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父母「你不要比吃,不要比穿,就比学习」的想法? 第2页

           

user avatar   guo-guo-c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不要比孩子,就比工作和收入。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吃穿,比的是父母;比学习,比的是自己。

对于穷人家而言,这样对父母公平,对自己也容易一些。

对于条件好的人家,谦逊一些更好。


user avatar   yeee-2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不是真正的想闹,想比吃比穿。

他们只是在等一句:“对不起,爸爸没有能耐,让你受委屈了。”

假如他们听到了这句话,很多孩子一定会咬牙努力,一夜自立。

其实孩子往往比家长想的更爱家长,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会含泪听着父母的辱骂,嘲讽,忍耐着不公平和惊恐,委屈。甚至真的认为是自己的错,责怪自己。在长大成人的时候,才会偶尔回想,抱怨,最终部分地释怀。

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这种话只是一个口号,这句口号从平时充满爱和耐心的家长说出来,和平时武断专横不讲理不负责任的家长口中讲出来完全是不一样的。类似于:

教员说:你们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

我们耳朵里:我们是八九点的太阳

jack马说:你们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

我们耳朵里:我们是早上八九寸的韭菜

一个道理。

功夫是在平时,你对孩子好不好,不在于这一两句话。

孩子对你的抵触,也不在这一两句话。

现实是:相当部分的家长都在等孩子说:“对不起,儿子没有能耐,拿不到少年国奖,当不了少年童星,考不上清华北大,做不到年薪百万,娶不来资产上亿的老婆,吊不来彩礼给一百万的女婿。”

与他们是不是父母的这层身份无关,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群常试图不劳而获、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自己不飞要蛋飞的人,不会因生不生孩子而有改变。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吃比穿不对,比学习也不对,因为本来就不应该比。

不能比吃穿,许多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条件是不一样的,不顾自己父母的经济支撑能力,而一味地和其他人去攀比吃穿,会让你的父母不堪重负的同时,也会把你带入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深渊。

其实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的,但这件事到了许多家长眼里,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和别人攀比物质条件都是错的,但是和别人攀比成绩就是好的。

在这种教育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我们,都会有一种很严重的线性思维,就是无时不刻地要跟别人去比,上大学前就去比学习,毕业了就去比工作,工作后就比收入高低和体制内的级别,你看,本来不让攀比物质呢,但是这种一路都要跟别人比的惯性,推着你,最后还是要跟别人攀比物质。

到最后,和别人攀比成了自己做所有事情的第一意义,虽然嘴上不承认是这样,虽然自己总能找到自己做这些是为了别的什么,但总是会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忘记了这些,不由自主地强迫自己去和别人看齐。

在我看来,养成这种干什么事情都要先看看别人做怎么样了,先看看别人对待这件事情的看法,然后自己再去做,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又害怕别人偷看自己进度的心态才是最可怕的。

带着这种心态去生活,活脱脱地把自己活进了别人的生活里,永远都活在别人的标准里,自己觉得舒不舒服无所谓,只要别人都认可的东西,自己拿到了,那就可以了。

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在物质上攀比,这个要求是很正确的,但错误的在于父母本身的心口不一,说这些话的父母,许多自己都在暗地里跟同单位的人攀比,以前就攀比谁先提正科副处了,谁先分到房子,谁又拿奖金了,现在就在攀比工资多少,房子是不是学位房,进而延伸到子女的成绩,最后有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仿佛隔壁科室家的儿子去年考上了清华,自己家的儿子今天只考了浙大就彻底输了,就丢自己人了,就在这方面被别人压过一头了。

所以你看,一个口口声声要求孩子不要攀比的人,自己却在无处不在地攀比,最后这句话就变成了,你要求我做到的,我给你什么就是什么,不要提更多要求,所以物质上别攀比,但是我要求你做到的,你要一直往前冲,越高越好。

所以,这么多年,我看我周围的同学朋友,最反感自己家长这类话的最大原因,并不在于自己不想学习,或者要求家长提供过分的物质条件,因为大部分正常人都知道自己家什么条件,啥条件就过啥日子。

会反感这句话的,基本上烦的点都在于家长的心口不一,以及对于某些责任的逃避。

家长自己的行为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小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你很难相信一个自己下班后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口气看到半夜睡觉,从不学习,工作也不上进的家长,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要孩子努力奋斗,这种话会让孩子信服。


学习这种事情是很个人化的,考试给成绩,给排名只是一个参考,让你认准自己的位置,但却被玩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我比你高一名,我就把你压了下去,还觉得很有道理,觉得高考一分就能刷掉很多人,我考上了清华,你没考上,所以我就赢了。

这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人看数据,说我国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口仅占比不到5%,就心里美滋滋,觉得自己碾压了全国95%的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人生是多线程多维度的竞争,但许多人却总想时刻把它看成线性的单一竞争,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

竞争这种事,甚至包括攀比,你心里怎么想都无所谓,那都是你自己的事儿,别人都无权干涉,但有这种习惯性攀比心理的人总是会忍不住表现出强行把别人当成假想敌,处处硬要和别人比的行为,比如中学里面那些拉着你,非要跟你下一个赌约,说这次期末考看谁考得高的人,你心里想暗暗超过人家,没关系,但是当你处处要说跟别人比的时候,你要想一下,人家想不想跟你比,你每次都这么说上一句,会不会招人烦。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爸:“你不要和别人比吃,比穿,就比学习!”

我:“对,别的咱也比不了!”

我爸:“哎!...哎,不是,什么意思?”

我:“这是事实啊!和别人比我也比不过啊,咱家农村的啊!有人穿的好,有人穿的更好!有人穿李宁,还有人穿阿迪,比过一个还有一个,一个还有一个,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我跟别人比啥啊?我有的穿就行了呗。”

我爸:“这你说的对!......”

我:.“所以我管别人是谁呢?啥我都不比!”

我爸:“不是,那个,学习还是要比的,你看人家晴纹(对,我小时候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就叫晴纹)......”

我:“这个没法比!别人家孩子再好是别人家的,我和他天生爹妈不一样,智商不一样,见过的世面不一样,每天见的人考虑的事也不一样啊。有人上补习班的还有人请家教呢”

我爸:“人家晴纹也没上补习班!.”

我:“人家上了还特意来告诉你啊?再说没上问题就更大了,没上比我考的好说明啥?——一样的老师啊!说明人家天生比我聪明,那你说我这个智商遗传从哪来的?嗯?”

我爸:“哦,还是我和你妈给你遗传的不好啦?”

我:“那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是捡的你比我清楚?比完了班级第一还有年级第一,比完了年级第一还有其他学校......总不能今儿超过别人我就高兴,明儿不如别人我就跳楼啊吧?”

我爸:“不是,什么动不动就跳楼啊什么的?我和你妈尽力了,给你们创造读书的条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了,你不好好读书你对得起谁?”

我:“首先对不起我自个啊!我自己时间浪费了我亏的慌啊,我未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回来种地自己吃一辈子亏啊。”

我爸:“你知道就好!...”

我:“但这和别人比没关系,我知道它谁呀?我就自己管好自己就行,我比我自己有进步就行!”

我爸:“你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啊......”

我:“所以你放心吧:我幸福感比较高,抗压能力比较大,一辈子大富大贵不了,但不容易偏激冲动,承担不了打击跳楼之类。这么一想,你高兴点没?.”

我爸:“得,你还有理了?你就是秋有理,正经,正经学习不行,狡辩起来头头是道,谁都不如你!”

我:“可不,要这么比,这也算是我的优点啊!”

我爸:“我说你不要和人家比吃穿,要比成绩!”

我:“我没比啊!吃穿我不比,成绩我也不比。就你老比,跟人家孩子比!喜欢啊?喜欢你找人家当你家孩子去!不过就你这教育模式——晴纹啊,梦玲啊她们真是你生的,你没准还嫌弃人家不如我!”

我爸:“我是从来不打你,我跟你讲道理!成绩就得比,不比没有进步......”

我:“那你自个咋不跟别人比呢?比的话先把你那个肚子减下来!我就管好我自己就行了。”

我爸:“行吧行吧,那你就说你打算怎么个自己管好自己吧?”

我:“我把课后习题做一遍!反正我们家也请不起辅导,我也不知道考什么,书上教什么我学什么得了。你也别拿我和别人比,我比不起!今儿我做五道题,明儿我做八道题,那就算进步,就可以了!

我爸:“就这?”

我:“那还想怎么滴啊?我就这智商,就这努力程度,有点进步就不错了啦!慢慢来么。总不至于回来种地就行了呗!”

......

翻了翻日记按记忆手打。所以说,孩子小时候就要管好吧,不然就像我日常怼我老爸真是太正常了!

因为我随便怎么顶嘴我爸都不打我啊。

——————————————————————

像你这种情况。爹妈无非怕你不能安心学习,心思用在别的地方。

你就说你衣服破了同学们都笑话你,虽然你不在乎这些笑话,也不在乎衣服啊吃的啊,觉得成绩好就行,应该专心读书有的穿就行。但是同学总烦你啊,耽误时间影响你学习,所以买一两件衣服堵她们嘴,好安心学习!


user avatar   laomu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连吃穿都比不上人家,学习还想比得过?

任何想法都有其时代背景。我父母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靠学习在那个年代完成了阶级跨越,从贫民一跃成为中产,也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送我去留学。

而我这一代,靠学习仍然能够翻身。我在复旦有不少同学出身普通甚至贫困,但一样可以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收入达到知乎平均水平,成为人森赢家。

而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阶层已经逐渐固化,父母如果思想格局有限,也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光靠孩子自身努力学习,已经很难翻身。当然,想维持当前的生活水平还算容易。

那到了再下一代,会不会连维持都困难???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问题吧。

一个在上海能进热门托班或者幼儿园的小孩,需要达到什么层次呢?



这是我们区的入园交流群,我当时在给孩子看动画片,无意间看了这段对话,胸口一下子闷得慌,觉得是自己无能辜负了孩子,马上收走动画片,给她读绘本。

我女儿两岁半,英语水平已经完全达到认知水平,和外教对话毫无问题,但都没信心去面试对话中那家托幼机构。

之前写过一篇托班的面经,阅读量超高,被很多人按反对,骂贩卖焦虑。不在这个圈子里,才会觉得我在编造。而我身边的家长,对我描述的情景早已习以为常,觉得我在炒冷饭。

郭嘉要减负,教育家都提倡快乐童年,但是真正信以为真而放养孩子的人,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全都后悔了。那些号称放养的同学,全都偷偷学到了三年级水平,而你家娃永远倒数,家长孩子自信心一齐崩塌。

减负只不过是让你用学生时代数十倍的苦,去偿还学前时期欠下的债,把学校的职责外放到了补习机构而已。

如果你真的不想让孩子参与残酷的竞争,那就花条子钱开后门送去好学校。我自己上过的那所民办小学,现在条子市场价是五六十万,还不一定送得进去。进去了跟不上也要劝退。我当年是自己考进去的,而二十几年前,隔壁条子的班据说就得三四万赞助费。

我家就住在那所小学附近,带娃去早教中心的时候,有带着绿领巾的两年级小朋友带弟弟来上早教课,因为无聊就搭讪我,和我探讨牛顿第二定律。我都忘光了,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

而家门口的马路,每天下午都被各种接小孩的豪车堵到水泄不通,有次竟然看见6辆保时捷前后停着,我也不认识是什么型号。

我老公目前有一个去美国工作的机会,我在考虑要不要一起去。虽然在美国我也只能成为普通百姓,但美国幼儿园一个月费用一两千刀,和上海的其实差不多,教育水平还更高。冲这点我也觉得应该去。

你可以有反对的权利(我真的被踩习惯了,因为我的回答逆人性),但我说的全都是现实。寒门再难出贵子是咪蒙团队编出来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

所以,请谅解你的父母。他们太天真了,还停留在他们那个时代。


user avatar   li-shao-quan-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每次看到这句话就会想起一块肉松面包。

小时候我妈也经常对我碎碎念叨这句话,我知道我妈说的对,但是没点刺激,永远不会有感性认识。但得亏有小时候妈妈的碎碎念叨,给我树立了一种价值观:吃的好穿的好,那是父母给你的,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本职。

高中时候我们班副班长,是个男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家庭条件似乎一般,衣服整洁但款式都很老,别人都骑着时髦的山地车变速车,就他骑着黑色的二八大杆。

有回学校开运动会,为了让我们感受一流大学的氛围,就头一回在一所名牌大学租了场地,因此学校提前通知运动会当天午饭自己带,于是前一天放了学我就去麦当劳买了最喜欢的照烧猪柳蛋汉堡。第二天运动会,中午我们几个好朋友就坐一起拿出各自的午饭啃了起来……

我拿出了汉堡可乐,他拿出了一个1.5元的肉松面包和水杯……

别人永远不知道那一刻那个面包对我的冲击有多大,十几年过去了,我到现在都对那一幕记忆犹新。我当时心里特别惭愧,惭愧到再也吃不下一口,我就在想,他学习那么好,可他也就吃着一块五的肉松面包,我成绩跟他比差远了,我有什么资格吃这汉堡?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本职工作做得不好,却享受着更好的条件,还不是父母给的吗?

当时我就心里默默想着,以后一定要多向他学习。后来上课放了学我就想等他一起走,但却发现放学后他和另一个同学留下来把班级全部打扫了一遍才走,头两天我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第三天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似乎班上已经有大半个学期没有排轮流值日了,也就是说,这大半个学期班级卫生都是他们两打扫的!且没有人知道!

我惊呼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另一个同学笑着对我说:“副班长自从学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之后就这样了,我也是看到他每天留下来打扫卫生,我就也留下了。”

再后来每天下午就有三个人留下打扫卫生了。


那一刻起我深刻认识到我妈说的是对的,作为学生,攀比吃穿实在是太肤浅太羞耻了。衡量一个学生酷不酷,要看他学习好不好嘛。如果他学习好,精神境界也高,那才是最最酷的。

后续:这个副班长后来考上了名校,毕业后在一所军工企业搞科研,然后娶了我们高中时候的班花,好人好报,生活幸福美满。虽然现在没什么联系,但这个副班长对我的触动是一辈子的。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一定要给他讲这个故事。

我还有个高中同学,他爸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全军比武一等功英模,是个特别搞笑的大叔。他爸比我妈更有意思,他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很特殊的学校,这个学校里的学生有一大半是权贵子女,有多权贵呢?就是省部级干部子女是起步的,我有次在出租车上跟同学聊到这个学校,出租车司机插嘴说,有次他拉了一个这个学校的女生,女生上了车就掏出九五至尊抽了起来,司机问,你们这种学校也允许抽烟吗?女生答:“谁敢管我?校长、书记敢管我,我爸就能让校长、书记提前退休。”当时我很诧异我同学他爸还只是个处长,就让他上了这所学校。没想到有次吃饭遇到他爸,他爸跟我说:“他考上XX学校之后我就跟他说,你老爸我只是个处长,你在这个学校就是条狗,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行。”

其实他爸说这话的语气很搞笑,并没有羞辱自己儿子的意思,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自己儿子,不要去攀比父母能够给予的,靠自己真本事才是王道。我那个同学也挺争气,一口气读到博士最后留校任教。


这几天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破知乎多少人骂,我也骂……知乎上装逼的、编段子的、年收入百万的、人在纽约刚下飞机的……但这知乎有一点好,就是这知乎上真的有一群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有不少高学历的人才,有大V有小透明,有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出身贫寒,就是靠努力学习完成了阶级上升。有些人可能立场上我不一定认同,但是看人家的人生经历,可能考上大学前连县城都没去过,计算机开机键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是靠着努力学习考上一流大学,还特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成了科研人员、创业杰青,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生逆袭。在这些人身上我见贤思齐,我佩服他们,崇敬他们。从社会角度讲,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

我就讲,我支持在一切领域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唯独在教育领域上我反对搞市场经济。教育上搞市场经济,富人花钱上名校请名师上辅导班垄断教育资源,穷人失去阶级上升的机会,社会阶层固化,最后社会崩溃大家一切死。

我还有个发小,他老爸是省部级领导,他老婆家里是全国行业头部的亿万富翁,今年他孩子上幼儿园了,上的是上海最好的幼儿园中福会幼儿园,这个幼儿园跟我前面那个同学上的大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家长非富即贵。按理说我这个发小家里也算是权贵了,但自从他孩子上来中福会幼儿园,他三天两头跟我说压力太大了,学生家长各个都是权贵富豪,这周这个家长包场一家戏院组织小朋友们看戏,下周那个家长包场一座跑马场组织小朋友们骑马,哪哪个明星、哪哪个上市公司老板的孩子是他孩子班上同学……他深感自己是穷人压力太大……我特么每次都想砸电话,你家省部级你岳家亿万级,还跟我说自己穷,还让不让我们这种普通人活了?

那他的孩子,比吃比穿怎么比?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今天坐着劳斯莱斯上学,明天就有同学坐直升飞机上学。我们省的首富也一度是我们的同学(准确的说是我老婆和我这个发小的同班同学),人家就实话实说,总结自己三十年成功的就是三个字“生的好。”他爸是之前的省首富,这几年他爸把产业转给他了,他就成了省首富,嗯,你们应该知道我说的是谁。




等我孩子长大了,不知道我这么说,她会不会理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爸爸开汽车,而自己的爸爸骑着电动车。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这些父母不要和人比孩子,比谁的孩子听话,比谁的孩子学习好。要比就比自己。比谁的身体好,谁更健康,比谁看书多学习多,比谁更爱孩子。


user avatar   zhao-lang-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道没人注意到真正的问题是思维陷阱吗?

根本问题 不在于 比什么,而是 不应该去比


比学习就对么?

死命学习也学不过别人怎么办?学习很好工作却不如学习差的人怎么办?自己努力一辈子,发现自己的终点还不如别人的起点怎么办?


攀比之心一起,妄念就生。

他人就是地狱,从此迷失自我。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认识之后找到自己,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适合自己和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努力都是结果导向的,都是为了实现“比别人强”。这种努力一定会在某个阶段遇到严重挫败感,形成不可逾越的障碍。

而努力是为了“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这种动力,才是持久的。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人不是靠竞争和挑战,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只有做好自己,才不畏任何竞争和挑战。


格局和思维惯性,差几个段位。一辈子也就很容易陷入痛苦、挣扎和挫败之中。

这才是农村家庭(以及小市民家庭)比不过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家庭的深层次原因。


==补充==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今天的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你能不能上大学,不取决于你有多努力,而是你能超过多少对手。

到目前为止,大学本专科招生规模不过800w,而每年的人口都是1600w上下,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人能上大学(包括大专)。

本科招生规模300多万,相当于只有1/4的人能上本科(包括各种二本三本)。

真正符合“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些好一点的大学,大约只有10%的人能上。

那么教育资源更差的农村孩子,成功的几率有多少?

我知道肯定有人反驳说自己如何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但为什么都不承认,学习、解题和考试本身是一种天赋呢?甚至这种考试体制本身就对一部分人有利,对另一部分人不利。譬如,把音乐美术纳入考试项目、把数理化比重降低,有多少人就上不了大学了?

如果没有这种天赋和优势,再努力不过是徒劳罢了。


就好像父母们一样,即使再努力工作,能成富一代的有几个人?

比吃穿比不过,不是父母不努力。比学习比不过,就变成了子女不够努力?

说实话,除了个别特别努力的人和个别特别懒散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

但是每个人的能力类型不一样,同样的努力程度,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人比人,就是气死人。


但是,一个人非常努力去学习,考不上大学。同样一个人以同样的努力程度去做生意,就可以非常成功。

一个人学数学物理就是学不会,但去学厨师,就能成为优秀的厨师。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得多。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老娘总给我买大好几号的衣服,裤脚总要挽起来,衣服袖子经常过膝盖,就是图这玩意能穿好几年,不用经常买新的……

有些话真不用父母说,自己家里什么情况,小孩子又不会真傻,还能不知道吗?

小时候,也从来不怕跟人说,我家没钱,买不起……

总觉得贫穷这事儿,就应该理直气壮,又没有偷又没有抢又不是犯法,也不是父母不努力工作,有什么好丢人的……

我特么是成年后,才发现自己这种是少数……




           

相关话题

  与继续扶持河工大相比,河北是否另行扶持一所本地高校更为明智? 
  成年子女坐等父母把饭端上桌子是不是道德沦丧。? 
  早上怎么叫孩子起床,才能使孩子不反感,让大人不着急焦虑? 
  是不是有的父母就不配做父母。有没有一瞬间,想打死自己的孩子? 
  如何看待教育部最新回应高校一刀切封闭管理? 
  如果亲戚孩子做客时非要带走儿子的玩具,我应该强迫他同意吗,该怎么处理呢? 
  都在抨击“愧疚式教育”,那作为孩子就不应该有感激和尊重吗? 
  我是上海一所不错大学的大一新生。为什么发现很多人都在图书馆学习? 
  抖音的平均文化程度到底怎么样? 
  那些农村讨不上老婆的光棍,晚年下场如何了? 

前一个讨论
悬梁刺股破伤风,求下句有大佬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外国妈妈带娃很轻松,我国却很难?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