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梁龙、老舅在《吐槽大会》上提到的「东北文艺复兴」究竟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eng-zhi-de-bei-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先说结论:东北不存在文艺复兴,只存在高雅文艺的衰落和庸俗文艺的兴起,同时,近几年描写阶层跌落的庸俗文艺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东北的高雅文艺曾经非常兴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北是共和国之子,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有剩余的财力物力投身文艺。例如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二、庸俗文艺在转型时期的竞争中胜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东北地区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大量工厂破产,工人下岗,阶层跌落。而高雅文艺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远远高于庸俗文艺,在文化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

于是部分文艺工作者转型,在面向底层的文化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向全国辐射。例如刘老根系列电视剧,牡丹江网文基地。


三、转型成功的原因。1.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人才培养没有断崖。90年代大下岗后,东北经济一片萧条,但教育资源得益于编制的稳定性,并没有发生断崖式的下跌,东北依然有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丰富资源,培养人才的道路依旧宽阔,培养出的人才相对比例较高。2.部分东北文艺创作者在经济上处于底层,在文化素养上处在中层或高层,既能理解底层人的困扰和精神需求,又能在创作上用较高的水平进行表达,引起底层的反响。


四、未来发展趋总体上呈现较好的趋势。原因如下:当下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部分所谓的中产阶级容易发生阶层跌落。阶层跌落后,容易对庸俗文艺共鸣感更强;未跌落的人,普遍产生对阶层跌落的恐惧,而东北曾经是阶层跌落重灾区,近几年以铁西三剑客为代表的写实创作,尤其是反映大下岗后的普通工人生活文学创作,让中产阶级有了更强的共鸣感。




  

相关话题

  “血流南疆的投名状”是指什么事? 
  二战时,坦克行军是靠车辆运输还是自走(如苏联和中国这种基础设施差的国家)? 
  有哪些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志向令你惊艳? 
  日本明治维新后,毛利、岛津这样的大名家族是怎么消亡的? 
  如果清朝当年没有闭关锁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进行一工革和二工革,近代史会怎么样? 
  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WTO、世界银行、美联储,都是被哪些财团干预以及实际控制的? 
  历史上有哪些原本复杂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被不经意解决? 
  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奥斯曼? 
  赵成珍每天只练琴 4 小时却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这可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我们行善无人知晓,我们作恶没人忘掉?
下一个讨论
女子怒剪婚纱事件达成 5 万元赔偿协议,如何看待这一结果?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学会控制情绪呢?





© 2025-0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