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宗室爵位世袭递降,功臣爵位世袭罔替哪个好呢?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zan-lun-zhu-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初有八大铁帽子王,首封者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豫亲王多铎、承泽亲王硕赛、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清中期又增加了怡亲王允祥为铁帽子王,后期增加了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以及庆亲王奕劻为铁帽子王。这12个铁帽子王与其他王爵的区别在于王爵世袭罔替,每次承继均不递减,且不可被废止。辛酉政变时,时任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均被处死,但是他们头上的王爵只是被转移给家族的其他支系承继,没有被废止,就是明证。

那么,问题是,清朝这些铁帽子王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开始就明确可以世袭,还是传承到中途才明确的呢?

这一点也很明确,清朝前期未明确宗室爵位是否可以世袭罔替,各王爷贝勒的爵位或黜或降或改,其级别、名称还多有变更。所以,清初诸王的爵位在传承过程中,变动不一,没有制度化。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借为睿亲王多尔衮平反之机会,乾隆皇帝恢复诸王最初封号,把信郡王恢复为豫亲王,把康亲王、简亲王等爵位恢复为礼亲王、郑亲王,并将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明确颁行。

也就是说直到乾隆43年,才明确了各个亲王爵位哪些可以世袭,哪些不可以世袭。

那在乾隆43年之前,这些王爵在继承时候是世袭承继还是降级承继呢?

这才是本文所说的重点,笔者以为,在乾隆43年之前,宗室王爵一般是默认为世袭的,但是因为没有制度化,在具体袭爵的时候受皇帝影响极大。相当部分爵位一直不降级世袭,但是也有部分爵位因皇帝个人意见而被降级,有降级后停袭的,也有降级后继续世袭的,还有不断反复有升有降的,总之五花八门不成制度,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不出意外,爵位默认是可以不降爵世袭的。

康熙之前,宗室成员中封王的并不多。细数起来有以下这些。崇德元年封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豫亲王多铎、成亲王岳托,武英郡王阿济格。这些封王在崇德年间顺治多有升降,并不固定,且袭爵的时候王号也多有变更。比如说阿济格、豪格、岳托在这期间屡有被罢黜和升迁,礼亲王、郑亲王后代爵位也改成康亲王、简亲王。顺治元年十月,顺治帝在北京登基,册封阿济格为英亲王,册封岳托之子罗洛宏为衍禧郡王,封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为承泽郡王。再往后除了袭爵的以外,还有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安亲王岳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谦郡王瓦克达等少数王爵,还有少数亲王、郡王是死后被追封的,如颖亲王萨哈璘、惠亲王祜塞等。算起来,顺治年间册封的亲王郡王加起来不过一二十个,这些王爵,除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外,其他的王爵全部是军功被封的,而且这其中不断地有人王位无人继承、被废、被降爵,如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早死爵位无人承继,睿亲王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剥夺封号、其睿亲王爵位也停袭;豫亲王多铎死后虽然可以袭爵,但是降级为郡王;英亲王阿济格被赐死,家人甚至被宗室除名,袭爵更是无从谈起。也就是说,那时候并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宗室爵位很easy就可以被皇帝剥夺。

进入康熙朝,因为顺治帝皇子早夭的较多,除了皇帝的一兄二弟外,再无旁人长大,而这一兄二弟也均被封王。皇次兄福全封裕亲王,皇五弟常宁封恭亲王、皇七弟隆禧封纯亲王。

这些王爵是典型的恩封,作为先皇的儿子,现任皇帝的兄弟,直接被封为亲王。应该说是让其他亲王人惹眼的,那么这些王爵是不是可以世袭的呢?

结论是大部分都可以世袭,且不降级,但是这些不降爵世袭仍不是制度性的,能否不降级世袭均看皇帝意见。

恩封的爵位中,比如说裕亲王福全,家族的裕亲王爵位不降级传承了好几代,直到乾隆年间明确八大铁帽子王后才降级袭爵;纯亲王隆禧死后,他的遗腹子也是直接袭爵亲王。而恭亲王常宁,第二代只袭爵了贝勒,连郡王都不是。

军功封的爵位也是这样,敬谨亲王尼堪,生前爵位虽屡经上下,毕竟是清廷唯一战死的亲王,死后两个儿子袭爵直接袭的是亲王爵位,直到后来因为党附鳌拜才被降级。同样的,安亲王岳乐生前爵位也是屡经反复,死前爵位是安亲王,但是死后被人告发,爵位降级为郡王,后人承袭的也是郡王,在雍正年间,因为安郡王家族和八阿哥胤禩走的近,直接被废停止袭爵了。

在康熙后期,随着康熙皇帝诸子逐渐长大,又一批新的王爵产生了,但是康熙和雍正年间年间受封的亲王郡王在雍正帝即位后相当部分遭到打击,这些王位也多数没有得到承袭,比如说成亲王、廉亲王等。而皇帝亲近的兄弟所封的王爵却可以,比如恒亲王、果亲王,这些爵位却均得到了不降级世袭。

后面,乾隆前期封的亲王不多,部分王爵也可以世袭,如乾隆长子定亲王爵位,就世袭了好几次。但是这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有意识规范爵位继承要求了,比如说乾隆第四子、第六子过继给他叔叔家的时候均降爵承继,而他第五子荣亲王永琪死后,因为儿子年幼并未继承,直到成年后才继承,那时候乾隆已经明确爵位继承规则,所有绵亿后来承袭的是荣郡王。

综上,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均是在乾隆年间才明确有的,而之前的所有封王理论上是均可以世袭罔替的,事实上有很多王爵确实一直在世袭罔替,最明显的就是裕亲王,裕亲王不是后来的铁帽子王,却一直不降爵承袭到乾隆末年。直到乾隆43年才明确哪些可以世袭罔替,哪些需要降爵承袭。这之后爵位的承袭才制度化,规范化。

不过,另一方面看,虽然世袭罔替的制度是乾隆年间才明确的,但是对当初的军功亲王也确实是默认可以一直世袭、不降级的,像礼亲王、郑亲王、肃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这些爵位,虽然中间王号有更替、爵位有降低(豫亲王爵位降级为郡王,一直以信郡王承袭)但是一直得到承袭不间断,所以乾隆43年明确铁帽子王的时候,这几家均得到保留。但是除了睿亲王多尔衮外,其他虽然也是军功起家的亲王、郡王,因为中间被皇帝废止过,也得不到恢复,所以英亲王、安亲王、敬谨亲王、端重亲王等诸多亲王、郡王均没有承袭。

顺便说下庄亲王,雍正元年,雍正帝让自己十六弟越位继承庄亲王虽然确实不合情理,但是占得便宜也不很大,因为那时候庄亲王并没有明确为铁帽子王,而雍正十七弟允礼后来获封的果亲王当时来说也是可以世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同是亲王并无明显区别,所以雍正曾说过,他不是贪图庄亲王的爵位,否则完全可以直接册封弟弟为亲王,何必占庄亲王家的位置。当然,允禄承继庄亲王后,家产空前庞大,这个便宜还是有的。直到乾隆43年明确庄亲王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的时候,这些王爵才有了明显区别。




  

相关话题

  为什么靖康之乱相比于历史上其他乱世,平民遭到大规模屠杀的事件给后世的印象并不突出? 
  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诸侯最强大? 
  为什么古代皇帝普遍短命、寿命不长? 
  为什么刘表活着的时候,孙家没把荆州打下来? 
  47年中央敢于在西北和胡宗南兜圈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明末穿越海南有无机会统一中华?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晚清时期的“东南互保”? 
  汉末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在干嘛? 
  在古代被命令世代守陵的人是幸还是不幸呢? 
  请问在哪里可以查阅清朝朱批奏折? 

前一个讨论
张文宏谈未来抗疫要有三个「武器」,即疫苗的充分注射、抗病毒药物和充足的医疗冗余度,如何评价这一说法?
下一个讨论
为何百胜旗下的东方既白做得很不成功?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