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过度解读是学识渊博还是哗众取宠? 第1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文学文本解读,尤其是解构、索隐那种,本质是再创作;而过度解读,说难听点,就是无中生有。

这话说得可能有些绝对,别急,容我解释一下。

首先,解读文本,常常让我想起网上关于《火影忍者》的一个梗:岸本齐史他懂个屁火影,他就是个画画的!

文学作品的解读中,作者与解读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如此,尤其是在作者离世,死无对证的时候,解读者个人的名望往往是所谓的权威解读的唯一判定标准。

所谓合理性,是一种错觉。

合理性从何而来?无论以什么样的理论来解读、分析、重构,依据无非是文本本身、创作年代、历史环境、作者个人历史以及前后作品对比。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参考以上材料的情况下,经常会解读出不同的内容,哪个更合理,取决于哪个说得更合理。

如果作者在世,只要一句“我不是这个意思”就足令这些解读者汗颜。

当然,的确存在一种情况,即作者在无意识中流露出了一些东西,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

所以说,解读的本质是再创作。既然是再创作,就一定会有主观色彩,但仍然有意义。只是,我不认同把这种解读当成作者的原意,尤其是对那些已故作者。因为尊重已有的文本内容,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

过度解读这个词也很难界定,首先,这个度在哪就不好说。比如,我个人很反感把《红楼梦》当成政治小说看,所以,那些把《红楼梦》与清朝盛衰演变联系起来的人,对我来讲,就是过度。即便《红楼梦》中可能有一些对当时清廷的影射,但强把历史人物当成小说人物的原型,我个人不喜欢。但对其他人,这也许就是合理解读。

解读跟聪慧敏锐没太大关系,只是一些专业人士掌握的资料更详实,论述往往能做到有据可查,但最本质的核心部分仍是一个字——猜。

你有权猜,大家都有权猜。即便多数人都认为你的猜测更合理,也无法证明其他人的猜测就是错的。

解读权是每个读者的自由,宗教改革后,连《圣经》都可以被私人解读,难不成文学作品还不能了?任何以学识渊博为借口、企图营造权威,垄断解读权的人都是坏人。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相关话题

  你一直喜欢的句子是哪个? 
  如何看待“现在的世界就相当于放大版的春秋战国”这种说法? 
  水浒传中哪个人物的经历或结局最惨? 
  你这一生梦过最奇怪的梦是什么? 
  喜欢深度阅读理解的来评价下留恋的小说《水喻》··(提图,链入)? 
  有哪些原本美好却如今被毁的词汇或名句? 
  “传统文学”是否和“传统武术”、“传统医学”一样没有价值、欺世盗名、应该被取缔? 
  男文青是不是应该和女文青在一起? 
  为什么很多高中生文笔比知名作家都好? 
  焦仲卿的母亲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悲剧有更强的感染力?
下一个讨论
从古至今,你认为最经典,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是什么?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