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何不沿用秦隋元之战略,采用大纵深大迂回的战略灭中国? 第1页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我需要做一个阐述:在本文中屡次提到的古典时期指的是工业革命到来之前的时期,对应军事上的冷兵器时期,具体地说,明朝以前可称为完全的古典时期,清朝则已经有部分不符合了。

·····························································································

阐述2:针对许多知友目前对我的质疑,我觉得我需要说明下。诚然,以我目前之篇幅与内容,与题目相关性不大,可说是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但是我认为,既然题主的题目是“

日本为何不沿用秦隋元之战略,采用大纵深大迂回的战略灭中国

”,就必须搞清楚“北方军队绕道秦川湖广之目的”(问题1);这个问题1中有两个关键性的变量:作战目的 与 秦川湖广之地缘。当日本开始入侵的时候,这两个问题也就摆在我们面前:日本人的作战目的和古代北国军队相比是否有变化(问题2)and 秦川湖广的地缘和古代相比是否有变化(问题3)。搞清楚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才能准确得出“日本为什么不再绕道秦川湖广”的答案。我希望能全面阐述这三个问题,但是目前只说了第一个问题,因为这个方面我之前就写在自己的印象笔记上,所以很快就拿过来修改下,配上图发表了。但是另外两个问题还没有成文,需要不少时间,真是抱歉了。毕竟大家都不是闲人,还请相互理解吧。理解万岁。

··················································································

以下为原文

事实上你只说对了一半。

古典时代的中国历次统一战争,真正决定南方命运的主战场,其实在于襄阳,而不是巴蜀。

众所周知,古典时代,面对自北而南的攻击,长江就是最后一道防线。长江被破,南国沦陷便是定局。

沿着长江,南北双方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战区:江淮战区,襄樊战区和巴蜀战区。这三个战区分别守卫着古典时代南方三个经济中心:太湖平原(江浙地区),江汉平原(两湖地区)和巴蜀平原(四川重庆地区)。

换句话说,在古代,长江沦陷,三大平原易手,人力物力便消耗殆尽,南国纵有东南十万丘陵,八千横水,也已经没有和北国大军抗衡的资本了。

本来五岭也是个中上级别的地理屏障,但是珠江平原,在古典时代并未崛起,人口和财力都太薄弱。

一.江淮战区。

范围大概为大致为今日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苏中,皖中地区。所谓“守江必守淮”,单靠一条长江是守不住吴越之地的,南国军队必须在江北布防,牢牢把住江淮流域。这流域水网密布,不利于北国骑兵展开,北方人又大多不识水性,水战往往失利。

此外,在古典时期,长江下游的江面和水流也不利于北军南渡。而淮河在古典时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被黄河夺淮,水流更加湍急,最恶劣的时候这一片地区堪比一个大沼泽。

因此,江淮流域看似平原,实则却是最好防守的。历次中国统一战争中,也几乎没有直接踏破江淮流域,直接灭亡南国的历史。

唯一的例外大概是清灭明,这是个例外的不能再例外的例外,后面我会详解。

地理图上淮河看不太清,我用红线标了出来。今天的淮河以洪泽湖为最终点,在古代部分时期,还是有出海口的。

可以看到,江淮战区基本覆盖了安徽,江苏两省,其中大大小小的湖泊以及附属的河流,让北国骑兵苦不堪言。不仅仅无法发挥机动优势,后勤还很容易被切断。相反,南国之人皆善水,利用河流补给作战却很容易。

一般来说,自隋朝以降,南北双方的在这一区域的战争往往会沿着大运河两岸进行。

二.巴蜀战区

蜀道有多艰难,这里就不赘述了。 通常而言,古典时代,能够使大股军队进出四川盆地的道路,只有两条。第一条是沿着汉中向北,第二条就是沿着长江,从重庆,经宜昌,过三峡,到湖北。进川的路线亦然。

可以看到的是,北线入川的关键在于汉中盆地,以及更北的关中平原。如果关中平原失守,则巴蜀就很危险了;如果汉中盆地失守,那巴蜀就基本上等于沦陷了。

北方强权往往都是先占领了汉中,再从汉中沿着红色箭头的山道入川。古典时代早期由于科技实力不足,往往沿着蓝色箭头的路线进入汉中,好处是这条路有嘉陵江及其支流可以利用,中间还有成徽盆地(箭头转折处)可以修整。坏处是距离未免太长。到了后期,人们也开发出了各条山道(红色方框)。

秦国早期还考虑过绕道陇西高原入川,但是最终还是否决了。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解释了国民党在两次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抗日战争中,由于十战区的国军和

八路军切实守住了陕西,日军就不可能通过北线入川,只需抵住日军西向的兵锋即可。

石牌保卫战_百度百科

但是在解放战争中,陕西已经落入第一野战军手里,湖北也落入二野手里,更别说,当时共军还打下了由于近代科技造就的第三条道路——川黔公路,老蒋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四川盆地了。(感谢

@公纲 @有趣

等网友的指正)

尽管山路崎岖,但是对于北国军队,或者说北国陆军而言,北线入川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一是因为东线的湖北往往掌握在南国军队手里,二是因为,东线入川将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水战,这对北国军队来说是更不利的因素。

然而,对于南国军队而言,有时候巴蜀平原也不在他们手里,那么,面对这样的割据政权,唯一的方法就是从东线入川了。

东线入川的线路很简单,就是沿着长江。(橘黄色箭头)

地缘军事学有一个共识是:高大的山脉往往用于防卫,河流则可用于沟通。这不仅仅是因为河流的水运价值,也是因为河流两岸往往有河水冲刷而成的平原,可供大队兵马行军。

长江也是如此。但是长江的一个特点是,在古典时期,往往上游对下游威慑力很强,下游对上游则不然。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之后,长江沿岸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上海也借此成了全国最大的港口,但是古代典籍中对于长江航运的价值评价不高,反而是京杭大运河成了帝国的主动脉。

其中一个原因是长江河滩繁多,水流险恶,动辄便有船祸出现。风帆,划桨,水流,纤夫这些是长江航运的主流动力来源。这其中尤以水流为重要,因为除了水流,其他的动力未免效率太过低下。如果说大队军马顺流直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大规模的逆流而上在古典时代简直是炼狱难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英国人来了之后长江航运才得到充分的开发,蒸汽船的强大动力抹去了长江的诸多不利因素,顺流逆流成为可能。

搞清楚了这层,就会发现,在古典时代的长江沿岸,上游的军队对下游往往具有极大的优势。上游的人可以伐木造舟,将兵员和后勤物资顺流直下,若是遇到丰水期,从重庆到武汉,大概只需五天时间。反之,下游的军队却很难把物资运往上游。

简单的说,是巴蜀平原》两湖平原》太湖平原。

如果单纯的想要进入巴蜀平原,对于北国军队来说,北线入川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巴蜀山地的确是非常苦逼的一条进军路线,从南北双方的全国对峙大局来看,若要踏破南国,直接进攻巴蜀并不是最优解。

这也是为什么当北国军队在江淮之地止步后,通常会选择进攻襄樊战区。

三.襄樊战区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南北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上面介绍的巴蜀战区,江淮战区,本质上就是以秦岭淮河为依托进行的抵抗。但问题是,秦岭和淮河之间并不是无缝衔接,这之间的缺口,就是南阳盆地,或者说,襄阳。

前文已经分析过江淮战区和巴蜀战区对北国军队的难度,那么,既没有群山高原,也没有水网密布的大缺口襄阳,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当天下之腰也。”

所以才值得郭靖黄蓉一家拿全家性命去守卫她呀。

老规矩,上图。

我想请各位注意,蓝色圆圈东南部和东北部的山脉看似不大,但也是不可以小觑。这些山脉和西部秦岭共同组成了南阳盆地。这座盆地主要的两个城市就是南阳和襄阳。战争来临的时候,东北部相对开放的道路使得南阳基本守不住,但是盆地南端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外界,那就是襄阳。襄阳不仅仅是通往江汉平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整条长江防线之中最薄弱的点。

襄阳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 历史

关于襄阳在地缘上的巨大价值,这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回答,论实力比我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尤其推荐排名第一的 亲王殿下

@马伯庸

的回答。

简单的说就是:

1.相比于巴蜀山地和江淮水网,襄阳相对没有那么多阻碍,后勤也比较方便,还很靠近中原,便于补给。北国军队所做的就是攻克一道关卡,一座城市,仅此而已,这可比攻下一片水网或者一片高原方便到不知哪里去了。

2.大家可以看到,南阳盆地南部的出口非常开阔,实际上还有一座樊城和襄阳互为犄角,两座城池之间有汉水相联通,相互支援,于是敌人就不能全方位进攻,也不能轻易切断汉水航道。但是只要樊城沦陷,北国军队能全面围困襄阳,汉水航道也极其危险,就襄阳也就离沦陷不远了。

3.襄阳有汉水联通长江,这是江汉平原本部与襄阳支援的重要捷径,人员物资都可以通过汉水运上前线。但是反过来,只要襄阳沦陷,北国军队就可以沿着汉水南下,旬日可灭武汉,长江在这一段水流又缓,非常适合渡江。总之,长江天险已经不存在了。

4.南阳盆地实际上是通往中原,关中,汉中,皖中,川中等地 的中转站。

三国演义里面,关二爷水淹七军,南阳盆地基本上落入他手,所以曹操吓得要迁都(看红色箭头)。

王莽篡汉的时候,汉光武帝刘秀也是从南阳打到洛阳的。

天蓝色和淡蓝色箭头所显示的往陕西的路线,秦楚争霸时用的很多,但除此之外不太出名。

黄色箭头所显示的顺江而下的路线,和黑色箭头所显示的入川路线,是最有价值的所在。

基本上,北国军队从两湖地区顺江而下,南国军队都无法守住。

对于南京来说,最大的守卫屏障不是江对岸的扬州,而是西边的安庆。

安庆被破,南京必完。

可以看到,九江是北国军队沿长江进攻的一大堡垒,九江之后,安庆还可凭借长江两岸的山脉做抵抗,安庆被破,基本就是一览无余,也就池州铜陵还有那么点价值,然并卵。

太平天国末期,曾国藩的弟弟,湘军大帅曾国荃看到麾下湘军士兵蜂拥进入安庆城的时候,仰天长啸,泪流满面:“贼破矣!”

因为他知道,“天京”已经不可能守得住了,太平天国被灭已经是板上钉钉。

四.华夏历次战争

秦楚战争:秦国灭巴蜀,顺流而下,夺取楚国位于两湖的大片领土,连国都,郢,都打下来。

东汉统一战争:光武帝本身就有襄阳之地,随后东线北线一起入川,无奈羌族起兵,遂以东路军灭蜀。

晋统一战争:先灭蜀国,再顺流而下,水陆并进,夺去了湖北,最终从巴蜀东进的水军攻占南京。

隋统一战争:因江淮之地之前就已经失守,因此隋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攻下南京。

唐统一战争:从巴蜀顺流直下,先攻克两湖,灭萧铣;再顺流,灭江淮之地的辅公佑,杜伏威。

宋统一战争:先夺下两湖,再顺流直下,灭南唐;此外,由汉中和宜昌两路出兵,灭巴蜀。

元统一战争:第一阶段,先夺襄阳,得而复失;第二阶段,夺取巴蜀,但是在钓鱼城下拉锯数十年;第三阶段,复夺襄阳,顺流而下,南宋灭。

明统一战争:由于朱元璋起兵东南,所以相反的是,他先夺去了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再从北路和东路两路入川,但是东线受挫,北路军灭蜀。

清统一战争:三路兵锋,独立攻取了吴越,两湖和巴蜀。

(此处填坑)

看过历史的都知道,明末时期,崇祯和南明政府犯的错误之多,简直令人发指。其中官兵腐败,内部矛盾之多,令人扼腕,此外还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两支草寇军,使南方不能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后果可想而知。

清军堂堂正正的从安徽山东夺下江淮之地,进而渡江灭明,也算是历史罕见。

至于李自成,紧要关头居然放弃了襄阳,令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夺取天下之腰,也算是罪不可恕。但是清军已经拿下吴越,说实话襄阳也没什么用了。

张献忠得到巴蜀是东线入川,但是被清兵消灭是被北线入川的。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注意到,古典时代前期的军队偏向于先灭巴蜀,再灭江汉,吴越;而后期的军队往往先夺取江汉平原,再分头灭巴蜀,吴越。

这是因为早期的北国军队往往盘踞关中,自西向东;后期的北国军队来自北方,自北向南。

对于盘踞关中的军队,先灭巴蜀几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天府之国,粮米之仓,不取待何?但是对于来自北方的军队,则面临一个选择。

事实证明,来自北方的北国军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更易进攻的襄阳。

五.为什么是襄阳而不是巴蜀

在文章的最开头我已经提到,长江之所以是南国最后一道防线,主要是因为南国三大平原/经济中心都在长江沿岸,一旦被突破,南国就没有人力物力财力与之抗衡了。倘若闽粤之地是沿海大平原而不是山区,那么我相信,南方的最后一道屏障将是武夷山和五岭。

有一个反例就是,明末的时候长江沦陷,但是李定国,郑成功等人还是依靠南方十万大山与清军纠缠了几十年,这是因为当时南方已经得到了逐步开发,人力物力有一定积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山河纵横,支离破碎的南国地区,长江是一条非常好的沟通带,能将江汉,吴越,巴蜀三个地区连通起来,如此南国一体,相互支援,北国军队就不容易各个击破。但是除了长江以外,南方地区却再没有这么好的江河,能将几个战略要地连在一起了。

云贵,两广,江浙,两湖,这些名词直接说出了南方分成几块的事实。

来一张南国地形图,大家可以感受下。

对比与辽阔的北方。

也就是说,踏破南国的一大要旨就是切断他们的联系,使得北国军队能各个击破。

至此,襄阳对南国的重要性高于巴蜀,其原因已经明了。

(1)相对于巴蜀,襄阳更加容易被击破,巴蜀的蜀道如果利用的好,可以纠缠北国军队很长时间,襄阳则没有这个天赋。

(2)江汉平原沦陷之后,巴蜀和吴越就被彻底割裂,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而巴蜀沦陷,江汉和江左还是一体,还可相互支援。

(3)襄阳被击破后,江汉平原就会落入北国军队手里,顺流而下,吴越之地也注定沦陷。(详见襄樊战区的分析)而巴蜀战区沦陷后,则还有数年到数十年的缓冲,南国军队若能迅速调配兵力,堵住荆门,宜昌,三峡等战略要冲,则还可苟延残喘。

考虑到南国国都一般都在吴越地区,第三点的权重应当被加强。因为倘若国都沦陷,南国就无法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政权调配资源了。

六.关于地缘的一点杂谈

到这里,巴蜀,襄樊,江淮三大战区已经全部说完了。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论入川路线,历史证明,对于北方政权,北线入川的成功率远远比东线高。对于北国军队来说,北线单独入川者有之,北线东线一起入川有之,但是东线单独入川却很少见。而对于南国军队来说,若想消灭巴蜀的割据政权,不管乐不乐意,基本就只能从东线入川了。 比如桓温入川,刘裕入川等战例。(感谢

@jack lee @Lee KunBang

等网友指正)

再比如,历朝南方政府基本都把国都放在南京或者杭州,这可能也是江淮战区难以突破的原因,因为江淮战区直接保卫国都,必定是精兵强将。

地缘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但是地缘不代表战争的成败,地缘和政治,科技,经济等因素一样,只是影响战争成败的一个因素。具体的战争成败,应该由政治,政策,制度,兵力,经济等偏社会学的人力因素决定。甚至一个将军错误的命令,一个士兵误差性的攻击,都有可能改变整个战役的成败,进而影响整场战争,这也是军事和战争的迷人所在。

当然,在古典时代,地缘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大,因为地缘不仅仅决定了军事作战的地理,也决定了敌对双方的经济,人口,自然条件下粮食的产量等等。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方向。

当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当近代来临的时候,古典时代的地缘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突然发现我已经离题几万里

PS:这篇文章我并没有写完,某些知友就不必火急火燎问这跟日军的关系了

·······························································································

七.近代科技带来的地缘变化

近代科技所带来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绝非我能所例举。因此在这里,我只能选择紧要者来回答。

近代科技的改变,主要是交通方式的变化,战争模式的改变,以及经济模式的改变三个方面。

应该说,对于地缘,交通方式的改变对其影响最大。截止1949年为止,全国已经修建了诸多铁路和公路,比较著名同时在战争中影响较大的有:津浦铁路,平汉铁路,陇海铁路,粤汉铁路,正太铁路,同蒲铁路,浙赣铁路以及滇缅公路(1938),川滇公路(1938),川黔公路(1935),川湘公路(1936)。

1.津浦铁路

津浦线对中国东部地缘有巨大的改变,他的建成意味着大运河的荒废,从此淮帮风光不再,同时也意味着原本对北国陆军有巨大缓冲作用的江淮战区成为通途。

任何一支军队,只要能沿着津浦线进军,就再也不必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

“沿铁路进军”是近代以来非常显著地一个战争特点,近代以来随着热兵器时代和机械化时代的相继来临,后勤要运输的兵力,物资和冷兵器时代相比堪称上了一个量级,只有铁路能满足这庞大的运输量。当然公路和空运也可以,但是就会耗费很大。

例如,日俄战争的旅顺战役中,乃木希典一开始没有进攻203高地而是选择了东北碉堡群,就是因为203高地远离铁道线,第三军四万多人的吃饭和弹药补给都是问题。

至于华北日军对八路军实施的“囚笼政策”的威力更是毋庸置疑,不然为什么要打百团大战呢。还有蒋,冯,阎的中原大战,基本就是沿着津浦,陇海,平汉三条铁路线打的。

拥有铁路,军队就可以迅速调拨兵力和补给,毫不客气的说,在那个时代,铁路就是一个国家的动脉!

回到正题,津浦线出现之后,由于铁路布局在大运河以西,原有的运河沿岸城市,包括扬州,基本荒废,再加上黄河夺淮十分严重,也间接造成了盐帮入沪(青帮)和大批“苏北人”进入苏南上海。

同时,北京和南京在军事家眼里正式成为了一体。从山海关到长江的广义华北平原融为一体。地理上,中国被正式划分为“西部”和“东部”,这一点和中国开始面临来自海洋的威胁也是同步的。

在津浦线建成之后,来自北方的敌人再也不会像冷兵器时代一样,兵分两到三路,攻略江淮,襄阳(或者加上巴蜀)。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全力攻略江淮吴越,尽夺江南富裕之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发生地点,西至九江,东至靖江,正是江淮之地。

然后,战争方向就会难免从“南北”变为“东西”。

换而言之,无论拿下了北京或者南京,另一座城市的沦陷也要进入倒计时了。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老蒋在上海开战是一个“何等英明”的决策,把战争方向从“自北向南”改成了“自东向西”,“挽救了中国”。但是从地缘学上说,即便八一三事件没有发生,1937年的日军依旧可以利用津浦线迅速南下,夺取南京,抗战的方向依旧是东西而不是南北。

论淞沪会战的目的,引起国联注意,引日军机械化部队入水乡泽网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改变战略方向,则大概并非国军主要目的。从这一点来看,果粉的吹嘘未免有夸大之嫌。

然而,并不能说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没有意义。在我看来,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临时阻止了日军在占领北平后沿着平汉线南下的计划。,因为,一旦平汉线沦丧,武汉早于上海失守,则中国实力被尽数围在第一阶梯以东平原,中国就真的离亡国不远了。


2.平汉铁路

平汉铁路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他基本是沿着中国地理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的分割线建立的。也就是说,铁路的东边是广阔的平原,西边就是无穷的山地。

这是中国的三级地理图,黑线就是平汉铁路的大致路径。由于武汉毕竟不在秦岭边上,所以最后一段严格说不算是沿着阶梯线的。

平汉铁路要“沿山走”的原因众说纷纭,最可信的说法应该是“山边地硬”,平原地区则容易沉降。铁路在郑州过黄河而不是开封,就是因为地质原因,开封段的黄河是"悬河",河底据说比开封铁塔还高,。具体原因还得学习铁路的大牛来解答了。

但不管怎么说,平汉铁路这么一个走势,就注定了他和中国的国防息息相关。尤其是面对来自东方的敌人的时候。

这张图是

@Diffractioner

在他的回答

为什么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要将陪都定在重庆? - Diffractioner 的回答 - 知乎

中使用的,用来阐述中国面对来自东方敌人时候的三条地理防线。(借用该图已获得原作者同意。)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平汉铁路和第二条防线的北半条有着很高的轮廓相似度。如果第二条防线失守,那么中国就只能依靠秦岭,大巴山,武陵山区组成的第三条防线,而这第三防线以西,可以承载大量人口的地缘版块屈指可数——只有关中平原和巴蜀平原。至于云贵高原,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关中平原在近代的人口承载能力其实已经大幅度下降,可想而知,光靠一个区区巴蜀平原,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抗日重任。

然而如果再加上第二条防线以内的地区,也就是湖南,湖北以及河南一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从可以承载的人口来看,再加上战时中国东部逃亡西部的难民,这些人口已足以超过沦陷区的人口。

所以,第二条防线能否守得住,事关中国存亡!

之前说过,长江是一条纽带,可以连接巴蜀江汉吴越三大平原,所以南国要想复国就一定要把战场摆在长江以北,去襄阳,去淮河打,如果战场都沿着长江了,那纽带也就没用了,南国基本药丸。

对于平汉铁路也是一样的。平汉铁路加上1936年完工的粤汉铁路,就相当于第二防线的“长江”,如果平汉铁路失守,为敌国控制,那不用打了,第二条防线已经基本没有控制的可能了。

1938年6月,徐州,开封相继失守之后,日军兵锋已经到第二防线山脚下了。这个时候老蒋慌了,慌忙“以水代兵”,在一个叫花园口的地方挖开了黄河大坝。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绝对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百万同胞流离失所,河南淮北尽成泽国,我没有丝毫要为其洗地的意思,但从效果看,蒋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日军选择局部后撤,在1944年之前都难以在黄泛区立足,日军希望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也称为泡影。突破第二防线的计划在1944年前都未能成功。

虽然武汉会战最终失败,武汉最终沦陷,但是可以从下图中看到1938年日本的湖北占领区只是一个突出部,完全依靠长江生命线才得以生存。如果日军从平汉线来,那么进一步向西压迫是完全有可能的。那是中国面临的大概不是区区一个石牌保卫战了。

至于我为什么老是提起1944年,那一年正面战场发生的什么窝囊事大家也是知道的。不懂的可以看看上图那一年丢的领土也能明白个大概。第二防线丢了,KMT军队全面撤守第三防线,产粮区只剩下巴蜀和关中,中国危在旦夕。也幸好日本人被美国佬和兔子虐的实在打不动了,不然抗战再坚持几年,KMT会不会发生兵变都很难说。

现在来说说平汉铁路带来的地缘变化。说实话除了对东方第二防线的意义之外,对中国的地缘变化并不大。要说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襄阳,也就是南阳盆地没有古典时代那么重要了。北方的军队完全可以从平汉线南下,不必苦哈哈的再去襄阳攻克关卡顺便凭吊一下郭靖黄蓉了。当然,大别山的阵地关卡替代了襄阳,然而这只是一次细微的调整。襄阳的大部分意义在津浦铁路通车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这是随着近代技术发展,华夏东部在战略上超过中部的整体性趋势,不是一个襄阳和一条平汉线可以改变的。

3.粤汉铁路

这条铁路其实主要功能我都阐述了,主要是连接岭南版块和江汉平原,并组成东方第二防线的南半部。1938年日本同样出兵占领了珠三角,但是兵力较少,也没能跨过五岭会攻武汉,这主要是南国十万大山把日本人吓到了。其实如果日本人肯投入兵力,肯下血本,在武汉会战之前从广州北上,华北派遣军从平汉线南下,像剪刀手一样把中国军队包围在东方第二防线以东,中国大概不死也残了。当然,日本人没有那么多兵力,加上海军陆战队也不够,1938年日本军部也下不了那么大决心总动员,感谢上天,这一战略没有成功。

粤汉铁路最大的意义在于穿过十万大山,连接武汉和广东。他能带来更大地速度和运力。但是对于战术战役来说,其意义有限。毕竟在十万大山里面,一条铁路线也就是一条大一点的山间道。

4.陇海线

接连讲了三条南北方向的铁路,现在该来说说东西走向的陇海线了。

陇海线是分段修建的。到了抗战爆发的时候,铁路已经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西安,抗战结束的时候,又向西延伸到了宝鸡。建国之后,又修建了宝鸡—兰州线,陇海线才算名副其实。

后来中国又进一步延伸到了新疆。这是新疆到现在都没有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陇海线并没有带来非常显著的地缘变化,但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是抗战时期两条东西干线之一(另一条为浙赣铁路)。陇海线最重要的节点有三个,自东向西分别为徐州,郑州,西安。徐州是陇海线与津浦线交汇点,郑州是陇海线与平汉线交汇点,西安则是关中平原的核心。

如果日军想要夺下西安,这是最合适的一条路线。日军进击西安的可选路线有三条:1.夺取山西,飞渡黄河;2.兵临蒙古,直下陕北;3.沿陇海线,西出五关。日本没有夺下蒙古,甚至没有控制内蒙,渡河作战又遭到国共两军联机打击,至于陇海线,在蒋委员长以水代兵之后,其西线就等于废了。事实上,正是因为陇海线太重要,花园口决堤的信号就是从徐州出发的日军沿着陇海线已经攻克开封,并即将打到郑州。

很遗憾,陇海线在还没有发挥其历史作用的时候,就随着一场大水匆匆而去。

……………………………………………………我想先列一个大纲之分割线

5.公路

6.近代战争模式变化之后勤依赖

7.近代战争模式变化之山间作战

8.近代战争模式变化之工业力量

八. 日本进行对华战争之目的

九. 秦川湖广之地缘变化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足够的石油和汽车,准备让蝗军脱离铁路和水运吃草吗?

话说发动七七事变的牟田口可能确实是这么想的:

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那怎么能行!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因为没有食物无法战斗,就擅自撤退。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皇军”么?没有武器弹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这决不能成为正当的理由!没有子弹的话,不是还有刺刀么?没有刺刀的话,还有拳头呢。没有拳头的话,可以用脚踢的。就算这些都没了,不是还可以用牙齿咬么?!不要忘记日本男子应该有的大和魂!日本是神州,神灵必定会保佑我们的……


user avatar   pei-xin-yuan-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么做的性价比太低了

1.日本到了1938年底已经占领了东北、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三镇,中国的大部分富庶地区和工矿业基地实际上已经落入日寇手中.。(据《上海通志》记载“30年代上海的工业生产规模几乎占全国之半”) 剩下的地区除了四川盆地之外基本上都很贫困,按照英国军事史专家富勒的观点,这些地区就算是占领也是成本远高于收益的负占领区。

2.按照石原莞尔的“”最终战争论“,日本的最终敌人是美国,和中国打自然不能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尽可能节省。从军费上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1939年日本耗费的军费为67亿日元,这个投入是要远远低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水平。(1943年达到了305亿日元军费,1944年更是达到了738亿日元军费。由于日本战时进行了价格管制,所以按批发价格指数算,从抗战爆发到44年,日本的物价也就上涨了2倍,因而军费的实际增长之巨是显而易见的)

3.由于2的缘故,驻华日军的后勤条件很坑爹,1945年向中国投降的128万日军只有15000多辆卡车。平均80多人才一辆车。要知道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550万轴心国军队动员了60万辆汽车尚且遇到了巨大的补给困难。就本子当时那坑爹的汽车数量+质量+中国糟糕的公路和基础设施,真要进行这种大迂回后勤完全吃不消。

4.由于自身兵力不足,控制占领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华北日军的兵力在45年下降到5个师团时(42年时曾有9个师团),大量的县城和据点直接就被放弃了。西南西北这么多地,就算打下来了也会很麻烦,被牵制的兵力会多的吓人,严重削弱日本对美苏的战争能力。


user avatar   xing-wei-yi-zhu-zhuan-ye-bo-shi-d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人,时代变了。

蒋介石这家伙有无线电台,甚至把无线电台配备到了杂牌部队团级单位。而且蒋介石还有广播电台,不管跑到哪里都可以随时对全国宣读圣旨。

于是中国古代的经验就没法用了。隋灭陈,大军直取南京,陈后主打不过就只能投降,你问他为啥不转进到南昌武汉去搞持久战?人家也没有办法啊,都城丢失了,全国的通信中枢就没了,他还能不能指挥得动江西湖南的部队就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中国古代的所谓“大纵深大迂回”的本质是用精锐优质部队,长驱直入,只要打垮对方的主力部队,拿下对方的核心通信节点(一般是首都之类),就天下大定。此后就算对方各处还散落有不少忠于前政权的武装,那也只是乌合之众,组织不起来的。

但是到了日本侵华这时候,以上做法就行不通了。激战4个月拿下首都南京,放到古代来看其实也不错了,灭国战已经基本达成,但是蒋介石咋不学陈叔宝呢?甚至蒋介石一路转进,他分布在全国各处的上百万大军不仅没有鸟兽散,还能被蒋介石相当有效地指挥,时不时来个这个会战那个战役,让日军没法像古代那样一场决定性大战胜利以后就能势如破竹直下几千里。

都怪麦克斯韦,都怪马可尼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子兵法原文是这样的:“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所以“无勇功”是说不需要多拼命地作战就能赢,战前就能决胜了。而你质疑的却是善战者战绩很好。相当于人家说善学者不需要熬夜,而你质疑说善学者明明考得很好。


user avatar   zhao-ben-sha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user avatar   yuan-lei-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138061531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就这个问题跟我妈讨论过。

我说我这么要强这么独立,怎么可能找得到对象,现在男生都喜欢软软的什么都不懂的瓶盖都拧不开的笨笨傻傻的妹子呀,比如我表妹那种╮(╯▽╰)╭

我妈说:其实吧。。。。。如果我真的是那种什么都不会,什么事情都要你爸来做的女人,你爸早就跟我离婚了。

我妈的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那种温温软软的妹子会很讨喜,但是过日子,如果什么都要依靠男方,短时间可能还好,几年过下来,早就烦了。而且生活中那么多事,那么多问题,如果女方一点忙都帮不上,还要添乱,这日子要怎么过。

像我妈这种女人,不仅自己工作上家庭上都可以处理得很好,还对我爸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爸能在学校不用趋炎附势巴结领导,甚至还可以因为校长不公平的对待直接拍校长的桌子跟校长对骂,还一点事都没有继续当先进当优秀教师,年年带重点班,教书教的好是一方面,跟我妈在教育局工作不可能没有一点关系。
(因为曾经也有个老师跟校长有矛盾,后来被找了个借口调到农村的学校去了,而我爸骂了校长这么多年,从来没谁敢把他怎么样,顶多是没有升职的机会了╮(╯▽╰)╭)

我爸真的是典型的书读得迂腐了的那种人,特别清高,完全不懂变通,因为看不惯他们年级组长,他们年级的活动从来不参与。有一次他们校长开会碰到我妈,就跟我妈说,x老师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啊,不合群。我妈回来根本都没给我爸说,就偷偷告诉我了。
而我妈就是那种像水一样的女人,什么地方都可以淌过去,石头扔下去也只是泛起一点涟漪,包容我爸的一切,呵护着他的自尊心。而我爸也知道我妈很有能力,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特别尊重我妈,偶尔闹脾气都像在撒娇。曾经有别的老师说我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相敬如宾。

我一直觉得理想的夫妻关系就应该是这样,就像《致橡树》里那种,我跟你肩并肩站在一起,不依附你,也不会攀附你,更不会一厢情愿的奉献或者施舍,我们共担风险,共享繁华。

真羡慕啊。

真想找一个我妈那样的人。


========================分割线=========================


看评论感觉好像大家都觉得我母亲罩着我父亲,我父亲高攀了我母亲的感觉。
可能是我表述的问题吧,其实,你们想,我妈这种人,会去找那么特别废的男人过一辈子么╮(╯▽╰)╭

我爸当年高考,是全地区数学单科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考的重本(那所学校现在也是211,985),整个人心高气傲的不行——但是通常这种心高气傲的人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被人打,多少还是有点本事的。

四川人嘛,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打牌,我爸其实打得很好,因为他记得住牌!他能算牌!这简直就是外挂嘛!但是他很少打牌,一年中可能就过年那会陪家里亲戚玩几把。平时的娱乐活动,除了守着电脑打无比幼稚的小游戏,他没事,就!做!高!考!题!
市面上大部分教辅资料,都可以在他书架上找到。

我相信大家在读书期间对那种强迫学生补课的老师都是有了解的╮(╯▽╰)╭但是我爸他呀,最讨厌补课,每次有学生家长找他给孩子补课,他都给人家说:上我的课,课上四十分钟认真听就可以了,不需要补课。

他教的班,数学成绩从来都是年纪第一第二。

学生都很喜欢他,大概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讨厌一个:不拖堂,不骂人,不补课,有耐心,好脾气,认真教学,不请家长的老师。【我爸比学生还讨厌拖堂,下课了比学生跑得还快】

跟之前那个校长的矛盾也是,那个校长总是喜欢搞个大工程,从中牟利,完全不在教学上花功夫,所以我爸特别讨厌他和那几个学校的中高层领导,才不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的。
后来校长被双规了,判了十几年,中高层整个换了一拨,我爸又开开心心的去参加教研活动了╮(╯▽╰)╭
春天桃花开的时候还会跟他们去爬山。。。。。。。ORZ

说这么多其实想说我爸是个特别认真特别聪明的人,绝对不是不会社交的书呆子那种。

应该说,我父亲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真诚,不做作,不媚俗,没有太多的欲望,不关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理想主义者。用我妈的话说就是象牙塔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

而这个象牙塔,很大程度上功劳要归我妈,我妈因为工作的关系,跟全市的所有中小学校长啊主任啊都很熟。可以说我妈把社会阴暗的那些东西,挡在了我爸看不到的地方。

这点真的太难得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就是太宠我爸了,一直都是那种,出了事也没关系,我帮你想办法、帮你解决,再顺便嘲笑一下你 的那种。

然后我爸就是有点傲娇的那种,其实可心疼我妈了。我妈做了什么菜,问他好不好吃,他每次都说一般,还行这样,但是到外面去吃饭,他每次都说,还没你妈做的好吃(≖ ‿ ≖)✧就是这么口谦体正直。

最后附上致橡树。我啊,是真的觉得这种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并肩前行、共同成长、精神上的契合 是最理想的相处模式了。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user avatar   wwlx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相关话题

  教科书上解释母系社会是因为女性采集更有保障,男性的采集能力比女性差在哪里? 
  如何看待“对巴黎圣母院着火感到一丝幸灾乐祸”这种想法? 
  岸田文雄提出的“新资本主义”将给日本带来什么变革? 
  2010 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到 2019年,北非以及中东地区的格局有何变化或发展趋势? 
  为什么共产党对日宣战快十年后国民党才对日宣战? 
  如何看待 2020 东京奥运会为参赛国制主题和服,中国款和服绣长城? 
  哪些步枪可以当作狙击步枪使用? 
  当我介绍中国时,我该介绍什么? 
  1949年的解放军正面战场能否战胜1937年的日军? 
  为什么俄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及时召开立宪会议? 

前一个讨论
中国的粮食产量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否不进口已不足以维持国人的基本需求?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封神传奇》?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