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两次亡天下,汉人到底失去了什么?还能寻回么?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失去一些优越感,寻回一些历史教训。


喜欢岳飞的,大概没几个会惋惜南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王爷没有辜负河南,他来了,他赢了,背嵬军打崩了不可一世的铁浮屠。

金人在黄河以南屡战屡败,金人在黄河以北义兵蜂起。是金人想议和,而岳王爷想一波打穿到吉林去,直捣黄龙府。

但他走了,被“世世子孙谨守臣节”的赵构十二道金牌弄走了。

十年功废,千古奇冤。身后留下个只要半壁江山的偏安朝廷,最擅长的是加税。


岳王爷二十岁跟着宗泽宗爷爷的时候,洞庭湖周围已经因为赋税过重而爆发了钟相杨幺起义。规模号称数十万众,逼得南宋出动了御前和神武军。

最后还是岳王爷来劝降招安。

而岳王爷死后,这税就没回过头。

赵构上台之初,南宋岁入不过千万;到绍兴二十七年(离赵构禅位还有五年),南宋岁入就到了六千余万;三十年后赵构死,南宋岁入八千余万,超过北宋。

仅是北宋的残山剩水,又靠得是自然经济的增长,这钱就是从普通人身上刮下来的。北宋时两浙路的岁入是三百三十余万,八成是盐茶酒税;南宋孝宗时涨到一千余万,烟茶酒税还不算在内。


都说是南宋擅长搞经济,可农民起义不是这么说的。

前有福建盐贩范汝为,打着“科敛诛剥,民不堪命”的口号,发展到十余万人。绍兴元年逼得赵构派韩世忠带兵三万来围剿;

范汝为的西北边就是钟相杨幺。

孝宗继位第一年,湖南爆发李金起义,打下桂阳郴州,打进广东广西;十年后湖北茶贩赖文政也起义,四百茶贩打到四千,转战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倒霉遇到了辛弃疾。

三年后广西李接反,口号最直接:十年不收税。

整个南宋,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就没怎么安生过,到处是“贼”。而且还不是三国时期那些少数民族的“蛮”,大多就是汉人。

造反理由还很统一:税重,米价飞涨,饥荒,

800毫米等降水线以南,当时人口也不多,能搞出饥荒也是一种奇才。


都说晋朝得国不正,五胡乱华是历史耻辱。

可人家东晋也没丢过身份,也没认过蛮夷。不仅回过洛阳,甚至还打回过长安。

南宋那是什么玩意?

亡给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没什么好嘟囔的。还不如说遇上这样的对手亡国,还挽回了一点体面。

崖山海战,十万兵民跳海殉国,很惨烈。但这个惨烈是谁导致的?谁在蒙古大军临境还搞迫害,逼得身在川中的名将刘整降元、交出四川?

文天祥想跑到福建抵抗,已经半崩溃的朝廷这时候还在拦着,因为怕他掌权。

腌臜事太多,该亡了。


明朝我就不说了,这块是知乎显学。

什么水太凉、虚空葬礼、共赴国难几百两,简直是废物点心的集大成作品。

南明甚至都不能算一个有效的朝代。


我们说到亡天下,总觉得是天下好好的,然后外面有人一打,抢走了。

其实一细看,都是臭不可闻。

基层瘫痪、治理仅限于县城、赋税财政崩溃、不得不加税于是恶性循环、无业无地流民滚雪球、朝堂上毫无政治理念只顾敛财与党争。

五胡乱华前是八王之乱,五代十国前是黄巢,满清入关前是李自成。

如果说汉族失去了什么,那就是失去了一些狂妄,失去了对世家大族衮衮公卿的信心,失去了皇帝的“天命”。

刀是鞑子砍下来的,但鞑子是皇帝、是朝臣、是大儒们放进来的。北京没有问题,建州就没有问题。北京有问题,鞑子可以砍你,瓦剌可以砍你,安南都敢砍你。


对于中国这个大国,很多事情不要搞民族主义,因为丢人。

这么庞大的国家,拥有这么强悍的战略潜力,最后居然要用血脉宗亲华夷之辩的上古意识形态来搞动员。

小国这么做能理解,抗日时期这么做也能理解。但回看历史,更多时候应该问问:

你们是典守者,天下在你们的管理之下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我个人从宋明的灭亡里,只看到了两千七百年前的一句名言:

肉食者鄙。

可怜的是肉食者鄙一下,就要有百万普通人为之用血肉买单。而后人看到这百万血肉,第一反应却不是肉食者鄙,而是对面的普通人。

让人想起清末时对烈女推崇:洋鬼子来了,把我国女性侮辱了,那这几位女性必须要自尽,我们还会给她们立块大大的牌坊。

至于国家怎么搞到洋鬼子可以随便来了,不问。

民族主义有好有坏。这种拿个说不清的DNA来为尊者讳、来掩饰统治失败、来转移视线的,好孩子不要学。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似的问题想了很久。

比如说,清朝前期的时候,土尔扈特东归。土尔扈特当时是一个强大的蒙古部落。但是东迁导致他们损失殆尽。

土尔扈特的敌人只是沙皇俄国。

我们常说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常说落后的原因是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差距。但是我一直有一点点疑惑在心里,那就是沙皇俄国这个时候是个什么工业社会?

这个时候俄国不是农奴制吗?

其实我原先也是以为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代差问题是核心问题的。但是后来怎么想怎么不对。

你管18世纪沙皇俄国这种遍地贵族、遍地大地主、遍地农奴的社会叫工业社会?

这工业社会的门槛到底怎么设置的?

美国搞奴隶制你说是工业社会我也就认了,大不了就是产业分工不同,美国奴隶制是低端产业链。这俄罗斯上边是皇帝中间是贵族下边是地主底层是农奴,这玩意儿妥妥一个“后金”,怎么就工业社会了?

合着工业社会就是入关前的后金?

那要这样说,明朝败得不冤。

我觉得真正的问题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生产关系,第二个才是生产力。

生产力作为基础动力,一般是发挥主要作用的。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可以被生产关系所决定。

我们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基础造就的上层建筑,形成的特定制度设计,也可以反过来进行推广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

比如说后金的经济基础造就的上层建筑,推广到明朝,就反过来造成了与明朝有明显差异的清朝以及清朝的经济基础。

像沙皇俄国,他们明明是农奴制的,但是他们不断优化官僚机制,不断强化军事工业,就越来越走向文明先进。

像后金满清,他们明明是在明朝相对沙皇俄国先进得多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他们不断强化奴化教育,不断压制工业发展,就越来越走向愚昧野蛮。

这个事儿我们看农民起义就很清楚。

我们看唐末农民起义,讲的都是均平的问题,直接讲经济诉求,讲政治纲领。再看宋代农民起义,一开始还是王小波李顺以经济诉求为核心的农民大起义,后来就变成方腊的魔教起义了。说明经过宋朝的社会治理,社会已经快被治废了。

到了元末农民起义,就需要用白莲教的宗教名义才能聚集群众,起义领袖居然是个和尚。再看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张献忠谁也不讲宗教,开口就是三年免粮,直截了当的经济诉求。说明经过明朝的治理,社会总体还是前进了。

再看清末农民起义,乾隆末年王聪儿白莲教大起义,咸丰末年洪秀全基督教大起义,光绪年间义和团民间神道体系大起义。得了,又开始宗教化了。这说明社会又开始倒退了。

事情很清楚。问题的关键跟工业化关系不大,最大的关键就是生产关系导致的发展方向问题。

再往前捋捋,隋朝农民大起义就讲经济纲领。而往前推,南朝东晋就讲宗教,往前推到东汉,很多都是道教大起义。反而北朝的起义,像六镇大起义,作为统治阶级内战和农民大起义的混合产物,政治诉求很明显,宗教色彩基本没什么关系。

再往前看,两汉时代很流行谶纬之学,特别是东汉。东汉末年就是道教大起义。而西汉末年尽管有什么“传递西王母圣火”的重大事件,汉哀帝还搞过什么再受命的闹剧,起义本身还是主要针对经济问题来讲的。秦末农民起义借着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家,实际上干的事情则是“张楚”。

综合来看就是,阶级固化,以及纵容剥削阶级垄断一切,必然导致严重的愚民政策,导致社会整体竞争力明显下降,最后导致亡国灭种。

就连农民起义都只能走宗教路线,就距离灭亡不远了。

这个事情上中国和西欧还不一样。西欧都是宗教国家,这种社会属于十八层地狱底下又掏了个地下室。他们起义用宗教名义属于商纣王碰上了夏桀,半斤八两。

这样对比以后我们会发现,西方近代社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两个。

一个是西方由于地理条件的优势,发现了美洲,获得了巨量的资源输入,极大刺激了社会发展。这是客观外来因素。

一个是西方由于打通了与中国的联系,获得了中国千百年来建立起来的成熟政治制度的加成,极大解放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急剧解放与资源财富急剧增加,刺激西方社会快速发展到了工业时代。

所以,工业时代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土尔扈特被沙皇俄国吊打,与他们仓促远征有关系。也与他们的社会制度落后与关系。

清朝以主力大军对抗俄罗斯的远征队,看起来是武器装备技术落后造成的,实际上是由于制度落后造成的。

或者不能说是完全的制度落后。毕竟当时清朝还是比俄国的农奴制先进一点点的。清朝当时属于部分的农奴制。

可能这样说更准确一些:

西方学习了东方的先进制度以后,生产力快速发展。再加上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导致他们的工业能力明显提升。于是西方终于摆脱了过去千百年来由于制度落后、资源匮乏造成的不利局面,具备了与东方国家一较高下的能力。

这样,逐步解放和建立有效的官僚制度、终于进化到中国东周后期、秦汉时代制度水平的沙皇俄国,就具备了出兵远征,以少量军队打击清朝主力的能力。

接下来沙皇俄国还要继续进化,于是沙皇俄国就越来越能够吊打清王朝。最后沙皇俄国爆发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实现进一步的制度进步的俄国甚至还能够吊打当时已经很进步的欧洲各国。

我曾经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搞救亡图存,其实是从1644年明朝灭亡以后开始的。明末思想家之所以会讲出“亡天下”的概念,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是一次亡国灭种的危机。只不过他们对灭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后来清朝民国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灭种的认识。

在此之前,宋朝的时候对此认识还不够充分。

所以宋朝已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是理论认识上不明确。我听说苏联曾经有看法认为中国近代悲剧从1644年开始计算的,这其实也挺对。当然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考虑的。

1644年和1640年差不多。的确可以算近代史的开端。1644和1840的最大不同在于,1644年开始计算,说的是我们从那个时候起错失了近代化的机会。1840年开始计算,说的是我们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被迫纳入代化体系中的被压迫阶层。

从理论上来说,1644年更加深刻一些。从实际发生改变来说,1840年更加现实一些。

1644年是我们失去了机会,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1840年是1644年失去机会的后果开始全面揭晓。

越通读历史,就越会发现,中国所谓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主要就是在战国社会改革和秦-汉初社会改革的巨大进步基础上混吃等死、逐步堕落。你不能说期间没有明显的制度建设进步,但是划时代的社会改革十分匮乏。这两千年里值得一提的改革,分别是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以及以此为代表的战国各国变法。建立了各种经济、军事制度,以及各种职官制度),秦汉统一制度(指秦朝和西汉前中期,下限可以到汉武帝时代),北魏均田制,南北朝品级职官制度,明朝均田和科举制。全球社会开启近代化进程以后,各国的改革各方面大多数不过是重走了战国秦汉改革之路,殊无新意。真正值得一提的、最重要的社会改革,其实是列宁式的政党制度。我国以及我国周边几个国家之所以可以迅速进入现代社会,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是儒家化社会,而是因为他们是学习了战国改革建立了普遍的雇佣官僚制度的治理体系的秦汉化社会。然后在这个社会结构上,再加上引导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工业时代导向,才形成了他们的现代国家。

这个工业时代导向在很多国家都有,但是能够搞起来的不多。非洲国家很多原本处于部落时代,建立的王朝也不够严密。这个例子我们就不说了,单说地理上很接近的南洋地带,就很典型。你像印度尼西亚,拼了命的抬高马来移民的地位,打击华人移民的地位,但是效果很差。原因就是华人早就经历了秦汉改革,能够接受与秦汉改革延续性很强的现代社会体制。但是马来移民就没有这个传统,怎么补贴也融入不了现代社会。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中国人在这两次灭国中失去的东西很多。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总算没有失去基本的文化传承。蒙古帝国搞得粗率不堪的统治制度,终究还是让朱元璋改了过来。所谓元朝失之以宽,其实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元朝失之以粗。

元朝学什么不好,非要学西亚。不识货。

我们在这两件事上需要总结的教训,是不要觉得落后力量就灭不了自己,要时刻保持刻苦奋进的精神。至于有人想借题发挥,打击民族自信。除了必要情况下打击他们一下、避免欺骗别人,平时不用管他们。因为跟他们讨论只会拖后腿、浪费精力。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正事上比较好。

总结一下吧。

定向培养,这是一个关键策略。

培育而且要筛选,这样才可以塑造社会。

教育工作本质上也采用的这个策略。组织工作也是。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高赞说得好,说失去了当汉奸的羞耻心,从此当汉奸、忝外敌没什么好羞耻的。这是文化和精神方面(两次亡天下,汉人到底失去了什么?还能寻回么?)。

物质方面,失去了第一个实现工业革命的机会

古代我们不但与周边国家比较,而且与欧洲比,生产力、生产技术和组织能力都有明显的优势。明朝的时候手工业发达,瓷器、丝绸、茶叶等手工业产品已经沿海上丝绸之路卖往中东,进而转销欧洲。

而明朝的手工业基础与宋朝发达的工商业分不开。宋朝的贸易也遍布印度洋沿线。

但元朝一锤子把宋朝砸碎了,试图把草原上的那套管理方式和文化推行到中原和江南。幸亏朱元璋力挽狂澜,恢复了中华正统。但是,由于受了近100年(北方几百年)的逆流,直到明朝接近中期生产力才恢复到宋朝水平,海上贸易才又兴盛起来(宋朝的时候泉州有30-40万中东色目人定点长期做贸易)。

然而就在欧洲轰轰烈烈大航海时代,轰轰烈烈抢占殖民地,到处抢黄金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工业化前夕),明朝又被外部力量消灭了。

精巧的手工技艺被成为“淫奇巧技”,明朝翻译的〈几何学〉被束之高阁,〈天工开物〉被定为禁书,原本先进的火器既不发展也不使用。原本领先的内阁制在西方被采用,在发源地却被取消,代之以体现皇权的军机处。

从技术上和治理方法上均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究其原因,就是在少数统治多数的社会里,统治层为了防范多数和维护统治,不惜放弃技术的升级、牺牲多数人的福祉。今天的印度其实就是如此,一亿人玩弄12亿牲口。

就此我们古代技术和文明的进步多次处于前进-倒退的徘徊阶段。原本领先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治理方法,生生被欧洲超越了。

以至于当人类第一次实现全球化的时候,规则都控制在白人手里。


历史终究回归常态!


user avatar   xiao-wang-zi-97-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失去了“当汉奸的心理负担”,软骨头们倒戈地越来越轻易了。

两次亡天下,并没有亡意志,但亡了汉奸们的羞耻心和背德心。从此,华夏大地再也不缺汉奸了。他们用自己成功的背叛,告诉了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利己很多时候可以战胜正义。这种对正义的践踏和对人性的泯灭,其危害可能远远超过了一个王朝的覆灭。

脊梁骨都被一群汉奸戳掉了!

自信可以找回,文化可以复兴,辉煌也可以重铸。但被涣散的人心,不知要花多少力气才能重新聚拢。今天,辽金可以和宋来争正统,清粉能和明粉大战三百回合,辽金元清也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一切好像都很美好,这是前人从未敢想的一个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

虽然,任何一个族群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软骨头,汉人也永远不缺闪闪发光的英雄们。

可是:

南宋灭亡时,还有崖山十万人投海殉国的壮举;清军入关时,却已有人开始主动投降;后来,汪精卫们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在投降。

可是:

灭南宋的主力还只是辽金治下的汉人,而参与灭明的,却有无数主动倒戈的明末将领。今天,有人开始毫无压力地当现代汉奸。

一次比一次突破底线!条件也一次比一次宽泛!永远有很多人奋起抵抗,但就是挡不住有人想投降。我无意指责元清,更不觉得张弘范等人是汉奸。但在遭遇危机时,汉奸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多,汉奸的分量也一次比一次关键,他们甚至一次比一次“成功”,结局也越来越“美好”。譬如,洪承畴作为被清廷点名的贰臣,今日也有人堂而皇之地将其按照“开清第一功”去纪念。

人心至此,不可思议!

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寻回,不曾拥有的都可以拥有,但只有“软骨头们对当汉奸的耻辱和恐惧”再也找不回来了。刘彻为什么一定要重罚李陵?倒戈是心理破防,这个防御一旦被突破过,就是永久性伤害。我们有那么多的英雄,有那么辉煌的历史,但要有多少个岳飞,才能弥补一个秦桧给社会信任带来的伤害?所以,今天有人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可以毫无压力地选择出卖,而这也绝不仅仅只限于汉人群体。这也是我反对将元清负面信息模糊的原因:你不讲清楚利害关系,有人就可以有样学样,有人就会以为没有关系。

秦桧已跪了快一千年,我们要做的就是世世代代铭记历史,正视历史,绝不允许有人翻案,保证两千年、三千年以至于万万年之后,秦桧、汪精卫们依然还跪着。也许只有这样,才会重新造起汉奸们内心深处的恐惧:遗臭万年就是汉奸们的最终结局!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服运动过于泛化,反倒让实质淡化。

不必翻那么远,五胡乱华、蒙古南侵之类的,历史过于泛化,就失去意义了。

就讲晚清七十年,民国四十年即可,整整五代人,彻底生活在绝望中,完全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甚至丢失了民族意识。

共和国七十年,前三十年摸索中迷茫了两代人,后四十年奋斗中觉醒了三代人,就抓这个重点,狠狠地叙事,找到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就行了。

然后继续规划、设想、憧憬,在宏大叙事里找准方向,切中要害,寻找话语权,抓好叙事方式,自由、贴切、亲民,中华民族自在地立于世界之林的那一天,也就眼么前了。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大圈,大多数答主,都认可“亡天下”是指两次神州陆沉,尤其是后一次。

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玩味的。

我就问一个问题:满清早已被推翻,如今桃花石人的民族地位、桃花石主义的觉醒程度,“皇汉”们满意吗?桃花石人摆脱了“亡天下”的阴影吗?

我想“皇汉”们的反应必然是否定。

大家都很清楚,桃花石主义绝不仅要求统治者不是异族,更要求一种绝对的自信:桃花石是中国的绝对宗主,桃花石本位是中国的价值轴心,中国是以桃花石审美为至高信仰的共同体,我最强,我是主宰,我是太阳,“天下”之内,唯我独尊,也就是所谓的“皇汉”。

“皇汉”本身并不是贬义词,中国历史上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确实如此,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皇汉”在历史上的终结,远比所谓第一次“神州陆沉”的元朝还要早得多。

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汉人如皓月之于群星的绝对优势期,是自商朝而始,终结于唐朝。自五代十国起,先是天下大乱,再是北宋/辽的对峙;续以南宋/金的对抗,这两对南北交锋都是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随后是元清两个异族朝代,中间插着明朝。在这千年时间里,汉人和异族集团只能说各有千秋,虽然汉人人多,但在争霸天下上并无优势,直到工业时代来临。

“皇汉”的时代,早已随着唐朝的星落,走远了。此后的千年里,汉人和异族一直呈现着犬牙交错的竞争状态,汉人并无惟我独尊的地位。如果说前两千年,中国的天下是汉家绝对主宰,那后一千年,这天下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群星戏。对于桃花石人而言,“我即天下”的历史,已经结束一千多年了,甚至激进点也可以说,汉人在公元10世纪就已“亡天下”了

为什么会这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的扩散比技术的进步快得多。这种技术,既包括军事技术,也包括政权的组织术。

汉人和异族差距最大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汉人在政府建设、军制设计和武器装备上相比仍然是部落的异族形成了代差的优势,虽然四分五裂但异族一点办法没有,战国七雄甚至不需要把主力放在北边。随后技术扩散导致差距缩小,匈奴对汉的威胁就大多了,五胡乱华期北方沦陷,并形成了不少异族国家,而辽的建立又是一个标杆式事件,标志着异族终于具备了完整的政府、正规的军制和先进装备,和汉地的代差消失了,从此汉人的系统性优势就没有了。

自异族具备了建立帝国式文明的能力后,人数固少,但辽金元清接二连三地诞生,横向对比同期汉人集团不落下风,和汉人分庭抗礼是千年的常态,无论哪边取胜都不意外。所以,一个可能让桃花石主义者不愿接受的现实是:同属大中华圈的一分子,汉人相比异族并不优越,大家骨子里都是同一档次的玩家。

“亡天下”让汉人失去了从容淡定傲视大中华圈的绝对自信,而且这种失去,不是一百年,两百年,而是一千年。甚至在满清衰败以后,也依然如此。

本来,“亡天下”以后也不是不能挽救,正如“皇汉”总喜欢说,中国理所应当是汉本位的中国、汉人的中国,汉家雄风、汉家衣冠才是中国之本,桃花石主义合当主宰中华;但我们人类从来靠的是拳头说话而不是嘴炮,无论要鼓吹什么主义,首先你要打赢,才能输出价值观;打不赢,一切都是屁话。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1840年后,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前仆后继尝试了很多道路,最终发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其实这话说得已经非常客气了。自近代史以降,桃花石主义曾进行过四次问鼎神器的尝试,一次太平天国,一次辛亥革命,一次北伐战争,一次抗日战争,天国和民国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有一说一,这四次都完全有机会荡涤宇内,取得最终胜利,结果一个天京互屠,一个称帝闹剧,一个政变清洗,一个神器易主,无不以内斗自爆为惨淡结局。

那就谁也没有办法了,给你机会你不中用,那就换有用的上,最后,还是毛主义管用。

我们其实都知道毛主义建立的是一个压制nationalism,尤其是主体民族nationalism的普世国家,我也非常理解“皇汉”的怨言,平心而论,桃花石主义确实被压制了半个多世纪,发牢骚是情有可原。但你们也要知道,浪费机会是要付出代价的,机遇不是什么时候都有,历史竟然给了你四次机会摸朱元璋,在人类文明史上已经是罕见的宽宏大量,把握得住,真的德意志化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结果你次次拉胯,又怪得了谁呢?

到得今天你再来对亡天下各种痛心疾首,垂胸顿足,痛陈这个阶级那个主义对桃花石不公,有什么用呢?我也知道你们想说的是失去了桃花石主义和桃家传统的骄傲和自信,极力想寻回来,然则早干什么去了?历史给你四次机会都不珍惜,现在才想起来输出情绪,对不起,晚了。也许以后还有机会,但会不会因此承受老大哥在三十年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惨重代价?那就谁也没法预料了。

某种程度上说,这四次失败,既有意外因素,也在情理之中,一次是偶然,四次就不是偶然,它不过是桃花石主义在10世纪起进入漫长衰落期的历史缩影。所以题主的问题可以这么回答:

自大唐灭亡后,千年以降的“亡天下”让汉人失去了华夏史观下“天下共主”的从容和自信,丢掉了在精神意义上主宰中华的圣杯,不得不接受以妥协的方式与群星共享神器,让中国转变为兼容并包的拼盘大家。至于未来能不能寻回,考虑到“伟大复兴”的最关键一步恰恰靠的是与民族主义不可调和的普世主义来完成的并已取得惊人的成就,而改变的成本以历史经验而论高得惊人,因此在路径依赖之下,短时间内,就别想指望了。


user avatar   kan-xing-kong-de-cang-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丢失了狂妄自大和内斗本能,还让大家明白内斗和狂妄自大是有多么的危险╮(╯▽╰)╭

大怂怂建立的时候,士子得了赵大的首肯可以随便攻击朝廷,顶多挨顿打(完颜构初年斩了俩实在不长眼的,那算是跑南边儿以来九妹极少数有点判断力的时刻之一),于是飘了,历代疯狂贬低大唐的就他们一家,而且随着大怂怂被这种人闹亡,再也没哪个朝代——纵使是看汉人都是渣渣的大元也没这心思╮(╯▽╰)╭

大怂怂的士子们是怎么贬损大唐的呢?主要从前期胡汉一家、后期军阀割据来损。

大唐各种任用胡人将领,突厥、契丹、吐蕃、回纥、铁勒、百济、新罗、倭国、高句丽等等等等,文臣武将共聚一堂,各国宗教海纳百川,木速蛮、拜火教、景教这些过去中原朝廷都没怎么听说过的教派,都容纳进来给了合法地位,还一度赐天师法号和紫袍……

各路文化思想在境内交互,在别人别的朝代看来乃中华帝国天威浩荡,“万国来朝”,在大怂怂的士子看来,什么玩意儿,分明是万国来艹……胡汉哪儿能共聚一堂!看看后来,这教那教的淘虚国力,胡夷将领拥兵自重到处叛乱,活该给自己搞成这么个样儿,呸呸呸!

至于大唐的节度使制度,那更是被用来黑的黑点儿——随意下放军权、驻兵权、财政权,看看成了什么样子,宦官能带兵,还敢废立皇帝,就这,也敢自称中华上国??

大怂怂的士子们就这样,一提大唐各种黑,也就是史官还能中立一点儿……

反正大唐的遭遇,大怂怂的确避开了,然而其农民起义之盛,古今未曾有也,比大清更可怕。

赵大赵二刚坐稳江山,四川王小波就扯旗子造反,要为天下均贫富,闹腾快十年,终于平定。

之后大的起义直到昏德公上位没几个,可遍地盗贼蜂起,国家治安烂到只能维护城市安定(还好大怂怂城市化很强),甚至一到上元节这类大型节日庆典,绑架、抢劫、偷窃、拐卖事件层出不穷,郡主出来看灯都能给贼人掳了去……(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里引用过一小段)

究其根本,大怂怂这帮士子比起大唐的士族门阀有过之无不及,除了没部曲,盘剥天下、扰乱国政、破坏治安的就是他们的嘴和笔。

等到昏德公上位,山东宋江江南方腊,后人还演绎了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可谓遍地起义,国事大坏,尽管昏德公时代大怂怂版图最大,西边到了且末,北边买了幽州,自己还厚脸皮铸了黄金九鼎(没铸好炸了一个)……

然后就被还处于渔猎状态、进辽南京城要一百个黄罗伞(不知道那是皇帝一人才能用,要给部下打几个)的治国一头雾水的大金国给打进了开封府(ーー;)

接下来昏德公、重昏侯、完颜构的神操作,咱们就不多说了,说跑南边儿大怂怂又干了什么。

比在北边儿还猛,苛捐杂税一个不漏,靠岁入成了中华帝国历史最富朝代。

相对的农民起义遍地是,哪个皇帝在位都不消停,完颜构时期有钟相杨幺在洞庭湖起兵建楚、福建盐贩号重建大闽。

孝宗那种大怂怂为数不多有点骨气的皇帝一上位,又是茶贩子造反又是米贩子造反又是盐贩子造反,打着十年不收税的旗号,硬是从几百人打成成千上万人,转战几个财政大省。

等到快灭亡,还要内斗,气得刘整投了大元(不想和曲端一样被烧酒+黄纸+火炉折腾死),陈宜中逃了占城。

侨居回商蒲寿庚本来还想看看风向(当时文天祥上书来借兵),这大怂怂一内斗死拦着不让去,姓蒲的立即扯旗跟了大元,把进了泉州的赵氏皇族灭了一大半(╯‵□′)╯︵┻━┻

讲真,虽然崖山海战极其惨烈、十万军民投海万分悲壮,本仓鼠还是觉得张弘范在海边刻字“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一点不多余。


但是大怂怂早期拉胯,后期拉胯,加起来还没南明厉害。

大萌时期,牛是真牛,文官操蛋但也有几下子,不然皇帝不干正事这帝国还能稳健运转200年也是绝了;但文官内斗是不顾周期律的,赶上崇祯这么个冒进的,活活耗死了╮(╯▽╰)╭

等到南明,明明还有半壁江山,大顺大西也愿意枪口一致对外,只要大萌给个封爵一切好说,可文官一咬牙去你大爷的反贼,你们比夷狄还可恶,宁可扶持吴三桂也要联虏平寇。

结果呢,江北尽失,明明大同胜券在握也扔了,南京小朝廷一年就完;后面那几个小朝廷更可怕,就唐王(隆武帝)还有点儿能耐,结果也架不住文臣闹腾,逼得皇帝逃跑的时候嘴里含着汤圆(还是掏钱买的)就给抓了;鲁王、唐王他弟、桂王各种文官争正统,大敌压境了还为正统决一死战……

永历帝更惨,在被吴三桂拿弓弦勒死之前,目睹文臣在卧室旁边开赌场天天喧哗,还抢劫皇帝私人财产ヽ( ̄д ̄;)ノ

这一行人逃到缅甸了还不消停,文官跟人缅甸王跳脚要争正统待遇,非得要进首都王宫歇着,气得缅甸王立马派人跟大清联络,搞出咒水之难掐灭了南明最后的复国希望。

总之《南明史》各种看了高血压,你能看到狂妄自大和内斗的集大成结果(。ω。;)

别的咱们真的一样没丢,个别人拉胯,那是从古至今什么时代都有的,别担心,古代成不了气候,现代也一样成不了气候。

丢了狂妄自大和内斗本能,这于天下幸甚,于百姓幸甚,于自己幸甚。


user avatar   Sssi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这问题问的是 “两次亡国汉人失去了什么?” 对于汉服题主并没有着重强调,他只是提到现今汉服运动风起云涌,主要是年轻一辈,他们认为复兴汉服能为中国带来什么,那么我们失去的到底是什么?能寻回么? 结果大部分回答却是偏向于喷汉服,强行躺枪。包括有些赞数挺高的回答,简直就是在嘲讽,没答出个正儿八经,废话倒是说了一堆。

一提到什么元清亡国,就有人反驳说什么“白垩之后无世界,恐龙之后无地球”或者就是什么“元谋之后无华夏”...那照这样说世界上的国家就没有亡国的,也不存在亡国这一说法了。 宋元战争时,宋和元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包括后来的明清战争也是。(明清交战时明方的史料中明朝自称为“中国”,清方的史料也称明朝为“中国” )

之前在别的回答上看到有人说中国古人没有国家观念,别搞笑了,文天祥辛弃疾为国家鞠躬尽瘁,合着只是保卫朝廷罢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瞎写的么?
我在这不过多的讨论元清到底是不是中国,直接回答题主问题。
「两次亡国汉人损失的最主要的就是民族自信/气节,其次是文化。」

清代的社会风气以及老百姓们是个什么样,不用我多说了吧?

顺便,看回答里那么多关于汉服的,我也说几句。大部分知友都是喷某些汉服党穿的汉服是戏服,影楼装,材料型制都不对,或者某些同袍压根不懂型制,穿着淘宝上卖的跟cosplay似的.... 我想说,这些情况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汉服党里面有什么都不懂的人,也有跟风狗,这是事实,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真正懂汉服,并且致力汉服复兴的理性同袍。
况且,复兴一种传统文化(而且还是已经没落300多年的)怎么可能会是一帆风顺,不走弯路,没犯过错误,顺顺利利的就复兴? 一场新运动兴起,注定会有跟风狗,也会鱼龙混杂。汉服复兴需要时间,也需要完善。

我是汉人,我就有资格穿汉服,这就够了。


我深爱着我的民族,无论她曾经没落多少次,我依然为我是汉族感到自豪。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她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亡天下,中华文明丢失了原有的皮表 —— 比如汉民族曾经引以为傲的“衣冠”。

还有人觉得丢失了士大夫气节,民族精神,如此种种。

其实这个顺序是不对的,是顶级士大夫先失去了心怀天下的“格局”,然后才亡的天下。

两次亡天下,把士大夫,尤其是江南士大夫给整明白了。

不管上面是谁当皇帝,不管是汉民族还是少数民族,不管是姓赵的、姓朱的,还是姓孛儿只斤的、姓爱新觉罗的,其实没什么不一样。

天下,迟早还是是黄老爷们的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


所谓“进取精神”或是什么其他的民族精神,并不是在亡天下之后丧失的,而是在亡天下之前就丧失了。正是因为丧失了正面的精神与属性,才会亡天下,然后丢失原属于自己的皮表。而不是亡天下后才丢失了精神,因果不能倒置

东南士族本身有它的偏安属性而东南士族在考试制度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更容易掌握帝国权柄,这是自然规律,避免不了。

只有完成了“向士绅高效征税”这个成就的王朝,才能成为“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只能说,很可惜,没有一个朝代完成了这个成就。

明清,都是差一点。清朝的改革稍微彻底一点,但最终也半途而废了。雍正有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手腕,但可惜最后让士绅联合自己的老婆儿子,把自己一碗药药死了,人亡政息。

说到底,是自宋开始,东南士绅的实力就太强了,比任何一个王朝本身的实力都强太多了。


我这话也许有点不中听,但事实是,东南士绅和中央王朝的关系是对立的,这一点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开始就是这样了。

都说江南是“鱼米之乡”,那请问什么叫鱼米之乡?

“有一亩地,就饿不死”

“同样是一亩地,产量更高,能供养更多人脱产读书”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水土流失,西北、关中、中原土地变得贫瘠,遇上灾年,自耕农活不下去,甚至小地主活不下去完全再正常不过了。而江南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只要有田产,哪怕稍微灾荒一点的年份,也是饿不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

如果中央王朝是个“强朝廷”,为了维系对全帝国的统治,它应该怎么做?损有余、补不足

所以,在农业时代,东南、华中、西南地区的士绅阶层,天生就具有“偏安”属性,“天下”对这些人来说是累赘,而不是财富。

中国古代,是“科举取士”,科举是要读书的,想要读好书,是要脱产的。

东南地区,自耕农家庭就可以供养一个人脱产读书,小地主们就可以供养更多的人脱产读书了。而土地相对贫瘠的西北、华北,供养人脱产读书的能力就低很多。

东南地区读书的人口基数大,而且是压倒性的优势。

那么,东南通过科举的人是不是更多?官员中,东南士族的比例是不是就会很高?

中央王朝想向东南士族征税,这压力、这阻力得多大?

想向穷地方征税,阻力相对来说,是不是就小很多?

王朝大概中期,就会需要税制改革。厘清全国土地、人口,财富状况,并且向富裕的士绅高效地征税。

这次大考,迈过去了,朝廷有很多钱、有很多人,那就是汉唐;

迈了一半,卡住了,就是明清;

迈不过去,就会变成挫宋。


user avatar   li-xi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家之言,不认同,有启发。




        

相关话题

  这种规模的舰队在二战前夕算什么水平? 
  反爱国情绪是如何出现的? 
  古希腊有什么黑科技? 
  康有为真的是妄人吗? 
  如何评价郭正亮? 
  为什么明朝要重启人殉制度? 
  为什么国人仇视华侨? 
  中国为何没有走向殖民,而是形成一套华夷秩序? 
  为什么知乎上的国师这么多? 
  湖北在中国是怎样的存在?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豆瓣“她说”小组管理员号召禁止赞扬奥运会男性运动员,只允许批评这一行为?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红为拍视频盗走卫辉救援船,阻挠救援行动,被抓后谎称去救人,该网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 2024-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