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看似没在做事? 第1页

  

user avatar   solar-y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中层看高层,也没在做事呢。。。


很简单一个道理,不同层级,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基层,需要的是执行能力,冲锋陷阵鞍前马后。

中层,需要的是协调和策划能力。

他不需要亲力亲为去做具体的事情,他需要做的是,收集各种正面负面信息提供给决策层。并且提前制定出n个计划,作为他们决策的参考。等具体的战略下达后,把战略分步骤拆成若干个有可操作性的战术步骤,并落实给具体执行的人,协调沟通各个同级单位,全程跟踪完成进度,并不断按进度对策略进行微调,保障整个计划在可控范围内。

高层,需要的是统筹和决断能力。

到这个层次,连布置协调出谋划策都不需要了。他需要的是把正确的人用在正确的位置。然后在一大堆乱线头一样的信息中,捋出正确的思路。在无数个看似都很有道理的点子中,选出最有可能成功的那个。然后无论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作为最终负责人来承担结果。


打个比方。著名的平安格勒战役

基层就像和尚,需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命令。和鬼子拼刺刀,把二鬼子打得鸡飞狗跳,意大利炮轰城门楼子,冒着枪林弹雨去抢玉芹嫂子。



中层就像张大彪,我要提醒李团长,平安县城的鬼子不好打,而且打平安县城是有可能违反纪律要枪毙的。

好,既然团长下死命令了。我开始制定行动计划。

首先要把散落在各地的独立团召集起来,调查全团的兵力、素质、弹药等等,以方便重新编配。

其次侦测平安县城鬼子的兵力和部署。

第三制定不止一套攻城方案(佯攻哪路,主攻哪路blabla),还有打援撤退的全套计划。


高层就像李云考虑的是

第一,打不打的问题

打!


第二,怎么打的问题。

经过营长们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结论。

平安县城鬼子兵力不少,一个独立团搞不定。所以要把独立团所有兵力乃至县区的民兵都集中起来。至于怎么三天之内把方圆几百里的部队集中起来,那我不管。我只要结果。这个事情张大彪负责。

独立团散出去一千多人各自招兵买马,估计现在有三四千了,加上民兵估计得五千上下,部队素质装备参差不齐,得重新调配。啊擦?张大彪这小子可以啊,一下子召集了上万人?有的都用上意大利炮,有的新兵蛋子还在拿红缨枪?还有两天时间,这一万人要全部武装起来,武器多的部队要匀一部分给少的,大家开去平安城。至于怎么调配我不管,我只要结果。这个事情邢志国负责。

趁召集兵力这档口,派人去侦查敌人的部署。两天之内我要知道鬼子的兵力部署,至于用什么方法不打草惊蛇获得情报我不管,我只要结果。这个事情沈泉负责。

鬼子如果来救援,就要阻击打援。这个事情老孔老丁楚云飞。。。。额。。。负责吧。。

违反纪律可能要掉脑袋的,这个事情李云龙自己负责。


几个参谋把作战方案都拿上来了。各有各的道理

但安县城鬼子少,汉奸二鬼子多,看似兵力不少但士气很差,只要打趴下汉奸二鬼子,防御就会崩盘。所以最后的作战方案是,四面进攻快速形成突破口,再扫荡四周,不要在质疑,执行命令。



第三,承担最后的责任。

团长,让我再带兄弟冲一次吧。。我一定把嫂子救出来。。。。开炮!


未经请示调动上万人的部队,为老婆打现成,造成上千人的伤亡,无组织无纪律,这种人就算枪毙都不过分。

娘希匹,第二战区在搞什么东西。

。。。。

。。。。


当然在刘伯承陈赓他们的眼里,李云龙就是中层了。

那他们要考虑的就是。这么不守纪律造成军队重大损失的,如果不枪毙,那以后全乱套了。

一不小心闹出这么大的战果,而且李云龙能征善战,真杀了,似乎也可惜。

要怎么处理?

这么一闹,鬼子会不会反扑?反扑的力度和方向会是怎么样的?

民间对我们的看法会怎么样?果军对我们的看法会怎么样?blablabla



确实张大彪看上去没有和魏和尚他们那样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也没有和李云龙一样指挥万众发号施令。

但万一战士牺牲了,第一个补上去和敌人拼刺刀的,就得是张大彪们。

李云龙下的命令,第一个接到任务而且必须限时保质保量完成的,也是张大彪们。

谁不是顶着在自己位置上的巨大压力呢?



所谓的,高层动动嘴,中层想破头,基层跑断腿。要干得好,谁都不容易。但千万别以为就自己在干活。


user avatar   allen-8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个股份制公司的总经理,刚好快下班了,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总经理,我的期望是:

我自己不要做事,每天喝喝茶,上上网。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下属,就是中层,他们也不要做事,能够和我喝喝茶,聊聊天。

为什么?

因为一个组织追求的是整体效率,不是总经理有多忙,也不是中层有多忙,而是要整个公司都在忙。管理者反而不能太忙,需要有足够的时候思考问题,想一个事情怎么去做,作为管理者,忙中出错的代价,比多干的那点儿活损失大多了。

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最少花几百万培养的,一个合格的总经理,最少是几千万,甚至几亿的成本培养的,让他们去干具体的活,没有任何意义。除非这个活非常重要,下面的人干不好。比如:给董事会的报告、重大客户重大项目的合作计划等等。

我如何评价一个中层是不是称职?

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公司布置的任务,他有没有按照时间、质量去完成。其余的方面,只要不违规,不违纪,不违法,不丧失工作和做人的标准就行。

一个企业,就像是一个协调运转的机器一样,需要整体效率,而不是单打独斗。我最怕的管理者,就是一个人忙的狗一样,团队其他人悠闲自在,然后还一个劲的跑过来找我诉苦,领导我实在太累了,太忙了,没人可用啊。

这样的人,不堪大用。

没人用公司给你分人,没钱公司给你钱,公司要的是总体效率。

团队能力不行培养、下属干活不积极想办法让他们积极、团队氛围不好整顿,这些才是一个中层需要去做的,而不是干活。

如果一个中层管理的团队,他们团队工作效率很高,氛围很好,中层不干活轻轻松松的,每天坐办公室喝茶聊天,还没有人投诉他。而且有时给我提个好建议,发现个公司的新机会,团队上下融融恰恰,也不和别人闹矛盾,那我就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中层管理者。

这样的人,要提拔的,我还舍得让他去做事?!。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层管理人员往往是一个事情被做出来的关键。只不过它发生的作用并不一定是物理上推动这个事情,所以你觉得他们没做什么。

举个例子,上次领导说明年我们收入要再提升一点哦。也就是对今年的增长,上级领导并不满意。但高层的领导只会提这样的概念性,就好像说你听国家领导人的报告里面不会跟你说明年GDP一定要增长多少这种具体数字的。只会说我们要加强发展什么重点发展哪里。

这时候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来了,根据上级领导说过的这个概念,比如他说收入要增长一点,那到底增长多少?增长多少上级领导会满意,同时自己这边又能完得成,增长这么多的同时要花多少成本?增长这个的同时,会不会减弱别的发展机会?增长这么多,到底怎么完成?由谁来完成?等等。这一系列可实现的操作型计划往往是在中层管理者这里形成的,就好像国家领导人定下一个总的框架需要干什么,但具体怎么干,往往是省长市长来决定的。

虽然中间这一层翻译的工作是由中层领导来干的,干完以后他可能把具体实施的工作就布置到了他的下级头上,但并不代表中间这一层没有干工作。同时当这个事情出了事儿的时候,上级领导也会直接怪中层管理者,也就是你要承担责任。有的时候你的下级犯了一个你根本就不知道的,莫名其妙的错也需要你来承担责任。

比如疫情防控很严的时候,你手下的某个地方爆发了疫情,你可能作为一个省市级的领导,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儿,说白了,这个事跟你也真的关系不大,但没办法你一定要负责任。

而往往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推卸的,并不是想象中的你可以把领导责任往下推。下面人的犯错他承担具体责任,而你承担的是领导责任,具体责任可以找人推卸,而领导责任则是八竿子打不着,你都要承担。

所以你认为中层。管理者没干什么工作,但事实上他们往往是那些干的工作不被人看见,没干工作也要承担责任的人。我承认在有些公司中层管理者是比较豪横的,但在大多数地方中层其实是最不好做的。


user avatar   jian-dan-de-dian-nao-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正常。因为工种不同。

你用一线的眼光来看中层,你自然无法理解中层的工作。当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你会发现你需要思考的事太多,每个决策和判断都需要谨小慎微。你只需要考虑你自己的手头的事,他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团队过去事的屁股如何搽干净,现在手头的事如何推进,未来还有哪些事需要开展。下面的人要如何用,如何管,如何分配工作、利益。遇到狗屁不通的文稿和方案看的一肚子胀气。对上还得和颜悦色,尽可能满足领导和甲方的各种诉求。

你以为他没事做,但其实一个负责任的中层,脑子里有做不完的事。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要真这么想,这个逻辑套在老板身上也没多大问题,为什么大多数老板看似没在做事,但是为什么利润拿的最多?

那我们把老板踢掉行不行?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搁这儿玩黑魂呢?


大象比尤姆敏捷多了,而且博尔特也没有翻滚无敌,很可能是大象看到博尔特和苏炳添,分别一鼻子抽飞,然后一脚踩死。


user avatar   Bloss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xin-qiu-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刚入职场的你,理想薪资是多少哦? 
  作为面试官,你对「我不懂,但我会努力学」的应届生怎么看 ? 
  《守望者》反映出什么哲学课题? 
  你所见过职场潜规则有多深? 
  新晋管理者都有哪些容易犯的管理错误?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还是决策? 
  当你对一个物理现象一直问为什么时,怎样确保它不会落入哲学的领域? 
  儒家学说主要是伦理学,经过伦理学教育后,科举考试选出的进士们为什么就可以治国? 
  如果大众是不理性的,那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有哪些著名的鸡汤其实是瞎编的? 

前一个讨论
我想问问大家怎样看待大男子主义?
下一个讨论
什么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你对环保有怎样的认识?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