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听来的故事吧,不知道真假。
若干年前,北京市开全国之先河,用限制律师档案存放地的方法,实质上实现了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做执业律师的目的(后来随着档案存放要求的变化,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在变化,其他答案有提到,我就不展开了)。
北京的这一改革,很快引起了上海律协、司法局的重视。上海律师数量和北京不相上下,也经常有人提出上海律师人数过多、门槛过低,导致恶性压价竞争等等。
于是在北京的示范作用下,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上海律协很快研究出了限制律师执业人数的新方案。总体思路还是和北京一致,变相地通过户口来给申请执业的新律师设置障碍。
一方案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司法局分管的副局长也表示支持,很快闯到了最后一关:司法局局长。
但当时的司法局局长,却很坚决地否决了这个新方案。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们没有权力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限制条件。
至此,上海版本的通过户口限制律师数量的政策胎死腹中。直到今天,上海也没有把户口作为律师申请执业的前置条件。
我听说这个故事之后,还查了查当时的这位司法局长的简历。他在前几年已经退休了,司法局长卸任后也没有进一步高升。或许对他而言,否决户口政策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工作而已,但我相信有成千上万的年轻外地律师,会因为这一政策受惠。
从某个角度讲,这也能体现北京和上海的一点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