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许多抗肿瘤药,用着用着就会失效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hen-zhi-zhuo-jian-knowledgeho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Kyoukai

为什么许多抗肿瘤药,用着用着就会失效呢?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表达方式,就变成:肿瘤为什么会耐药?

那么,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解答这个疑问。

一、药代动力学的问题

药物进入人体前后,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药物在人体中,面临着层层的考验,我们将其总结为A、D、M、E四大环节。

A:即Absorption,吸收。

一颗药吃进肚子里,需要被肠道吸收,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肠道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比如说,肠道很容易吸收葡萄糖,因此低血糖的时候喝一杯葡萄糖水,马上就能回复元气。而如果是蔬菜中的纤维,则无法被吸收。如果药物无法被顺利吸收,吃了也是跟金针菇一样,see you tomorrow。

D:即Distribution,分布。

当药物被吸收后,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全身游走。但是,不同的药物,在全身的分布是不同的。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身上的屏障系统(比如血脑屏障),以及各组织器官的细胞上的转运体。换句话说,如果药物被屏障系统挡住了,就到达不了某个组织器官。而如果某个组织器官中,缺乏让药物进入细胞的通道(即转运体),那也只能停留在细胞外,未必能够发挥功能。(当然,也有的抗肿瘤药物,在附着在细胞表面,就能发挥功能,比如抗体类的抗肿瘤药。)

M:即Metabolism,代谢。

药物作用于人体,而人体也在作用于药物。正如葡萄糖在吸收之后,会被细胞拆解、改造成核糖、乳酸、丙酮酸等物质一样,药物进入细胞之后,也会被各种ooxx,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当药物被代谢到一定程度,失去了具有活性的结构之后,药物就失效了。

E:即Excretion,排泄。

正如我们所吃的食物一样,药物最终也会被身体排走。但这里的排泄跟开大号不是一个概念。开大号叫排遗,其中的东西是没有进入血液循环的。

开小号甚至出汗叫排泄,是由肾脏等排泄器官来共同完成的

如果你能理解药物的 ADME 四大环节,即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那就不难理解,假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适合,抗肿瘤药的效果就变差了,甚至就不起作用了。

比如说,药物无法吸收、没有达到肿瘤部位、或者过快地被降解和排泄走,那么,这个抗肿瘤药就无法顺利杀伤肿瘤了。

在二战期间,人类对药代动力学的理解,可以说基本为 0。等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命运,才能够正确地使用药物。

许多抗肿瘤药物的失败,并不是它不能杀伤肿瘤细胞,而是先在 ADME 那里就挂科了。

举个例子:原发的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都是由EGFR这个原癌基因来驱动的。

许多药企为此研发了靶向药,比如厄洛替尼(Erlotinib)、拉帕替尼(Lapatinib)等。

很奇怪的是,这些药物对同样是 EGFR 驱动的肺癌很有效,但是对脑肿瘤就没多大用处了。

后来,科学家用质谱法对脑肿瘤组织里面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才发现,脑肿瘤里面的药物浓度,才只有外周血液中的 4.4%。其余的 95% 以上的药物,很大程度上被血脑屏障给挡在门外了

二、药物的治疗窗问题

是药三分毒。 针对上面那个脑肿瘤的例子,肯定有人会想,如果只有5%的药物能进入大脑,那我增加20倍的药量,岂不就解决问题了?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当我们把服药量提高的时候,毒性也会随着增大。

药物起效的血药浓度,到药物出现毒性的浓度,两者之间的差距,叫做治疗窗,如下图所示:

有的药物,治疗窗比较大,因此可以任性加高剂量。而有的药物治疗窗小,稍微多吃半片,往往把人送进急诊。

传统的化疗药物,比如顺铂、紫杉醇等,是细胞毒性药物,特异性小,治疗窗往往比较窄。如果不小心药物过量,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特定的靶点蛋白设计的,特异性比较高,因此治疗窗会比较大。

然而,特异性是相对而言的。目前为止,除了外科手术之外,还没有任何一种抗肿瘤疗法,可以只杀伤肿瘤细胞,而一丁点都不影响正常细胞。

因此,就算是靶向药,也会有毒性的,只是相比化疗药物来说,毒性较小。

治疗窗限制了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导致我们无法用很高很高剂量的药物去干死肿瘤。

三、肿瘤的应激与适应性问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当我们扛着机枪大炮去消灭肿瘤的时候,肿瘤也不是乖乖站好给我们扫射的。

在药物的胁迫下,无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应激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1. 下调表达药物转运体使得更少的药物进入细胞;
  2. 上调表达一些转运体把药物泵出去;
  3. 上调表达一些酶类把药物降解掉;
  4. 下调下游死亡信号使得细胞更耐受药物;
  5. 切换成另外一套信号传导机制。

1、2 和 3 这三道防线,主要是肿瘤想办法降低药物在细胞中的浓度:要么少进,要么多出,要么进来就给掐死。

第 4、5 个机制,则是想办法降低药物对肿瘤的伤害,比如药物炸掉了一条高速公路,但肿瘤通过另外一条国道来生存。

还是用上述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来当例子——我们的研究工作发现,当使用 EGFR 的靶向药物去干胶质瘤的时候,胶质瘤会切换成 PDGFR 这一条生存通路,而放弃 EGFR。

四、肿瘤的异质性问题

正如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一般,肿瘤和肿瘤之间,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叫肿瘤间的异质性。

比如说,虽然名字都叫肺癌,但是,不同肺癌患者之间分子病理,可以差得非常远。

因此,肿瘤之间的异质性,首先就为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在上一个病人身上成功的经验,未必就能套用到下一个病人身上了。我们只有累积足够多的资料,才有办法总结出规律。

异质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肿瘤内的异质性。

在同一个病人、同一块肿瘤组织里,其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坨肿瘤里,有的侵袭性更强,有的长得更快,有的是A基因突变,有的是B基因突变。这就叫做肿瘤内的异质性。

当我们使用一种抗肿瘤药的时候,即使对一坨肿瘤中的部分细胞非常有效,但未必就能威胁到另外一群细胞。

这就会造成一种情况:一开始用药,好好的,看着肿块都缩小了,但过一段时间后,它又长回去了。

原因就是,一开始,我们只是杀掉了其中一部分敏感的肿瘤细胞,而把另外一群不敏感的细胞给筛选出来了。

肿瘤异质性的最根本原因,是肿瘤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与异质性,从而驱动了肿瘤的进化。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比较艰深,就不展开叙述了。


本回答由嘉宾 @吴思涵 撰写

欢迎关注我们的机构帐号@真知拙见KnowledgeHot,今后,我们会将星球内的优质讨论陆续分享在知乎上。

最后,这里是我们的自留地——「真知拙见KnowledgeHot」,36 位嘉宾欢迎你的道来,更期待你向我们抛出更多的「为什么」。

每日点滴拙见,汇聚真知海洋。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现在很多中医支持者已经开始否定实证主义来为中医辩护了? 
  西安 31 日新增 174 例本土病例中六成为非密接者,这说明了什么?西安预计何时能控制住此次疫情? 
  人在骨折时是否可能并不知道自己骨折? 
  如图,为什么指甲总会长出一条裂纹?新长出来以后前端又会慢慢裂开,中间有暗红色直线。好可怕阿已经半年了? 
  坐飞机去印度买药,带回国自用合法吗? 
  如何看待近日某地新区医院请来上海专家「飞刀」为患儿治疗斜颈,术后收钱时被患儿家属偷拍并举报? 
  如何看待知乎用户“杀生丸”被以违反知乎管理规定而禁言七天? 
  老是熬夜,会不会猝死? 
  如何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人类的皮肤有不同颜色」? 
  手里有一千个医学硕士资源,怎么能很好的用起来? 

前一个讨论
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受试者均产生抗体,两针接种阳转率 100%,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会「认床」睡不着?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