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为什么在1930到1970年代实现经济增长,在那之后就不行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chen-yi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本原因

苏联社会不是一个为生产而生产的社会。官僚集团虽然掌控着经济活动,决定着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但是这种官僚统治毕竟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联系在一起的,私有财产在其中受到限制,不能积累财富。因此,他们扩大生产的动力主要是自身直接的物质需求。

  • 只要在苏联还存在着消费品的绝对短缺,那么在满足官僚自身直接需要的要求的驱使下,他们就会强迫工人以两三倍的强度劳动,也热衷于对生产技术加以改进。
  • 只要居于统治地位的官僚集团特权仅仅限于私人消费的范围,那么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就不能成为这个集团的客观的长期要求。长此以往,经济增速放缓是必然的。

直接原因

曼德尔认为,在任何一个能够大体上维持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社会产品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部类:

  1. 生产性消费基金(A),用以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2. 积累基金(B),为满足以使用价值表现的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为新追加的生产者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3. 非生产性消费基金(C),包括军火生产,对于在使用价值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没有贡献。

苏联官方的经济理论认为,只有压低生产性消费基金,才能实现高水平的积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长期地实现消费的“最优增长"。他们确实也这么做了,苏联经济的积累率很高,平均每年占国民收入的25%。

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导致以下两大问题:

  1. 没有考虑到直接生产者的消费基金其实也是间接的生产资料基金。任何在满足直接生产者的基本消费预期方面的缺陷,都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甚至绝对下降。通过相对或绝对降低生产者的消费而获得的额外投资能够带来的最终产出的增加率趋于递减。忽视部类A导致在积累率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增速放缓了。苏联的官方经济学称这个现象“固定资金周转速度下降”。
  2. 没有考虑到如果生产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他们预期的那样,如果生产者不满意他们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那么生产者就会对劳动漠不关心,并蓄意怠工。如果生产者对生产不负责任,那么就只有强迫劳动。为了增强强迫力量,就只能使官僚机器和镇压机关不断膨胀,从而非生产性消费(部类C)极大膨胀。因而部类B的下降较部类A在以合理速度上升时要严重得多。非生产性开支的增长减少了或者抵消了原以为通过压低生产者的消费可以得到的好处。从下表可以看出,伴随着部类C的巨大膨胀,对部类B的增长的关注日益减少。

这些问题是导致苏联1970s以后经济增长停滞的主观因素和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user avatar   shinku-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充满敌意的森林里,猎人必须首先追求生存,而不是舒适。

——1928年斯大林驳斥布哈林新经济政策


不管一个大国曾经的经济初衷目标有多么浪漫,但是,一旦进入一个充满敌意、仇恨和恐惧的地缘丛林之中,她就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这里面尤为重要的是经济安全。在敌人围绕的时代,他需要面临严峻的经济安全问题:

曾经被认为是安全的供应链必将被不断证明不再安全,尤其是最关键的经济命脉很可能会掌握在敌人手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在不可避免的残酷斗争中受制于敌人,这个大国就必须使自己的根本经济要素实现自给自足,方能摆脱被敌人压垮的命运,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率,而是为了保证经济的基本安全。

冷战经济学出现于一战德国。鲁登道夫一方面不断通过宝贵的黄金储备高价从瑞士、荷兰、丹麦等中立国手中购买有限却宝贵的粮食和资源,以维系国内社会的最稀薄需求;另一方面则组织德国工业和科技部门,通过在空气中提取氮素,在谱图黏土中提取铝,通过发明人工橡胶,从木材中提取纺线等办法,解决了相当多贸易资源的国产替代问题。这在短期避免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崩溃。

冷战经济学集大成于斯大林体制。苏联虽然不像德国一战时那么凶险,无论是西方的英法德帝国主义,还是东面的日本帝国主义,包括土耳其、波兰和中国等国,他们都对苏联怀有赤裸裸的敌意,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当时作为落后农业国的苏联,苏联虽然有庞大资源和丰富的粮食产能,但其最大的问题,乃是缺乏先进的制造业设备,受制于人,只有获得这种先进设备,才能实现至少暂时的自给自足,避免为外敌挟持压迫。

布哈林认为,苏联应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向土地拥有者和粮食生产者的农民收购粮食,一方面满足城市的需要,另一方面实现向西方出口换汇购买工业设备,布哈林的政策其实是所谓的基于工农联盟原则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维,他看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资源配置。

但斯大林认为,尖端工业实力脆弱的苏联外部环境极端恶劣,列强威逼极甚,随时可能颠覆苏联,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快速筹集大批粮食出口大量换汇,从而加速推进工业化,尤其是尖端工业的发展,否则苏联在危险面前无法自立。

这种争论在1927年的苏联粮食收购危机和斯大林在1928年初采取的西伯利亚方式发生之后大大激化了:

在1927年到1928年初,苏联政府的粮食收购遇到了严重的问题——1926年年底苏联收购粮食4.28亿普特,1927年底才收购了3亿普特,缺额达1.28亿普特,使得苏联不仅仅面临城市缺粮的问题,而且还无法换取足够的外汇推进工业化进程。当时很多富户囤粮,试图借机迫使苏联政府高价购买粮食;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手段,1928年初,斯大林秘密视察西伯利亚,发出强化粮食收购工作的公告,要求严厉打击不良富户和富农,必要时施行强迫收购,这实际上就是集体农庄制度的开端,最终粮食收购工作快速完成——在北高加索过去每五天只能收购50万普特粮食,但在斯大林政策施行之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00万普特,在俄罗斯中部四省,过去是每五天60万普特,之后是150万普特。

斯大林是成功的,在全球大萧条中,唯有隔绝在世界贸易之外的苏联风景独好;在卫国战争中,苏联才可以源源不断制造飞机坦克大炮来保卫自己的生存,甚至在冷战早期,面对铜墙铁壁的斯大林体制,西方根本没有有效进行对苏联经济打击的手段。

但是后人为了政绩,为了经济,使得苏联经济深度融入了英美掌控的全球贸易体系。这主动把脑袋放上断头台的举动给了里根充足的武器弹药。美国对苏联天然气技术的封锁和破坏以及联合沙特疯狂的打压原油价格,如同狙击枪打出的精准子弹,穿透了苏联心脏。苏联庞大的政治经济体系,在抢救无效,再也无法全面给全身供血的情况,走到了末日。


user avatar   yicai3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这个问题下面竟然没有人提尉迟敬德吗?

著名的“三次救主”了解一下?

第一次,李世民征洛阳期间亲侦敌阵猝遇单雄信,尉迟敬德横刺之落马:

因从猎於榆窠,王世充出步骑数万来战,贼将单雄信恃其骁悍,领骑直入,以趋太宗。敬德乃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中之。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围,因率骑兵与王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等,获排槊兵六千人。——《册府元龟·帝王部·推诚》

第二次,河北对阵刘黑闼期间,李世民为了营救李世勣身陷重围,尉迟敬德率领敢死队破围而出:

又从讨刘黑闼于临洺,黑闼军来袭李世勣,太宗勒兵掩贼,复以救之。既而黑闼众至,其军四合,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李世勣:真正的名将敢于直面最黑的黑历史,“发现我的笑容成长在你哭泣里”就是写给我的没错。)

第三次,在玄武门当天射杀了正要勒住李世民脖子的齐王元吉。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嗯对,之后“擐甲持矛”地去“保护”李渊的也是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说了。

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不太符合题目中“无论兴衰”的要求,因为李世民没有给过尉迟敬德衰败的机会。

只有当唐军众将都怀疑尉迟敬德投降的诚意时,李世民会将尉迟敬德引入卧内,对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

当尉迟敬德果真救主报恩,李世民会在战斗结束憩于古丘的间歇,对他说:“天诱我意,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

当闲来无事,李世民与玄甲军众将漫步汜水滨顺便考察敌营时,会独独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惜字如金的史书从未记载那天天气如何,但是每次看到这句话,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晴朗得可以奋衣而云翔,回雕戈于日光的四月天(别想多,真的是阳历四月。)

以及,当尉迟敬德回朝之后遭人构陷,被高祖李渊“下狱讯验,将杀之”,李世民会不顾自身亦处于猜忌之地,跑到高祖面前去“固谏”,终获保释。

这大概就应了那句著名的心灵鸡汤: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去死,因为值得你为他去死的人是不会让你死的。


不过呢,在尉迟敬德的生平事迹中,最为传奇的不是三次救主,不是背锅逼宫,而是一场“无关生死兴衰的小事”:

王世充兄子伪代王琬,使於建德军中。乘隋主所御骏马,铠甲鲜华,出於军前。太宗眄之曰:“彼之所乘,真良马也!”敬德曰:“请往取之。”因与高甑生、梁建方两三骑直入贼军,擒琬,引其颈、持其肘以归。贼众无敢当者。——《册府元龟·将帅部·勇敢》,并《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没错就是这个虎牢关决战当天「阵前夺马」的故事。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最为传奇,是因为:

战场厮杀,是将军之职;

临危救主,是部下之命。

“阵前夺马”属于哪一种???

若说“两军对阵,气势为先”吧,然而先声夺人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比如窦建德派人来“请选锐士数百”先小试一个回合的时候,就可以陪他玩玩嘛!何必非要选择如此高难度如此挑战想象力的玩法?

这就好比什么呢?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值红得发紫的小甜甜布兰妮刚刚发表了《Oops I did it again》(暴露年龄系列)。其中间奏部分有一段对白是这样的:

  • 男主:Britney,我有东西要送给你。
  • 小甜甜:哦,好漂亮……等一下,我记得那老太太不是把它给扔到海里去了吗?(冰山撞船梗,指露丝将“海洋之心”丢入海中)
  • 男主:是的,我下去帮你找回来了。
  • 小甜甜:Oh you shouldn't have…

当年尚不能理解歌词的我,听完之后满脑子就记住了这一个经典句型 "Oh you shouldn't have~~~"

你品,你细品。

“岂可以一马丧猛士?”——李世民如是说。

实际上心里是不是甜到爆炸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尉迟敬德会变得那么轴,直至在国宴上因为座次问题当着李世民的面大打出手。

天下太平已久,那一段“只要敢冲上去干仗就能牢牢占据主君身边最重要的位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世民再也不需要尉迟敬德为他栏枪夺马了。

这对于当年主君亲口盖章“天下有我们两个人就能搞定”犹在耳畔的人来说,的确很失落吧?

好在后人并没有忘记尉迟敬德。

北宋名臣田锡在其《鄂公夺槊赋》中用一句「非太宗不能得我之死力,非我不能赴太宗之指踪」高度概括了尉迟敬德的一生。直到现在这种认知依旧是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心中对尉迟敬德的形象注解。


这是某著名直男引战论坛前几天搞的投票贴,尉迟敬德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非常开心。


user avatar   chi-fei-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这个问题下面竟然没有人提尉迟敬德吗?

著名的“三次救主”了解一下?

第一次,李世民征洛阳期间亲侦敌阵猝遇单雄信,尉迟敬德横刺之落马:

因从猎於榆窠,王世充出步骑数万来战,贼将单雄信恃其骁悍,领骑直入,以趋太宗。敬德乃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中之。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围,因率骑兵与王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等,获排槊兵六千人。——《册府元龟·帝王部·推诚》

第二次,河北对阵刘黑闼期间,李世民为了营救李世勣身陷重围,尉迟敬德率领敢死队破围而出:

又从讨刘黑闼于临洺,黑闼军来袭李世勣,太宗勒兵掩贼,复以救之。既而黑闼众至,其军四合,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李世勣:真正的名将敢于直面最黑的黑历史,“发现我的笑容成长在你哭泣里”就是写给我的没错。)

第三次,在玄武门当天射杀了正要勒住李世民脖子的齐王元吉。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嗯对,之后“擐甲持矛”地去“保护”李渊的也是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说了。

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不太符合题目中“无论兴衰”的要求,因为李世民没有给过尉迟敬德衰败的机会。

只有当唐军众将都怀疑尉迟敬德投降的诚意时,李世民会将尉迟敬德引入卧内,对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

当尉迟敬德果真救主报恩,李世民会在战斗结束憩于古丘的间歇,对他说:“天诱我意,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

当闲来无事,李世民与玄甲军众将漫步汜水滨顺便考察敌营时,会独独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惜字如金的史书从未记载那天天气如何,但是每次看到这句话,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晴朗得可以奋衣而云翔,回雕戈于日光的四月天(别想多,真的是阳历四月。)

以及,当尉迟敬德回朝之后遭人构陷,被高祖李渊“下狱讯验,将杀之”,李世民会不顾自身亦处于猜忌之地,跑到高祖面前去“固谏”,终获保释。

这大概就应了那句著名的心灵鸡汤: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去死,因为值得你为他去死的人是不会让你死的。


不过呢,在尉迟敬德的生平事迹中,最为传奇的不是三次救主,不是背锅逼宫,而是一场“无关生死兴衰的小事”:

王世充兄子伪代王琬,使於建德军中。乘隋主所御骏马,铠甲鲜华,出於军前。太宗眄之曰:“彼之所乘,真良马也!”敬德曰:“请往取之。”因与高甑生、梁建方两三骑直入贼军,擒琬,引其颈、持其肘以归。贼众无敢当者。——《册府元龟·将帅部·勇敢》,并《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没错就是这个虎牢关决战当天「阵前夺马」的故事。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最为传奇,是因为:

战场厮杀,是将军之职;

临危救主,是部下之命。

“阵前夺马”属于哪一种???

若说“两军对阵,气势为先”吧,然而先声夺人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比如窦建德派人来“请选锐士数百”先小试一个回合的时候,就可以陪他玩玩嘛!何必非要选择如此高难度如此挑战想象力的玩法?

这就好比什么呢?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值红得发紫的小甜甜布兰妮刚刚发表了《Oops I did it again》(暴露年龄系列)。其中间奏部分有一段对白是这样的:

  • 男主:Britney,我有东西要送给你。
  • 小甜甜:哦,好漂亮……等一下,我记得那老太太不是把它给扔到海里去了吗?(冰山撞船梗,指露丝将“海洋之心”丢入海中)
  • 男主:是的,我下去帮你找回来了。
  • 小甜甜:Oh you shouldn't have…

当年尚不能理解歌词的我,听完之后满脑子就记住了这一个经典句型 "Oh you shouldn't have~~~"

你品,你细品。

“岂可以一马丧猛士?”——李世民如是说。

实际上心里是不是甜到爆炸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尉迟敬德会变得那么轴,直至在国宴上因为座次问题当着李世民的面大打出手。

天下太平已久,那一段“只要敢冲上去干仗就能牢牢占据主君身边最重要的位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世民再也不需要尉迟敬德为他栏枪夺马了。

这对于当年主君亲口盖章“天下有我们两个人就能搞定”犹在耳畔的人来说,的确很失落吧?

好在后人并没有忘记尉迟敬德。

北宋名臣田锡在其《鄂公夺槊赋》中用一句「非太宗不能得我之死力,非我不能赴太宗之指踪」高度概括了尉迟敬德的一生。直到现在这种认知依旧是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心中对尉迟敬德的形象注解。


这是某著名直男引战论坛前几天搞的投票贴,尉迟敬德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非常开心。




  

相关话题

  这个世界上,有哪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例子? 
  能否简单讲讲托洛茨基主义和托派,以及为什么托洛茨基被斯大林主义者视为叛徒? 
  与黄金挂勾的货币制度会因为满足不了经济增长而导致通货紧缩吗? 
  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二战期间中东都发生了什么? 
  孔子姓什么?先秦就有孔这个姓吗? 
  淮海战役死亡人数几十万。距建国不到一年。数以万计的尸体是如何处理的? 
  如何评价张维迎?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如何看待霍老爷在微博发布的内容《知识变现不行了?不,是知识经济2.0来了》? 

前一个讨论
日本为什么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下一个讨论
美军撤出阿富汗后转至中亚部署?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