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阳探针刚发的4篇Nature你所想知道的
2018年上天的太阳探针探测器不久前(2019-Dec-04)在Nature上连续发文4篇文章介绍探测器得到的最新成果,这四篇分别是:
来自冕洞的慢速太阳风:
日冕成像的精细结构观测:
阿尔芬速度尖峰以及近日区域的旋转太阳风:
日冕高能粒子环境探测:
这四个结果给太阳物理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虽然Parker Solar Probe(太阳探针,下称PSP)还没有走到既定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位置,也就9个太阳半径。它在去往“触摸太阳”的路上,就已经开始刷新我们对太阳的认知了。以上四篇文章就是基于前两个轨道周期内收集的数据所做的成果。
在PSP之前,我们对于太阳风的观测大部分都是在1AU附近的,1AU附近的太阳风是相对平稳的。如下图:
(数据来源NOAA空间天气数据中心 https://www.swpc.noaa.gov/products/ace-real-time-solar-wind)
黄色的线是在第一拉格朗日点观测到的太阳风速度,太阳风平稳的维持在300-330km/s之间,偶尔在的太阳爆发事件的时候会有波动,但是完全不会出现方向上的变化,也就是太阳风都是朝外吹的。
但是在0.2AU的位置,PSP测到的太阳风是难以想象的复杂:
太阳探针团队的FIELDS仪器的负责人说 “The complexity was mind-blowing when we first started looking at the data” 【最初看到数据的时候都不敢相信它的复杂程度】。
PSP清晰的观测到了磁场的“折返” (S-shape bend)。下面这两张图可以很好的展示磁场的“折返”。
因为带电粒子会沿磁力线运动,对应观测到的回溯粒子
长久以来我们所理解的太阳风都是放射状吹出的,考虑上太阳本身的自转,所以迹线类似帕克螺旋:
横向速度可以预测出来,现有一些模型来描述横向流动的速度,比如文章中提到的
Weber-Davis 模型,但是观测到的横向流动速度比现在任何一种模型所预测出来的横向速度都要大很多:
(图源:文章3 Kasper et al)
如此巨大横向流动的产生机制依然是一个谜。
【一个好的仪器产生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
还有一个存在很久的问题是无尘区问题,太阳系本身充满了各种行星彗星和其他天体碰撞产生的碎片,一种猜想是:靠近太阳的碎屑会被太阳加热至高温,转变为气体,并在太阳周围形成一个无尘区域。但是至今没有人观察到它。
因为我们本身是处在尘埃中的,没有办法“看破红尘”,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无尘区从里往外看,看到尘埃的减少,才能真正的证实无尘区的存在。
图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9/nasas-parker-solar-probe-sheds-new-light-on-the-sun
而PSP上搭载的宽视场成像仪WISPR,首次观测到了沿着半径方向的尘埃变少这个现象,印证了几十年前这个无尘区的猜想。(详见文章2)
===================
Pjer内容分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