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从研一开始准备出国读博? 第1页

  

user avatar   pa-pa-pa-ng-heng-ng-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目前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读社会与行为科学博士。本科期间,我申请美国传播学和公共卫生硕士项目,拿到近十份offer。在乔治城研究院申请博士,还拿到了全额奖奖学金。对于硕士和博士申请,我认为自己的经验相当丰富,尤其擅长美国社科专业的选校咨询、文书写作,以及博士申请的套磁过程和选校事宜。今天借这篇文章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也替题主扫除博士申请的盲区。

前言

我在2017年底开始申请PhD,2018年秋季入学。下面我会从个人背景,美国社科类PhD项目申请形式到申请流程来给大家具体讲解。

大家首先要了解,我现在读的专业属于School of Public Health下面的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所以这篇文章针对的是部分美国社科类的PhD申请。

社科类的博士申请和理工科申请有很大差别。在申请理工科博士的过程中,博士项目导师对于学生录取有很大的话语权,因为经费都在这些导师手里,录取学生就等于给自己的实验室找工作人员。但美国大多数社科类PhD项目是以项目为导向,在审核录取的过程中,主要由教授组成的委员会统一评审申请者材料,然后一起做决定。这些差别不仅对同学们的申请策略有影响,还与之后的博士生活息息相关。

个人背景

本科: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 GPA:Top5%左右 GT:一般

Offer:

Johns Hopkins,Public Health Columbia,Public Health Duke,Public Health UC Davis,Public Health NYU,Public Health Tufts,Communication Wake Forest,Communication BU,Communication

硕士: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SPH in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工作经历:

乔治城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做过两年研究员,参与多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决定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

博士:

George Washington Milke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全奖念PhD in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申请重点——套磁

在美国PhD的申请中,套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时我申请了五所学校,其中三所学校我能顺利进入面试环节,都要归功于我成功的套磁经历。其他两所学校因为没有套磁,直接被拒绝了。

套磁就是主动和教授沟通拉近关系,你可讲自己的研究兴趣,并说明自己对教授研究项目的熟悉程度,阐释为什么你能胜任这个项目。还可以进一步问一下教授是否愿意电话沟通。套磁一来可以显示你的诚意,二来也能让招生委员会的教授们对你的研究兴趣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进入下一步的面试环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套磁?

首先,确定好申请项目,然后多查看学院的Faculty Directory。充分收集官网上面的有效信息,找到你感兴趣的教授。

第二步,搜索你感兴趣的教授近几年所发表的文章,了解他的研究方向。

对于美国健康专业的申请者,我建议大家看一下NIH Research Portfolio Online Reporting Tools (report.nih.gov/),这是一个数据库,你可以通过NIH查看教授近几年是否有正在做的项目。

第三步,了解到有关教授的信息后,你就可以写套磁邮件了。大家要注意,有三个关键点要交代清楚:为什么写这封邮件、对教授的了解程度、你与该项目的匹配度。在第一点里,主要就是讲一下研究兴趣,简洁清晰就好,不要赘述。第二点,在写对教授的了解时,需要具体,最好举个例子,不要太呆板。第三点,对申请者要求较高,需要让对了解到你对于教授的价值所在,还有他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帮助。我的三封套磁邮件(Harvard,GWU,NYU)都是做足了功课,然后才写的。

NYU 的教授明确告诉申请者,为了所有同学的公平竞争,他不会提前和申请者联系。如果有机会可以面试时沟通。我在读硕士的时候认识GWU的教授,而且还有过合作。那么我肯定会在套磁信中提到这层关系,他很快就给了我回复,也就是我现在的导师。在另一封邮件中,我套磁了Harvard年轻副教授,第二天他就回复我了。后来,我们在巴尔的摩约好会面的时间,我感到很兴奋,只不过败给了面试的第二位教授,也怪我准备不充分。

总结一下,很多同学其实比较容易忽视套磁在PhD申请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对于我这个比较小众一些的社科类博士项目来讲,每年招收人数有限(4-5人),那么套磁信绝对是加深老师印象的一个砝码。

套磁信其实也不难写,主要就是努力证明你对教授的研究项目是有很大兴趣,大部分教授都会给你反馈。即便套磁信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如果这一part做好了,也能为你的申请加分,很有可能加大你进入面试环节的几率。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视,做足功课。

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这一块我主要讲讲PS和Writing Sample,成绩单、GRE这些标准化评估指标对于博士申请阶段不如文书重要。博士申请主要看中的是同学们的研究潜力,所以个人陈述和sample中更能体现出申请者的真才实学。大多数PhD的项目都带奖学金,所以四至六年的项目如果招收一名博士生对学院来说是一笔客观的投资。因此,委员会的教授们会反复讨论申请者的PS,大家也一定要重视起来。

那么,怎样写出一份含金量高的PS?我个人认为,美国社科类PhD申请的PS应该结合个人经验和研究计划来写,而不要像硕士阶段的申请文书那样篇故事性。我写ps的时候,先是用1/4的篇幅来讲自己为什么念这个方向的博士,后面1/2的内容讲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剩下的篇幅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来写,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相同的材料反复使用,因为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这部分大家可以来写一下自己对某个教授的研究抱有很大的兴趣,表达一下自己很期待进入这个项目的心情,以及该项目能给你带来多么大的帮助。

Writing Sample我没有太多可以分享的经验,我直接用的master的毕业论文。我觉得这部分主要就是注意文章的结构,语法不要出现错误就好。我个人猜测如果你的WS写的还可以,那么它会成为委员会的重点关注对象,但还是要尽量写好。

最后说下推荐信,我一直坚信推荐信的内容大于推荐人的光环。简而言之,就是找了解你的人去写,不要为了title去找和你不相关的人,避免内容空洞或者夸大其词。推荐信的内容最好能展示你最真实的自己。

面试环节

面试环节是基于名额经费限制所进行的再一次筛选。我收到的三家面试:Harvard电话面试,GWU视频面试,和NYU的on site面试。

GWU的视频面试持续了大约15分钟,视频里出现了4-5位委员会的教授,问题不难,比较基本。NYU的面试分为小组讨论和一对一面试。先邀请了约20个学生参与面试,最后招收5名学生,面试了一天。现场面试的强度比较大,问题都很灵活,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我还是进了waitlist。哈佛有两个电话面试,对方是不同的教授进行考核。但由于我对这次考试的错误理解,导致面试失败,我以为考核的侧重点在于对教授研究方向的了解程度上。但其实,考核的内容基本都围绕申请者进行,所以在被问到很多关于methodology的细节问题时,我因准备不充分,所以很尴尬。最后的被拒结果也在情理中。

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如果大家能够进入面试环节,那么一定要对申请材料熟之又熟。简而言之就是做足准备,不要想当然,不然很容易以自己的理想学校擦肩而过。

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是基于自己的经历和美国社科类博士申请的纯干货分享。我之所以没有写太多个人的心路历程,是因为我想把一些比较客观公正,有价值的信息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成功申请到美国博士,祝福大家有个圆满的结果!!!

导师背景 乔治华盛顿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博士在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复旦大学传播学本科,曾在乔治城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做过两年研究员,参与多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决定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 本科期间申请了美国传播学和公共卫生的硕士项目并收获近十份offer,在乔治城做研究院期间DIY博士申请并拿到了全奖奖学金。 擅长美国社科专业的选校咨询、申请文书写作、社科类专业博士申请的套磁过程及后续选校事宜。





  

相关话题

  一直读书读到博士会不会觉得少了很多人生经历呢? 
  我应该告诉未来可能读博的导师我想去工业界发展吗? 
  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在思维上和一直待在国内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 
  国内博士后有多坑? 
  如果能给初涉科研的你几句建议,你会说些什么? 
  很多人都想出国(或者已经出国),国外真的都比国内好吗? 
  非共产党员,进入航天科工集团的研究所,将来的发展会有哪些限制? 
  各位博士生和博士大佬,能秀一下各位的发际线吗? 
  为什么过来人很多推荐出国读博? 
  如何评价中央高校博士生每人每年涨3000元? 

前一个讨论
以参加工作如何出国留学?
下一个讨论
工作后想出国留学有哪些途径?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