经济学”来虚心学习,而去发展什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那真是有点夜郎自大。


然后,照陈平教授的逻辑,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学在世界领先,那早就应该有“美国特色的经济学”,“法国特色的经济学”。事实上没有这些说法,有的只有某个理论学派的说法,如以自由主义闻名的“芝加哥学派”,对边际分析和价值理论有重要贡献的“奥地利学派”。

另外,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钱颖一在文章《理解现代经济学》

elsa.berkeley.edu/~yqia ... odern%20economics.h

tml)中指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框架适用于研究中国的改革。”,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现代市场

经济体制。而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正是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


耶鲁大学陈志武在《解读经济学在中国的现状》(bashu.net/data/detail.p)一文中也指出“据本人在美国以及其它国家跟各国人的交往,我不觉得人的本性会因肤色、语言或国界而异,只要人的本性是无国界的,经济学就只有人类的经济学,像物理、化学、数学不分种族和国家一样。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的不同经济经历应该能帮助我们

“证明”或者“证伪”依据其它国家的数据还无法“证伪”的经济理念。如果是这样,通过对中国独特的经济现象的研究,我们或许能排除掉某些到目前还无法排除的经济理念,也能推演出根据其它国家的经历还没能推出的经济理念,但这不是要以“中国的经济学”去替代世界的经济学,而是要对现有理论进行细化和

深化。”


最后,无论是按照经济学的狭义的定义“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满足需求的学问”(这个定义最先是诺贝尔奖得主Gary Becker1971年给出的),还是广义的定义“人类研究选择(特别是理性选择)的学问”,作为一种分析的方法与框架,经济学都与国家,语言等无关,只是在经济问题的解决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要考虑

中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就象没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一样简单。


三、陈平一文的动机还有什么呢?


因为除了这篇文章,在陈平教授的其他文章中也有不少对现代经济学的攻击,

看网上搜索一下不难发现以下文章:


《陈平: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均面临极大挑战》


《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中陈平教授指出“许多诺奖成果不过是垃圾!》


fsxy.hutc.zj.cn/jjxqy/z


除了拍马屁,这样急于攻击现代经济学还有什么动机吗?


对经济学圈子熟悉的人可能会想到,在国内浮躁的学术气氛下,种动不动就谈“变革”与“挑战”,还可以吸引大量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不少好处。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动机:如果大家来到陈平先生的主页

ccer.edu.cn/cn/ReadNews ),映入眼帘的是“在新兴交*学科 - 复杂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经济动力学的研究中居于世界前沿”等没有根据的自我炫耀。然后,大家会惊人的发现这位所谓著名经济学家只是物理学本科和博士毕业,没有取得经济学或数学的博士学位就担任经济学教授在世界经济学界极为罕见。进一步详细看看陈平教授的发表,我们会得到更为惊讶的发现,在其一共不到十篇的同行评审的英文期刊论文发表(Refereed Journal Publication)中,多数是在物理和运筹学期刊上,竟然没有一本是在世界100名的经济学期刊中,唯一的一本经济学期刊是《China Economic Review》,当时这个杂志连SSCI都不是。


据了解,北美一般经济系的研究生在低年级写的文章,几经修改,最后就能发在前50的杂志,如ECONOMIC LETTER。而且能进入一般优秀的博士生,都能在毕业3年内在前10的杂志上发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期间写的。

总之,陈平教授的经济学水平没有达到北美一般研究生的水平在内行看来是显然。


了解了陈平教授的水平之后,陈平文章的另一动机不难发现:通过贬低现代经济学来掩盖自己的没有学术成果。只有这样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反而可以解释为不同流合污。


最后,希望中国经济学界能够正如陈志武教授在回复的最后一句话所说的那

样,多做一点认真塌实的工作(focus on doing more real hard work),而不

要动不动就谈“变革”与“挑战”。


附件:


Below is a misleading article by Chen Ping:


jingjixue.com/wmnewsh ... 20050523215916.html


This kind of garbage reflects his mis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It only serves to self-glorify. 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as "China's economics". That is total b.s(注释:废话). The economists at the CCER and other places in China have never developed a consistent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economic issues, so that nobody knows what it means by "China's economics". What is the core of "China's economics"?

Beside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borrowed from the west by people like us, economic research in China has not come out of the traditional "everything goes" wonton-plus-wonton-equals-wonton method.


It seems that having been trying to kiss the backend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CCER has become much more self-serving than I thought. Other than Qiren, the other key players there are all too busy trying to kiss the government. This is the danger of the CCER style of promoting "economic research": you lose your independence way before you know it. I just don't understand why LIN Yifu and Chen Ping spend all the time talking about "China's economics", when 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and when there is not even a minimum amount of ground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to define the core of "China's economics".

They should focus on doing more real hard work, rather than dreaming of the Nobel Prize every day.


Zhiwu Chen


user avatar   tu-sen-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不是学经济学的,是理工科做模型的PhD,是普利戈金的粉丝,之前在B站和人吵架所以去读了他的大部分论文。

先说经济学术圈的评价吧,就是不屑一顾,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整个学术圈。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从文章的发表引用情况上很明显。

1. 基本上没有合作者,连他的导师普里戈金都不愿意在他博士期间写的文章上署名。

2. 引用数少而且基本全部是自己引用自己,早年有一篇还不错有200,剩下的都是30左右,这几年发的都掉到个位数了(还没来得及写新的来引用自己)。他生涯总共引用数只有500多,大概相当于他口中的空想经济学家科斯的代表作'公司的本质'的2%。

当然他的性格和说话风格放在学术圈里肯定是不讨喜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发表引用情况已经不是用人缘差可以解释的了。

然后说说我自己对他文章的感受,就是模型过于简单,无法推导出他得出的那些令人震撼的结论。我作为一个外行,没有能力和资格去讨伐他的观念,但是我会去看建模的技术水平(怎么列偏微分方程,怎么解)。观念每个人可以不一样,一时难以分出对错,但是技术水平是可以一眼看出来高低的。如果模型非常地复杂,推导非常严密,就算别人不同意这个结论和观点,但冲着你的技术也会尊敬一下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引用,一开始作为前沿和领域的开创者,模型简单一点别人也会愿意看,因为万事开头难。但是你做了20年之后还是那种简单的模型,大家肯定就不愿意看了。

其实他的课题方向很有意思也很有前途,人类社会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普里戈金填补了热力学和生命起源之间的矛盾,如果有人能通过非线性系统的学习来研究生态学和人类社会会非常有意思,比如说因为一个什么样的偶然原因导致这些东西方文化分道扬镳,这比去强行证明东方文化好集体主义好有意义的多。他87年的文章提出的东西还是蛮牛逼的,确实是站在学术前沿,但是30年了,除了多了一些他强调的所谓观念和新名词,在技术层面上并无前进。在这点上我同意陈志武老师的观点,虽然不可能像他那说的那么损,毕竟不是大牛。如果陈平老师可以少关注点政治,扎扎实实地做学术,把87年的单系统模型提升到多系统,把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用稍微具体一点的constitute equation表达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参数,能用巨型计算机多跑几次动力学模型,也许会有很多有意思的结果。

在这里我具体举个例子,他最近的一篇著作 Evolutionary economic dynamics: persistent cycles,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基本上涵盖了他在那些视频中的理论,有兴趣的去看看,我把一些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也写上,我觉得因为这三点,所以他的模型和结论是分离的。

1.集体主义者(Conservative/collectivism)和个人主义者(individualism)之间的竞争,他说模型算出的结论是在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前者优于后者。但他的模型非常简化,就是一个二元常微分方程组,基本上所有物种竞争生态学模型都会用到,他做的创新就是给集体主义者加了一个正buff而给个人主义者加了一个负buff,然后让其他条件相等,这模型无论怎么跑集体主义者肯定赢啊,这都已经不是钦点的感觉了,就是要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具体地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行业10个集体主义者和90个个人主义者竞争,他说集体主义者喜欢趋群,所以徒子徒孙留下来的概率高,而个人主义者不喜欢趋群,所以徒子徒孙往外跑的概率高,所以到最后尽管集体主义者一开始人少但是平衡的时候一定是人多占据行业主流。这是在一个讨论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的问题里面引入了一个开放体系(open system)的变量,那跑出去的人去了哪儿,如果说是有新的处女地吸引了个人主义者,那为什么就不会有一个人更多的体系吸引集体主义者呢。如果能做做多系统,也许会有新的有意思的结果,但是他15年做的和他87年做的从模型层面上没有多少区别,都是单系统。

2.他关于复杂系统对于不稳定的抗性的结论是建立在他之前做的两物种竞争模型体系上的,但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不是只有竞争的啊,还有好多共生和通过食物链产业链建立起的上下游关系。但是到了结论这头,他又声称他的模型证明了简单系统对于环境扰动有更强的抗性。另外他举的历史上的例子,说中国的小农经济对战争扰动的抗性强证明了简单系统对扰动抗性强也不准确,因为战争本身和瘟疫以及自然灾害不一样不是原发性扰动,如果战争兴起的本身是因为小农经济和简单分工,那么恰恰反而说明了简单系统的不稳定性,稍微有一点小事就星火燎原大打出手。

3.他觉得进入成熟行业就是规避风险开拓新地区就是勇于冒险这个逻辑不严谨,对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人群)扎堆或者分离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老虎而言能造成伤害的可能不是环境而是另一只老虎,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开拓新地区的风险远小于扎堆呆在同一个地区。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五月花号上的人们可不全是为了冒险的,留在异教徒的国度里风险更大。他所谓的用机会来弥补风险,trade-off理论并不一定成立。这点和第2点应该是很多生物学家反对他理论的原因。


user avatar   la-la-94-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大学教授,遇到了两个人,

A对教授说:你太厉害了,我好崇拜你,我看了好多对你的采访,深深被你的谈吐所吸引!被你的魅力所折服!!我要喝你的洗澡水!

B对教授说:我认真看了你的论文,我觉得你在某篇论文里的某个公式假设的前提条件有问题,导致你的结论是错的。

任何一个正经的教授,都只会愿意跟B聊天。


问题是:学术水平如何?

本来我怀着兴趣翻了翻他的论文,研究了下nonlinear economic dynamics,然后打算来这里取取经,

几百个回答我说我怎么也能得到点启发吧,

结果好么,这里面看陈平文章并分析的屈指可数,

一票人上来就是“我既不懂物理也不懂经济,也也没兴趣看陈平的文章”然后就洋洋洒洒得开始或捧臭脚或品头论足。

不管@图森 态度好不好有没有耍大牌,至少我能看到他对陈平几个理论模型的评价;几处对模型假设的质疑,不细读文章是看不出来的。有空攻击他的人能不能也看看陈平的论文然后写写自己的见解?

难道学术水平的评价不应该关注其学术论文?

有贴陈平履历的,有讨论其神预测的,还有直接冷嘲热讽“知乎上全是经济学大师”的,这些个论调给在微商卖保健品的“XX世界级专家”站台比较合适。拿来捧一个北大教授,就跟形容一个姑娘长得漂亮,说“她堪比天上人间头牌”一样。

对一个学者最大的尊重,是认真看过他的论文。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一年开始看观视频系列,感觉很多人的想法都蛮有意思的。

我最喜欢的教授是潘妮妮,她的想法很自洽,而且观察的角度都蛮新颖。

然后很喜欢温铁军关于现代化的观点,脱离了意识形态,脱离了好坏善恶,单纯从资本的角度来观察现代化究竟是怎么进行的,可以很好的解释危机的来源和解决方式。

张维为教授我很喜欢他对民主究竟指的是什么的看法,我觉得他指出中国语境下通过讨论共识而建设的民主集中制与西方的民主观点的看法区别很有价值,我有时候也用这个观点去跟一些外国人讨论,究竟什么是民主。

陈平教授的观点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核心在于对经济学平衡理论脱离实际的质疑,我觉得他的很多质疑都很有意思,也切中要害的。(其实我当初自己看了一些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书的时候就感觉很多地方的理论基础都挺不牢靠的,有很多地方都有强行解释的感觉。)

但是所有的学术观点基本上都是不全面的,都是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和解释某种现象。我觉得陈平教授对很多传统观点的质疑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但是他的解释我觉得也并不完善。其实对于复杂系统在不同的学术界一直有很多待研究的问题,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从来都没有一个真正能处理复杂系统的理论工具。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把问题简化,去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简化问题的观测和解决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再针对具体问题随机应变。我看了陈平教授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觉得其实还谈不上颠覆性,包括一些思维方式,也还是在可预料的范畴内的。所以有时候看他的视频会觉得他说的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夸张,他的理论其实是针对一些现有理论的已有假设的质疑而给出新的假设,并以此推倒出来的一些理论解释。学术价值是肯定有的,挺多想法都蛮新颖,挺多怀疑都蛮有价值,但说颠覆一切理论就夸张了。

我觉得很多建制派都有一点问题,是容易立场先行。我认为欧美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理论都是有问题的,但是有问题并不代表没有正确性,以马克思辩证唯物历史观来看,他们的制度和理论一定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有正确性和先进性的,否则无法解释在近现代的很多成就。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证明他们是错的,而是去探索究竟什么是正确的。我们如果要引领人类的未来,就应该撇除主观情绪,真正去理解整个近现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近代史的失败,一定是有内在的问题的,不应该否则这种问题,欧美近现代的崛起,一定是有其价值的,这些不应该被否认。新中国建立并发展至今,一定是有其先进性的,整个欧美社会现在问题重重,也是有其制度的内在问题的,这些彼此之间并不矛盾。我看到的目前为止的所有理论,并不能真正解释这所有的一切,也难以指导未来,新中国究竟要如何引导人类发展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可能需要我们撇除所有的主观上的情绪(所以我不支持找理由否认别人的一切,我们不需要去证明别人错了,他们明显有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是正确的),去探索一个真正的未来。


user avatar   xi-bu-shui-niu-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user avatar   lao-k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 接近富足标准? 
  20201224股市分析和20201225股市预测怎么样? 
  20220221股市分析和20220222股市预测怎么样? 
  如何判断社科研究中的数学公式是否具有合法性? 
  股票,短线交易,10次买卖,7次以上盈利,亏损1到3次,但賺的不够亏,即小賺大亏。求大神拆解? 
  如何看待李雪琴说「要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没那么大的本事」? 
  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如何评价他在法学界的学术贡献? 
  哪些经济学理论,在你了解真实世界运转后,才理解了其惊人的解释力?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被过誉了吗? 
  学术界,四十岁还没有拿到终身教职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欧洲左翼政党使用红色为标志色,右翼政党使用蓝色为标志色,而美国却正好相反?
下一个讨论
四大名著放到世界文学史上,各处于怎样的地位?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