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轨电车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第1页

  

user avatar   tramc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过欧洲的十几座城市之后,感觉他们保留和发展有轨电车的最关键原因是:有轨电车可以做得很长,比公共汽车、无轨电车长得多。由于人力成本高昂,他们希望司机数量与载客量之比尽可能的低;同时他们对运能的追求也比中国高,不是挤得上去就完,而是让乘客舒适、体面的出行,让大部分人有座位,至于低谷时运椅子,人家有钱任性,不介意。

有轨电车可以有多长?技术上说几乎想要多长就能造多长,反正动力相应增加、铰接盘数量相应增加就是了,长度的增加对车辆的性能几乎无影响。现在的新型多铰接电车平均每节车厢的长度只有6米左右(例如,40米的车,6个铰接盘),车子的转弯半径和大型公共汽车并无多大差距(最小曲线半径甚至可能比那些13.7米的三轴单机还要小,不过我没有数据)。实际制约长度的因素一是站台长度,二是路口密度。目前欧洲已有不少城市拥有40米以上的有轨电车,30多米的是主流,而且这都是和社会车辆共用路权的系统。如果哪个城市的有轨电车站台只有20多米,那要么这个电车系统太守旧,要么这个城市太小。例如,拥有大约27万人口的德国拜仁州第三大城市Augsburg(奥格斯堡),最长的电车长度约42米,除少量老车以外,大部分电车的长度在40米以上,该市拥有5条电车线路,5条线路的高峰间隔都是5分钟。这样的运能,放在北京的地面公交里都能名列前茅。再如,拥有9万多人口的德国图林根州(属于前东德)小城市Gera(格拉),电车长度约30米,有3条线路,其中1路的高峰间隔是10分钟,2路车比较少,3路的高峰间隔是5分钟。3路的运能,放在上海的地面公交里,现在应该能排第一了吧?纵观欧洲的电车车辆发展史,整体趋势也是车越造越长。对于那些尚在服役的较短的老车,有些城市把2-3辆短车挂在一起运行,还有一些城市(如苏黎世、莱比锡)给高地板老车增加低地板拖车,以实现无障碍乘降。

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又能造多长?目前的世界最高纪录好像是31米的“Auto Tram”双铰接公共汽车。但已投入批量运营的双铰接车一般不到30米。而且拥有双铰接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的城市并不多,大部分城市最长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还是18米左右的单铰接车。体验过瑞士的双铰接无轨电车,感觉灵活性方面多少还是有些欠缺的,转弯、调头时要很小心;而有轨电车只要轨道没有障碍,司机尽管往前开就是了。

地铁的运能固然更大,但地铁有它的局限性,地面公交有其特有的便利性,这不必赘述。西方国家造个地铁尤其麻烦。

有轨电车的其他主要优点:

1. 安全。由于轨道的束缚,因司机操作失误导致严重事故的概率比没轨道的车低,特别是发生乘客伤亡事故的概率没比轨道的车低得多。即使和其他车辆碰撞,乘客受伤的概率也较低。

2. 环保,零排放。即使只是污染转移,也远好过把污染物直接排放在人口密集区、排放在行人(特别是儿童)的呼吸带上。而且零排放车辆更适合在隧道内运行。另外轮轨车的能耗比胶轮车低。

3. 运营成本低。用电比烧油便宜,车辆维护也比汽车简单。虽然车辆购置成本高(不追求高洋上的话,购置成本也不高,长春前两年买的国产16米有轨电车,每辆才200万RMB),但使用寿命远比公共汽车长,一辆车可以用几十年(欧洲很多30岁以上的车跑得正欢,大连现在还有原产于日占日期的老车),算折旧成本的话不一定比公共汽车高。目前国内的公共汽车大部分8年报废,欧洲由于排放的控制,公共汽车的更新也比较频繁。相比使用电池的纯电动公交车,节省了昂贵的电池成本,而且不用建造充电站。

4. 相比汽车,加减速、爬坡性能好。无论是串励直流电机还是变频交流电机,都具有很好的牵引特性,不需要变速箱,在不同速度、不同负载的情况下都有较高的效率。还可以实现再生制动(将电动机变成发电机,消耗车辆动能),节约能源、减少刹车片磨损,也使车辆运行更加平稳舒适。因此电车特别适合于频繁起停和多坡道的工况,而汽车在这种工况下效率低、排放高。这也是搞油电混合汽车的意义。轮轨粘着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靠撒砂来弥补。

5. 由于没有庞大的发动机,容易实现100%低地板,不用像100%低地板的公共汽车那样被发动机占用一大块车内空间。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轮包也比低地板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小得多。

6. 使用集电弓受电,比无轨电车的受电方式可靠,不会掉杆,对车速无制约(城市有轨电车的速度离弓网模式的极限速度还远得很)。如果部分路段需要离线行驶,无接触网路段结束后的升弓也比无轨电车的升杆方便得多(北京有些无轨电车全程需要多次升降杆,严重影响效率)。当然也有香港、旧金山等地的有轨电车使用集电杆受电,这些都是古董车,速度不快。(目前国内的无轨电车系统无一使用高速线网,掉杆率较高,对车速制约较大;国外一些无轨电车系统使用了高速线网,可靠性大幅提升,但也不敢保证绝对不掉杆。)

7. 如建造专用道,比使用汽车节省空间,因为车两侧不需要预留很宽的摆动空间。专用道不需要铺设路面,寿命比公路长,而且可以种植草坪。

那么中国是否需要有轨电车呢?我认为需要。运能大、安全、环保等等优点,中国都很需要。特别是大运能,中国太需要了。即使是那些已经有较发达的轨道交通的城市,地面公交的压力仍然不小,甚至有部分公交线路因为可以换乘地铁而变得更加拥挤。特别是那些间隔已经很小的线路,提高单车容量是比继续增加配车更加合理的选择,特别是能够节约道路资源,应对突发大客流的能力也更强。中国的人工成本虽然还没有欧洲那样高昂,但很多城市的公交系统都面临招不到司机的窘境,不得不减少配车、裁减线路,所以使用更大容量的车辆也是必然趋势。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有轨电车和社会车辆混行可能会有一些不便(其实大连201路也开得好好的),但至少那些有独立路权的BRT线路可以改为有轨电车,因为在那样的线路上汽车也发挥不出什么机动性。修建轨道的过程确实有一个交通阵痛期,但相比拓宽马路、修高架、修地铁,这真不算什么。

中国近几年新建了多个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然而这些系统大多建在客流不足的新区和开发区,所以运营状况都不理想,并且使一些人产生了“有轨电车是烧钱的交通玩具”的错觉,但这显然不是有轨电车的错,而是规划的错。有轨电车就应该用在客流大的骨干线路上,这是小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然而规划者似乎不懂(不是真不懂,而是规划时的所谓客流预测要迎合领导的意愿)。据我所知目前只有淮安在市中心新建了有轨电车,该系统尚未投入运营。而且这些新建系统还往往追求高洋上,导致造价高昂。有的要100%低地板,有的要进口车,还有的为了美观搞全程无架空线。只有长春比较务实,新建的55路和既有的54路采用国产高地板车(遗憾的是没有配建高站台),每辆才200万RMB;对比一下,天津泰达和上海张江的法国劳尔单轨胶轮车每辆3000万RMB,维护成本也高,据说一把钥匙就要100欧元。




  

相关话题

  媒体报道「高盛、瑞信等五家国际大行集体看多中国股市」,透露了哪些信息? 
  股市里讲的经济周期是什么,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那篇《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大陆必须力保的12座城市》? 
  有没有哪个国家的铁路系统能做到货运和通勤兼顾? 
  为何地铁的座位都被设计的如此丝滑? 
  如何理解北京计划 5 年内增加 150 万套住房的消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美国著名投资人芒格称:中国在经济繁荣时表现得比美国更明智,如何看待其发言? 
  2036 年养老金或耗尽,十四五延迟退休将「小幅逐步调整」,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西安地铁事件里帮助保安抬走女生的男性乘客? 
  假如迁都,你觉得在你知晓的城市中,哪个城市最适合?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巴格达迪和他组建的「伊斯兰国」?
下一个讨论
俄罗斯火车站站名后面经常会跟一个「-1」、「-2」之类的符号是什么意思?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