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做工程多年。
东南亚是个好地方。和中国几乎没有时差,工作时间打电话解决问题双方效率都高。东南亚不像中东北非(例如阿尔及利亚)那么多禁忌,工人生活比较自由,压力小,管理成本低。
东南亚需要的商品,比如工业类消费品(钢材水泵等),日用消费品(手机家具等),大多是中国的强项,互补性强。
东南亚各国有广泛的华人华裔商贸网,上次集团一个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工程项目遇到问题,是通过马来西亚的华人关系网解决的。华人里坑蒙拐骗的也不少,但我们这些搞工程的跑江湖见得多能应付。
是不是有个新手村的感觉?其实早些年日本,前些年韩国往外发展,东南亚都是出海的第一站。今天轮到中国了,努力吧。
???那么印度的问题在哪里???
网上很多消息都说印度怕本国小微工商业受冲击,这我赞同。但印度说害怕,不来就行了,为啥要参加谈判,现在又扯火?这就牵扯到东南亚的商业生态,即中印在东南亚的竞争,我要不是在东南亚做工程,根本不知道除了喜马拉雅,还在东南亚有这种竞争。
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对东南亚有历史性影响,这点文化上的影响至今存在。不过这个东西太虚,不是重点不展开了。
东南亚除泰国外都是西方殖民地,二战后才独立,殖民时期大量印度人口迁移至此,当年类似于国内换个地方打工。以马来西亚为例,至今印度的南亚劳工还在不断涌入。这种劳工不只是体力工作者,因为马来西亚人口少人才缺,又信教(挂掉),很多管理类工作都要依赖印度输出技术人员。
例如消防检查,多是一个巫族人领头充场面,下边儿是印度工程师具体做事。钢结构厂,老板和搞商贸的是华人,技术上的工程师和工人都是印度人。这些印度人,都是来自印度的印籍务工人员。这样渐渐的务工的和移民的印度人越来越多,在东南亚国家也形成了印度人聚居区和印度人商贸网。
印度是有一定工业能力的,正在不断向东南亚输出商品。例如施工行业最常用的彩钢瓦,现在韩国货几乎没了,印中三五开,印尼货也有;支撑的碳钢结构钢,印中二三开,其他世界各国都有;油漆,日韩中印都有,份额差不多;各种把件等来源更广,中印均有。
虽然国人嘲笑印度,优越感十足,东南亚本地人对印度人也多有反感,本人我更是对很多印度混子咬牙切齿,但是印度整体上还是在进步,高种姓群体也称得上优秀人才。
但是,印度的国力和中国差得太远,供货能力质量和时效比不上中国,且有两个关键的东西无法提供给东南亚:1,产业升级的技术。2,基建。例如4年前,本地一家生产洗涤剂的化工厂扩建,我们做相关的污水处理和给排水管道工程。聊天时得知此厂扩建的全套设备均是中国造,价格只有韩国的一半,这个印度人就拿不出来。基建就不提了,印度人至今没有马来西亚看得上的全套设计施工运维解决方案,只能个体性的输出劳务。
看到这里,也许你能理解印度了。签协议,印度国内有可能被中国抄家,这点自媒体说的很多了。但是不签的话,在东南亚就无法获得和中国的同等竞争条件,在如此重要的市场,也不能平白吃亏。这个协议就是个特洛伊木马,两难啊,太难了。
印度目前的操作,算是他实力范围内不错做法了:积极参加谈判争取有理条件,结果达不到预期也只能放弃,再拿民族主义做掩盖。毕竟总体实力不足,头不能太铁,学不了美国。下一步,推测他们会自己和东南亚谈协议作为补救。
不过,东南亚人自己呢?这些人什么时候能自强一些?这么多人口资源土地不能好好利用一下?我虽然赚的是东南亚人的钱,但也时常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