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蒙古四大汗国互相攻伐,蒙古贵族荒淫奢靡,从西方的罗姆苏丹国到北方都罗斯诸部再到中原汉地,亿万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各地起义不断。
就在此时,在元朝治理黄河时,被强征的黄河河工袁慰亭,段祺瑞等人从黄河中的淤泥里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众人以此为昭,聚民而举义,为了北方遗民支持,袁慰亭自称金哀宗四世孙,义军于中原宣布重建大金国,改元龙凤。
但是不久,袁慰亭就死于元军手中,他的副手段祺瑞则扶持了他的儿子袁克定为王,史称小金王,义军很快就稳固了袁金政权,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拉开了。
天下群雄都遥尊小金王袁克定为帝,不久,蒙古大军被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击败,从西方全线撤退,一路东逃。
而元末农民起义军在袁金政权的领导下势如破竹,三次北伐,几乎瓦解了元朝的统治,虽然此刻蒙古帝国神风庇护,统治日本的镰仓幕府派出了数十万大军从前往中原勤王。
但是最后一任元朝皇帝忽必烈还是放弃了中原天子之称号,只称蒙古大汗。
而他的弟弟,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之战后得到所有人承认,终于统一了四大汗国。
然而天命在金,不可强也,袁金北伐,势如破竹,一路攻打到了高丽王国的首都开京。
但是因为蒙古人的垂死挣扎和其它农民军的背信弃义,袁金政权的精兵良将都在北伐中消耗殆尽。
最后,一个处于北方的女真人,爱新觉罗.溥仪窃取了起义果实,吞并了其他几个农民军势力,在大凌河中淹死了小金王,蒙古人记载:“溥仪弑其主袁克定,伪金亡。”
溥仪最早只是一个花匠,但其心狠手辣,很早就在混乱中,豪夺了一片势力,自称满洲国主,以康德为年号。
在淹死小金王后,溥仪改年号宣统,于大都继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不久清军南渡,江南等地大多传檄而定,残元西南地区诸王投降,天运循环,中夏一统。
之后的宣统皇帝多次北伐蒙古,并且同波斯的花剌子模以及中亚的契丹人一同击败了蒙古人。
末代的蒙古大汗铁木真退回了蒙古高原,诸蒙古部落彻底分裂。
宣统帝去世后,其无子嗣,大统由宗室继承,但是由其皇后摄政,光咸盛世把清王朝带入鼎盛后,清王朝在道光和嘉庆皇帝的无能统治结束后不久就陷入僵局。
西方的准格尔人开始强大起来,威胁清帝国的西域,乾隆皇帝开创的短暂中兴也很快就步入了衰退,在他死后,雍正皇帝被士绅架空,国家财政开始步入危机。
到了康熙年代,南方进入了军镇割据混乱时代,地方军阀吴三桂甚至自立为大周皇帝,清王朝迫不得已封他为异姓王,世袭罔替,永镇南方,才稳定局势,但是准格尔人进一步寇边,迫使清王朝放弃了对于西域的统治。
到了清朝末年,顺治皇帝被权臣多尔衮架空,南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南方的军阀和异姓王们也在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
大批清军投降农民军,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清王朝北逃满洲,中原各地的农民军开始聊血腥撕杀。
同清军一同镇压农民军起家的士绅朱由崧统一了江南,建立了明王朝,年号弘光,大肆追封了其先祖和兄弟,接下来他们发动了北伐中原的战争,大顺大西两个农民军政权和明军爆发了激烈战斗。
最终大顺皇帝李自成败退,丢失了首都北京,明军统帅朱由检在景山外的一颗老歪脖子树旁边捡到了传国玉玺,于是他派人杀害了自己的君主,谋篡了皇位,并且在此祭天称帝自立。
明王朝正式成为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残存的清军也试图浑水摸鱼但都被明军击败,前清平西王吴三桂举山海关投明,受封平西伯世镇辽东,而大顺政权最终在西安战败,心灰意冷的李自成在米脂县解散了追随自己的部队,隐居去了,最终最后一支武装白水王二降明,中原统一。
在明朝的天启皇帝统治时期,明军先后击败了残存清军的多次入侵,而且成功的迫使朝鲜王国弃清投明,成为明朝属国,不久,清顺帝皇太极放弃了大清帝国的国号,降为后金国主。
皇太极的儿子,努尔哈赤最终接受明朝册封,日后,即使是他的子孙被明军误杀后,爱新觉罗家的六世孙猛哥帖木儿也都对明朝忠心耿耿。
明王朝极盛之后步入了衰退,在万历皇帝的统治时期,先是在朝鲜大败给了日军,朝鲜军民付出大量牺牲才自己驱逐了日军,丧失了威信,西南的土司之乱也让国家失去了这里的控制力。
而后的变法更是让国体不稳,在帝国衰退的过程中,虽然有土木堡大捷的回光返照,造就了明王朝最后一波中兴,但都无济于事。
接下来的永乐皇帝派出的船队带回了大量金银财宝,但是很快消耗在了自己的享受中了,导致了大量不满。
最终南方的吴王发动了靖难之战,宣布清君侧,可是在吴王攻克了北京后,永乐皇帝不知所踪,吴王称帝,改元建文,建文帝迁都南京。
不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明王朝的统治越发不稳,建文皇帝的太子朱标死后,他也在内忧外患中去世。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洪武帝的统治也很快就被终结了,人民高呼自由与独立,把明王朝的皇冠砸碎,革命军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新的革命共和国。
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改名换姓为朱八八,逃出南京,进入皇觉寺为僧,从此不问世事。
但是共和国不久在野心家和西方列强的瓜分下,变为了军阀割据的半殖民地的深渊,日本帝国更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抗战胜利后,一个击败了所有军阀和反动派的势力重新统一了中国。
此时,因为皇觉寺在抗战中被日寇所毁,朱八八养尊处优,不懂生活常识,居然最后只能靠乞讨为生,最后被政府收容,培训了劳动知识,决定让他自力更生。
朱八八激动的说:“今天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再是封建王朝的皇帝了!”
朱八八最后经过土改分到了田地,而且因为积极改造,表现良好,最终被大家接受,在风阳当地娶了一名姓马的老婆。
他们的儿子朱五四(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还在后来得到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耀。
满清,咱们按1636-1912年算,满清276年。
明朝按1368-1644年算,也276年。
一鸦1840年,在满清亡前72年,1840年6月~1842年8月,一共两年多一点,英国伤亡523人(阵亡69人)。
明朝灭亡前72年是1572年……张居正改革正是自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结束。
也就是说,假设明清处境交换,一鸦之后我大明朝刚好是张居正改革的开始……
大明1567年太仓存银130万两,总支出银需553万两。
而张居正改革之后,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粮食达1300多万石,足可支用十年。
而且请注意一点,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分蛋糕,即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一部分人手里刮钱出来,这当然难于登天,被旧势力反扑不足为奇。
而满清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则否,这两者都是做蛋糕,当时西洋已经有充分成熟而且有效的技术,只要引进就可以让自己国家的生产力和军力有暴发性的提升,足以碾压一切旧势力。
只要张居正的水平不低于日本明治维新所谓的三杰,那么中国就会是一个大一号的,完成初步工业化的日本。
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基本都被机械宿命论者占领了。
在以下答案中,这些人非常机械地照搬明朝和清朝的表现,将明朝在14-17世纪的疆域生硬地照搬19世纪。
这些人没有意识到:清朝时期的疆域扩张和人口爆炸,本质上是“前近代化”时期科技进步的结果;明朝的疆域缩小,同样是自宋以来的科技瓶颈对传统非农业区无法有效开发的一种缩影。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强行把14世纪的朝代拿去和19世纪的列强对战,强行把前近代时期的丰功伟绩套到14世纪,这比关公战秦琼更荒谬。
剧情可能会这么发展:
14世纪中页,元朝政治败坏、税赋沉重,中原人民的起义接连兴起。元军疲于应对,兵祸连绵,局势日益不堪。为了镇压起义,蒙元朝廷不但加强了对汉地的横征暴敛,还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出人出粮,为元军服务或作战,许多部落的青壮和牛羊为之一空。
此时,经过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渐渐恢复元气。到了元中后期,由于元廷把注意力都放在关内,关外的女真族得以日渐壮大,其中,一支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为领袖的女真部落尤为出色,先后吞并了许多部落,成了女真人中最大的势力。
1351年,中原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元廷要求女真人出壮丁从军。努尔哈赤和周边部落会盟,都说:“以前给蒙古人打仗,虽然危险,但蒙古人还把从汉人那里抢来的钱财分给我们;现在给蒙古人打仗,即便战死也分不到钱了。”于是这些部落公推努尔哈赤为首领,宣布:“我本大金之裔[1]。蒙古灭我大金,此世仇也。”遂以“对蒙七大恨”为名反抗蒙元。元廷派大军征讨,一接战,蒙古士兵就“阿卜,阿卜”的逃跑了,女真军队获得大胜。
此后,努尔哈赤宣布重建“大金”,许多女真部落前来归附,许多关外汉人也拥护他的统治。努尔哈赤趁机攻打吞并那些忠于元廷的女真部落,并不断攻灭蒙古部落,将他们作为奴隶役使。元廷虽然不甘心,但此时元廷正全力与红巾军作战,无暇顾及关外。而努尔哈赤也因为女真人丁稀少,避免与元廷正面冲突。
1357年,努尔哈赤去世,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亲近汉人,仿照中原建立了政府机构。他还改变了对蒙古人的政策,说:“蒙古人并不是女真人的世仇,是大元太残暴才导致我们起兵的。”同时皇太极宣布将国号改为“清”,以示与完颜金朝分割。于是许多非黄金家族的边缘蒙古部落也开始拥护皇太极。
1363年,红巾军起义失败了,但元朝也已经濒临崩溃,皇太极看准时机,提兵入关,顺利攻下北京。元顺帝仓皇逃离,在上都发表诏命:“女真人是我们的世仇,所有黄金家族的子孙,都不该与女真人媾和;所有青天之下的蒙古人,都应该联合起来对抗女真人。”中原地区也重新掀起了大波农民起义,纷纷杀死蒙古军队和官员,许多人高呼应该驱逐鞑虏,恢复汉家天下。
面对这样的乱局,皇太极准确地把握了各方的需求。皇太极重申,爱新觉罗氏和完颜氏并非继承关系,因此大清无意为大金报仇;同时给蒙古部落诸多赏赐,与他们联姻,封他们为王公贵族,因此蒙古部落都消极怠工,不愿尊崇元顺帝的命令。这就为清朝赢得了时间。
皇太极又宣布尊儒,召开科举,选拔官员,因此获得了各地汉人士大夫的支持,联合地主武装镇压了起义军。有女真亲贵提议要仿照金朝,让汉人剃发易服,被皇太极拒绝。皇太极深知,女真人丁稀少,要面对蒙古人的压力,只能联合汉人。
清朝的政治制度,大体仿照元朝建立,但鉴于元朝的教训,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为了拉拢汉人士大夫,给了他们“士绅优待”。同时清朝建立了八旗和绿营,分别为女真军队和汉人军队。
清朝统一中原之后,皇太极总结了历代异族王朝入主中原的教训,认为“辽以释废,金以儒亡,元以宽失天下”。他认为要联合汉人,必须要尊儒尊孔,但女真儿郎不可信仰儒学,更不能“习染汉家习气”,要“保持女真特色,坚持国语骑射”。女真和汉人要分开居住,同时鼓励汉人学习女真风俗,华北地区胡化日深。
有人建议要对北元和西域的蒙古人进行追及,有大臣反对说:“前元暴虐,兵祸连绵,中原十室九空,陕甘等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无力远征西域,应当休养生息。”皇太极恩准了这个建议,并组织了一系列的移民事宜、休养政策以及劝课农桑。
1375年,皇太极驾崩,他的弟弟多尔衮继位。多尔衮在位期间,派兵北伐,攻灭了北元朝廷,但由于对蒙古人极为严苛的态度,激起了蒙古部落的广泛反抗。随后清军几次征伐草原,才将蒙古部落的反抗镇压下来。
多尔衮还试图对汉人进行剃发易服,激起了广泛的反抗。部分女真大臣联合汉臣,发动政变推翻了多尔衮,扶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继位。顺治皇帝就位后,废除了剃发易服令,但延续了皇太极的种族隔离和胡化政策。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对蒙古部落进行了一系列的拉拢,他对蒙古的王公贵族进行厚待,每年给他们很多的钱粮;他频繁地和蒙古部落联姻;同时,清廷对蒙古草原采用“盟旗制”建设,众建诸侯少其力,使蒙古人无法联合起来对抗清朝。这时候,帖木儿帝国以黄金家族继承人自居,想要攻打清朝。但是漠北等地的蒙古部落都不支持他,加上帖木儿暴病而死,此事作罢。此外,顺治皇帝还感到汉人士大夫的势力太大,于是大建文字狱,对士大夫进行打击。
清中期之后,由于清廷的势力难以深入草原,盟旗制度渐渐腐化,牧民跨出盟旗的事情屡见不鲜。蒙古王公日渐脱离清廷的控制。有大臣向康熙皇帝建议,要停止对蒙古王公的高额赏赐,以免资敌。康熙皇帝没有答应,但下令长城沿线的边军“整饬武备”。
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漠北蒙古出了几名枭雄,南下牧马,已经腐化的漠南蒙古王公不是对手,向清廷求助。清廷派出军队远征,漠北军队又退回漠北,清军无力追击,只能返回。几年之后,漠北军队卷土重来,打败了漠南蒙古部落,并向清廷表示愿意取代原本的部落,为大清“守护草原”。清廷只好顺势封赏。自此,大清对草原失去了控制,清朝疆域缩回关内。
有大臣向雍正皇帝提议,应该鼓励民众移民辽东,开垦土地。雍正皇帝拒接说:“辽东是龙兴之地,不能贸然惊动祖陵。”大臣复奏:“蒙古牧民不服王化,正在四处游牧,如果不对辽东移民实边,祖陵将会被蒙古人惊扰。”雍正皇帝默然,随后下令允许汉民移边。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倭寇频繁入侵,佛郎机人也来到了中国沿海。由于各地八旗腐化,绿营又训练不足,倭寇频频得手。于是有大臣提出,应当编练新军。女真大臣私下里讨论说:“如果新军不能打,那就是耗费钱粮;如果新军能打,岂不是比八旗还强?”于是乾隆皇帝下令迁界禁海,沿海居民退出海岸线;闭关锁国,外来船只只允许在广州贸易。倭寇无法得利,渐渐平息。
(到了这个时候,后面是不是还有明朝,其实已经很玄了,经过了唐末以降数百年的胡化,汉人还有没有那个民族意识都是问题。但是,按照题主的设定,清朝之后必须有一个汉人朝代。好吧,那就算是明朝把)
17世纪初,气候变得日渐寒冷干燥。农作物减产严重,水旱蝗灾频发。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清军疲于应付。此时,淮西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白莲教起义,一支以马元璋为首的起义军渐渐崛起。与此同时,福建沿海一支以走私发家的郑家集团开始崛起。
1635年,趁着清廷全力围剿西北地区的起义军,马元璋南下攻占了南京。此时的南北汉人关系隔阂很深,北方士大夫都支持清廷,而南方士大夫由于迁界禁海等政策,对清廷十分反感。马元璋解除了贸易禁令,获得了南方士大夫的支持,并招安了郑氏集团。
(可能有人好奇为什么我把朱元璋改成马元璋,主要是因为17世纪从南方北伐必然借助海贸的财力和西方火器,这和朱元璋完全相反,太出戏了。所以就改了)
为了应对北方的骑兵,明军大量引进并仿制了西方火器,建立了神机营,并从佛郎机人和琉球人手中购买战马。并以火器和骑兵配合,“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大败清军。
为了给自己的政权合法性背书,明朝极力宣传华夷之辨,驳斥女真人为蛮夷,不具备中原统治权,同时认为“唐末以降,士大夫多曲解孔孟经义,以合夷狄”。该宣传拉拢了一部分北方士大夫,在他们的支持下,依托海贸、具有雄厚财力的明军很快北伐,攻占北京,清朝灭亡。
明廷随即昭告天下,已经“复九百年之河西,七百年之幽云,五百年之中原,三百年之江南”。此时经历了长期压抑的汉民族意识,得到猛烈的反弹,华夷之辨成为圣经,开疆拓土恢复汉唐成为划时代的口号,其势之汹涌,唯有东欧斯拉夫人可比。而儒家在大量新土地的刺激下,也翻出了汉代公羊学的言论,主张“百世之仇亦可复也”。
清朝灭亡后,明军继续向辽东追击,最终在赫图阿拉擒获了末代清帝爱新觉罗·溥仪,辽东地区被纳入明朝统治。
随后,明军继续向草原进军,凭借火铳火炮之利击败游牧骑兵。蒙古军弃尸数万,一蹶不振。此时蒙古草原上梅毒肆虐,由于草原上男女关系混乱,梅毒传播的很快,一时竟让死亡率超过了出生率。明朝趁机向漠南草原移民,凭借农业科技的进步、美洲作物的引入以及矿产的开发,大量汉民得以在草原立足,蒙古的人口结构被永久性改变。蒙古高原逐渐出现了“南耕北牧,东林西矿”的产业格局。
漠西蒙古诸部拒绝臣服明朝,但意识到需要以火器对抗火器。然而,无论是火器的外购或是自产都需要极大的财力支持,西域一地人口仅有数十万,无法与中原比拼人力物力。经过数十年的对峙,漠西蒙古发生内乱,新的首领向明朝臣服。明朝于是移民实边,在西域设立郡县,种植新作物。
此时,斯拉夫人日渐东进,蒙古和女真诸部都遭受到极大的威胁,纷纷向明朝求助。凭借17世纪以来逐渐成熟的运输体系,以晋商为代表的商人承担了大量的军需运输。明军得以在西起哈萨克草原,中沿天山南北、捕鱼儿海,东到外兴安岭的广阔地域与沙俄对峙。但无论是沙俄还是明朝都不可能在内亚地区维持庞大的兵力,因此虽然对峙,但双方大体安稳。沙俄的重心在于欧洲,明朝的重心在于南方。
由于彻底解决了游牧边患问题,明朝的首都长期稳定在南京。为了保卫京城,明朝被迫建立一支庞大的水师,逐渐实施“南进政策”。在西南方向,明军携带大量金鸡纳霜,攻入了元清两朝都未能实控的云贵高原,并采用移民实边改变当地人口结构。东南方向,明军加强对琉球和台湾的控制,以保卫南京的安全。同时在南洋群岛上与西方殖民者争锋。虽然进展缓慢,但每占一地即大量移民,淹没土著民与白人殖民者。
18世纪中叶,在美洲作物、农业科技及西方医学的刺激下,中国发生了人口爆炸,大量的失地农民涌入辽东、草原、西域、云贵和南洋群岛,永久性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
明初,明朝统治者总结教训,认为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了对外界变化的漠视,给明军引进火器创造了机会,因此倾向于对外开放。然而,工商的兴起逐渐削弱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历代明皇对开放与封闭执着不定,政策时有变化。
但此时西方的思想和科技仍源源不断涌入中国。18-19世纪,西方思想日渐在明朝流行,逐渐形成体系。对儒家改良的呼声日益高涨,王阳明的心学开始兴起,“以耶补儒”、“中体西用”等思想开始流行。但明朝主流思想仍为理学。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击败了明朝,明朝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各地爆发了以救国为名的叛乱,明廷虽然镇压了叛乱,但工业化和政治改良已经是大势所趋。
经历了西化改革的明朝实力增强,大力修建通往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铁路,与俄国争夺内亚的广阔地区;同时加强海军的建设,与英法争夺东南亚的殖民地,并谋求对日本和朝鲜的殖民统治。自此,在广阔的亚洲大陆,形成了英、俄、中三方的“大博弈”。
然而,明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其改良必然是不彻底的。其最后的结果就是在20世纪初,也许有可能是在一战中与沙俄双双自爆。像越南、朝鲜这种原住民人口太多的殖民地估计要丢掉,而东北、蒙古、西域等地,因为人口结构,或许得以保留。
鉴于鄙人原先糟糕的文笔,以及许多朋友的反映,鄙人特作此短篇,以方便各位朋友理解。
贬袁抬毛或是贬袁抬别人,都是饭圈历史的表现,也就是历史被人饭圈化了的结果。
饭圈理解不了可以理解为粉圈,也就是追星族。
他们不会去管这个人到底如何,他们只相信自己圈子里所传播的,也会大力向他人安利自己圈子里传播的东西。
不管这东西是否正确。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明星粉丝怎么个产生法,他们也大概是怎么样的产生法。
所以,他们的这些行为就很好理解了,相信大家稍稍了解一点227事件就可以理解了。
以上。
以下为原答案。
看这个问题看到很多回了,正巧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来答一下吧。
事先声明,我已经把大部分水平低的袁崇焕粉黑和毛文龙粉黑给拉黑了,所以如果还有漏网之鱼,还请赶紧过来认证哈(・ω< )★
首先,要明白一点。所谓的袁黑毛粉,袁粉毛黑都是有源头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源自一个地方、接受一个思想后出来的人。他们出来后,会继续传播他们的思想,最终达成他们的某些目的。
这就类似于传教,所以就会有“不遗余力地贬低”和“不遗余力地去抬高”等宣扬正教、排斥异教的行为。
其次,这些人的水平很低。
如果看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言论的,基本就都可以拉黑了:
1、毛文龙是打游击的;
2、袁崇焕是要卖国的;
3、毛文龙有牵制作用的。
关于游击战和毛文龙,我之前写了两篇文章,虽然很烂,但应该也能解释得清楚一点。
啊,我不是说所有的粉黑都是水平低的啊,只是我拉黑的水平都是低的,而且都是在这个领域活跃的人。他们的奇葩言论如下(意思如此):
1、大炮是不能上城墙的;
2、铁道游击队不是破坏铁路的;
3、补给是马匹的补充。
他们大多会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只要看得仔细一点、问的多一点,就可以暴露他们的无知和没有常识。
而且他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是会在两天内让你消息99+的、超有时间的、一直用言语攻击意图让你口吐芬芳之后把你举报封杀的恶徒。
至于我是说谁嘛,看我之前在这方面的回答下的评论就可以知道了。
最后,一个历史人物如何,要看他在当时和现在的评价。
不要觉得你可以比当时的人看得更清楚,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他们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也不要觉得你可以比那些专家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确实是凭借着他们的贡献而坐在那个位置上的。
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多厉害的、掌握了真理的人,因为一个人所能接触的东西是很少的。
所以才要学习,才要多看,才要多问。
要回答历史,不仅要知道史料,还要知道科学知识,更要知道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鄙人不才,农民出身,商人家庭,两年PLA,历史学学生。稍稍可以解释点战术、战略的问题,也略懂一些历史知识。
但鄙人毕竟才疏学浅,如有错误,不管是曾经、还是今后,希望各位不吝赐教。鄙人一定不矜不伐,洗耳恭听。
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我之所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我感兴趣,以后也许也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在现在好好地学习。因此——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