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关二爷打个樊城,降个于禁,杀个庞德就能威震华夏了呢? 第1页

     

user avatar   fei-cha-cha-de-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灭的是好几个军团,不光是于禁,因为于禁名号最亮,所以陈寿本着能少写一个字绝不多打一个标点符号的原则,只说了于禁。这几个军团灭了等于曹魏元气大伤,驻守北方的军队一时又不能调回来,也调不得,所以曹操考虑过搬家。

以至于到后来的败走麦城,曹魏这边曹仁,满宠,徐晃,吕建,最后还补了个张辽等十一位大将,东吴那边则出动了陆逊、吕蒙、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徐盛、丁奉等十七位大将。等于说几乎集齐了当时的魏吴全明星阵容,最后还得靠吕蒙白衣渡江偷家才干成,这TM还不威震华夏?


user avatar   jin-tou-da-lao-hu-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歼灭蒙古海军这个成就难不难?

不就是十几个人和一条柴油拖船吗?

但是,如果真的达成这个成就,那么他最起码就威震东亚!因为要歼灭蒙古海军,只有两条路,一是消灭中国海军和空军,顶着核弹打穿中国的华北,二是消灭俄远东海军和空军,顶着核弹打穿俄罗斯的远东。

所以关羽的战绩看似是抓了一个杀了一个,但是实际是用水军,重点是用水军,打穿了统一北方的曹魏的重装机动兵团以及附属的周边野战力量,直接抓了曹魏野战军总指挥,督七军的于禁,歼灭了曹魏首都前敌机动兵团,打穿前线野战军抓住并杀了前敌副司令,一旦前方支点襄樊陷落,将导致曹魏首都直接面临关羽的兵锋!

必须威震华夏!


user avatar   zhang-ting-6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给题主介绍个常识,于禁的确率领了三万人马支援援曹仁,他本人也是援军主将没错,但注意他是督七军。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意思就是这七支部队至少有七个杂号将军级别的将领在指挥,否则无法称之为“督”。只是因为他们打了败仗,跟着于禁一起被俘投降,所以才没有留下名字。题主所说的降个于禁明显是受了现有资料影响,实际情况是关羽受降的将领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举个例子,曹操手下的赵俨先后做过参军和护军,而他在参三军和护七军时,指挥这三军和七军的将领分别是谁都有明确记载。

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而于禁全军覆没后,后脚支援曹仁的徐晃所部也不止徐晃一人。根据现有资料,随徐晃同关羽交战的将领至少有徐商、吕建、殷署、朱盖这四人。

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
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

这一点在于禁传里也有透露,军队遭到水淹后,于禁是同“诸将”一起登高望水。“诸将”是哪些人呢?目前能查到的有徐州刺史浩周和南阳太守东里衮。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浩周字孔异,上党人。建安中仕为萧令,至徐州刺史。后领护于禁军,军没,为关羽所得。权袭羽,并得周,甚礼之。
初东里衮为于禁军司马,前与周俱没,又俱还到,有诏皆见之。

顺便,庞德是不算在这七军里的。七军是于禁从中央带来的援军,而庞德早在襄樊战役爆发前就在曹仁帐下,他的上司压根不是于禁。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关羽传里也写得很明白,水淹七军后,关羽是“又”斩庞德。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此外,庞德的部队有多大的规模也无从知晓,但从史料上来看,留下名字的还有董超、董衡和成何 。

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
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庞德所率领的可能是马超和张鲁的汉中兵团。马超的庶妻姓董,被曹操赐给了劝张鲁投降的阎圃为妻,阎圃的儿子阎璞后来却在吴国当官。个人猜想董衡和董超可能是阎圃的老婆董氏的亲族,阎璞也在庞德军中,并投降关羽,在关羽败亡后转仕孙吴。

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阎缵,字续伯,巴西安汉人也。祖圃,为张鲁功曹,劝鲁降魏,封平乐乡侯。父璞,嗣爵,仕吴至牂柯太守。

所以关羽灭掉的不是单单一个于禁加庞德,而是曹操的三万中军、若干将领(其中包括刺史和太守),外加原张鲁手下的部分汉中兵团(无法确定是不是全部)。

正因如此,司马懿和蒋济要向曹操强调于禁等人是败于天气而非正面交战。试想,如果这群人是正面交战中被关羽全灭,恐怕整个曹魏都要陷入恐慌。

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

顺便,战争是政治的一部分,而不是数字游戏,不能说曹魏有几十万军队,损失几万过后还剩几十万。军队和将领是要花时间和金钱去培养的,尤其于禁率领的中军的培养成本是最高的,这是跟随曹操百战练就的精锐,打了败仗还要考虑人员消耗、财政损失、家属抚恤、政治影响以及对军队士气的打击。所以石亭之战魏军损失一万,导致对吴形势被扭转,东关之战损失数万改变了整个曹魏的礼制。而于禁投降后曹操面临的窘境是,他居然一时拿不出像样的援军去救援曹仁。

同时,曹操在年初刚刚损失了夏侯渊和汉中,徙民行动又造成国家为之虚耗,之后汉中的东三郡又丢失,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而关羽又联络了宛洛一带的民变,连曹操手下的荆州刺史和南乡太守也向其投降,称这种阵势为“威震华夏”并不为过。不久前许都和邺城又发生过政变,这时要是又跳出几个“汉室忠臣”和关羽搞个里应外合,也够曹操喝一壶的,曹操心虚想迁都也可以理解。

————————————————————————

重新审了遍题,发现题主还问了那三位怎么没威震华夏的事。

首先,打完官渡后的曹操和打完赤壁后的周瑜一个“威震天下”,另一个“华夏是震”,所以这个题设是不成立的。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
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

而陆逊打的夷陵之战是两个南方政权之间的互斗,怎么会震到北方去?夷陵战后曹丕马上发动了南征,这一战里镇守江陵的朱然倒是“名震于敌国”了。

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当然陆逊虽然没有成为“威震俱乐部”的一员,但也有魏军“素惮”陆逊的记载。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

所以啊,还是那句老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各位邀

先审阅文本,确认史料的可靠性。

《三国志》关羽本传如此记载: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再看曹魏一方的记载:

《三国志·满宠传》: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

最后看看第三方——东吴的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东吴大鸿胪张俨默记:

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故蒋子通言彼时有徙许渡河之计,会国家袭取南郡,羽乃解军。

相互印证,足以确认所谓关羽威震华夏并非本传溢美之词,而是各方共识,且曹氏在中原的统治严重动摇,迁都退守河北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解决的“是不是”的问题,接下来再探讨“为什么”。

先看关羽北伐的战果。

算一笔账:

依据《华阳国志》,已知于禁七军约有三万人,大略符合后汉一军五千人的编制。

再依据《三国志·曹仁传》及《武帝纪》,已知关羽北伐之前,曹仁在樊城督有诸军,且曹操交予的战略任务是讨关羽,主动进攻。由此可以推断,曹仁荆州军团的兵力至少应与关羽大略相当。

末了,经过前期鏖战,不但战线被关羽逆推到了襄樊,秋八月水淹七军之后,这支总兵力至少六七万的曹军剩下了什么呢?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至于困守襄阳的吕常部,在整个战役中打酱油,连策应都办不到,估计兵力更为可怜。

一目了然,在襄樊战役中,关羽歼灭的曹军达到五万人以上。“以上”多少,不清楚,但至少俘虏账单很明白——三万人。甚至由于俘虏太多造成了关羽的补给困难。

(顺带感叹一下关羽的善待卒伍。由于汉末流行扣押军属为人质,投降成本很高,易言之,俘虏转化率很低。瞅瞅曹操在官渡战后怎么对付袁绍降卒?补给问题?不存在的。)

在整个汉末三国史中,刨去账单云里雾里的赤壁之战,对敌杀伤规模相当的战役只有两个:官渡之战、夷陵之战。

想想这两场战役产生了什么战略影响?再看襄樊之役便不难理解了。

再算一笔账,曹操时期魏军总兵力大约二十几万:

(司马懿)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一口气被关羽吃掉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还都是精锐的野战部队。且襄樊之战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汉中战役联动。主帅夏侯渊战死,曹操本人都几至大败的汉中战役有多惨烈,瞅瞅参与者徐晃跑来救火时带着一伙刚拉来的壮丁即可。

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如果汉中战役的歼敌规模与襄樊战役大略相当,则曹军在建安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战争中损失将达到十万规模,前后几被歼灭近半。更致命者,汉中战役结束于二十四年夏五月,这才仨月,窟窿还没靠拉壮丁裱糊齐活,又被关羽狠狠放了一盆血。

于是乎,曹操的兵力紧张到什么程度?为了对付关羽,连远在合肥的夏侯惇、张辽诸军都给调了过来,不惜东除合肥之守,在淮南防线大唱空城计,真是标准的拆东墙补西墙。

图书馆管理员曾经曰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曹军连遭重创,连淮南防线都无暇顾及,偌大的地盘又如何守得住?譬如荆州方向,造成威震华夏的直接诱因是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关)羽印号(关)羽遣别将已在郏下

来看看关羽前军打到了哪儿:

许都如果提前穿越点高塔建筑,估计能用上“望见XXX尖顶”的修辞。

华夏欲不大震,可乎?

虽然,曹仁、满宠尚在襄樊困兽犹斗,但整个荆州防线已然失灵,连荆州刺史都降了关某,妄论其他?按照《吕常碑》的说法:或保城而叛,或率众负旌,自叩敌门,中人以下,并生异心——荆州地方就剩他老人家一个忠臣了。

当然,曹仁坚守仍然有重大意义——襄樊不失,关羽便不能大举北上,否则,挺进中原打到许都城下的就不是什么别将抑或临时收编的群盗了。是的,曹操可以调集大军反击,但被关羽兵临城下的政治影响如何,捎带淮南、关中还要不要?这就是满宠所言的局势——襄樊若失,洪(黄)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按常理推断,建安二十四年后的局面应当是曹操势力退保河北核心区域,刘备夺取关中,孙权全据淮南,中原捎带青、徐地区成为拉锯地。一言以蔽之,一超二弱的局面将被打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三足鼎立。

至于咋会搞得老曹有惊无险,神故事开头,鬼故事结尾,到建安二十四年过完,一超二弱居然板上钉钉,孙刘已然成了做定的杀坯,那只能把酒问十万了。立下如此丰功伟绩,也难怪受封大魏吴王,又加九锡,若早早进了京,日后篡曹家的位都省了程序,天地良心,天地良心。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羽襄樊之战其实不止擒于禁斩庞德,战后,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降了关羽——这可是州刺史啊,这是继益州刺史赵颙被杀、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之后不久又反正)之后,曹操一方的重要官员又一次遭到重大损失。

这几个人,可能牌面相对于于禁、庞德、夏侯渊而言还比较小,所以往往被人忽视了,其实想想也知道,就是曹操那边,州也就十二个,数量比蜀汉的太守还要少。还是曹操时代亲自任命的刺史,又是前线,能力方面必须得文武双全,资历那更是肯定不会低的,结果几个月的工夫就一死一降。

可以参考的是,后来曹魏能担任这个职务的那可是郭淮(雍州刺史)、毌丘俭(荆州刺史)这个级别的人。而没有晚节不保,最后合传的元老州刺史又有:扬州刺史刘馥、温恢,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等人。

《晋书·宣帝纪》: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这俩人晚节不保的程度,可以说甚于于禁,不仅史书没传,甚至也就是在作为敌人战果的时候才提了一个名字。晋书则称胡修身居要职就是曹操本人的意思,司马懿还劝过不可,但曹操也并未更替胡傅二人。

此外,《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曹魏荆州的治所在新野(当时可能不在那),南乡郡则在今老河口市一带。这两个地方都在襄樊旁边,但也有些距离。曹操任命的重臣,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就投降关羽,很有可能是于禁七军覆灭之后,新野、南乡等地已是无险可守或者一座空城,是关羽予取予夺的(当然似乎没有记载关羽派兵占据了这些地方),所以不得已出此下策。

此外,襄樊之战同期豫州群盗蜂起,为关羽支党,关羽于是派出部分部队深入中原与之配合(“闻羽遣别将已至郏下”),郏县现在还有,距许昌只有70公里。讽刺的是,这可能是自从刘备从新野撤退以来,敌军距离许昌最近的距离。这也可以看出,水淹七军之后荆北、中原大片地域一度无兵把守,门户大开。不过,关羽派别将深入也造成兵力分散,后来徐晃反攻时本军只剩下5000人。廖立因此而批评关羽是“直以意突”。


所以综合上述几点原因,陈寿称关羽“威震华夏”。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jing-nan-chao-z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user avatar   han-jing-tao-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user avatar   da-gai-shi-xing-wang-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过分啊,很合理的要求。

只不过男性那种收入又有房子的,恐怕更关心年轻漂亮或者心灵契合之类的的,不会那么关注女性的收入了。

男女双方在的择偶标准是不一样的。


user avatar   lao-wu-50-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相关话题

  汉末豪族的错在哪里? 
  如何客观评价三国时代的荀彧? 
  诸葛亮明知北伐不成功,还是一直北伐,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武侯与武穆搭档,北伐能成功吗? 
  你在读三国史料时有哪些神奇脑洞? 
  如果煮酒论英雄之时,曹操问刘备,刘备第一次回答就说:“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会怎么样呢? 
  如何看待「曹操是大汉忠臣」这句话? 
  绵竹关之战诸葛瞻为什么会输? 
  如何评价满宠? 
  假如你可以举办一场三国人物比武大赛(史向主导,可兼顾演义,分四个赛场,详见描述),你觉得哪些人会胜出? 

前一个讨论
很多芯片公司明明知道做的再好,最后也逃不过华为没光刻机的命运,为何还孜孜不倦的搞研发?
下一个讨论
UFC 261 女子草量级张伟丽卫冕失败,你有什么想说的?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