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什么是受过科研训练(科班出身)?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班出身非(某种级别)科研训练
科班出身可以是博士硕士学士专科技校或私授出徒
科研训练可以在校在所在职在家在乡村在路上
本科毕业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

-

一切严格的职业化专业训练合格的从业者均可称「科班出身」,其重要标志是已经「出师」并且进入本行业从事与专业训练直接相关职业。否则「科班出身」没有什么意义,比如医学科班出身的人做医疗系统之外的官员并无任何优势。

过去唱戏如此、行医如此、各种手艺如此、科举考试如此,现在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差不多有这个作用,包括蓝翔技校就是挖掘机司机的科班,等等。

科班出身的唯一重要价值是从事某个专门职业时,胜任的可能性很大,但并不保证工作成就一定高。

-

现在从事科研的人,一般需要专业训练(研究生教育即科研训练),拿到证书并从事相应工作的才好自称「科班出身」。否则一物理学博士干保险公司日常业务,就不好意思提什么科班出身了,当然也不会有人质疑其物理学科研训练。但人家可能之前经过严格的保险业务培训并且成绩优秀,那么这家伙的科班出身并不是物理学,而是保险业哦。

科研显然不是自然科学专属行为。各行各业都需要研究人员加盟,包括文学、社科、艺术、教育、体育、美食、娱乐、旅游、金融、实业、国际关系和农林牧副业等等。所以从事这些行业研究的人员,最好有相应的「科班出身」,但从事这些行业实务的人员则不一定需要这个出身。

-

很多行当的「科班出身」并不需要高学历训练,本科专科足矣,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专业教育机构认可,比如表演、绘画、装置、设计、音乐、作曲、杂技、外文翻译等等,没上过专门学校的知名艺人、艺术家、设计师、音乐人和翻译家层出不穷。对于这些行当来说,过多过长的专业训练反而妨碍其创造性和正常作品产出。

当然如果将来从事的是艺术/技艺相关的理论研究,自然需要研究生教育的「科班」训练,他们未来的成就是论文专著,必须经过相应的科研训练。

-

对未来实际从事的职业来说,大部分本科专业教育完全谈不上「科班出身」,这是通识教育普及之后的正常现象。换句话说,绝大部分就业职位宽广或很不确定的本科专业,都不算任何职业的「科班出身」,大学也没有义务成就每个学生的「科班出身」。

所以,如果已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最好在大学期间选修、旁听一些「名义专业」(文凭上印的)之外的课程,最好有足够的一线工作实践,把自己打造得尽量「科班」一些。

-

至于具体「科班」科研训练的具体内容、方法、程序和考核标准,各行各业差别巨大,没有一定之规。包括是不是需要大量阅读文献或者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实验室研究以及有没有必要发表什么级别或者多少论文,等等。

打住。


user avatar   hai-luo-b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下好了

最近申请结果也快出来了嘛,例子二中的神秘学弟美国六大名校录了两,一东一西。而例子一中的可爱学弟,六大还没消息。。

让我们祝福他,真是太神秘了

-------------------------------------------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最近我和我的朋友 @QED 各自带了一个本科生,才发现受没受过科研训练的学生真是天壤之别。

  • 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本科生或者低年级博士生进实验会直接得到一个具体的问题,和一些参考文献。然后就会有这么一个情况:

我的本科生:我读了你给我的文献和相关的论文,我大概知道这个算法的意思了,我去查了网上没有现成的轮子,所以我得自己写一个,你之前有没有写过算法ABC和数据结构DEF,如果有的话我就在你的基础上写。一周之后:我写完了并且做了小规模的测试,和暴力的算法结果一样,速度快很多,具体你可以看着几幅图。。。

QED的本科生:我试了你让我算的东西,虽然我没算出来,但是我觉得你说的这个东西不重要,我们可以再算算别的也能写文章。啊?你问我参数怎么取的?我也不知道实验上是什么参数,就随便设了几个数。。。一周之后:我算出来结果长这样,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不知道啊计算机跑出来就是这样的。

你看这就是差距,科研没有简单的问题,所以首先得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否则再好的idea最后也做不出来像样的工作。然后解决问题之前先调研,即避免重复造轮子,心理也大概有个数,对于投入的时间、需要什么资源、结果大概的样子要有个估计。不能前因后果都不知道拿起来就算。算完之后,还要对自己的结果进行验算,对结果要有定性和定量上的解释,不能看到新现象就感叹一句“太神秘了”然后啥也不想。

  • 课题规划

这个应该是博士训练目标,就是从老板那拿到一个比较宽泛的研究方向,要怎么一步一步把它做出来并且发表。这个当然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就举我刚刚完成的一个工作作为例子吧。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跟我老板提了一个idea,老板让我看看能不能做实验。在充分理解了他的理论之后,我跑了简单的数值模拟,确定这个理论在我们的实验体系中确实是对的。然后想清楚为了研究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观测什么。主要是要考虑工作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尽可能多的角度阐释这个物理机制,并且对于每一个角度都要有严谨的逻辑链条,每一个假设都要有实验或者理论的支撑。进而设计了AB两种实验方案,对他们各自的利弊有了初步的估计。因为有些实验方法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所以我们先把思路给有这方面经验的专家看了,确认没问题再动手。在探索未知的物理之前,先做一些结果很容易知道的实验,验证我们的实验确实是预期的样子,并且对实验误差有个估计。类比一下就是如果你想研究高速下的相对论行为,那最好先确认在低速下你的实验结果和牛顿力学结果一致。测数据先大概测一遍,现象上没有问题再跑大规模的实验得到可发表的数据。

当然整个课题进展永远不会像预想的一样,总是会出现bug,需要不停地退到前一步,并且重新规划。

  • 提出问题

这个比较难,但是是一个独立的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需要对所在的领域有足够深入的了解,长期追踪最前沿的进展,并且对自己的实验系统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在大家关心的、我关心的、我能解决的问题中找到交集。这个我也在尝试,下一个课题就得我自己想了。现在还不敢说有什么经验,如果以后成功了再回来补充吧。

当然还有宣(吹)传(虚)自己工作的能力、带学生的能力等等也需要训练,任重道远,只能是把我知道的一些跟大家分享。

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


user avatar   viaxke-yan-jia-su-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你见过哪些极品参考文献引用? 
  为什么券商在招聘宏观经济研究员时一般要求博士学位? 
  2021 年公布的 SCI 期刊影响因子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普遍上涨的局面下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看着同一个组的同学都发了很好的文章,自己博士快毕业了只发了一篇文章,该怎么调整心态? 
  如何看待重庆大学招弘深博士后? 
  张益唐九几年在美国过得那么苦逼为何不选择回国拿当时高达几百块RMB的月薪,回国没有更好的研究条件吗? 
  博士毕业去科研院所还是高校?高校还有什么优势? 
  如何看待中科院最近推出的特别研究助理这个新岗位提法? 
  何为「饱和式科研」? 
  如何克服不想写论文的情绪? 

前一个讨论
2020年春节假期,你做过的最无聊的事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我们可以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