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挪威三文鱼养殖场被曝水质污浊,病鱼鱼身布满溃疡,三文鱼养殖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吃三文鱼真的不安全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oon-7-83-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养殖业倍受打压,国外养殖业放宽放量

疫情给了他们借口,新闻暴露他们的目的

野味养殖合法合规被取缔,三文鱼管理混乱带新冠病毒却被奉为高级食材

从猪瘟到野生动物管理条例,再到狗肉被禁食,农业部除名六畜。国内养殖业不断受打压,品类不断减少。国外养殖业则一切如常甚至不设限制。

国内的野味(狗肉)养殖业刚建立不久的产业链条被直接砍断,品类不断减少。

最终民众选择其他肉类的时候只能选择国外丰富的养殖业品类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密度的工业化水产养殖,病害和水体污染是谁也不想见到,现阶段却又很难避免的。



你看,这是在山东青岛武船重工建造中的三文鱼智能养殖网箱“深蓝1号”,它的网箱容量是5万立方。和站在旁边的施工人员一对比,不难感受到网箱的庞大规模。这样一座网箱到底能养多少鱼呢?答案是30万条——此时此刻,就有30万条大西洋鲑和虹鳟(比例一半一半)生活在这座网箱中,飘荡在距离山东日照岚山区130海里外的“黄海冷水团”里。

恐怖吗?这还只是小巫见大巫。在“深蓝1号”交付前一年,同样是在青岛武船重工、同样是在这座船坞中,还建造过一座更大的智能网箱“Ocean Farm 1”(网箱容积25万立方)。当半潜船把Ocean Farm 1拖回挪威后,它的主人萨尔玛公司(SalMar ASA)立刻对其进行了一次养殖极限压力测试——他们在这个网箱里同时投放了150万条大西洋鲑。



当然了,这些辄造价过亿的昂贵网箱不可能是现阶段海水养殖的主力,但拥有技术和设备加持的现代化网箱里同时养个几万条甚至十万条大西洋鲑并不罕见,尤其是是在大西洋鲑头号养殖强国挪威,这样的大型网箱比比皆是。



正是靠着这样高密度的工业化养殖,挪威人以远少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人力、养出了更多的大西洋鲑。曾几何时,挪威几乎垄断了全球大西洋鲑版图,两家头部企业就贡献了全球65%的大西洋鲑产量。但在今天,挪威的大西洋鲑产量下滑到了全球总量的3~4成,虽然依旧是世界第一,但原有的份额不断被智利、法罗群岛、英国(苏格兰),加拿大蚕食。


这是为啥?他们挪威人是不是不行了?


那肯定不是。挪威人养大西洋鲑简直占尽优势——得益于暖流影响,挪威近海的水质交换率高,污染很少;众多峡湾的庇护,让挪威网箱最大程度躲过了恶劣海况的影响;而虽然挪威纬度偏高,海水水温却可以常年维持在5-15℃的高位,正好满足大西洋鲑的需求。养殖大西洋鲑的技术也是挪威人在60年代率先尝试并最早突破的,积累到今天,挪威人把大西洋鲑养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雷几乎全趟了一遍,从育苗到发育,从养殖到加工,挪威人把大西洋鲑的一生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是,挪威的大西洋鲑养殖规模发展潜力已经被榨干,挪威政府在最近几年已经不再审批新的大西洋鲑网箱执照(新技术验证目的的除外),挪威大西洋鲑的总体规模碰到了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的制约因素只有一个——他们的养殖密度到顶了,没有更多的海域可以用来养大西洋鲑了



但这个天花板是有点反直觉的。譬如,上图1是挪威SalMar ASA的一座大西洋鲑养殖基地,图2则是我国福建霞浦的养殖网箱。一眼看过去,挪威的网箱附近简直不要太空旷,这哪算得上“极限”?留着那些海域干啥,为啥不和福建这样塞满网箱呢?


这其实是出于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考量后的结果。


在今天,网箱是鱼类养殖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传统的鱼塘相比,网箱不占用土地,开放的网箱借助水体的自然交换,也比较符合鱼类天然的生长需求。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合理的养殖密度的基础上。如果一片海区放置的网箱过多、养殖的鱼类密度过大,就很容易带来水体污染、病害和缺氧等弊端。


比如水体的富营养化。不管是我国网箱的直接投放鲜杂鱼饲料,还是挪威等国投放膨化饲料,这些饲料都不可能被鱼完全利用。而哪怕是被鱼吃掉的饲料里的部分营养物质,也会再次随着粪便被排放到水体里。在挪威的研究发现,饵料中的氮有52%-92%最终进入水体,每生产一吨大西洋鲑,就要往水体里排放11公斤溶解无机氮。类似的还有磷,饵料中的磷只有33%被鱼利用,其他的都进入水体;更严重的是碳排放,瑞典的网箱养殖褐鳟业,每生产1吨鱼就有900公斤碳进入水体。


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施肥”的作用,但到达了一定程度后,就必然引起富营养化的问题。而大量滋生的微生物又成为消耗水中氧气的主力军,再加上网箱本身对水体流动的阻碍进一步减少了水中氧气的交换,以及网箱中的鱼需要消耗的氧,高密度的养殖网箱里时常出现缺氧的状况,在加拿大的大西洋鲑网箱里,溶解氧浓度比网箱外低了1.4Mg/L,法罗群岛的大西洋鲑网箱附近,溶解氧浓度甚至能减少26%。


水体表层的富营养化和缺氧如此严峻,网箱下方的海底情况也不乐观,大量没被采食的饲料、鱼类的粪便堆积在海底,经年累月甚至改变了当地的水深,由此带来的水流减缓又进一步加剧了富营养化和缺氧状况;海底异养微生物对这些有机质的分解利用进一步消耗了氧,还会释放出部分有毒物质。


至于病害就更不消说了,几万条、十几万条鱼拥挤在同一个网箱中,一条鱼生病就很容易扩散到整个网箱。


德法电视台拍摄的这部片子里出现的挪威格里格公司网箱中的大西洋鲑病害主要是鱼虱(以及感染鱼虱后带来的免疫能力下降引发的其他次生病害)。在野生大西洋鲑(以及其他鲑鱼)身上也能找到,但野生大西洋鲑独特的习性可以让它们摆脱鱼虱的纠缠——鱼虱不能在淡水中生活,返回河流繁殖的鲑鱼在进入河口后就可以痊愈,鱼虱在河口海域游动到其他鱼类身上,等待产卵后重返海洋的成年大西洋鲑和幼鱼(和大马哈鱼不同,大西洋鲑并不会在一次产卵就立即死亡,一般的野生大西洋鲑都能活过两三个繁殖周期),再加上生活在海洋中的大西洋鲑并不是一种严格的群居生物,鱼虱在不同个体间的传播能力十分有限,野生大西洋鲑身上的鱼虱病害并不严重。


但网箱养殖则截然不同,从幼苗场投放网箱后,这些鲑鱼就一直集体生活在海水中,它们不能依靠淡水摆脱鱼虱,还很容易从同网箱的同类身上交叉感染。对于健康的成年大西洋鲑来说,鱼虱不太容易带来致命性的伤害,但鱼虱的啃噬很容易破坏鱼表皮组织,并进而引起鱼免疫能力下降。根据养殖企业的估算,每年因为鱼虱引起的大西洋鲑减产和品质下降带来的损失大概在5%左右。


鱼虱恼人,但却不是大西洋鲑养殖业最严重的病害,传染性三文鱼贫血病毒(ISAv)才是真正的杀手。1984年,挪威的养殖场第一次被这种病毒侵害,当年的大西洋鲑死亡率就达到了80%,2007年,智利的大西洋鲑养殖业也受到ISAv威胁,整个行业差点崩溃。


那么挪威人是怎么对待这些病害的呢?


传统的养殖业对待病害的办法就是大量用药,但大西洋鲑养殖业对药物的使用一直是很谨慎的——用药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大西洋鲑的品质,还有可能带来抗药性的麻烦,所以挪威政府的规定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禁止用药。无奈之下,养殖企业只能各显神通,2016年,苏格兰的养殖企业(其实就是挪威美威在苏格兰的养殖场)最早引入了生物防治的办法(也就是 @五莲花开 提到的瀨鱼),还有的企业使用激光、电击、或者把大西洋鲑定期泡淡水澡的方式防控鱼虱,效果都不是特别好。而病毒防治就更麻烦了,一些企业在选育抗病毒的优良苗种,也有一些疫苗在试验中,结果也并不理想。


今天的挪威三文鱼养殖依旧在尝试使用新的方式摆脱病害、水体污染带来的损失, @五莲花开 回答里的一张网箱图片其实就是新方式的一种——



就是这张。这其实并不是德法电视台视频里拍摄的那种普通大西洋鲑养殖网箱,而是挪威水产设备供应巨头AKVA新研发的一种防鱼虱网箱,在网箱外侧的大圆筒内部还有一个小圆筒,小圆头的筒壁是防水膜组成的,而大西洋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网箱下半部分,只有换气的时候才通过小圆筒来到水面。这种特殊结构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大西洋鲑感染鱼虱——因为大多数鱼虱只生活在10米以内的表层,它们既无法钻到防水布包裹的内筒里,也很少潜入到更深处的大西洋鲑生活区。根据AKVA前几年的测试,这样的网箱可以杜绝75%的鱼虱病害。



AKVA还有一种正在验证中的办法可以彻底阻断病害、水体污染问题,那就是把开放式的网箱彻底封闭起来,从网箱转变成“漂浮在水面上的封闭鱼塘”,另一家水产设备巨头豪格的想法更为激进,他们的新型网箱是个彻底封闭的“巨蛋”,可以半潜入水养殖。



一些更玄幻的高科技也开始出现在网箱里,比如机器学习。Mowi正在测试的一种网箱监控系统就结合了机器学习,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测网箱内鱼的状态,机器学习通过鱼类游动姿态、摄食欲望和身体表面的完整情况来分析病害程度。



除此之外,挪威政府对大西洋鲑养殖的管控力度不可谓不大,按照现行法规,一个企业(个人就甭想了)想要建设一片新的养殖场,必须提交目标海域的详尽水文和生物资源调查报告,对以后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提出预案,而且这个养殖场必须距离现有的养殖场3公里以上(以防止病害传染),如果发生病害,必须提交相应的管理部门,由官方的专家团评估之后才能确定用不用药,用什么药,而如果爆发病毒病害,则该养殖场的鱼都必须全部扑杀。


正是因为这些限制,才导致今天的挪威海域虽然看起来依旧空旷,却已经不再审批新的传统网箱养殖项目。实际上,同样的管控在其他主要的大西洋鲑养殖国也在施行,世界第二大大西洋鲑养殖国智利国内的水域也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只有最南部的第12区还在少量颁发执照。



不可否认,德法电视台的视频中反应的现状确实存在,这是一个痛苦的现状,是各国政府和养殖企业也不希望看到的。


乐观的是,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技术和法规的努力未曾停歇,或许有一天这些问题可以彻底得到解决。大西洋鲑的养殖业也没有德法电视台说的那么原罪,它的确引发了一些问题,却也给全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水产供应,养殖大西洋鲑也绝非一无是处,它的标准化,质量可控,得益于精细饲料配比,其DHA,EPA含量都比野生大西洋鲑要高。更何况,野生大西洋鲑种群正是因为捕捞而枯竭的,不进行人工养殖,对野生种群的威胁只会更大。


悲观的是,大西洋鲑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水产,能够支撑起这样的技术迭代和海量投入,而在其他水产养殖领域,同样的困境其实更多、现状也更不堪。以我们经常食用的南美白对虾为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国,至今依然完全依赖国外种苗,就是因为南美白对虾时常受到虾病毒的威胁而大规模死亡,而我国无论是虾疫苗还是抗病毒育苗领域都落于下风。当我们为自己成为第一大水产养殖国欢欣鼓舞时,一定要清晰的认识到,还有许多欠账和内功需要抓紧锤炼弥补。


那么感染病害的大西洋鲑是否安全呢?许多答案已经说得很直白——病害是水产和家畜禽养殖无法彻底杜绝的,而只要熟食,基本上不会对人体带来什么威胁。但大西洋鲑在中国的食用方式是不成熟的,至今依然以冰鲜、生食为主,这就会带来人畜(鱼?)共患病的威胁。最近几年,也有许多人在呼吁大家不用生食三文鱼——以及一切肉类,但阻力非常大。在现有回答的评论区里,也能见到这样的观点:


煮熟的三文鱼超级不好吃
吃熟食一定比生吃安全,就是不够小资


如果你熟悉全球三文鱼市场产业布局的话,一定会觉得哭笑不得。按照附加价值来看,各类三文鱼制品的价值从高到低应该是——烟熏>冰鲜>冷冻,主要的欧洲国家的烟熏三文鱼比例越来越高,现在已经达到了3成(余下的7成里也有大量被用于煮炖、煎炸)。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好的烟熏三文鱼完胜以肥腻感为主的鱼生,即便是鱼生大国日本,三文鱼鱼生也处于鄙视链的中低层,不仅不能和金枪鱼媲美,距离鲷鱼更是遥不可及。生食三文鱼并没有什么小资的优越感,也绝非三文鱼最佳的品鉴方式,而作为一种登陆中国不到三十年的舶来品,它更谈不上什么文化积淀,完全是人为营销引领的结果。实际上,在三文鱼最早进入中国的时候,由于空运规模和成本的限制,并不适合做鱼生但适合低成本海运的冷冻三文鱼才是主流,近些年的经济发展,才让中国是三文鱼出现了从冷冻向空运冰鲜的转变。


刨去这些不谈,我们看看中国饮食对食材的应用,几乎没有哪一种食材呈现出三文鱼这么极端的情况。红烧肉好吃,那其他猪肉的烹饪方式就低它一等吗?海蟹适合清蒸,做成蒜蓉的就不香了吗?既然我们能包容其他食材的多样做法,为什么到了三文鱼这,就“生食独尊”了呢?如果这次新发地的进口三文鱼或德法电视台的节目能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到生食三文鱼的危害,尝试用更多样的角度欣赏它的美,倒也算是一种消费市场的进步了。





PS:


春节前后疫情刚出现时,网上曾有过武汉鸭脖的段子——家门口的武汉鸭脖店坦白了,自己用的不是武汉的鸭脖,全都是本地鸭。那么这次新发地的进口三文鱼监测出病毒也好,挪威三文鱼养殖病害被曝光也好,能不能让中国本土的三文鱼登上前台,占领这个一直被进口品垄断的市场呢?很遗憾的是,不太可能。


开头我讲到,山东日照的企业购买了“深蓝一号”在距离海岸线130海里的地方养殖大西洋鲑,这正是因为我国近海水域的绝大部分地区,无论是水温还是水质都不能满足大西洋鲑生产的需求。早在10年前,另一家山东企业——烟台东方海洋——就曾试图在工厂内使用深井海水养殖大西洋鲑,虽然技术上取得成功,却在随后10年内连续亏损,不得已在今年初将大西洋鲑业务完全抛售。这就是大西洋鲑养殖的现状——投入巨大,周期漫长,风险极高,条件苛刻。目前中国的大西洋鲑养殖行业非常弱小,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们可以期盼未来的某一天能吃到家门口养殖的三文鱼,但那肯定不是今天。


user avatar   lu-shui-qing-shan-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

在完全加热之后吃三文鱼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生吃任何动物制品都会带来风险。

目前为止养殖鲑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深海网箱养殖,另外一种是循环水养殖。

视频中出现的养殖方法应该是深海网箱养殖,由于该视频的原始文件并不支持在大陆地区播放。所以我的回答只针对于题目中所涉及到的视频片段。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鲑鱼,三文鱼是大西洋鲑的音译,之后逐步演变成鲑鱼的通称。鲑鱼分为洄游型和陆封型,视频中出现的三文鱼绝大概率是洄游型大西洋鲑。

视频中出现的网箱应该这种结构

鲑鱼是一种冷水性鱼类,一般生活在温度波动不大的深海水层,一旦温度超过18℃,鲑鱼会面临死亡率增大的难题。

自然环境下的鲑鱼主要捕食甲壳类动物和小型动物,因此鲑鱼的肉质营养丰富。这也对人工饲养状况下的饲料有着严格的要求,鲑鱼饲料主要成分是鱼油和鱼粉(FMFO,fishmeal and fish oil),曾经含量最高超过三分之二。它们通常由常见的小型初级消费者制造而来,如小型远洋鱼类包括鳀鱼、沙丁鱼、秘鲁鲱鱼、鲱鱼、毛鳞鱼、油鲱以及磷虾等。鱼粉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62%—70%,微量营养素种类丰富,营养价值优异。鱼油是鲑鱼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鱼油产量用来饲养鲑鱼。经过评论区和其他回答的知友指正,由于FMFO供给和价格等因素,现在三文鱼饲料中FMFO由植物制品部分取代,含量已经降低。

那么怎样将饲料投喂给处于深海的鲑鱼呢?人们现在使用一种叫做膨化料的颗粒饲料来喂养鲑鱼,这种饲料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率比较高,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并且更加容易被鱼类吸收,而由于他们的膨化属性所以也会漂在水面上一段时间,然后缓慢沉降。

所以视频中提到的水质污浊,我想应该是局部区域浮游生物富集造成的视觉现象。

这种养殖方式带来的危害也由此而来,局部区域内大量营养与鲑鱼的富集使得海虱得以大量繁殖,鲑鱼疮痂鱼虱(Lepeophtheirus salmonis)是大西洋鲑养殖产业最为头疼的问题。

对于鱼虱的防控主要采用生态防控和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式,生态防控会用养殖的瀨鱼去食用鱼虱,化学手段则会使用化学物质来处理掉鱼虱,而这些药物不仅仅会作用于鱼虱,其他甲壳类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视频中出现的鳞片脱落鱼应该是细菌或者真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视频的清晰度不高以及无法对样本进行观察,我并不能判定局部水域的物种丰富度以及鳞片脱落的原因。

而视频中提及的高死亡率这在养殖过程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大西洋鲑的养殖死亡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这是生活环境和粗放式养殖方式决定的。养殖业者对鱼群的健康管理并不是十分擅长,目前为止仍然有多种病毒未被攻克,如传染性鲑鱼贫血症、病毒性败血症、传染性胰腺坏死和鲑胰腺病毒。他们对于鲑鱼来说都是不治之症。

讲一下三文鱼是否安全吧。

如果是生吃,不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安全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会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育种、养殖、运输、加工甚至在餐桌上摆着都可能会被空气中的病原污染。

虽然很多病毒能够让三文鱼无可救药,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这几种病毒对人体有害。水产品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病毒种类是甲肝病毒、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目前的医学研究表明水产品能传播的病毒主要是这几种,虽然多数病毒主要是由软体动物进行传播,但是我们依然要注意是否会由鱼类携带的可能,因为冷链运输有机会杀死细菌和寄生虫,但却能够让病毒生存下来。

在当下,接触所有生的肉类食品最好都要注意个人防护,在料理生肉的时候尽量做到好的自我保护,并认真清理身体和器具。

视频中出现的鳞片脱落的三文鱼非常惊悚,这一般情况下是由细菌或者真菌引起的。水产品可能会携带多种细菌,如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霍乱弧菌以及大肠埃希氏菌等。水产品的细菌问题种类非常多,影响面大,波及范围广。如果要一一列举大概可以列很长的一张表格。在料理三文鱼的时候最好要做熟。

关于寄生虫,三文鱼主要的寄生虫危害是绦虫,如果食用者感染会引发贫血的症状。但是如果是虹鳟鱼假冒的三文鱼,寄生虫种类可能会更多。

当前状况下,我并不认为生吃三文鱼是安全的。不论是何种生肉,都要做好全流程防护以及彻底煮熟。

猜猜这是啥,这是大概8.6万-10.6万年前生活在海边洞穴中的尼安德特人烧烤螃蟹后留下的蟹脚遗迹。


user avatar   feilong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商税啊!英国《独立报》很早就报道过,三文鱼上面全是lice 虱。

海虱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挪威有。

本回答内含图片容易引起不适,请酌情观看。本文图片均转载自香港媒体和外媒,恶心的图片都是外国人拍的!可不是中国人陷害挪威!这个回答也不针对

黑心豬肉,病死猪肉你怕不怕?

独立报链接:independent.co.uk/envir

我看有个帮着洗的说,某某记者很极端,被开除什么的,那就是一家之言,可这么多媒体都报道了,就真的不是一家之言了。

野生种群受到影响 raincoast.org/2010/05/i

BBC也报道,中国之前就禁止过挪威三文鱼,挪威Movi渔业公司在苏格兰渔场的三文鱼也曾经爆出过海虱事件,出事之后还改了公司名字。

基本上它们体表腐烂的程度不堪入目,让人甚至难以相信这都是由于小小的“海虱”所造成的。

恶心的图来自外媒:fishpathogens.net/patho

其实造成海虱泛滥的原因是这些海洋牧场内密度高,成为以食鱼皮肉为生的海虱最佳栖息地,这是一种本身就威胁着野生三文鱼的寄生虫。

因为渔场并不是封闭的环境,随着养殖规模的泛滥,这种严重威胁三文鱼的寄生虫-海虱数量也成倍递增,而且他们并不受渔场的边界限制,可以自由进入其他海域,这就严重威胁了野生的三文鱼和别的鱼类,也就真的造成了生态破坏。

英国的《每日邮报》还说,不只是挪威,他们暗访了一个另外国家的渔场,也是非常震惊,这个渔场里30万条鱼都感染。

链接pressreader.com/uk/dail

网友就说了,这和那种环境恶劣的狗舍差不多,可是不是狗就没人管

专业人士说过,抗生素,杀虫剂的滥用,已经让三文鱼变得完全不健康,甚至是“most toxic food”我们能有的最有毒的食物

而在外国,根据一个三文鱼观察组织介绍这种寄生虫,一年的感染量已经翻倍

来自苏格兰:salmon-trout.org/2019/0

这种新闻屡见不鲜啦,英国人有拍片暗访过挪威的渔场。

下面的字幕更是夸张,就是他们采访那些渔民。

渔民说:“海虱,我们对这个不太了解。”

挪威三文鱼寄生虫冲击 computescotland.com/nor

美国《新闻周刊》两年前就说过,这种三文鱼寿司完全不能再吃了 newsweek.com/no-more-sa

intrafish.com/finance/s

而另外的坏消息是,与此相对应的,挪威海域的清道夫鱼每年高投放会死5000万条

生态恶化,一天就是死15万条(包括渔场里的),这又助长了寄生虫泛滥。

清道夫的小鱼宝宝还有点可爱

外媒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外国超市里买来的生鱼片,其中就含有Louse

ctvnews.ca/health/biolo

新加坡之前封禁了一批来自挪威是三文鱼,因为里面有李斯特菌

cappma.org/view.php?

挪威卖三文鱼的海产局在中文网站上郑重声明还说没事

美国也是对挪威三文鱼发出过警告,而且这是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发的,非常权威。no.mofcom.gov.cn/aartic

因为鱼里面有毒素,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和新生儿畸形,尤其是年轻人和孕妇。

美国科学家认为毒素太高了,而挪威自己的机构说有毒素没关系,不会带来危害。

面对着全是海虱,寄生虫的这样的食物。

挪威自己人都说,感染寄生虫风险是高的,日本人吃了40年。

日本人还曾经因为吃了这个在胃中夹出11条虫子!别说日本人不吃啊,日本人也吃,在日本吃了也出事。

《明报》报道,此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亦報告日本有一名女子吃了三文魚生兩小時後出現胸腹疼痛,【開膛破肚】後檢查時發現有多條異尖線蟲幼蟲正在鑽進她的胃黏膜。

继续:医生警告过,说的是抗生素服用者勿食。

而生吃本来就是有寄生虫的还有人得了癫痫

文章里写的特别可怕,一厘米的虫子在大脑中寄居4年,从右脑爬到了左脑。

港媒还说:其中一名菲律賓患者因刺猬絛蟲鑽入腦部,影響信息傳遞,致出現2天右邊身麻痺。

美国加州一名医生Kenny Bahn早前亦在一个网上节目中透露疑吃三文鱼染寄生虫的病例,该名男子几乎每日都吃三文鱼,到医院急症室求医,声称自己腹泻带血,但他后来表示自己因如厕时感觉有东西从他体内爬出来,感觉好像内脏要掉出来,才发现有一条长约1.6米的虫。他用纸巾将虫包好,带到医院求诊。医生诊断认为,应该是吃鱼生时,将寄生虫也吃下。

美国疾控中心(CDC)去年曾发表报告,表示阿拉斯加的野生工文鱼体内被验出日本絛虫,不只亚州鱼类,任何从美国太平洋沿岸捕获的三文鱼,都有感染日本絛虫的风险。

也就是说,即使是野生的,体内也有日本绦虫!有一个男人每天都吃刺身,最后20只生猛蠕动寄生虫

男人的身体里有20只寄生虫,女人的也不甘示弱,虽然数量输了,但长度有7.2米!

有的鱼还是畸形,S型畸形魚

港媒报道,为弄清楚2018年全世界养殖三文鱼死亡数量达到5,000万条之多的原因,该台记者曾到三文鱼出口大国挪威进行实地调查。

在当地北部海域,几乎每个养殖场都养著上万条三文鱼。记者带摄影机潜入养殖场的海水后,发现大量鱼挤在肮髒、充满排泄物的海水中,有鱼因为挤迫而喘不过气。

而且,许多患病的三文鱼身上布满手掌般大的溃伤,以及俗称「鱼蝨」的寄生虫。

有的更已變成「S型畸形魚」。

挪威海洋研究所有研究员表示,每年约有18.3万条养殖三文鱼逃离养殖场进入海洋,不但与野生三文鱼争夺食物,还将鱼蝨传染给后者。

而且,两者繁育的后代适应力差、繁殖能力低,令野生三文鱼的基因被「污染」;再加上栖息地减少和生态破坏,近35年来,野生三文鱼数量锐减50%。

三文鱼说:爱我你怕了么?

反正皮一剥下来你也看不见!

剥皮之后就可以吃了吗?就没有寄生虫了吗?

加拿大网友在超市里,就发现了带有一个成年海虱的三文鱼赫然的摆在货架上,这是成年的,大型海虱,不是看不见的那种小的那种卵,很显然,就是有了寄生虫的鱼在加工的时候剥皮了,把腐烂的皮扔了,“看起来”还能吃的,好的肉留着,走进千家万户。

原文就在这,可不是中国黑挪威,这是加拿大人自爆的,生物学家严重警告。绝对不是针对挪威,针对的就是这个事,对事不对国。

原文:dailyhive.com/vancouver

但还是要小心吃到的是淡水鱼,比如虹鳟鱼是淡水鱼,大家小心区分吧!

友情提示:虹鳟鱼是淡水鱼,也不绝对安全!

还有这位朋友,我就不说什么了!以为芥末就能杀死寄生虫。

最后肝脏里面全是寄生虫。

算富贵病不?

吃凉的米,还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呢!岁数大的,胃不好的,就别吃这种“高贵”的食物了吧!


user avatar   hu-bei-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文鱼因为北京疫情备受关注。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之前网络红人华农兄弟养殖竹鼠的故事。

生活中总是充满着看不见的符号塑造。人类的认知历史就是如此,通过建立名词和物品的对应,从而发展出了一整套定义世界/理解世界的程序。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现代语言学如此重要,对今天的艺术研究来说,它深刻地揭示了我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竹鼠养殖的纪录片或者准纪录片,数量也不少,似乎并没有被耸人听闻地揭发养殖环境和卫生情况不佳,反倒是多数专家和管理部门,从前都出来支持,说明竹鼠养殖是一个符合食品安全,也不影响环境,还能脱贫致富的好行当。

但是,随着一声不准养殖野生动物的命令,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竹鼠养殖生意尽告惨败,因为被当作了潜在病毒传播对象。

多数人们都坦然接受了这一点。中国式的食用野生动物,已经被符号化,当作和果子狸/蝙蝠一类的文化传统糟粕。如果你去看看新加坡/台湾/香港这些地方,少数充满种族自恨的网络讨论,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些。

直到三文鱼可能跟病毒有关的消息传出,还有本文中所谓纪录片的存在,包括大量回答者深入分析其实三文鱼还是非常安全,都让人意识到,三文鱼或多或少地被符号化,成为了进步/现代/的食品象征。所以无论它养殖过程中可能有多少问题,那也只是暂时的、有原因的,本质上它的著名产地挪威就是干净/民主/科学/保护动物权利的化身。

注意这里所说的只是符号化,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人们对三文鱼投射的情感和理解,远远超过对竹鼠的欣赏,和对竹鼠养殖户的同情。竹鼠的粉丝,和蛇肉/狗肉/果子狸等的粉丝一样,都落入了东方主义的落后种群里。

如何管理、如何大规模饲养、有没有可能做到隔绝病毒?这些都是可以广泛讨论的话题。比如说果子狸,如果人工养殖不能隔断它携带病毒,那就光明正大地宣告这一物种不适合于食用。

而不是像最近深圳市直接宣布不能使用狗肉一样,也不管这些狗肉来自专门养殖农场,还是路边偷猎。如果要防止来历不明的野狗进入市场,其实可以做的工作是大规模养殖产业化。---当然这个问题并非这么简单,-- 但这里说的,是对一个物种的认知和标签,不能仅仅因为食用狗肉不符合西方观念而主动污名化。


法国人吃蜗牛/生吃牡蛎/生吃牛肉,这些在全世界都成为美食象征。而东方人吃狗肉,就是违背了现代人类文明?

所以,题目中说到的三文鱼养殖场并非冰清玉洁,这一复杂现象就是今天当代社会神化三文鱼污名化吃狗肉等思路无法继续的写照。如果我们把它和竹鼠/食用蛇等东方的饮食习惯,以及各自的命运和待遇放在一起观察,就是当代的艺术。

到底我们从何时开始,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予以接受和景仰,而对自身的一切都充满狐疑和审视?到底我们从何时开始,压根没有渠道对着全世界表达自己被压制的声音,而只是被空泛地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但是我们的解决方法,都是自省和自我怀疑?

正视这些过程、为未来开展讨论,不是要为哪些动物翻案,也不是要如何渲染民族主义情怀,如果无法有效管理某些动物养殖,可以在讨论之后公开禁止,这是正常的渠道和方式,而不是自我矮化,主动去追逐国际的情怀和观念,以为就是顺世界潮流者昌。

毕竟三文鱼的养殖,也不是那么毫无瑕疵,而且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安全,也得把运输方式全流程考虑进去。全面地审视和讨论,是厘清某些神话和污名的渠道。


user avatar   ray-3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可以把我猫关起来,把它打一顿,甚至把它阉掉。

我能不能把人类变态私自监禁起来,当他猥琐女性的时候打一顿?甚至对他进行化学阉割?

提问的把人和猫类比。

你以为你在那秀逻辑?就你这点水准,还邀请我来回答?

你也不用举什么人类变态,我跟你说,小时候野猫偷家里的鱼肉,都可能一棒子敲死。

狗给主人看院子,等有点老了的时候,也会吊死吃肉。

怎么?你是觉得吃狗肉残忍呢?还是觉得从小和狗一直玩耍的孩子在旁哭泣是矫情?

你能回答出吗?

这种问题,你是提出来为了解决疑惑吗?

得了吧?你提出来,不就是为了膈应那些养猫养狗的人吗?

我看了下问题的日志,再去你所有的提问下看看了,我说你呢,也别提问了。

我劝你一句,有这闲空在屏幕背后,耍滑卖乖,还不如去医院心理科看看,好好的一个人,干嘛和动物过不去?

你比菜市场的大妈,还嘴碎。

你非要互相伤害吗?行啊,来啊。

那我也问你,要是你生个儿子。皮的上了天,后来遇到更混的,把他推到河里差点没淹死,那么,请问你儿子值得同情吗?

我来替你回答,如果你儿子掉水里,我看见我会救,哪怕你和我有深仇大恨,我还是会救,因为这是人性。而且救的时候,你儿子也会伸出手方便我施救,因为稚子无辜。

而反过来,猫看见你儿子掉水里,在那挣扎,扑腾声大一点,它估计都吓跑了。这是天性。你是不是要去谴责猫对你儿子不施救啊,对不起,其实一只猫看见另外一只猫掉水里,它也是这反应。

猫杀鸟这叫兽性,变态杀猫这也叫兽性。

猫应该和猫对比,而人应该和人对比,作为人,就应该谴责变态,也应该同情被虐待的猫,这才是人性。

你从小德智体美劳受高等教育,是为了让你来知乎上,这么尖酸的吗?

自以为聪明,其实玩了一个很愚蠢的文字游戏。

你拿人对比猫,却忽略你自己提问里的同情二字,请问同情者是谁?肯定是旁观的,那旁观的,到底是猫还是人。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如果我看见一只猫虐杀一只鸟,我会立刻跑过去阻止,而如果一个人类变态虐杀一只猫的时候,他手里拿着刀,我反而会犹豫上前,我估计会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再采取下一步行动。

你清楚,明白了?

当然,我想你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提问的本身。

你呢,就希望我们这些养猫的人,来回答,然后和你一样的一群乌合之众,来攻击我们做猫的奴才,显得特别卑微对不对?

看见我们被喷,你在电脑另一头开心的哈哈大笑,是不是?

人活一世,我由衷希望你,心理还是阳光一点的好。

对了,最后问你一句,你是愿意你家孩子和一只猫一起呢,还是愿意和一个人类变态,比如最近上热门的女童性侵进ICU的那种变态一起?




  

相关话题

  张文宏称「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它会咬人」,要加强疫苗屏障,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应对措施? 
  为什么织毛线会头晕? 
  战斗机甲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与现在的坦克相媲美? 
  央视有哪些被「打脸」的事件? 
  龙羊峡出产的三文鱼到底是什么鱼? 
  生娃和育儿方面有哪些「智商税」? 
  中医支持者们有哪些常见的逻辑谬误? 
  哈勃天文望远镜有多牛?对人类的意义是怎样的?中国是否可以造出来? 
  空气炸锅炸薯条会增加土豆自身的热量吗? 
  古代人知道时差的存在吗,如果知道,如何知道或者解释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俄印外长视频会晤?
下一个讨论
大量进口粮食,会使中国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