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会,当通过学习接触到自然学科前沿需要的时间超出人类寿命的时候,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停滞了。其实不用超出寿命,超出大部分人成家立业的年龄就足够了。事实上现代的科研在细分和专门化到大量博士成为搬砖工的同时,完成足够训练的时间已经接近人类的最佳生育年龄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类的先天条件其实是很不适合探索宇宙的。我们的记忆不能遗传,婴儿生下来和小野兽区别不大,所有的东西都要一点一点从头学起。我们的寿命很短,体力和创造力的巅峰年龄更是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和宇宙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信息交流要靠空气的振动和处于某个狭窄波段内的电磁波,一秒钟只能交流十几个比特的信息。我们的神经信号只能以缓慢的速度沿着神经元传导,速度还不到光速的千万分之一。。。。。。 在这样落后的先天基础上,我们人类居然能够建立起今天这样庞杂的科学体系,能够在无比艰深、抽象的层面上构建数学框架,能够看到百亿光年外的星体,能够探索比人类感知能力小十几个数量级的基本粒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应该对科学家,或者说科学工作者们保留足够的敬意。
————————————————————
9月25日补充。
看到好多脑洞大开的评论,呵呵。。。。。。 也许应该加一个前提吧,在人类(Homo sapiens)的生理条件限制下,自然科学的发展很可能是有极限的。毕竟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用到后代可以独立生活就足够了,更加耐用的器官、更加缓慢的衰老速度都是不具备任何进化优势的。我们无法摆脱这个进化路径依赖,而是带着这么一副石器时代的躯体走到了今天。
也许在遥远的未来,我们会改造自己的身体,通过记忆植入、大脑互联等等突破诸多生理限制,把人类改造成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个不知道是否还应该被叫做人类的新物种对宇宙的探索,也许会是不可限量的。
有些学科我觉得做科研的人是不是会很绝望啊,比如化学……很多时候只能碰运气。
如果从整体上来看,我觉得可以做的事情永远都有吧。再复杂的东西都可以用合理的抽象包装之后再处理。有点像是对知识的“降维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