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央视科普节目《走近科学》正式停播,你有什么想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走近科学从来不是用来科普最新科研知识的,它是用来帮助很多人走出封建迷信的。每次提到这个节目,就有人跳出来指责这个节目的含“科学”量低,却连这节目本身的目的意义都没搞清楚。

从反封建迷信来看,这个节目影响绝对是正面的。

不信自己多去接触接触。这个节目很多时候是把普通老百姓疑惑的事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而不是像一些人说的哗众取宠。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集是一个农村家庭经常失火。如果这事往封建迷信上看,就是做了坏事遭报应之类。最后调查发现是留守儿童希望父母多回家故意放火。这期节目不但科学的解释了失火,还有就是关注了留守儿童问题。

飞棍。那时候监控、拍照手机之类的设备开始普及,但是因为设备清晰度或者大家科学知识不足,闹出类似的笑话不是不可能。我还记得那时候一幅幅不清晰的ufo照片、水怪照片在各种奇怪的杂志上刊登。如果没记错,走近科学也做过水怪的节目。


同样的节目还有“我爱发明”。现在有一股“匠人”风气,只要打上百年手工招牌,就可能受到无脑吹捧。这股风气不能说好坏吧,但无脑追捧肯定是错误的。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刀削面,机械化程度足够,就可以大幅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或许“我爱发明”没有对这种现象造成本质上的冲击,但只要有一万个人看了并且有一千个在心里种下了这个种子,最后一个人去走了出来这条路并影响了一个村一个镇的人,那这个节目就是成功的。现在,农业机械化在很多地方都有了普及,不可以说“我爱发明”有多大影响功劳,但它也是这条路的助力之一。

走近科学,我爱发明。从收视率影响力或许没有任何一个综艺节目相亲节目来的大,但这种节目真的是有去做实事的。

因为时代在发展,这种节目的受众影响越来越小,历史使命也已经完成了,所以做出了停播的决定。我很支持这种决定,因为大家是要向前看的,不能因为喜欢就要求保留下来。宝贵的节目时间可以给有新使命的节目安排。但同样的,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它们不是笑话。


user avatar   mu-mu-48-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个教高中的机构老师,告诉你一个可能陌生的事实:你知道现在杭州市初中生读高中的比例是多大吗?

百分之四十八。

惊人的数字吧?很多其他城市还要更低。

你所看到的世界背后还有很多你无法想象的事情。你玩知乎,人均985,感觉所有高中知识都应该是常识,这都不知道肯定是学习贼烂;但实际上,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就没有正常正规的渠道去接触这些知识。

这还是青少年,老一辈的平均科学文化水平当然更低。在你眼中,他们就是文盲,只晓得信些怪力乱神封建迷信。但你不知道的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这样的群体远比你想象的大。

不管你怎么想,这个社会必须要开展科普工作,可能有多重方面的目的,总之要做。

但是怎么做?你去买书给他们看?买不买另说,有多少人愿意看?教育资源反正是不够用,要先把义务教育的底子打牢。所以怎么办?用电视。他们看电视!

不过,电视怎么拍?你去请十个诺贝尔得主一起谈谈当代物理学的发展状况?不行,人家不看。你得先勾起他的瘾,你得先馋他,你要暗示他:中央台在讲鬼打墙了啊~中央台在讲外星人了啊~

等他愿意坐下来跟着你的思路,听你讲一个小时的话,这就好办了。这时候你只需要告诉他,其实这鬼是人扮的,其实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其实很多事情没有那么玄乎,其实我们有科学可以信。

我相信,会有人听进去。

科普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业,而《走近科学》等电视节目,是这个事业中众多值得称赞的尝试之一。

↑这些道理我大二的时候想明白的,可能已属晚慧,但这里却还有这么多想不明白的人,实在可惜。且不说你的思维能力比你眼中的文盲到底高出多少,至少你没有资格嘲笑那些努力奋斗在科普工作中的人。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一位政治家晚年回忆录中曾说:“过去这些年,我说了很多违心的话,我也知道这些话是错的,但如果一开始我就说对的,恐怕这总理的位子,我一天都坐不下去;位子在,我就还有说对的话,做对的事的机会;位子没了,有再多想法也没用了……”

电视和媒体都是很实际的东西,只有先生存下来,才有做好的内容的可能。但多数电视受众的层次决定了,他们渴望的好内容,与事实上的好内容是有差距的。我觉得《走进科学》就是这么一档节目,它的受众不是大学教授,很可能都不是大学生,它的受众是渴望知识,但没渠道的人。时至今日,中国受过本科教育的人(含在校),大概占总人口的4.5%,受过专科以上教育的,大概8.5%-9%。但剩余90%的民众,也是需要知识的,而《走进科学》就是以他们能接受能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

希望未来,能有更好的节目接替《走近科学》,让我们这个民族继续前进,一起前进;不抛弃,不放弃。


user avatar   AI.imag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走近科学》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和童年。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科学…

一、搞笑篇:

1. 《这块冰雹有点咸

科学问题: 农村上空突然掉下来两块冰,全村的人都来围观,还有人上前品尝,据说还“挺好吃的”。

揭秘: 飞机卫生间掉下来的“蓝冰”——就是化学处理后的屎尿。

2. 《蓝色睾丸》

科学问题: 一位老大爷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有一天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一枚睾丸变成了蓝色,罕见症状四处求医都无果而终。

揭秘: 大爷的内裤掉色

二、熊孩子打一顿就好了篇:

3. 《哪里不会点哪里

科学问题: 大爷发现自己衣服莫名其妙有燃烧痕迹。

揭秘: 孙女调皮点燃的。

4. 《别让我孤单:僵尸男孩》

科学问题: 男孩经常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比如翻白眼、咬人、胳膊伸直双腿向前跳,还想喝血。

揭秘: 在装病博取家人的关注。

三、恐怖篇:

5. 《化学界的托尼:铊》

科学问题: 有个村子的村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头发就像摘了头套一样整齐地放在自己的枕头上;或者起床后一梳头,头发就像摘头套一样整个脱落下来。

揭秘: 村民吃的莲花白里面含有太多的铊。(这个还有一点说的过去)

6.《我爱你像飞蛾扑火》

科学问题: 有个小区的摄像头连续多次捕捉到了一条发光的不明飞行物!

揭秘: 是只飞蛾。

7. 《一条鲶鱼的奇妙之旅

科学问题: 有一栋传说中的鬼楼,半夜总能听见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声,阴森、怪异。

揭秘: 化粪池有条鲶鱼发出的声音。

8. 《论挂钩型灯泡的重要性

科学问题: 江苏省胡集村一户新建的二层小洋楼内,每到夜半三更,其中一间房屋的灯就会自动亮起。

揭秘: 灯泡的螺丝松了。

四、悬疑篇:

9. 《电不死之没有电》

科学问题: 老农忽然发现,他用电笔测任何地方,都带电。墙壁带电,地面带电,就连空气也带电。

揭秘: 电笔坏了。

10.《电不死之角质厚》

科学问题: 不怕电的男人,手碰220V交流电竟然毫发无损,一点感觉不到疼痛,这样的奇人难道天生有特异功能?

揭秘: 手上老茧太厚,绝缘了……

11. 《这个纯属哗众取宠》

科学问题: 有一个奇人,他能控制身体血液的走向,他能随时随地吐血,身体不受任何伤害。

揭秘: 牙龈出血了很多年。

12. 《你搞个平房试试?

科学问题: 有个古寺,地处森林深处,但屋顶上从来没有一片树叶,没有人打扫过。

揭秘: 风刮的。

13. 《大便活人》

科学问题: 有个生活在河北交通闭塞的农村的农民,晚上睡觉之前还在家里,一觉醒来已经到了南京、上海等城市。

揭秘:这人有精神病。



开端诡异恐怖,剧情曲折离奇,最后喜剧收场。其实每个故事都会破解一个民间流传的封建迷信思想,你品,你细品。

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1998年6月1日,在央视开播。

期间,栏目组一度邀请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

2003年,收视率不佳,面临停播。栏目组降低定位,将核心价值观改为解除封建迷信思想

16年后的今天它的历史使命终于告一段落。

感谢《走近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希望后续推出的新科普类栏目,多一些科普性,多一些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成分,毕竟现在我国的教育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全民科学素养已经步入正轨。


user avatar   doom-donke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走近科学这个节目的科普效果其实非常好,比探索频道或者BBC的大部分科学探索类节目都更好。

科普最重要的不是普及科学知识,而是教给大众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

走近科学承担的就是这个任务,它不是直接告诉你问题的答案,而是一点点收集线索,从多个角度观察事件,最后分析证据,从已有的证据里得到最符合逻辑和最接近事实的答案。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去信封建迷信的是不识字的穷人,现在穷人信了,大佬们倒开始求佛拜神了。

所以现在需要的不再是走近科学,而是……




我号还要,不而是了


user avatar   ci-wei-dou-d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当前的高赞答案,因为它并没有对节目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其实大家说“走进科学”曾经在破除封建迷信道路上有如何如何的作用。我觉得这肯定是节目的出发点。但是实际效果很难说是达到了。《走近科学》对节目内容编排的调整一直还是基于收视率和媒体舆论的调整。

2001年7月9日,CCTV科教频道正式推出,将以前的科普栏目进行整合的同时,也进行了节目形式的创新。比如大家熟悉的《百家讲坛》也是这个时期诞生。但是总体上看,科教文卫频道收视率在当时是相当低的。2001年初播出的收视份额为0.16%,而且收视主力根本不在急需科普的人群当中。哪怕是频道普及度更高的2005年,科教频道收视份额也仅为0.63%。

(事实上,《百家讲坛》的成功也是在后期收视率上去后进行针对性节目建设的成果,比如著名的易大师耍狂战斧,哦,不对是易中天品三国。)

频道收视率尚且如此,《走近科学》能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怎样的科普效果无疑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在2003年,《走近科学》一度因为收视率低下面临裁撤危险。2004年,节目组针对情况进行了整改和调整。才出现了我们后来熟悉的悬念式三部曲播出方式。然后以其饱受诟病的曲折故事被更多人熟知。

当然段子和梗传播的很广,但是其中有几个也真心只是都市传说:比如说有“种红萝卜长白萝卜最后发现是搞错了种子”这种非常《走近科学》的段子,其实是韩寒在小说中玩梗被二次传播。其中又有一些被添油加醋后传的越加离奇。虽然玩科学梗的群众很多,但是看过这个节目的依然是少数。事实上,在排在播放前列和在科普圈被广泛提及的几集比如《营口坠龙》《谁带我飞行》这两部,恰恰最不被信服成了日后2009-2012年都市传说和未确认生物爱好者日常头痛的两个“实证”。

(《走近科学》同样遭受了不少媒体的批评,《"走近科学"还是"走近伪科学"》这个著名的标题,来自三联生活周刊)

《走近科学》后期的走红和普及,恰恰是节目组为了生存和收视率的逼迫催生的结果。而著名的三段式悬念节目本身也确实一度达到了提升知名度和收视率的作用。2005年底,进行了科教频道开办以来的第一次改版,围绕品牌化建设和精品化栏目打造,频道播出栏目由33个压缩到23个。而走近科学凭借自己的求生欲和能力从这次缩编中活了下来。

---------------但不能说《走近科学》没有功劳,它确实在科普界做到了不少值得称赞的工作。


1《走近科学》最初对标的对象其实是本世纪初前后引进的DCI的“探索频道”节目,受限于经费和节目制作经验。早期不受欢迎,但是即便如此,在其日后许多年当中,最终依然坚持科学结果这一点是其对标节目本身没有做到的(DCI后期在探索频道投放了大量的伪纪录片和更接近“伪科学”的纯粹娱乐节目,比如著名的《鬼影森森》和《PAST LIVES》)

2 《走近科学》的历史使命本身也不是针对当下的新兴迷信,这一批次的科普节目和科普读物的引进,是针对从80年代末期持续到本世纪初的气功邪教和特异功能迷信,并起到培养新一代爱科学人才的目的。在1998年前后引进了一大批科普读物,也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基础上出现的。

事实上,《走近科学》的历史使命很早就完成了(1999年,被各大早期邪教组织和特异功能团队所重视的世界末日结束对于科普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同理2012玛雅世界末日后,国内的新兴迷信热也逐渐转向了正规的都市传说爱好。)现在的情况,依然是收视率和观众需求的考虑。事实上,停播之后,央视也会安排新的、更有趣味额科普类节目占据这个位置。


在此,我想对《走近科学》及背后的节目制作团队说一声“辛苦了”

另外,希望新节目越办越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真,我一个十八线小城的辣鸡学生,中学时也不觉得这东西好看了(毕竟你们根本找不到水怪和外星人!),但世上永远都会有孩子在上小学,这个节目对他们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比不少其他电视节目强,停播蛮可惜的。但停播说实话也理解,网络在弱化电视的娱乐作用,守着电视看节目的时代,终究会过去。

但还是想吐槽央视神秘的BGM,动画片的,gal game的,时不时就能在这些科普节目里出现,拖拉机收割的画面能和《魔法使之夜》的开场BGM搭配得那么完美,真有你的啊,CCTV(赞赏)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节目在央视挺有代表性的。包括春晚等等,都是骗文盲的。哪家卫视收视率超过央视了,一顶帽子就压过去了。


user avatar   bi-xiao-tian-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可能比很多答主都幸运。我从小就特别爱看《走近科学》,没想到长大后竟然登上了节目的舞台,当了一次嘉宾!


2018年我接到一个录节目邀请。我其实不喜欢录节目,觉得大部分节目都很夸张,搞得我很不自在。但仔细一看是《走近科学》!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节目虽然比世界上所有节目都夸张,但我简直不要太自在!

那是《走近科学》特别篇《解码科技史》,我那期讲的是“炼金术”

经验丰富的大家估计已经设计出节目的套路了:街头神秘小贩拿出神秘液体点石成金,七旬老太贪财上当,偷出家里八千存款买了金子心花怒放,儿媳发现后气晕在地,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突然张腾岳老师从天而降,化学专家表演骗局,最后专家采访:“那这个点石成金啊,都是假的,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鼓掌,升华。

我毕竟已经不是昔日的中二少年了,录制现场看着张腾岳老师就站在我面前,拿夸张的语气渲染炼金术的神奇,脑补了一下后期配上恐怖bgm的成片,现场差点笑出声。

我太懂这节目的套路了,啥时候我该假装惊讶,啥时候该镇定地解密,绝对满分演技,和张腾岳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这种配合真的很不容易!我一个清华化工博四的学生,要在那么多摄像机前假装对炼金术的原理十分好奇……全程很长时间都是这种表情。


然后张腾岳老师突然话锋一转!

这哪是点石成金了???这个点题也太强行了吧!!!

然后戴维爷爷出来做实验!一通化学实验操作猛如虎。

此时张腾岳老师示意我可以开始装逼。



之后戴维爷爷来到了现场,表演了经典的碘化铅黄金雨反应。此处我的好奇表演得有点过,是节目中的一大败笔。

满嘴写着unbelievable

求知的眼神似乎想给圆底烧瓶里的东西打个XPS光电子能谱

戴维老师摇出金子的时候,我笑得像个马上要回家偷钱的七旬老太。

最后张腾岳老师一通总结,告诉大家炼金术在现代已经是扯蛋了,但是在古代,实际上炼金术就是化学的起源,化学就是在古人对炼金折腾中慢慢发展起来的,精彩的论述将节目推向高潮。

如果大家想看的话,是走近科学20180428期,解码科技史:探秘炼金术!

我为我自己参加这个节目而自豪!尽管现场对我来有点点智障,但你想想张腾岳老师整天讲人性扭曲道德沦丧,用无比夸张的台词给你揭秘一个走近科学的故事,这看上去似乎也有些智障,但这能让无数人受益,是多么一件伟大的事!


现在《走近科学》已经正式停播了,心里真是有非常多的不舍。

印象中我开始看这节目应该是上小学初中的时候,实在是太好看了。鬼片一样的拍摄手法,比少年包青天还过分的bgm,配上张腾岳老师迷幻的语气,3分钟内直接把气氛烘托到高潮,之后全程高潮,让每个观众都不得不在电视机前捶胸顿足拷问自己:“是啊!究竟是为啥呢!”

有时候一期节目还非要分成上中下三集播,那种看完前两集等第三集的求知欲能让人自焚。


但每期的结尾都让你想砸了电视,这踏马和科学究竟有什么关系!

小区摄像头多次拍到发光不明飞行物!还特么命名叫“飞棍”。最后揭秘是只蛾子。我记得还从那集里学了点光学成像的知识,物体离镜头特别近的时候,你就会看不清它……

小男孩在家里被僵尸附体了!隐约记得有几个镜头,是小男孩手往前伸,嘴里还发出嘶嘶的叫声,真是吓死我了!最后揭秘是他装的。

男子整天吐血。揭秘是牙龈出血。我看到这个揭秘当场都吐血了。

还有一集让我印象深刻但好像没多少人提过。一个大妈的皮肤上总是会自己长字出来,什么“大吉大利”之类的,就在皮肤上浮现出了红色的字,很唬人。节目组把她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发现还是会长字!长出来的好像还是“一切OK”,我只记得有“OK”了。当时我就想,大妈肯定不懂英文,所以长字一定是真的。最后节目组和她一起待在房间里盯着她,字就再也没长过。揭秘,大妈的皮肤用力划一下就会变红,她利用这个现象在吸引人注意呢。


里面大部分和人有关的未解之谜,最后都归结为了“吸引人注意”。

很让观众难以信服对吧?

但吸引人注意,就是老百姓们在人性上实实在在的弱点。这世界上大部分的灵异事件、照片、视频,都是人为了吸引人注意而炮制的假象罢了。


我最喜欢《谁在背我飞行》,河北农民一觉醒来发现到了上海,还是同村的人坐车接回来的。这故事分了三集,专家各种猜想,什么UFO啊,梦游啊,想出“谁在背我飞行”这标题的人简直是天才,太吸引人了。


2005年的夏天,我看了前两集,错过了结局。14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在电视上看到过结局,也懒得到网上看,就一直不知道究竟是谁在背他飞行。

后来网上盘点走近科学奇葩的文章越来越多,我看人说这集最后结论是他有精神病,一如既往地让我闪了腰。因为我隐约记得节目里说他是真的到了上海的,精神病怎么能解释这个啊!当然我民记不太清了……


后来嘲讽《走近科学》的文章简直不要太多!大部分文章的立意都把它讲成一个侮辱观众智商的节目,大家转发哈哈哈一番,仅此而已。但这让我十分羞愧,我不禁自我反思:为啥我小时候没发现它是个搞笑节目?还看得那么津津有味?


后来我想明白了,这才是《走近科学》最精巧的地方!

它的受众十分清晰,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小时候的我,还有不懂科学的老人家们。老人容易迷信,小孩喜欢中二,而迷信和中二都会使匪夷所思的想法取代理性的思考。

我小学初中数理化几乎都是满分,但看到课外书上讲埃及法老的诅咒使探险队员离奇死亡、天才特斯拉造成了通古斯大爆炸、家庭合照意外拍到灵魂、狗子乱叫是因为能看到人看不见的维度……我中二病发,觉得这世界太奇妙了,有这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谜团!人类还是要敬畏自然啊!

一个科学少年信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不去探索,不去扩充自己的科学认知和方法论,整天敬畏这敬畏那的,觉得世间未解之谜真奇妙啊!那不就完蛋了。


《走近科学》的理念极其清晰:别迷信,生活中的灵异现象背后都很简单。它实在太接地气了,和我一起看电视的爷爷都知道《谁在背我飞行》最后是扯蛋,封建迷信是荒唐的。

普及科学理念是一件极难的事,但走近科学做到了。上过大学的你水着微博嘲笑这节目是弱智,但它就是做到了。


直到今天,我有时在饭局上还能碰到人活灵活现地讲着“科学永远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傻白甜妹子们一脸害怕又崇拜地听着他的高谈阔论。

这时候我都会仔细地听,配合着笑,但不会试图去跟他探讨。

你一个连《走近科学》都没看过的人,我和你能说啥呢?


欢迎大家收看我的其他回答!不是我瞎吹,真的很好笑。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毕导”,也不是我瞎吹,真的更好笑。




     

相关话题

  做微通道反应器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软件? 
  哪些广为人知的科普知识与权威数据其实是编的? 
  青口为什么可以长在潮湿的石头上? 
  为了得出结论,科学家做实验的脑洞可以有多大? 
  经常戴隐形和近视激光手术,哪一个更伤害眼睛? 
  如果地球海平面下降一公里,这一公里水化作雨淋在美国上空持续一年会怎么样? 
  为什么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为智商不够吗? 
  自然界是否存在捕食者被被捕食者反杀的案例? 
  为什么最近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遭受核攻击后会坚决进行核反击? 
  请问这种水滴现象有具体名称吗? 

前一个讨论
就考研来说,华为平板+M-pen和ipad+apple pencil应该怎么选择,理由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70 周年国庆游行,花车有哪些看点及深层意义?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