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是否会因其自身的复杂而走向停滞? 第1页

  

user avatar   noname-noname-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会,当通过学习接触到自然学科前沿需要的时间超出人类寿命的时候,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停滞了。其实不用超出寿命,超出大部分人成家立业的年龄就足够了。事实上现代的科研在细分和专门化到大量博士成为搬砖工的同时,完成足够训练的时间已经接近人类的最佳生育年龄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类的先天条件其实是很不适合探索宇宙的。我们的记忆不能遗传,婴儿生下来和小野兽区别不大,所有的东西都要一点一点从头学起。我们的寿命很短,体力和创造力的巅峰年龄更是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和宇宙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信息交流要靠空气的振动和处于某个狭窄波段内的电磁波,一秒钟只能交流十几个比特的信息。我们的神经信号只能以缓慢的速度沿着神经元传导,速度还不到光速的千万分之一。。。。。。 在这样落后的先天基础上,我们人类居然能够建立起今天这样庞杂的科学体系,能够在无比艰深、抽象的层面上构建数学框架,能够看到百亿光年外的星体,能够探索比人类感知能力小十几个数量级的基本粒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应该对科学家,或者说科学工作者们保留足够的敬意。

————————————————————

9月25日补充。

看到好多脑洞大开的评论,呵呵。。。。。。 也许应该加一个前提吧,在人类(Homo sapiens)的生理条件限制下,自然科学的发展很可能是有极限的。毕竟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用到后代可以独立生活就足够了,更加耐用的器官、更加缓慢的衰老速度都是不具备任何进化优势的。我们无法摆脱这个进化路径依赖,而是带着这么一副石器时代的躯体走到了今天。

也许在遥远的未来,我们会改造自己的身体,通过记忆植入、大脑互联等等突破诸多生理限制,把人类改造成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个不知道是否还应该被叫做人类的新物种对宇宙的探索,也许会是不可限量的。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学科我觉得做科研的人是不是会很绝望啊,比如化学……很多时候只能碰运气。

如果从整体上来看,我觉得可以做的事情永远都有吧。再复杂的东西都可以用合理的抽象包装之后再处理。有点像是对知识的“降维攻击”。




  

相关话题

  110kv 及以上的变电站,建设在小区附近有没有影响?如果有的话具体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上极限? 
  为什么开源的氛围在当下只存在于科技行业? 
  如何看待小米宣布 12 月 9 日正式进入日本市场?你是否看好其在日本的发展? 
  制造超重元素有何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 
  如何看待GoPro在2016年底公布重组和裁员计划?它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连发四篇 Nature 的太阳探针(Parker solar probe)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科学结果? 
  如果宇宙空间确实如同某些大理论所设想,是十一维结构,那么此前提成立的话,我们自身是不是十一维结构? 
  技术产业每十五年就出现一个新的中心,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大事物」会是什么呢? 
  超人等超级英雄用双手举起飞机、大楼之类的大体积重物时,真的是可以正常托举,而不是在重物的表面戳个洞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美国顶尖大学 tenure-track(终身制)教职非常难拿?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偏实验学科的教授一般都做一段时间的博士后,而计算机、商学院、统计、生统等大部分都不用做博后?





© 2025-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