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仿佛开过挂的人? 第1页

        

user avatar   wei-e-wei-r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愈

本以为他只是个舞文弄墨的老夫子没想到却是个钢铁硬汉

怼天怼地连皇帝都敢怼~~

他的一生就一个字


元和十四年正月长安的早春寒风依旧

早朝上唐宪宗满脸怒容将一封折子扔到群臣面前你们看他写的什么东西岂有此理

大臣们又惊慌又疑惑这位人称中兴之主的唐宪宗刚刚完成了平定藩镇的千古功绩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正享受着名垂青史的荣耀心情大好什么事能令他龙颜大怒呢

宰相裴度翻开奏折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这是一封反对皇帝迎接佛骨的文章

原来平定淮西之战后唐宪宗和那位开启开元之治的曾祖唐玄宗一样渐渐对政务产生懈怠染上了追求长生迷恋丹药的恶习

最近更是荒唐居然打算将佛骨迎入京城供奉一国之君如此礼佛自然引得全国百姓跟风一时之间全国陷入对佛教的狂热中

只见奏折上劈天盖地全是触目惊心的言论

先是说佛祖不过就是个外国人甚至是个蛮夷不值得追捧

什么供养佛骨恐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社会秩序混乱

更激进的是他还讽刺历代信佛妄想长生的皇帝非但都短命而且王朝也不长久

这无异于指着皇帝的鼻子大骂你这样礼佛会不得好死

写这封奏折的人裴度熟悉正是跟着他一同平定淮西刚刚立了大功升职加薪的韩愈

裴度的额头冒出冷汗心想韩愈啊韩愈你这祸闯得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众人紧张得不敢说话唐宪宗怒不可遏地问道你们说赏韩愈什么好是一丈红呢还是鹤顶红

眼看唐宪宗气得血压飙升韩愈脑袋即将搬家朝廷重臣王公贵族纷纷为韩愈求情希望皇帝念在他平藩有功对皇帝一片忠心且是当代人人敬仰的一代文宗的份上饶他一条小命

皇帝震怒难消在一片求情声中还是决定给予韩愈贬谪潮州广东的重罚

韩愈被连夜驱赶上路他的全家上百口人也随后卷铺盖离开了长安

天寒地冻风雪漫天

望着长安的方向群山阻隔前方路途漫长他想这一去只怕很难活着回来了

所以在路上遇到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愈不由悲观地对他说你千里迢迢来送我是不是你爸妈叫你帮我收尸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是韩愈第二次踏上贬谪岭南的遥远路途两次都是冬天都是拖家带口匆匆上路

上一次他得罪了权臣李定而这一次他直接得罪了当朝天子

代价是极其惨重的恶劣的天气漫长的路程直接导致他的一个女儿死在路上甚至仓促埋在路边而一个侄子也在到达潮州后不久死去

仅仅只用了 2 年的时间韩愈就体会了从巅峰到谷底的种种滋味

他不是没料到这个后果他的一生也不是没经历过巨大的风浪但是始终不改的是勇敢和正义的底色

1.

韩愈的一生犹如一部青铜逆袭王者的励志爽文

比命苦韩愈还没输过

在他出生的时候盛唐早已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成为往事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纷纷上演

乱世之中不幸是常态

韩愈刚出生不久母亲就死了又有一说是改嫁了三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更悲惨的是12 岁那年他唯一活下来的亲哥哥被贬谪广东不久也死了

眼看着就要被送到孤儿院幸好嫂子是个善良的女人非但不嫌弃这个拖油瓶还将他和亲生儿子韩老成一视同仁一起养大

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跋涉千里从广东回到祖籍河南再定居宣州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父亲和哥哥留下的微薄田产只能让一家人勉强度日韩愈必须尽早担负起养家的责任

19 岁那年韩愈带着全家的希望只身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定个小目标这次先考个状元吧

首次应考的韩愈自信满满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二击三击……

第二年落榜

第三年落榜

没想到吧这位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一代宗师被苏轼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巨公竟然跌倒在应试作文上

其实也不能全怪韩愈唐朝的科举难度系数奇高每年录取的名额不超过 30 个其中还不知道多少个是内定的王维李商隐杜牧我不是针对你们

再这样下去我连稀饭都吃不起了怎么回去面对辛苦养育我的嫂子啊……

在长安的生活捉襟见肘若不是有堂兄的前上司资助衣食他早已露宿街头不知道哪天就饿死了更何谈报答嫂子和实现理想呢

走在偌大繁华的长安街头韩愈看着万家灯火心里一片凄凉

他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加油吧韩愈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
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
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
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
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出门

第四年韩愈终于凭着最后一点人品和运气考中了进士但是他还不敢放鞭炮庆祝因为更难的还在后面

进士及第后还需要参加吏部考试才能做官这次是直接跟各省状元全国学霸竞争难度指数堪比登天

韩愈又连考了 3 年次次败北

在物价和房租都奇高的长安韩愈一呆就是 10 年却连个长安户口也没混到

望着空空如也的钱包韩愈忧从中来嫂子我又双叒叕让您失望了……

痛定思痛韩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身的才华却没有用武之地呢这不是我的问题一定是人才选拔的制度有问题

病急乱投医的韩愈一口气给宰相写了三封信吐槽卖惨求推荐能想到的话全说了但是宰相显然很忙根本没空理会这样一位无名小卒的来信

十年科举的坎坷给了韩愈重重的打击同时也让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固然难得懂得赏识和发现人才的人更是难得

于是他发出了那句响彻古今的名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韩愈这匹千里马就快饿成草泥马了

再耗下去全家都要跟着饿死

公元 796 年韩愈离开长安加入了董晋在汴州河南开封的幕府

地方政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中央那么高韩愈在幕府担任一名节度掌书记

幕府的工作并不轻松除了大量的公文文书还有各种琐碎的杂事

活多钱少也就算了这还是一份高危的职业

在汴州工作 3 年后董晋突然去世韩愈护送董晋的灵柩离开汴州前脚刚走就得知汴州大乱许多同事被乱兵杀死

韩愈侥幸逃过一劫但他很快意识到老婆孩子来不及逃走还在城里呢不知道是生是死

心急如焚的韩愈拔腿就往回跑幸好路上得知亲戚已经帮自己护送妻儿离开了汴州正在往徐州的路上

韩愈随后赶到徐州与妻儿团聚顺便加入了张建封的幕府

张建封是韩愈的好朋友然而在好朋友手下工作也不是那么顺心的事儿

张建封是个提倡狼性文化的领导要求韩愈早晚打卡中午不许擅自离开单位本来 10 小时的工作时间硬生生变成了 16 小时

韩愈大怒岂有此理给这么点工资还要我加班有本事给加班费啊

他义正言辞地写了一封信给领导痛斥不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议领导尊重人才改革作息时间实行人性化管理

当然韩愈的反对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徐州不到 1 年韩愈就因为和领导不和愤而离职

和上次一样韩愈刚离开徐州徐州就因张建封病死而大乱

再次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的韩愈心有余悸在幕府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考个中央的编制啊

公元 801 年韩愈通过调选获得四门博士一职主要负责 7 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子弟的教育相当于大学讲师

虽是京官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冷官职位低待遇差

此时韩愈一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 30 多口人包括堂兄侄子一家老小在房租和物价都奇高的长安负担不可谓不重

冬天一家人挤在漏风的出租屋里皮肤冻得像生了鳞甲衣服被子硬得像刀子鼻子难以呼吸裂开的手指流出了血立马就冻住了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苦寒

3.

大学讲师在如今看来是个体面的工作可在当时却让人看不起

当时的社会对于教育和师道并不重视甚至以好为人师为耻辱韩愈显得格格不入他不仅乐于为师而且广收门徒甚至还写了一篇师说歌颂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荣

其中的许多名句至今仍是教师这个行业最好的注解比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和社会风气唱反调的行为被其他人当做笑话他们群起而攻之抹黑韩愈称他是个狂人

韩愈依然无所畏惧

3 年四门博士期满韩愈通过京兆尹李实的关系当选为监察御史这个岗位虽然职级不高但却能参与朝廷大事前途不可限量

更巧的是新的部门有两位大名鼎鼎的青年才俊人称牛柳组合的刘禹锡柳宗元

三位大佬齐聚一堂堪称文坛奇观然而在当时他们三人同框的画面却并不总是其乐融融的

三人当中柳宗元是万能胶和韩愈并称韩柳扛起古文运动的大旗和刘禹锡并称刘柳是一生同进同退的难兄难弟

然而三人的政治理念却并不相同

当时刘柳正和王叔文一党谋划改革整治当时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护中央集权

韩愈对激进的改革不以为然而且他十分厌恶王叔文一党虽然欣赏刘柳的才华却担心他们被奸人利用

公元 803 年京城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决定免除这一年的租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然而京兆尹李实却说虽然有点旱情但是庄稼收成好得很百姓安居乐业交点租税不影响生活

于是长安百姓在这饥荒之年为了交税不得不拆屋卖瓦贩卖妻儿忍饥挨饿

韩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顾不上自己还在试用期也没空顾忌李实的权势和对自己的提拔果断实名写了一封举报信陈述京城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以及某位高官谎报灾情鱼肉百姓的事实并建议朝廷停征租税来年收成好了再收取让百姓恢复生产

信提交上去后皇帝表示赞许百官为韩愈的勇气点赞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李实没有收到惩罚韩愈却被贬广东阳山

这件事并不简单肯定是我跟刘柳聊得太嗨他们会不会把我的聊天记录发给我的死敌王叔文了……

韩愈不由得怀疑自己被贬不是因为李实的报复而是刘柳的泄密这个误会直到晚年才解开

4.

带着满腔的愤怒和幽怨韩愈来到广东阳山

阳山这个地方不仅偏远而且荒凉关键是百姓说的话如同鸟语韩愈像个流落荒岛的人一样无所适从跟人交谈都很困难

然而他还是竭尽所能积极为百姓做实事发展教育广收学徒韩愈的名气逐渐打响当地百姓纷纷以韩愈的姓作为自己子女的名字

同时他默默等待着回京城的时机

公元 805 年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失败了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一年唐宪宗即位大力打击王叔文一党刘禹锡和柳宗元陆续被贬

韩愈终于得以回到长安虽然依旧是坐冷板凳的学官不过这一回是正五品上的国子学博士

回到长安不久大概是忍受不了此起彼伏的谣言攻击韩愈请求分司东都洛阳

虽然外派到分公司但韩愈也没让自己闲着来到洛阳他轰轰烈烈地干了几件大事

唐朝中后期的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是两大社会毒瘤连皇帝都无比忌惮这两股势力而韩愈偏要跟他们对着干

先是和宦官唱反调严厉限制僧尼和寺庙的数量避免国家花钱养太多不干活的闲人

随后又和藩镇唱反调抓捕非法军人避免贼盗利用假的军人身份扰乱社会治安同时也打击藩镇节度使私藏有罪的士兵

韩愈忙得起劲的同时针对他的警告信和投诉信塞满了信箱都是他得罪不起的恶势力

上司头疼不已疯狂暗示韩愈你也别太较真儿了……

韩愈拍案而已职责所在要是你觉得我不该管就把我辞了吧

韩愈深知怀才不遇的痛苦因此格外重视发掘人才在这之前他已经结识了张籍皇甫缇等人才将他们纳入门下这次在洛阳他又发现了一位天才诗人——李贺

李贺的才华引起了韩愈的关注他鼓励李贺以你的才华考个进士稳稳的我给你打包票

出身贵族世家还有韩愈作担保按理说李贺的胜算还是很大的谁知道一些考生因为嫉妒心作祟大肆制造舆论说李贺的父亲叫晋肃进士谐音李贺要是去考进士就是不孝

面对众口煊煊李贺吓得面如菜色

韩愈拍案而起荒唐父亲叫晋肃就不能考进士老爸要是叫是不是就不能做人了

可惜韩愈的仗义没能鼓励李贺李贺默默退出了考场从此郁郁寡欢蹉跎半生年仅 27 岁就去世了

5.

随着职位和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争先用重金邀请韩愈写墓志铭

韩愈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摆脱贫困线跻身作家富豪榜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坛大佬

48 岁这年韩愈在长安靖安里买了一套房安顿一家老小

奋斗了这么久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韩愈感慨万千对儿子说当初你老子我来长安的时候一穷二白全身值钱的东西就是那些书奋斗了 30 年才买了这套房你可得珍惜啊……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示儿

从寒门学渣逆袭为文坛大神韩愈 50 岁前的人生已经可以用功成名就来形容了然而他还将超越自己超越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唐诗人迎来一生的巅峰

这个巅峰就是出征淮西


user avatar   xuan-liu-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挂的人太多了。
一个泗水亭长,八年称帝。
一个羯人奴隶,称霸中原。
一个八岁丧父的孩子,统一蒙古。
一个爹妈饿死的和尚,荡平四海。
一个只有十三副甲的青年,成立后金。
一个湘潭农民家庭的书生,重造中国。


user avatar   li-yin-qi-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出家前:论富豪,出身天津巨富之家,结婚时哥哥送银元30万(好少看到以万为单位的银元,流口水);论才气,二十文章惊海内;论风流,一代名伶杨翠喜的韵事海内皆知;论学识,音乐绘画书法皆为大家,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皆为其弟子。

弘一法师出家后:,继往圣之绝学,被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所以民国时期英才怪才辈出,相互之间谁都瞧不上,但都对弘一法师一向很服气。因为弘一法师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一句:你们玩的这些东西,都是我年轻时候玩剩下的。现在我玩的东西,和你们不是一个层次的。

@钱小洁 提到了弘一法师,有了上述回答。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迷弘一法师,把微信头像都换成了弘一法师,也就是 @钱小洁 贴出来的这张:

被家里人觉得这种黑白照不太好,让我换了回来。

如果大家对弘一法师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濮存晰老师主演的《一轮明月》,很有味道。


user avatar   yun-juan-yun-shu-62-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辛弃疾,这个和“霍去病”仿佛情侣名字的大爷一生都在开挂:23岁前有剑,带领50人就敢直怼金兵5万人,生擒叛徒后安然而归;23岁后有笔,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现存六百多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在南宋,如果有人敢称辛弃疾为文人,辛大爷肯定当场表示强烈谴责:“你才是文人,你全家都是文人!你大爷我首先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好嘛!”确实,生于当时已沦为金国领土的山东济南,辛弃疾自幼就身背国恨家仇,一心想着如何造反(哦,不对,应该是起义)。既然要起义,那就必须要打仗,所以辛大爷早早练出了八块腹肌还嫌不够,最后所达到的境界不敢说登峰造极、万夫莫敌,但舞刀弄剑样样精通,也算得上武艺超群了。

据《宋史·辛弃疾传》记载,在和金兵的斗争中,表现辛弃疾武力值爆表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单挑斩杀义端;二是率50骑深入5万人的敌阵活擒叛徒张安国,时年,辛弃疾23岁。南宋名臣洪迈曾写下《稼轩记》描述辛弃疾的神勇,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说的:“我认为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讲信义,在南宋十分有名。张安国背叛了国家,辛弃疾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他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之后)就将马的蹄子上裹上布,在马的嘴里塞上东西,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声势雄壮慷慨,那些怯懦的人都非常受鼓舞。皇上召见他再三赞叹,由此被皇帝察知,受到重用。” 猛不猛?很猛!单挑群殴都不在话下,这武力值可不是吹出来的。虽然也很喜欢李白的文武双全,“十五好剑术”的诗仙留下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种千古名句,但如果两人以性命相搏,我赌五毛钱最后躺下的是李白。

遗憾的是辛弃疾生不逢时,宋朝虽然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但军事上一直为人诟病,“君臣腐败,偏安一隅”的南宋不仅坑了岳飞,也坑了辛弃疾。谁曾想,23岁已是辛弃疾的人生巅峰,更是他噩梦的开始。辛弃疾空有满腹才干和北伐热情,却在畏缩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难以立足,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最后更是被一撸到底,干脆回家喝酒养老去了。中、晚年的辛弃疾,光复故国的雄才大志无法施展,于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所以,辛弃疾成为大词人是被当时的环境逼出来的,虽然被迫将手中的宝剑换成软笔,但这并不妨碍辛大爷继续书写开挂的人生。在他写词前,宋朝已经有了苏轼、柳永、李清照这三位天皇巨星珠玉在前,但他丝毫不显怯场,提起手中笔自由挥洒:无论是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还是写恋人、写田园、写民俗一律信手拈来;无论是诉报国无门、抒壮志豪情还是记乡村情趣、玩婉约沉郁一律轻松驾驭。凭一己之力开拓了词作更为广阔的天地、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形成了具有自我新风格的“辛词”,后人称其为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由此可见,辛弃疾首先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然后才是个开创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68岁那年,病倒在床的辛弃疾面对朝廷的再度起用,发出了如后辈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般的感慨,临死前,他望着北方,嘴里气若游丝地喊着:“杀贼!杀贼”,愤然离世。

可以想象,晚年的辛弃疾必定怀着一腔的愤满和不甘,恨不能向世界大声疾呼:我有抗金的决心,有杀敌的本领,为什么不给我报国的机会?我早已有战死沙场的觉悟,为什么现在只能浪费生命、虚度年华?我不稀罕成为舞文弄墨的词中之龙,我只想做横刀立马的骠骑大将军;我恨不能早生1280年,与偶像霍去病并肩作战,拒敌于千里之外……


user avatar   fang-hao-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这么个少年,出身很惨,他父亲与姑娘私通,发现竟然得了孩子,瞬间就脚底抹油。

姑娘:……我特么真是瞎了眼。

于是就生下少年,独自抚养。

那些年里,「没爹的野种」成了少年最常听到的话。

即便后来姨妈在宫里得宠,少年去了长安,也仍旧会听到类似的嘲讽。

少年不服,于是从乡下打到长安,无论对方有多少人,有多大势力,他都不服输。

明月朗照的夜里,时常能见到他冷峻果决的双眸。

舅舅告诉他,跟那群人打架没意思,你若是真有血气,该当从军。

彼时舅舅正打赢了场大仗,风头一时无两。

少年皱起眉头,问舅舅:「为什么要从军?」

「那是个很长的故事了。」

舅舅叹口气说:「当年建国之初,高祖皇帝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皇后还被匈奴单于书信挑逗,让她过去陪寝。皇后忌惮匈奴,只能回书,说自己年老色衰,无法侍奉,还送去了几十位美女,卑微示好。」

「此后几十年间,匈奴掳掠汉人,如赶牛羊,朝廷还要年年派公主和亲,忍气吞声,卧薪尝胆,也不过如此。」

「直到当朝皇帝,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舅舅反攻,大漠决战,竟打赢了匈奴人。皇帝说,从此,攻守易形了,要让大汉几十年的屈辱,血债血偿。」

这位皇帝穷兵黩武,疑心重,晚年暴虐,却仍旧能与唐宗宋祖并列,凭的,除去开创性的制度与大一统的魄力,最令人心折的就是这巍巍大汉气魄。

皇帝也看好少年,他把少年接到宫中,来当自己的侍卫,要将孙子兵法倾囊相授,让少年也成为他舅舅那样的将军。

结果少年摇了摇头,说兵法我是不会听的。

用兵之道存乎一心,何必要听古人云?

皇帝一拍大腿,觉着少年是可造之材,当即让少年跟在军中,本意是让少年先历练历练。

那年,少年十八岁。舅舅分给了他八百兵马,嘱咐他跟紧自己,大漠风沙狂,很容易迷路至死。

少年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他感受着手里的长枪,望着浩荡兵马连成线,西风撞进他的胸膛里,他能感觉到胸膛里似乎跳出一团团火来。

少年突然笑了。

他脑海中忽然崩出一个念头,他想:这里才是我的世界,我会是这里的王。

或许是这笑容太邪魅狂狷,舅舅一巴掌拍他后脑勺上说:「别中二了,带兵跟上,麻溜的。」

少年就嘿嘿直笑。

那一战,右将军与前将军的兵马撞上了匈奴单于主力,被打得损失殆尽,其中一位叫赵信的将军当场投降,舅舅则亲率大军与匈奴右贤王主力作战。

舅舅又叮嘱了遍少年:「好好看,好好学,不要浪。」

少年点了点头,然后少年就去浪了。

八百个人,在这种战场上又没什么用,少年灵机一动,寻着右贤王的兵马痕迹,长枪一挥,独自带兵跑出了数百里外。

舅舅:???

数百里外,有匈奴人的大营,正防备松懈,少年长笑一声,提枪纵马,回望八百汉家儿郎,说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秦汉帝国的热血总是令人神往,而少年意气更是所向无前。

这一战,少年八百斩两千,还砍死了单于的爷爷,俘虏了匈奴相国、叔父。

传到皇帝耳中,皇帝都不敢置信。

这位前去军中历练的少年,初出茅庐,就成了勇冠三军的冠军侯。

只有舅舅还在削他,舅舅的打法向来稳健,善用兵马迂回侧击,隔断匈奴部落之间的联系,最后以优势兵力集中杀敌。

至于什么八百人奔袭大营,那必然是不会用的。

少年被舅舅削了两巴掌,也不恼,只笑嘻嘻的说:「舅舅,那以后你替我挡着匈奴主力,我去把他们老家给抄掉。」

舅舅挑了挑眉,莫名对这个画面激动起来。

然后就又削了少年两巴掌。

虽然舅舅对少年的打法不是很感兴趣,但皇帝大喜过望啊,这么多年了,朝中领兵打仗的人才也不是没有,但少年这种血气的绝对少见。

自信,武勇,敢用兵深入。

这才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皇帝哈哈大笑,揽着少年进宫,这次不由分说,一定要少年把兵书给看看,来年要安排少年继续出征。

少年当然也自信满满,说绝不负陛下所托。

少年又抬头,问了句陛下,那我这次能带多少兵?

皇帝想了想,忽然一笑道:「朕任你为骠骑将军,自领一万兵马出击河西!」

舅舅在一旁听着,顿时就恍惚起来。

从八百到一万,这跨度也太大了吧?

少年没恍惚,少年眼底还烧着火,他又想起西北的风沙,还有胸膛里跳动的喜悦,他的声音更大,再次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这次的任命,朝堂里当然有很多人不满,有人说这是少年走了裙带关系,有人说这是陛下的一场豪赌,要把敢深入腹地攻杀匈奴的将领练出来。

后者觉得练兵没毛病,但少年实在太年轻,用他来赌,实在很难赢。

这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决定的事,又有谁能反对呢?

皇帝送少年出征,他说你一定要打得匈奴不敢南视,让他们知道大汉雄风。大汉从黄河流域那么点土地扩展至今,可不是冲话费送的!

少年笑得贼灿烂说:「陛下放心吧,臣出击河西,那河西就一定是大汉的。」

其实匈奴人占据河西这么多年,右贤王麾下这么多王爷,这么多部落,互守互望,实在很难两三仗就打回来。

但这个少年,就像开了挂一样,地狱模式也平趟给你看。

出征大漠,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迷路,一万大军杀进去,要怕遇到敌军,更要怕走错了路,遇不到敌军。

鬼知道迷路之后你还能不能回来。

陇西出征的时候,少年把麾下将领叫来,给他们指明了作战方针跟行军路线。

麾下将领面面相觑。

无他,实在是因为少年要走的路太长了!

深入腹地去掏匈奴人的老窝,还要避开其他部落的耳目,不能陷入苦战,这怎么听都没可能啊?

麾下将领这么想,也就这么说了。

少年表示很疑惑,说怎么会迷路呢?

博望侯张骞不是在匈奴待过许多年,他说的情报跟地形你们没记吗?

麾下将领说:那博望侯张骞自己也会迷路啊!

少年笑了笑,说那可能是时移日逝,许多部落迁移,许多部落跟匈奴产生了矛盾,再把这些消息都打探出来,迷路的概率不超过三成。

麾下将领面面相觑,瞅着少年自傲的笑意,不知为啥就信了他。

于是少年沿着山,淌着河,稍微再往南偏,就会被羌人发现,羌人见你大军过境,鬼知道你是要打匈奴还是假途灭虢,八成要打起来。

而稍微往北过了山,就可能会绕行一大圈。

少年刚刚好,不南不北,像自带 GPS 导航一样,穿行过危险区域。

渡过黄河,庄浪河,沿着乌鞘岭,跨过胡奴水,自出塞后一路向西北挺进千余里,人人都觉得少年自己也该是忐忑的。

少年从没这样想过。

他笃定自己一定是对的。

出塞千里,终于遇敌,六日之间沿途转战,灭了五个匈奴的部属国,降者不杀,战者立灭,万余兵马像一阵风一样,停都没停,继续向前。

麾下将领们都疯了,没见过这样打仗的,他们一面担心自己被匈奴的主力堵住打死,一面又开始盲目崇拜领兵的少年。

这少年才十九岁啊。

少年提枪跃马,在稍作整顿后挥动长缨,说焉支山前转个圈,回头,再杀匈奴主力。

一万人齐刷刷动起来,像是沙漠里的波浪。

这一战,少年以精准的预判,一个掉头避开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追来的主力,撞向了二王的侧翼,二王人都懵了,这少年是从哪冒出来的啊?

当日,少年领兵阵斩折兰王,卢侯王以下八千人,又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

加上前面转战六日破五国,少年出兵河西,俘虏斩杀一万八千余人。

还全身而退。

皇帝大赏封地,朝堂鸦雀无声。

再没人拿少年的年纪说事,也再没人敢在明面上谈他的裙带关系。

皇帝派人去问少年,说要不回来吧,回来我多给你点兵马,跟你舅舅打波配合,到时候再来玩场大的。

少年不回去。

少年说,我来就是要收复河西的,河西未复,何必回京?

皇帝都惊了,他想你小子玩真的啊?那你就这一万人,何年何月回长安?

少年摆摆手,回信说放心,很快的。

三个月后,少年再次领兵出河西。

这次匈奴人当然有了防备,所以少年也没走上次的路线,他走的路线匈奴人打死都想不到。


user avatar   fang-ke-6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5岁时,他考入江南高等学堂后,一次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同桌就餐,就能用8种方言与大家交谈。

18岁,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留美考试,名列第二,远超同批的胡适(第55),竺可桢。

到了美国后,他进入了康奈尔大学。主修了数学,选修了物理学、哲学、逻辑学、音乐。

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他在该校的数学成绩,获得过两个100分,一个98分,多年保持了该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

22岁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到了大学四年级,教授告知他同时具备申请数学,或哲学研究生奖学金的水平,结果从数学系毕业的他,又改行成为了康奈尔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

23岁,他又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选修语言学和音乐。

26岁时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用圆规画出哲学思想的半径,用数学公式算出吉他的音准,用各国语言学习相对论。

他真是无所不能,以至于他完成学业后,康奈尔大学给他这位哲学博士,提供的教职竟是“物理学讲师”。

胡适那时就已是一位不简单的人物,但对他极为欣赏,撰文道:“此君与余同为赔款学生只第二次遣送来美者,毕业于康南尔耳,今居哈佛,止治哲学,物理,算学,皆精。以其余力旁及语学,音乐,皆有所成就。其人深思好学,心细密而行笃实,和蔼可亲,以学以行,两无其儔,他日所成,未可限量也。”

28岁那年,他决意回国,目的之一是要回老家退婚。尽管北大一再邀请他前去任教,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母校清华。清华原拟安排他教数学,可到校后又让他加授英文,随后又让他改教中国史和哲学,最后决定教授心理学和物理。而此时,他常到胡适家长谈的却是音韵学和国语罗马化问题,就跟他们在康奈尔读书时一样。

之后的20多年里,他曾在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54岁,他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同年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LSA)会长。

57岁,他当选为中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院士。

69岁时,当选为美国东方学会(AOS)会长。

89岁时,应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之邀回国,受到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的热情接见,并接受了北京大学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录制国际音标时,他发了四百多种元音、辅音和声调,连非常细微的差别都十分确切,发音辨音能力与他年轻时一样。在座者无限惊讶,钦佩之至。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物理学、数学、哲学、中国音乐史、中国语言、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等课程。

他不仅会说几十种方言,且通晓英、德、法、日、古希腊、拉丁、俄等多国外语。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到世界各地,当地人都会认他做“老乡”。一次,他在索邦大学讲演,用的是纯粹标准国定的法国语音。讲毕,听众对他说:“你法语说得真好,比法国人说得都好。”二战后,他到巴黎车站,对人讲巴黎土语,对方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遂感叹道:“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巴黎穷了。”之后,他又到柏林,用带着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他最“好玩儿”的演讲之一,就是把英文完全倒着发音朗读并录下音来,等到把这段录音再倒过来放时,听众听到的是纯正的英语发音。

他还雅好音乐,精通多种乐器,毕生与钢琴为伴。他是中国最早的钢琴作品的创作者,一生创作过百余件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他从1920年开始陆续以“五四”以来的新诗进行新型的艺术歌曲写作,并于1928年编辑出版了个人第一本歌曲集《新诗歌集》。此书在当时中国文化界颇有影响,著名音乐家萧友梅盛赞这本歌集“替我国音乐界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说:“这本歌集出世之后,教我们不能不称呼他‘中国的舒伯特’。”他最著名的歌曲作品就是独唱《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创作于1926年的作品,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之一。

他不仅夫妻恩爱,而且阖家美满,共养育了四个女儿。他与女儿们,凡有机会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家庭合唱团,分声部地练习演唱他的新作或旧作。四女长大后,都获得名校学位,事业上皆有成就:两位数学家、一位化学家,大女儿如兰同时还是音乐家。大女儿如兰、二女儿新那均为哈佛毕业,大女婿、二女婿皆为清华大学学士、麻省理工博士。如兰是哈佛大学首位华裔女教授,执教于东亚文明系和音乐系,还是台湾“中研院”院士中的首位音乐专家,与夫君成为夫妻院士;新那是有名的化学家,夫君黄培云日后成为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院士。

几乎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两种文化融合得如此娴熟。他是如此博学,以至于给他冠以数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哲学家、逻辑学家、音乐家等头衔,都不足以涵盖他的成就。除了“学者”,人们再也想不到其他更适合的词来配他了,人们只能说他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

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赵元任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班超,必须是定远侯班超。东汉我超哥,人狠话不多。不费东汉一兵一卒,率领三十六人横行西域。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将汉帝国之声威传遍天山南北。班超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话说自王莽篡汉以后西域诸属国纷纷脱离中央王朝管辖,随后中原大地反莽起义不断,经过残酷的内战,光武皇帝中兴大汉之后,迫于当时的综合国力对西域诸国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西域诸国逐渐被北匈奴所控制。北匈奴得到西域的人力、物力后,实力大增,屡次进犯河西诸郡,使得边地人民不堪其苦。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宣慰诸国重新归附大汉。于是乎,开挂之旅就开始了。

一、征服鄯善

班超一行人,首先到达了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国。鄯善国王刚开始对班超等人非常热情,礼敬备致,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班超初步判断为,有可能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让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原因。

于是,班超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他:“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侍者感觉出乎意料,仓猝间难以回答,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泄露消息。面对此等危局,班超非常冷静地思考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对策,这个对策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都要拍案叫绝。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到了夜晚,趁着月黑风高。班超率领将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驻地。当时天上刮大风,班超命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完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匈奴人都葬身火海。随后班超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

二、降伏于阗、疏勒

班超完成使命后率众回师,并把情况向窦固作汇报。窦固非常高兴,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经过和所取得的成就,并请明帝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很欣赏班超的勇敢韬略,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便下诏对给窦固说:“像班超这样的使臣,为什么不派遣他,而要另选别人呢?可以提拔班超担任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出使的任务。”窦固认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给他再拨一些人马。班超却说:“我只要带领原来跟从我的三十多人就足够了,如果发生意外,人多了反而更增加累赘。“

班超等人向西域进发,不久,到了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当时,于阗王广德刚刚攻破莎车国(今新疆莎车),在天山南道称雄,北匈奴派使者驻在于阗,对外说是监护它,实际上掌握着于阗的大权。班超到达于阗后,于阗王对他并不很礼貌,态度颇为冷淡。于阗的巫风兴盛,巫师对于阗王说:“天神发怒了,你们为什么想去归顺汉朝?汉使有一匹嘴黑毛黄的好马,你们赶快把它弄来给我祭祀天神!”于阗王派宰相私来比向班超讨要那匹马,班超早已清楚事情原委,痛快地答应了。但是提出要巫师自己来牵。等到巫师到来后,班超不由分说,将他杀死,并逮捕了私来比,痛打数百皮鞭。把巫师的首级送还于阗王,说明利害,以道义责备他。于阗王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国诛杀匈奴使者的作为,因此颇为惶恐,当即下令杀死北匈奴使者,重新归附汉朝,班超重赏了于阗国王和他的臣子,成功镇抚于阗。西域各国因此全都派出王子入朝为人质,西域与汉朝中断了六十五年的关系,至此才恢复。

当时匈奴人扶立的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国王倚仗匈奴的势力在天山道肆无忌惮,他派兵攻破疏勒国(今新疆喀什),杀死其国王,另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疏勒国实际掌握在龟兹人手中。

永平十七年(74年)春天,班超带手下人从小道向疏勒国进发。班超行至兜题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派手下吏员田虑去招降兜题。班超指示说:“兜题并不是疏勒人,疏勒国民一定不会为他尽忠效命的,他如果不肯投降,就将他扣押起来。”田虑只身来见兜题。兜题见田虑势单力孤,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田虑乘其不备,抢上去劫持了他。在这种突发事件下,兜提手下的人都惊惧奔走。田虑乘马疾驰,到班超处复命。班超当即来到架橐城,把疏勒文武官员全部集中起来,向他们陈说龟兹种种不合理的行径,宣布另立原来被杀掉的疏勒国君的侄儿忠当国王,疏勒人非常高兴。新王和一班官员要杀死兜题,但班超从大局出发,说:“杀他无益于大事,应该让龟兹知道大汉的恩威。”说服众人释放了兜题,疏勒也平定了。

三、异域用兵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国乘汉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陈睦,将其杀害。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今新疆温宿县、阿克苏市一带)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汉朝属国疏勒。班超与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在盘橐城据守。虽然势单力孤,但仍坚持了一年多。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刘炟即位,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于是下诏命班超回国。班超受命将归的时候,疏勒举国忧恐。都尉黎弇说:“汉使如果离开我们,我们必定会再次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说罢,便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属国于阗,于阗国王和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好比孩子依靠父母一样,你们千万不能回去。”不少人还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班超见状,自知于阗父老决不会让他东归,而他也想留在这里,完成他立功异域的宏愿,便决定暂不回汉朝,重返疏勒。疏勒有两座城在班超走后,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并且与尉头国(今新疆阿合奇县)联合起来,意图造成大乱。班超将反叛首领逮捕,又击破尉头国,斩杀了六百多人,才使疏勒再次安定。

建初三年(78年),班超征召各属国的士兵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斩杀了七百人,将龟兹孤立。

四、显示威远疆

当初,莎车国认为汉军不会前来,于是投降龟兹,疏勒都尉番辰也在随后反叛。班超立即动手杀掉番辰,又斩杀一千多人,平息了叛乱。班超攻破番辰之后,想进军龟兹。班超准备调集属国疏勒、于阗的兵马进攻莎车。

莎车王派人跟疏勒王忠私下联系,用重礼贿赂他,忠于是背叛班超,发动叛乱,占据乌即城。班超改立府丞成大为疏勒王,调集兵力进攻忠,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国派精兵帮助忠,班超久攻不下。当时,月氏刚和康居通婚,班超派人给月氏王送了厚礼,让他对康居王晓以利害,康居王罢兵,把忠也带了回去,乌即城被再次收复。 元和三年(86年),忠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据守在损中,与龟兹勾结密谋,派人向班超诈降,班超看穿了他的诡计,于是将计就计,答应他投降。忠大喜,轻装简从来见班超。班超为他举办酒宴,在宴席中,班超命人斩杀忠,又乘机击败他的部众。西域南道从此畅通无阻。

元和四年(87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属国士兵二万多人,再攻莎车。龟兹王发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兵五万救援莎车。敌强我弱,班超决定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他召集将校和于阗国王,商议军情。他故意装出胆怯的样子说:“现在兵少不能克敌,最好的计策是各自散去。于阗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从此西归。等听到夜里的鼓声便可出发。”班超偷偷嘱托人故意放松对龟兹俘虏的看管,让他们逃回去报信。龟兹王闻讯后大喜,自己率一万骑兵在西边截杀班超,派温宿王率领八千人在东边阻击于阗。班超侦知他们已经出兵,迅速命令诸部齐发,在鸡鸣时分,直扑莎车大本营。营中没有防备,军士奔逃,班超追斩五千多人,获得许多的马畜财物。莎车国只好投降,龟兹王等也散去,班超因此威震西域。

当初,大月氏(贵霜帝国)曾经帮助汉朝进攻车师有功。就在班超击破莎车的同年,月氏王派遣使者来到班超的驻地,向汉朝进贡珍宝、狮子等,提出要娶汉朝公主为妻。班超拒绝了这个要求,月氏王因而怀恨在心。

永元二年(90年)夏,大月氏的副王谢率兵七万,东越葱岭攻打班超。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大家都很恐慌。班超却说:“月氏兵虽然多,但他们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来入侵,运输极为不便,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只需收好粮食,坚守不出,敌人便会因饥饿而投降。不过几十天便会击败敌人的。”大月氏副王谢进攻班超,无法攻克,抢掠粮草,又无所得,果然疲惫不堪。班超估计他们粮草将尽,一定会派人到龟兹求救,预先命几百士兵在东边埋伏,谢果然派兵带金银珠宝去龟兹求援。班超的伏兵把使者杀死,并派人拿给谢看。谢大为惊恐,进退无据,只好遣使向班超请罪,希望能放他们一条生路,班超放他们回国,大月氏因而大为震惊,每年向汉朝进贡。 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投降。

.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立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来护送他。班超和姚光命龟兹废掉原来的国王尤里多,扶立白霸。姚光把尤里多带回了京师。班超便驻扎在龟兹它乾城。此时,西域诸国,只剩焉耆、危须(今新疆焉耆东北)、尉犁(今新疆库尔勒东北)三国,因为曾经杀害西域都护陈睦,心怀恐惧,尚未归降。其余各国,都已平定。

永元六年(94年)秋天,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个属国的部队共七万人,进攻焉耆、危须、尉犁。大军行到尉犁地方,班超派使者通告三国国王:“都护这次到这里来,只想要安定、抚慰三国。你们如果想要改过从善,就应该派首领来迎接我们,那么你们王侯以下的人都会得到赏赐。抚慰完毕我们便会回军。现在赏赐你们国王彩色丝绸五百匹。”焉耆王广便派左将北鞬支送来牛酒,迎接班超。班超指责他说:“你虽然是匈奴侍子,可你掌握了国家大权,我大汉的都护亲自来到,你们国王不按时欢迎,都是你的罪过。” 班超手下的人劝他杀了北鞬支,班超不同意,他说:“这不是你们能考虑到的。这个人的权力比国王还要重。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他们的国境便杀了他,会让他们产生怀疑,如果他们加强防备,守住险要,我们怎么能够到得他们的城下呢?”于是班超送给北鞬支不少礼物,放他回国。焉耆王广见北鞬支安然无恙,就亲率高官在尉犁迎接班超,奉献礼物,但他并非真想让班超进入他的国境。

焉耆王一从班超那里返回,立即下令拆掉了国境山口的围桥,班超却从别的道路进入其国,在距王城二十里的地方驻扎部队。焉耆王见班超突然到来,大惊,想逃入山中顽抗。焉耆国左侯元孟,过去曾在京师作为人质,悄悄派使者向班超报信。班超为了稳定焉耆国贵族,斩杀了元孟的使者。班超定下时间宴请三国国王及大臣,声言届时将厚加赏赐。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三十多人信以为真,一起到会。焉耆国相腹久等十七人害怕被杀,逃跑了,危须王也没有来。

宴会开始,大家坐定,班超突然变了脸色,责问焉耆王等:“危须王为什么不来?腹久一班人为什么逃跑?”喝令武士把广、泛等一举捉获,并在当年陈睦所驻的故城,把他们全部斩杀,传首京师。又纵兵抢掠,斩杀五千多人,俘获一万五千人,马畜牛羊三十多万头。班超另立元孟为焉耆国王,为稳定局势,班超在那里停留了半年。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重新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

定远侯班超在西域的那一系列骚操作,简直出了常人的想象。他仅仅率领三十六人,远离故土,在广阔的西域大地上纵横驰骋。面对极为复杂且被动的局面,能够做到欲谈则谈,欲打则打,最终完全平定西域。

汉章帝给班超的评价非常恰当:出入(西域)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user avatar   nan-gong-feng-20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黄埔三期有个叫王光樾的贵州人,是个奇人。他从小就展现出语言天赋,在遵义念书的时候年年英语考第一,可以和洋神甫谈论《圣经》的原文。

按道理这种人应该去读外国语学院才对,可他偏偏要去考黄埔。到了军校,又迷上了俄语,没过多久就能够和苏联顾问聊天了,蒋介石一看,人才啊,于是就把他送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陪蒋经国读书。

到了苏联,王光樾继续发挥天才优势,开始自学德文。更绝的是,他写外国字的时候用的却是毛笔,一行行清秀的铁线文就连洋人见了都觉得稀奇,弄得各个班级办墙报都来找他帮忙。

王光樾英文、德文、俄罗斯文都会,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交流,文的武的都懂,真是大受欢迎,出尽了风头。蒋介石对他十分满意,委托严重奖励给他100卢布和一块金表。

1927年,王光樾奉召回国。这时候国共两党已经闹翻,双方正杀得眼红,王光樾既是国民党又是共产党,坐在从海参崴到上海的轮船上左右为难。

船近黄埔港,突然,他把随身的行李扔进了海里(谁也不知道那里面装了些什么),然后就和几个俄国水手打起架来。打着打着就被打昏了,醒来以后直喊头疼,没过几天,他就疯了。

这一疯就疯得很彻底,不仅先前学的外国话全部忘光,就连中国话也不会说了。

蒋介石亲自到医院去探望他,只见王光樾张着嘴:嗬嗬嗬,喔喔喔……,不知所云。蒋介石只好留了几百块大洋,又在他的衣兜里塞了张字条:王光樾同志,我来看你,你不说话。我们的敌人已经消灭,请你放心,安静养病。

蒋介石带了头,其他师生也只好跟着学,都来给王光樾送钱、塞字条。王同学一视同仁:嗬嗬嗬,喔喔喔……

从1927年到1949年,王光樾住遍了广州、南京、重庆、上海的各大医院,反正中央军校的薪金册上有他的固定开支,他可以衣食无忧、轻松自在。

据说,他平时和小护士还是有说有笑的,可一遇到正经人就变成疯子了,谁也拿他没办法。

解放后,王光樾被丢在了大陆,他在中山大学的共产党方面的同学也都去看他,结果见了面,王光樾还是嗬嗬嗬,喔喔喔……

无奈,只好再写字条:王光樾同志,我们的敌人已经消灭,请你放心,继续养病吧……

于是继续养病,最后在遵义老家寿终正寝。

身后留下两个谜:其一,1927年的时候,他扔进海里的行李中到底装了些什么?其二,王光樾这家伙到底是个疯子还是个天才?


user avatar   li-xu-r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经典问题:有哪些人物一出场你就感觉“稳了”、“放心了”、”赢了”?

很多人半开玩笑地列举了各种影视剧、动漫游戏里的角色,比如出场自带BGM的乔峰、黄飞鸿,只需要一拳就解决对手的“一拳超人”等等。

但回到现实,会发现这样的人很难真正存在。

直到有人说了三个字:

毛泽东。

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

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仅用了28年时间,我党就从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党建立了全国政权。

这是世界创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这里看,他完全就是一个开挂的人。

我们很多时候,都有这样的错觉,好像带队创造这个奇迹的毛泽东生来就是伟人。

但当我去认真翻查历史的时候,才发现:

毛泽东真实的人生经历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路高歌猛进,无往而不胜。

他的家境并不宽裕,小时候需要和长工一起干活睡觉,父亲对他的教育也不够重视,十七岁还在东山学堂读小学,十八岁才到长沙读初中,二十岁时进入了湖南第一师范,直到二十五岁才中专毕业。

相对于当时很多知识精英来说,毛泽东起步很晚、起点很低。

1911年,风尘仆仆的毛泽东第一次坐船到了长沙。

因为之前只上过私塾和小学,已经18岁的他,作为初次进城的乡下娃,只能上中学。

虽然相对于那时候很多读不起书的穷人,毛泽东已经算幸运的了。但对比一下他的老对手张国焘、王明,或者是一大最年轻代表刘仁静,你才会发现他的起步是真的晚,起点是真的低。

比如张国焘,19岁考入北京大学,当过学生会主席,中共一大的时候,他是陈独秀的代表,大会主持人,坐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而毛泽东则低调地坐在一边,当记录员。

相比张国焘,王明的经历更像“开挂”,他6岁上学,16岁就从农业学校毕业,20岁出头出国留学,去了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25岁的时候就在共产国际的扶持下,成了党的实际领导人;而毛泽东一直要到40多岁的遵义会议,才第一次被选为党的政治局常委。

刘仁静比上面3位还要天才,14岁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6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参加一大的时候,刘仁静才19岁,毛泽东这个年纪时才刚上中学;和刘仁静一起参加一大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快30岁了。

同那个时代很多才华横溢,年少得志且成名很早的“人物”相比,年轻时候的毛泽东毫无优势。

他的人生并不是像开了挂。

而是他自己的经历,为自己开了挂。

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党已经先后经历了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等领导人。

毛泽东曾经被三次开除中委,八次受到严重警告,但还是继续坚持革命。

1929年的时候,他从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被选了下来,在闽西的一个农村里养病。

9月,红四军开第八次代表大会,他疟疾发作,都走不了路了,向大会请假。

大家却觉得他是在闹情绪,发函让他务必参会,否则就要给处分。

最后被担架抬到会场里去,大家才相信他是真的病重。

到了1932年10月,更大的挫折来了,中央政治局的全体委员集体把毛泽东选下了台。

他能在后来重新回到领导岗位,靠的不是什么运气,而是惊人的谋略和政治军事能力。

斯诺评价过一句话:

革命运动要求它的领袖能够比旁人早一点看到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在这方面毛泽东很成功,所以他的追随者对他的判断力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1932年,共产国际指挥下的整个红军头脑发热要去打赣州,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赞成。

唯有毛泽东提出反对,说赣州打不下来,赣州是铜墙铁壁。

彭德怀带领的部队在前往攻打赣州的途中还谈道:打开赣州再和毛泽东算帐。

结果却损失掺重,大败而回。

张国焘,可以算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大的对手之一了。

论资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国焘是大会主持人,而毛泽东只是一个记录人。

1935年,长征会师时的张国焘骑着高头白马,手下十万将士,兵强马壮。

彼时的毛泽东刚跑出国民党的追击,蓬头垢面,手下一万多战士面黄肌瘦。

随后,张国焘拒不同意随毛泽东北上,甚至另立中央,宣布毛泽东所在的中央为非法,开除毛泽东党籍,并通缉毛泽东。

问题是,一意孤行的张国焘却越来越孤立,十万战士被打得七零八落。不得不宣布取消他成立的第二 “中央”,灰溜溜地去了延安,最后更是叛逃,在异国他乡,凄风苦雨地过完一生。

徐向前回忆道 :“毛泽东同志说过:南下是绝路。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 了这一正确论断。 我对毛主席的远大战略眼光和非凡气魄,是经过南下的曲折,才真正认识到的。

毛泽东的地位从来也不是天生的。那些坎坷的经历、那些人生的低谷和打压,每一步都是他走向领袖的坚实台阶。

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主义的不懈追求,毛泽东和他所率领的队伍在千疮百孔的基础之上,从无到有,建立起了新中国。

又经过70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今天的我们终于不再是那个臣服于帝国主义的羸弱民族了,终于不再是那个一穷二白的穷困民族了,也终于不再是那个不自信到要放弃汉字、“全盘西化”的自卑民族了。

1927年1月,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发展情况。曾经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过一段话,他说:

“我搞革命是为了无产阶级事业,我所爱、所交的朋友都是穿草鞋的没有钱的穷人。

我们的革命还才开始,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还得三四十年。

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也不回韶山来了。

这以后他就真的再也没有回过韶山。

直到建国后,1959年,已经66岁的他回到韶山,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诗里有两句话,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先有伟人,后有伟业,先有真人后有真理。

那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必定是创立了伟大的事业,经历了伟大的磨难和牺牲。

就像电影《教父》里说的,伟大的人并非生而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user avatar   bawgaw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张照片上有一个算一个,都像是开挂的。




        

相关话题

  有哪些「一流人物」的二三流故事? 
  鸡看到鸡蛋被拿走为什么不生气? 
  有哪些关于痴心和放下的故事? 
  自学历史的人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有什么差距? 
  亚瑟王是凯尔特传说的英雄,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的现代英国人特别是英格兰人是怎么看待他的呢? 
  为什么雍正的历史评价不高? 
  太平洋战争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曾国藩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具有哪些异于常人的特质? 
  为什么火在灭掉了那一刻会冒烟? 
  如果你变成了蚊子,如何让别人知道你是人类? 

前一个讨论
为何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坚持一战导致十月革命,而工兵代表苏维埃坚持苏俄内战,却没有引发革命或政变?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曹丰泽在所谓辩经想法区拉黑删评控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