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群里和人讨论今天的北京米其林,笑说北京的指南可能薄过广州。虽然是笑谈,但北京在美食地图上来说,确实有其短板:世界饮食广度足够,各式小吃特色丰富,但高端餐饮深度不足,空有其表。为什么米其林入京是一件大事,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个品牌的信任度很高。在榜单揭晓之前,感想是“虽然米其林问题多多,但米其林招募评委总还是有其标准”;而随着直播的进行,越来越多上榜餐厅被揭晓,我的感想就只剩下了尴尬。二星和三星公布的时候,更是在办公室中抱头鼠窜,引来同事讪笑。
抱头鼠窜的原因是,这些餐厅我基本都吃过。有些不止一次。因此我知道他们的斤两。
一星到三星,一共23家。只有湘爱和萃华楼两家我没去过。餐盘奖里面,去过的有70-80%。
又臭又长。四字足以形容北京这次的榜单。
平心而论,这些餐厅里面是有很多不错的选择,但如果要坚持米其林在世界上践行的标准,那么很多是完全不够资格的。恰饭,讲究一个分寸。马屁拍太多了,就不真诚了。
接下来是吐槽与推荐时间。整理一下今年北京米其林里面哪些值得去,哪些值得预约去,哪些是扯淡的千万不要去。(至于为了美食来北京?别了吧求求你们)。
发现自己拍照水平不好就不附太多图了。理论上可以网上偷,但我秉承付钱吃过才是真吃过的原则,坚决不偷。
万万没想到北京能拿三星。广州都只有一家二星的情况下(友人A很喜欢的江),北京居然有三星,良心不允许。
新荣记(新源南路店)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喜欢新荣记,朋友来北京公干,一般也会请人家去吃。但新荣记拿到三星是没想到的,更没想到的拿三星的是宝格丽楼下这家。新荣记最好的一点是供应链牛逼,在北京想要吃到最新鲜优质的海鲜,这家几乎是唯一选择。以我口味来说,新荣记的家烧鲳鱼(黄鱼吃不起),煎带鱼,黄鱼羹都是不错的选择,价格也合理。如果只是家常吃吃,800块钱人均可以吃很好了。
但·是。新荣记宝格丽店真的是服务最差的。半个月前和老爹去了一次宝格丽店,招呼回应速度极慢,很多细节做得不好。三星水平就这样吗?我是存疑的。
北京米其林的二星榜单就是灾难。一星甚至餐盘里很多餐厅都比这两家强。
京兆尹
表面上是素食创意菜,但本质上是小网红喝下午茶的打卡店,出品非常一般。而且我去的那次厕所巨脏。
屋里厢
非常无力吐槽的一家上海菜,档次堪比喜粤8号。如果以“上海菜”而论,倒是能在北京排个前三(第一是肯定不行的,第一是轧轧闹忙老师),但要是跟上海本地小菜馆比的话,也就相差仿佛吧。去年年末在上海承蒙刀总请的本帮菜,就比屋里厢强。当然无力的另外一点是这家店就在我家对面,从来都是冷冷清清切切,想到以后会非常多人慕名而来,我就心怀恐惧。
一星就很多了。实际上北京有几家我最喜欢的餐厅就在一星里面,我觉得他们列在里面算是公平;但同样也有一些非常莫名其妙的选择。
TL;DR
推荐的餐厅(纯基于个人的观感和品味):采逸轩,富春居,IL RistoranteNiko Romito,Mio,新荣记建外店
可以去但是没必要特意去的餐厅:两家大董,京雅堂,利苑,拾久,家全七福,晟永兴,北京厨房,新荣记金融街店
不推荐的餐厅:厉家菜,淮扬府,老吉堂,The Georg
没去过(也不想去)的餐厅:萃华楼和湘爱
推荐部分:
采逸轩
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我认为北京粤菜前三的水平;18年好像换了主厨,之后的淮扬风格就越发明显。几个大菜都值得一吃(尤其那个红烧肉,哇),唯一问题是人少去了不好点菜。
Mio
基本上是北京最佳的意大利菜选择了,当然也贵。秉承所有意大利餐厅的传统,分量是够的,不是那种所谓“精致风”。松露季的特别菜单可以算得上在国内数一数二的水平。此外四季可以办会员卡打折,所以上面这两家你是经常有机会吃到半价的。当然这次爽拿两颗星之后,有没有打折就不好说了。
富春居
坐落在北京品味数一数二好的璞瑄酒店,餐厅本身的审美也很优秀,座位舒服。不过这家店争议也大就是了。争议主要集中在晚餐的水准不及午餐,譬如上次去吃晚餐蒸鱼就不是很到位。但沙姜鸡,陈皮一口牛,鸡蛋炒瑶柱都是上品。这可能跟他们的厨师团队来自香港利苑有关,上下限都还是明显。富春居可能是这次北京米其林榜单里我自己心目中的前三,算是北京最适合约会的中餐厅了。
IL Ristorante Niko Romito
当年你们基佬大V xxx书写雄文怒吊,结果我去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Niko Romito这家餐厅的最大特点是调味克制而体面,用料细心,服务合宜。夏天秋天的时候外面的庭院很好看。推荐他们的千层面,千层面能做到入口即化非常难得;餐前汤也是很好,不加一滴水从洋葱和萝卜里面熬的清汤,温暖二字足以形容。大家主推的牛排之类,则有些落入下乘了。
新荣记建外店
菜品上的推荐不再赘述。但位于建外银泰的新荣记店在服务的老练程度上来说,是要远远好于宝格丽店的。区别可能是宝格丽店装修更敞亮,银泰店更厚重吧,我反正是更喜欢银泰店。
可以去但是没必要特意去的餐厅:
两家大董
大董就这样呗。不会好到哪不会差到哪。9012年了还要给大董写食评这也太过分了。
京雅堂
我在北京最喜欢的烤鸭店,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离家近带人去方便。夏天跟京A搞啤酒摊的时候很好玩,烤鸭配了蜜瓜条算是好玩,其他菜也就这样吧,有个猪蹄蛮好。
利苑
北京最稳定的早茶餐厅(晚餐就自动忽略了)。凤爪很好,茶很好,虾饺很好。刚刚翻照片发现基本上一两个月去一次。但也没有好到非他不可的程度。
拾久
PR很牛逼的新派烤鸭店。实际上不如晟永兴。
家全七福
继承香港家全七福的余韵,巅峰时候有香港三四成功力,凭这个也可以傲视京城了。乳猪有名,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晟永兴
烤鸭好于京雅堂,其他菜的水准相差仿佛。虽然同在三里屯区域但是因为离我家更远所以只去过一次。上个月本来打算请来京友人去的时候发现在一年时间里价格翻了一倍,就很不值得了。
北京厨房
古志辉的店,特点是打招呼跟不打招呼吃到的东西完全不同。实话说在国内吃中餐,打招呼都是非常必要的一环,但北京厨房在“招呼”问题上面体现的上下限也太过恐怖了。我第一次吃是打完招呼去的,果然北京顶尖;另一次逛SKP的时候walkin,结果就非常不好。
新荣记金融街店
新荣记平均水准。在北京要去还是去银泰吧。
不推荐的:
厉家菜
除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之外我看不到给这家店星的任何理由,服务员自大无比,出品奇差无比,价格不便宜。臣妾实在没办法加上三四倍的宫廷情怀分。
淮扬府
适合吃工作午餐的店,仅此而已,去那里宴请基本上是找不痛快。但据说打招呼(我没打过)也很灾难。
老吉堂
我对这家店的唯一感想是他们以外卖作为标准来说挺好的。送得快,红烧肉送到家还是热的。葱油面也不糊,好评。去店里吃还是免了吧。
The Georg
也是网红打卡店。地方很漂亮,外面有银器博物馆,很好看。就是东西不好吃,除了点名北欧之外看不出哪里北欧了。估计又要提一波价。
没去过(也不想去)的餐厅:
萃华楼和湘爱,就不评价了。
此外说几家米其林餐盘的店吧,只说推荐去的。
Jing,17-18年初的时候经常去,当时算得上是北京最好的餐厅,有南美风格,现在很久没去了不知道水平是否依旧。
曲廊院,远比京兆尹好得多的下午茶去处,概念类似,出品更好,服务更好。
文华扒房,其实是有香港同名店的风格的,装修经典体面,隔壁的Mo Bar是北京最好的户外酒吧。夏天最好的选择。
老干杯,嗯,我挺喜欢老干杯的。由此可见笔者品味低下。
Azur,Mirazur在北京的餐厅,其实不差的,奈何位于西边,没人疼爱。海天阁,其实是个人认为今次北京几家烤鸭里最好的。
TRB Hutong,虽然东西很不好吃,但是他们这家店的空间真的非常非常漂亮,嵩祝寺的改造也算得上是神来之笔了。
就这样吧。北京找星级餐厅,按图索骥不会有啥大错。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槽点了,我给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你们就知道槽点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温代唐来作为五代起点的话,那么后梁开国是907年,北宋开国是960年,北宋灭北汉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汉是220年,司马篡魏是266年,西晋灭国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发现问题在哪了么?
问题就在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在时间长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好吗?你认为五代十国碎片化,那么请问难道早期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从一个几百年的时间长度里拎出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然后跟只有几十年长度的五代做比较,问为什么五代更碎片,这是没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你首先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分裂这么久”(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讲点干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等到了五代这,南方裂成好几块看着就比较诡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开发度不同啊亲!
汉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为孙策据有江东是整个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么?不是的,孙吴政权的精华就在长江沿线,当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岭南地区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根本没法分裂成那么些个小国……你看看南汉的地盘,在魏晋时期那有几个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灭北齐时大概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近千万;北齐有户三百零三万,口近两千万。那么南陈呢?
户五十万。
所以传统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几个地区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属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个。刘宋大明8年时扬州有24万户,人口总数接近当时刘宋总人口数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几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在开天时期,天下还是这个样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这个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人口密度终于算是上来了
所以说五代给人一种“更加分裂”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南方的开发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经济也更发达了,所以就能够同时出现好几个小国了。三国时期孙吴还在卖力地开荒拓地,甚至从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这些野人的后代终于成为了农民(当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换了一波人),能够愉快地建个小国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们就比较悲惨一些,一千多年了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该怎么互殴还怎么互殴。
啊,果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