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导演选角到底看流量还是看演技?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导演选角,最优先考虑的,不是流量,也不单纯是演技,而是真金白银的票房号召力

长期以来,流量明星粉丝云集的“饭圈”,众口一致认为:电影圈排斥帅哥,“丑男当道”,不肯给他们的“爱豆哥哥”机会,真是这样么?

恰恰相反,其实,主流电影圈从来就不排斥英俊帅哥,从来就不排斥当红明星,恰恰相反,英俊好看、颜值甚高的年轻演员,从来都是最受影视行业欢迎的,也是最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毕竟对外表美丽事物的喜欢,是全人类数千年来不分性别的共性。

事实上,那些颜值与演技俱佳,数十年来一直位列华语影坛巅峰的巨星们,他们谁也不是刚一入行就会演戏的,都是经历无数影片、努力钻研,苦苦打磨,才有了如今为影迷们所叹服的变幻莫测的神演技。


因此,好好打磨那些颜值上佳的年轻明星,培养出内地自己的刘德华、自己的张国荣,自己的梁朝伟,培养出星路长红三四十年的未来巨星,一直是大家梦寐以求的。

这几年来,几乎每一个一朝爆红的年轻流量明星,电影圈都迅速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用一群老戏骨与实力派演员,众星捧月让他们担任影片的男主角,验证他们是否真有足够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能否给投资方带来充足的票房收益。

如果这位当红明星,第一部担主的电影,票房大爆,大获盈余,让投资方赚得盆满钵盈,后续好的资源自然源源不断,甚至进而迅速成为真正的影坛大咖……

反之,哪怕编导与合作伙伴们说得再客气,明星的粉丝们再如何控评挽尊:影片“其实没有亏”,或者责任不在自己偶像,看看几年时间里,这位明星都不再有后续的主角资源,就知道,他已经被客客气气地、或毫不客气地请出了电影圈。

当然,也必须承认,过去几年里,很多流量明星主演的影片,其实很多从班底到制作就是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甚至纯粹就是纯粹圈钱、割粉丝韭菜的烂片,

但片子扑街后,投资方和编导,当然只会怪粉丝不够给力,这个明星是虚火,扛不起票房,难道还真会检讨自己的问题么?——不用想了,不可能的。

然后呢,当然就没有其他投资方,会再找这个明星当一番主角,继续给他一群影帝影后、老戏骨实力派抬轿的阵容了。

这几年,票房扑街、自己被电影圈退货的流量明星,不需要举例了,都知道是哪几位。他们的粉丝再甩锅再挽尊再控评,其实也没用,大好机会没有把握,主演资源断了,就是从此再不会有了。

同样,也有很多公认演技精湛、有影史代表作、一向是影评人宠儿的影帝影后,实力派老戏骨,随手可以举出一大堆人名,市场证明了他们不能扛票房,就只能给新的流量明星演配角、抬轿子了。

从这点上说,电影市场,确实是远比流量明星熟悉的电视圈更加残酷,—— 票房见输赢, 一锤子买卖, 玩不起就别玩。

另一方面,一些互联网资本起家的新型出品方,早就把电影市场玩成了资本运作:

打个比方,1部总投资2.5亿成本的影片,可能真正用于制作的只有5000万,剩下2个亿,都直接用来砸热门档期的预售票房,垄断更多排片,直接挤垮竞争对手。

这样运作的片方,其实最喜欢流量明星作为主演的加持:

首先, 市场已经多次证明,一个真正顶级流量,死忠粉丝能扛下的票房,大约是1亿左右,但这就意味着,片方需要冲预售的成本少花了1个亿,

只要影片本身质量有6.5分以上的及格分,再靠主演粉丝们去当免费水军,全网控评吹嘘到7.5分以上,那么在热门档期的高排片量加持下,当然就能吸引更多路人观众,直接转化成每天一两个亿的票房,上映一周就直接回本,剩下都是多赚的……

这种出品方舍得真金白银,拿自己的成本冲预售、买票房,早就是公开心照不宣的规则,

而且,院线一直很欢迎片方这么玩,反而是不肯自己买预售的片子,院线根本不愿给排片,还要反而觉得出品方太穷太抠。
哪怕是很多质量很好、票房大爆、观众十分欢迎的影片,其实一样得自己花钱,买一定的预售,保证自己的影片有口碑发酵的机会,不至于被对手一波流冲垮。

而且,哪怕确实就是观众唾骂的烂片,只要票房大赚了,那这个明星一样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举例邓超自导自演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这两部单扛各6亿票房,直接电影圈一线了,之后,周星驰导演电影、张艺谋导演电影,一个个顶级资源都有了。


不止是邓超,当今影坛,如吴京、邓超、徐峥、沈腾、黄渤、王宝强,公认的“六大超一线中生”,同样是靠自己单扛了爆款影片票房,得以一举上位的。

而“六大中生”之下,目前电影资源最好的几个人,演技只是基础,更关键是有了票房爆款作品,然后才能给其他片方以充分信心,接到更多更好的资源:

《红海行动》36.5亿票房之后张译、

《芳华》13亿票房之后的黄轩、

《超时空同居》9亿票房之后的雷佳音、

《少年的你》15.6亿票房之后的易烊千玺……

事实上,不论香港电影前辈巨星,还是内地影视圈老一辈大腕,他们最一开始能够走红,首先并非因为他们演技如何了得,在同龄人中如何鹤立鸡群,

而极大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的外形条件,演绎风格,恰恰是和某个主角天造地设完美契合,然后戏写得好,观众爱看,影视剧家喻户晓大爆特爆了,塑造的角色让广大观众耳熟能详成为经典了,演员本人自然也就跟着一炮而红,成为红极一时的大明星了。

接下来,这些成名明星自然就会广受业内看好和热捧,能接到更多优秀的影视资源,只要不是骄傲自满,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那么演技随着年龄阅历增长与日俱增,这么一次次把握住机会了,自然就星路长红,成为演艺圈的巨星大腕了。

因此, 正因为电影市场从来只认真金白银的票房成绩,所以,排斥的不是流量,不是帅哥,不是偶像,而就是不能带来票房收益的“虚火流量”。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一开始问题就错了,电影选的是票房号召力,而不是流量。

这里有个不成立等式就“流量≠票房号召力”,但是奇怪的是粉丝群体和只要票房贡献全体年龄高度吻合,那就是18到28周岁的年轻人,但是粉丝数量再高对于票房号召力就是没有多大转化率。

在全世界来说,电影明星本身就是一件高级定位的文化商品。

比如亚当.桑德勒当年的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温情喜剧男主,所以亚当桑德勒那个时期接片都是温情治愈喜剧,从《婚礼歌手》到《我盛大的同志婚礼》都是这类喜剧,他接片时基本都是这个方向,当同年没有类似电影剧本项目,自己公司就会策划相似项目。

威尔史密斯也是,他在黑衣人后专攻科幻类爆米花电影,在他称霸科幻类电影时,他就是这类电影不二人选,大把的剧本等待他挑选,而他本人也侧重这个方向,他把自己打造成了这个方向第一品牌,每部电影都是过亿的保证。直到自己在此类片中号召力下降后,开始转型其他类型,寻找新方向。

在好莱坞每个票房影星,都会营造自己的电影定位,然后在这个定位内,把自己打造成同类电影号召力最强。

可是国内影星,目前没有几个人刻意打造自己的电影形象定位,目前定位最强的是葛优,但是已过黄金期,但是京式喜剧定位就是葛优,而葛优定位是与冯小刚合作中无意打造而成。

其他男影星没有几个人打造过自己定位,包括曾经票房号召力之王黄渤,并没有明确的电影定位,而是靠自身审片能力来挑选剧本。

吴京虽然专攻动作片,但是目前来看,他的动作片定位依旧不明显,号召力仍不确定。

在市场成熟的好莱坞,年轻流量偶像,一般都是商业大片的配菜,主角一般是票房明星,配角是流量明星。

好莱坞用无数电影告诉大家,流量明星不靠谱,当年小甜甜布兰妮最火的时候,出演了几部青春片,电影直接扑街,每一部都没有粉丝买单。

莱昂纳多演完泰坦尼克号,经历好几年的票房毒药阶段,后来改变电影定位才成为票房巨星。

前年活的不行的霉霉,影视之旅也不顺畅,粉丝们对于偶像电影的票房贡献,基本集中在青春爱情电影。非此类电影,偶像们必须是配角,否则等待投资商们的将是一场噩梦。

可是投资人们,制片人们有一个死结,因为在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票房号召力巨星都是被垄断的资源,基本都被大公司们死死按住,一般小公司没有资源轻易得不到巨星们出演。

制片人需要钱来搭起项目,而中国票房巨星更是少之又少,姜文、葛优、黄渤、这些人片约已经约到了几年后。一般制片人根本没有有力资源说服投资人。

流量明星来了,巨大的流量效应,让不懂的投资人以为流量等于票房号召力,其实两者转化关系极差。于是目前中国市场,流量明星充当了制片人们的签约利器。

早在《上海堡垒》之前,大数据已经显示流量明星已经是电影票房拖累,但是没有人告诉投资人这些。

所以大量电影的投资都是被那个流量明星吸引来的,所以当市场用血淋淋的事实教育了之后,行业内还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2021 年第 27 届白玉兰奖获奖名单? 
  为什么外国演员演戏都很开放? 
  如何评价万茜的长相? 
  为什么夏雨作为威尼斯影帝和金马影帝,却没成为一流的演员? 
  黄秋生的演技如何? 
  国产电影为什么一直赶不上好莱坞大片?是没有好剧本?还是没有好演员?还是没有好导演?还是没有好技术? 
  如何看待陶虹说「不是会哭就叫好演员」引发流量演员粉丝掐架? 
  导演的水平会影响演员的演技吗? 
  如何看待微博上的《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 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 
  为什么总觉得肖战像是一个假人?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在B站UP主墨茶在因病去世后遭人污蔑的现象?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章子怡《上阳赋》1-8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