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太稀疏,小路太少,“大院儿” 太多,死胡同太多,车辆严重依赖环线和有限的几条主干道。
城市核心区的道路两侧,环境差、内容单一、景观拉胯、缺乏商业、不休闲不舒适,令人完全没有步行的动力。
城市功能区太分散,产、商、住分离过远。城市副中心太少,且配套不齐全。
公交车辆占据环线主路。每到上下班高峰期(17:00闹钟一响),环线直接少了1/3至1/4的运力。
(全国普遍现象)司机开车普遍拉胯。一方面,车速普遍过慢,不愿/不敢踩油门踩刹车,甚至以此为荣,认为是(傻逼)老司机的体现。另一方面,却日常强行加塞变道,无视礼让规则,没有任何廉耻感。
规划本身确有问题,譬如环行线与放射性之争。而发展呢,又非常快,使得规划更加赶不上变化,这是宏观的。微观上的管理很不细致,譬如道路进口出口排在一起人为造堵,诸如此类的毛细管问题长年无解。
我大概算是拥堵移民,离开北京移居海外跟堵车有一定关系,我走前一天因为一场秋雨全城大塞车,我以为这几年好一些,看来并非如此,估计我把北京堵车的时间,用来刷刷知乎正合适。
第一,路网密度低,与主干道平行的道路太窄,导致次一级的马路分流能力太差。
第二,居民区与商业区分界太过清晰,二者分离程度太高,导致上下班高峰期车流单向运动、定向运动量太大。
第三,海量的高尔夫球场极大的浪费了土地。
第四,前门大栅栏保留价值太低,浪费黄金地段,严重拉低了路网密度。
第五,因为指导思想的问题,用“赶人”的思维治理。导致社会公共资源远低于需求,公共资源稀缺性反而更加加剧了人们北漂的愿望。。这导致,医疗、交通、城建根本不知道“打好提前量”,反而是故意少提供服务赶人走。但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国企总部、外国机构总部、部分私企总部、大量经贸活动都集中在北京。把人赶走了谁干活?自相矛盾的操作必然大大降低生活体验。
我的解决办法:
1,选择大部分“国字头”的院校、事业单位总部、非首都必要的机构整体迁往河北各地市和个别發达的县级市(县),如定州、辛集、赵县、任丘。
2,在北京拓宽路网,打好提前量,土地出讓时要规划“商住混合”,不能一大片土地只有居住区或只是办公区。
3,把前门大栅栏全拆了,中央机关搬进去几栋超大型一体化高层建筑作为办公区。一来、整个长安街可以完全安排商业,串联起“东单、西单、王府井”,做一个“北京版的南京路”。其次,二环内就可以不用限高了。个别部委搬迁到北京各区。
4,整个北京所有的高尔夫球场全部拆除,彻底禁止,绝不可新建。
5,把北京农田指标置换为“填海造陆任务指标”,交由沿海地区人造土地,通过指标置换流转,把北京的“永久耕地”转手出去。整个北京放开卖地,大规模扩展建成区。
我的规划:
(注:在行政区划领域,我认为应该把直辖市改称为“都”)
展览:
哈哈哈哈哈。既然认同“赶人”,那为啥不能赶你?社达总喜欢双重标准。
1.车多不是理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2.近一半原因是道路设计问题。比如广渠路到通朝大街十多年没修通。比如五环运通桥没有南向北转向东向西的匝道。比如五环南向北转向二高速两车道最终变成一车道。比如朝阳区四环外没有一条南北向的大道,多是胡同路或者丁字路。还比如机场二高速修到五环就没了,没有到四环和三环,同样问题还有京津高速。再比如,蔡国庆的《北京的桥》很有名,但仔细一想,是高架路太少了,才出来那么多桥,才有像西直门桥那样的非人类设计。别说京津冀一体化了,就是北京道路一体化都难。
3.三分之一原因是道路管理非常不好。比如草房地铁站,一条车道违章停车,一条车道黑车等活儿,一条车道公交进出站,你算算朝阳北路有几条车道?再比如机场二高速辅路到管庄路去常营,五条车道汇成两车道,连续两个丁字路口,只有一个红绿灯,没有转向红绿灯,况且常营近二十万人,北面只有这一条两车道路进出,你算算近十万人拥有一条车道是什么情况?
3.剩下原因是北京的管理者少作为。北京的管理者多是外地人,做几年官就调走了,只求无过不求有功。不像上海的管理者,务实高效。如果你在上海开过几天车,和北京开车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每天都堵车,年年堵点都不变,没有什么改变,没有什么作为,他们是不知道还是不想知道?北京多是堵点儿,就像堰塞湖,是点的问题是一个出入口或者路口的问题,而不是面的问题。如果全线堵车,那就是真的车多。
总结一句:不是车多,是路少管不好!!!
【路少管不好】经合组织(OECD)披露,中国城市公共交通长期滞后于城市化进程,也远远落后于全球各大城市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英国伦敦轨道交通密度为567米/平方公里,法国巴黎为446米/平方公里,日本东京-横滨为407米/平方公里,而中国表现最好的上海,也仅为130.3米/平方公里。
【路少管不好】考察轨道交通可用率,中国也是惨不忍睹,英国伦敦可用率达到了192公里/百万人,日本东京-横滨为69公里/百万人,而表现最好的北京,竟然才25.9公里/百万人。
北京辖区1.6万平方公里,建成区2000平方公里,人口2180万,建成区人口密度是1万人平方公里
大东京地区辖区是1.4万平方公里。人口4100万,除了山地之外,全部都是建成区,面积大约800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密度约5000人平方公里。
北京路网密度5.64km/平方公里,东京路网密度18.8km/平方公里。
所以,北京辖区面积虽比大东京地区多2000平方公里,人口也比东京少了一半,但是建成区只有东京的1/4,人口密度比东京高了一倍,所以建成区面积过小,人口密度大,导致堵车。
第二,北京路网密度只有东京的1/3不到,道路少,所以导致堵车。
第三,日本有Kcar政策,降低税费,鼓励微型燃油车,降低了堵车的压力。
第四,东京地铁每平方公里1.3km/1个地铁站。北京只有0.3km/0.2个地铁站。当然这不是最关键,因为北京建成区只有东京的1/4,也不需要那么多地铁。
所以,综上所述,北京城市规划导致人口过于密集,建成区小,路网密度过低,没有微型车政策。导致交通非常拥堵。
解决办法。扩大城区面积,新建城区2000平方公里,新城区路网密度不得低于15km/平方公里,鼓励微型车,保障每平方公里建成区1km范围内均有地铁站,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