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高考填志愿是兴趣爱好重要,还是未来就业发展方向重要?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并没有在高中阶段就了解过你感兴趣的专业的大学课程的话,那么你所谓的“感兴趣”其实就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主要的几门学科所讲授的其实都是专业内的基础知识,系统性是很差的。哪怕是看起来好懂的文科专业,比如语文,主要讲的其实就是基础文学常识和写作技能,对于文学史、文学理论、语言学、古文字等等,是几乎没有涉及的,而这恰恰是汉语言文学最重要的几门专业课。再比如法律,你听罗翔的段子觉得挺有意思,但真把一门法学史、法学原理摆在你面前,能看下去的人其实也不多。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其实是更主张兴趣爱好重要的——因为到了大学阶段,如果你想在专业内做出点东西来,对于专业没有热爱肯定是不行的。不过,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专业的想象,是有点一厢情愿的。所以,对于选专业,我的建议还是兴趣更重要,但前提是你提前去把这个专业大一、大二的专业课听一听,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感兴趣。

好在现在B站、知乎等各种平台上都有不少大学老师入驻,一些UP主也发了各个学科内的专业课,让用户免费来听。你可以直接去找这个专业内最好的院校的老师讲的课程去听一听——比如你喜欢历史,就可以找北大、复旦历史系的教授们讲的大一、大二的基础历史课听一听。(同理,你要听法学课,别听罗翔在法考课上的那些段子,你找他在大学上课的录像来听听)如果说这个领域里全国最好的老师讲的课,你听起来都挺费劲,那也只能说你的兴趣,可能就是你不了解这个专业时的想象而已。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对这个领域真的不感兴趣,那就选个相对好就业,自己也还能坚持下去的专业去读也就行了。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很多技能的学习,其实是不分专业的。比如,在目前这个时代,剪辑、修图、摄影甚至于写一些简单的代码,都已经算是找到一个相对理想工作的必备技能。比如说,你是学历史的,看似与这些东西没关,但有了这些技能,你就更容易在历史老师等有限的岗位之外,找到更多的就业方向。而如今这些东西的教程全网到处都是,并不是说你只有报了电视编导、摄影、计算机专业才能学到这些东西。

最后,选专业的时候还需要想清楚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对“读书”这事还有没有兴趣。前段时间我跟我爸聊天的时候,我爸说他大学毕业后就想尽快工作,因为他觉得人生前20多年读书已经读恶心了。对于他来说,一个容易就业的工作肯定是好的选择。而如果你真的对某个专业感兴趣的话,大概率是要读研甚至可能读博的(毕竟本科能学到的东西真的很浅,即便是名校的本科生,也只不过是基础打的好一点而已),如果你对“读书”这事本就不感兴趣,那就真没必要折磨自己了。


user avatar   na-yici-yang-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约翰亚当斯说过: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我的儿子才有机会学习数学和哲学,以便让他的孩子学习艺术!

所以如果你家庭条件很好,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当然可以选感兴趣的专业;如果你是想靠学习改变命运,那劝你还是选前景好、易找工作的专业吧。。。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赞同 @弗兰克扬 的回答,别掉坑重要。。

用未来就业方向逆推专业选择,除了准入门槛很高、专业培养计划和从业资质密切挂钩的行业之外(比如医生、律师),未必适用

专业和就业的关系,可能没有很多考生想象得大,而且可能会遇到一个气死人的现象:越是热门专业,越是能去热门行业。

以清华经管学院举例,看看学经济金融的本科生,毕业出来选择就业的,去了什么行业:

去向最多的,是科技 / 互联网 / 电信,换句话说,互联网大厂和华为,去向前三的行业中,还包括了房地产==

再看研究生的情况,从事金融行业的比例大了很多,但科技互联网依然是较为重要的去向:

一些招聘平台的发布的报告,也揭示了专业不对口情况的普遍性,例如,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提到,从 2019 年签约情况来看,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占比为 66.09%,不对口的占比为 33.91%。

如果真的是关注就业,我的个人建议是,不要过度迷信看上去「对口」的专业,而要选择可塑性更强的专业。至于什么是可塑性强的专业,之前一篇回答提供一个思路,不一定对:

(所以,宇宙法 YYDS,既提供了考证的必要条件,也比较方便跨专业就业。)

不过,关于是否要遵循兴趣这一点,我和扬叔的见解略微不同,

的确,高中时期的兴趣,可能是虚假的,不少人把擅长做题和兴趣混淆了,或者仅仅是因为学的不够深、没有接触这个专业更多的苟且,再或者,凭借高中的阅历,还对很多大学专业没有最起码的理解,这些都意味着,兴趣可能没这么靠谱。

对此,很赞同评论中的一个观点:

但兴趣的确有一种作用,就是让自己在濒临放弃的时候,让自己发挥剩下的一点热爱,提起来一口气,度过自我怀疑的阶段,别让 GPA 太难看,别因为挂科断送了一些机会。

当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误区,就是兴趣入脑太深,提起来的桶又因为一颗初心放了下去,这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爱呢==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考填志愿最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避免掉入深坑。

什么叫深坑?

就是那种一旦掉进去,就很难爬上来的坑。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人容易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就是抛开自己,去追求所谓的客观答案。

听别人意见很重要,但你自己身在哪里,更重要。

很多人喜欢要别人给一个尽量客观公正的答案。

但什么才叫足够客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即使是罗列数据,也可以通过罗列一些数据,不罗列另一些数据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网上有很多相关的文章在分析,数据是如何欺骗你的,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善用搜索”去查看。


还有两个事实是许多人不知道的。

第一,你现在的兴趣,以及喜欢什么很可能是虚假的。

最典型的就是,一个学生中学化学和生物学得不错,考试闭着眼都能得满分,就觉得自己热爱生物和化学,于是学了这一类的专业。

一入学发现搞科研和当化学做题家根本是两回事,悔不当初。

还有就是,在媒体上看了一两篇对于某些学科或职业的介绍,觉得很炫酷,认为这就是自己毕生要追求的,然后就选了这个方向,最后又是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反差,悔不当初。

比如看了大国重器纪录片,激情澎湃,怒选机械专业,毕业后享受郊区工厂集体宿舍硬板床待遇,每天两手机油,在一泡污的五金件海洋里遨游。

第二,未来无法预测。

就像风口无法预测,A股下周能冲到多少点无法预测一样,未来有前途的行业也无法预测。

我可以告诉你,在2009年最火热的专业和行业是机械和土木,只要你会有限元,你就招聘市场上最靓的仔,后来是什么情况你也知道了。

所以,选有前途的专业很多时候是个伪命题。

这两个特点得出的结论就是,你没办法选择所谓的“最优解”。

但这并不代表,填报志愿就可以闭着眼随便选,随机漫步了。

你要选出那些你肯定不喜欢的,讨厌的,以及具有深坑属性的专业,想办法尽量避开。

深坑的特点就是一旦掉进去就很难出来。

难出来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

转专业困难。

打着理工科专业的名义,弱化你的数理基础能力。

让你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用繁杂低效率的任务耗费你的精力,并且打击你的自信心。

窄化你的视野,让你眼中只有专业学习和考研深造。

加深你的学生线性思维。

等等………

一旦后悔,就很难有回头路,或者后悔之后,想要换赛道,就会比没有进入深坑的人要难很多,别人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前进的时侯,你还在爬坑,距离就这样被拉开了。

所以,选择最优解不是最重要的,避开可能的深坑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哪些是要避开的深坑。

嘿嘿嘿……

来我主页慢慢看吧!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兴趣和就业的权衡,也可以说是永恒的话题了。虽然说选专业不等于选行业,但是如果专业就正好是今后做的行业,显然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所以选择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理想的状态下,其实并不难回答,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这位高中生是未来的泡利、狄拉克和海森堡,那么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亲人都不会,也不应该去阻止他/她去选择自己的兴趣。任何一个专业,对其最顶尖的一批人总是慷慨的,即便是所谓的天坑专业也是如此。

但是,选择专业最终极的问题就是:

现在的兴趣,到底是不是以后的兴趣?

这里面至少有两个偏差可能会导致人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1. 化学、物理、数学、生物拥有高考的优势。因为这是高中就学习的高考科目,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计算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广大的大学专业而言,高中是缺位的,或者说很多人没有机会像上述科目那样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量化自己的才能——人无法对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东西感兴趣。比如说经济、管理、法律、新闻类专业的招生,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但是高中并没有相关的课程,所以我们大多看到的是高中生满怀期待的要要去学习化学、物理、生物和数学,而选择经管法新等等往往是出于家长和朋友的推荐,或者自己没有太喜欢的其他学科,而对于上述的某一个专业有一点模糊的偏好。
  2. 高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充满着古典的美感,这种古典的美感加上探索宇宙终极奥妙的情怀,是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兴趣感」的。毕竟都发展几百年了,各种规律公式都相当的成熟和优雅。但是大学的这些学科的学习会更加的前沿,而前沿就意味着更复杂的推导和更琐碎的工作。这一点和高中学习的古典有相当大的区别。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中,有相当多的人能够适应,但是也有很多人不适应。

所以要明白选专业的本质就是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也正因为此,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

  • 上策是推迟选择。现在有很多学校都提供大方向 ,也就是入校之后并不立刻分专业,而是先学习 一段时间的基础课之后,在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来分专业。还是那句话,没有了解就没有兴趣,有机会了解和深入学习了,才谈得上可能有兴趣。
  • 当没有大方向可以选的时候,可以用更加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兴趣——因为我们已经预先知道了兴趣的种种局限性,所以可以在报考志愿之前,反复的对高中毕业时的兴趣进行思考和比较——尤其是当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发展不一致的时候,不一致的程度越大,挑剔程度也应该也大。
  • 下策,才是不加思考的就选择兴趣,或者盲目听从其他人的推荐选择「好找工作的」。

毕竟,专业是自己的专业,工作是自己的工作,当初提建议的这些人,即便是父母,都不可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负责。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兴趣爱好不那么重要,90%以上的爱好者到大一学了第一学期的课就不爱好了。

未来就业发展方向不那么重要,90%的就业和专业毫无关系,剩下10%的就业就是去当那个“工程师红利”。

甚至高考都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匹配到哪些人开黑,哪些人谈恋爱。选个轻松点的专业,课少的专业,不需要一天到晚做实验的专业吧。

以上理论对90%的高考生成立。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的兴趣爱好, 和大学该专业的课程, 和社会上此行业的工作职位, 这三者很多时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抖个机灵吧。

有实力的,不做选择题。

做选择题,那是差了半手的原因在起作用。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老师突然对自己冷淡是怎么回事? 
  你们会为了深爱的人高考放弃最后一道十五分的大题吗(为和她考上同一所大学)? 
  到底是学历辜负了我们,还是我们辜负了学历?你如何看待7万硕士从事外卖行业? 
  出江苏数学题的葛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存在一个半小时写完理综并得到 280+ 的分数的人吗? 
  中国的“高考改变命运”的现象有可能改变吗?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发博「学生致电教育局五一不放假遭硬核反问」? 
  高考是否应该降低数学分数比重,降低数学分值? 
  2019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金融行业发展如何? 
  社会的发展到底是靠精英,还是大众? 

前一个讨论
高考志愿填报,可以报末流 985 和上流 211,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公布,文理科一本分别为 560 分和 488 分,如何看待今年分数线?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