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柴静《看见》中揭露的社会黑暗? 第1页

  

user avatar   bu-yi-tao-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看过两本建国前的书。农村一塌糊涂,农民水淹到了脖子。家破人亡只要两年歉收,小孩还算好,被卖也算个生路,老人只有死路一条。千里平原上全是白条的树干,树皮早已被灾民吃完了。农民在坑里扒尸体,有男有女,还有孩子,这是国民党活活埋进去的,杀人凶手们兴致勃勃的看着他们眼睛里渗出血来。

费正清说:这不意味着蒋政府必然被推翻。


回过头来,你再看现在?你会发现现在那些所谓的黑暗——虽然还是黑暗,但是在你心里已经不起多少波澜了。当你读到更多的,更惨的东西,你的心里就会陷入一种并非激动,而是沉静的感觉。我看到的形容是“沮丧”,这种心态才说明你看的够多了。

然后你才能理解费正清的那句话,那句话写在《剑桥民国史》下篇里,标题是“南京十年的总结”,那个标题下写了很多字,总结是国民党只有两样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费正清总结说:负分,但不一定滚粗。


你可以看到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在历史记录里应该抱持的态度。他没有被那些问题,被心理和感想所左右,仿佛立足云端的另外一种生物,在俯视着水深火热的中国大地(当然,他的确是个美国佬)。

这种文章和现在的一些文,是不同的。

我并非要diss某些文。但是我要指出这一点:你看到的一些文,其实更注重艺术性。他的目的并非解剖现实,而是让你看的爽——这个爽,是那种悲剧的爽。他让你感受到悲剧,目的是刺激你的神经,并且进一步分泌点激素什么的,然后就high了一把。这样书就能卖的更好。

在过去,那些作家坐拥“宝山”,满眼都是溃烂红肿,自然“艳若桃花美如乳酪”,有时还不得不有所取舍。就像《三毛流浪记》系列,你能指望儿童文学里出现收尸车里的惨状吗?那可是上海的常态。

但是现在,为了让大家看的high,就不得不把问题粹集起来,甚至还要用一些笔法,可能还要造点假。费正清这样的人不需要,因为他的书重在思想性和真实性。做到这两点,就算写得不好,想了解的人也不能不去啃。但是别的,写给普通大众的书可不行,他们必须去迎合大众。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不过是放大镜下的虫子,看着玩可以,作为辅助参照可以,借以明白一些细节问题也行。但是千万不要被诱导,以为真的会有一个巨大的虫子,能一口咬掉你的脑袋。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有网友进入重庆星巴克店内大声直播 「我希望你们早点离开我们这个社会,有多远走多远」? 
  如何评价新浪微博对于某些事件删帖,禁转发等行为? 
  为什么中国能够形成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家,而欧洲不能? 
  女权主义者为什么总喜欢提不婚不育保平安,这样做对她们有现实的好处吗? 
  为什么现在部分年轻人体质这么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现在我们这代人黑 TFBOYS ,是否和父辈们反对我们听流行歌曲有相同之处? 
  穷人生孩子到底合不合适? 
  学习成绩不好,家里条件不好。就提前步入社会了。应不应该啊? 
  外国也有地域歧视吗? 
  如何评价人民网评:加了精神鸦片的「丧茶」喝不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用身体潜规则多发生在导演和演员之间?
下一个讨论
周伯通的空明拳和张三丰的太极拳有什么区别?





© 2025-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