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裕定国号为“汉”是否会更有合法性和政治号召力? 第1页

  

user avatar   xin-wu-jiang-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徐冲教授的《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这本书,把这个问题讲的清清楚楚,魏晋宋齐梁陈都讲清楚了。

看看书,看看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不是我平时看的杀伐争斗,那不是历史,那是故事。我买的是图片这个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代每个王朝的法统和道通的来源问题。

所谓法统,就是法理上你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权。

所谓道通,就是道义上你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权。

当然这是一个粗略的解释,不严谨。


举例说明一下,中古时期的禅让制的底层逻辑

不论是曹魏还是司马晋,还是刘宋,还是后来者


曹操最开始,做丞相的时候,只能算是权臣,依然是汉臣。丞相是官职,不论权力多大,这个权力不能世袭给儿子,你什么时候听过丞相这个职位世袭给儿子的。

曹操和荀彧决裂的事件是什么?

封公

曹操称:魏公。

封公建国,这是一个公国,这是一个爵位,一片家业,这一片家业是因为我对汉朝有功勋,汉天子封给我的。

就像周天下封诸侯一样。

我在这片封地上,有法理上的统治权,因为我是主人。也有道义上的统治权,因为我不是像孙吴一样武力霸占的,我是因为对汉天子有大功,汉天子赏赐给我的,那么我在道义上也是有制高点。

封王,是把公国的政治地位提升一个档次到王国。

这个时候我的儿子可以继承我的王位、我的王国、我的封地、我的臣民。

就像秦惠王集成秦孝公一样。

这就是为禅让完成奠基,这个基础的关键在于我的功业,我功业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因为我对天子有功,是天子主动赐的封地,所以我心安理得,合理合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子治理的土地越来越衰败,我治理的土地越来越兴盛,为了让全天下的子民都过上好日子,天子仁慈,不愿意看到自己治理下的子民继续受苦,就劳烦我把他的子民一起治理了,让全天下的的子民都归我治理,让我不要仅仅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了,能者多劳,勉为其难,把天下的担子都挑起来吧?

所谓禅让的天子要多次下诏书,被禅让者要三辞三让,意思是:

陛下,我是你最忠实的臣子,我没有不臣之心,我的封国都是您赐予我的,我很满足,我能力有限,治理封国这点大的地方就够了,治理天下我不配呀。

天子说:

说你配,你就配,不配也配,说你配你就配。就不要再推辞了,这么多年,朕累了,你们父子两代,为了朕的江山操劳,夙兴夜寐,功比天高。朕无能治理好天下,看天下黎民百姓受苦受难,我是不忍心,惟愿魏王,早日收拾山河,换黎民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吧。

这就是禅让的表面逻辑,是不是很虚伪,确实很虚伪。

为什么这么虚伪,几乎没有人拆穿这个把戏呢,因为——功业

我一切权利地位的来源,来自于我的功业。

(汉朝不是,这里说的是中古时期的魏晋宋齐梁陈)


再说一说,刘裕,刘裕功业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建功——南征北战,套灭叛乱、抵御外患。

第二部分:立业——剿灭桓楚,桓温本来可以走出去这一步,但是犹犹豫豫,儿子又是志大才疏岁成为刘裕的垫脚石。

第三部分:灭国——国代大功勋最大的有两种,一种是开疆拓土,一种是灭国之功。

  •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卢循等二十七人在会稽起兵反抗晋朝,晋朝廷派前将军刘牢之东来镇压,刘牢之请刘裕为参府军事。刘裕为人机智有谋,勇敢善战,多次克敌致胜,屡立战功。因功升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彭城内史。刘裕从此起家,成为东晋一员虎将
  •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篡晋的楚帝桓玄。405年,击败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任刘为侍中、车骑将军、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兖州刺史、录尚书事。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权倾天下
  •   刘裕执政晋室后,于409年率军灭掉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的南燕政权,又回师击败卢循。元兴九年(412年),又西攻盘据四川的谯纵,收服巴蜀。元兴十二年(415年),后秦姚兴病逝,姚泓继位,兄弟相残,关中大乱。元兴十六年(417年)攻克长安,灭后秦,受封为宋王,受九锡
  •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迫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刘宋初期,因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

这三部分,其实已经为刘裕建立封国、禅让代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白了,刘裕建立刘宋,他的合法性由两部分

  • 1、模板:曹魏、司马晋,完了两次,将近二百年的套路,我只是延续一下,
  • 2、底层:我的功业足够,足够支撑我建立封国以及完成禅让的合法性和道义性。

刘宋和前面还有一点不一样,建立封国和完成禅让,前面都是分为两代人完成,第一代人保留体面做第一步,下一代人迈出第二步,刘裕一个人完成了。

刘裕为后来者做了榜样,刘裕后面的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

他们这样做有利有弊:

一代人走一步,建立封国和完成禅让分开进行:

利:这是激荡彪子又立牌坊的做法,虽然虚伪但是好看,温和,自己后代以后有这一天时,也不会太惨。比如曹操的后代,禅让后的封国比晋朝时间还长,对刘裕劝进的奏表中,领衔的是曹虔嗣(曹虔嗣何许人也?他是末代魏帝曹奂的后人。)

弊:完成第二步的子孙,权利、地位、魏王、功勋远远不如自己的老子,为了完成这一步就需要像满朝文武进行妥协,曹丕登基后由陈群主持的九品官人法应运而生。(颍川大族),司马炎登基后,为满朝文武大家赏赐,以及大风诸王,就像是公司上市了,元老们都有股权激励。那么董事长掌握的股权就有限了,股东们如果联合起来,是可以让董事长下台的。所以宋齐梁陈越玩越小,国土面积和国家实力都是越来越小,董事长掌握的少,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一代人走完,建立封国和完成禅让一个人完成:

利:权利足够,威望足够,不把问题留给后代,宋武帝开了先河,所以宋武帝的儿子们打成狗了,大臣们还是受其驱使,不过宋武帝子孙们太嘬了。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今天你做的初一,明天别人就做的十五。你今天做的有多快,后来者就会做得更快。

南北朝后期的北朝,也是看到这种一代人走完的弊端,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有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两步走的发放,高欢和宇文泰都留给了儿子

历史有意思就是如此,你越是避免什么,越是最后陷入什么样的循环。

当外人没有足够的实力产生威胁的时候,自家人的内斗就会越演越烈。

  • 高欢的长子高澄死了,不明不白,老二高洋继位,建立北齐,死了之后,老五干掉了侄子,上位,老五死了之后,当年和自己联手的老九复制了自己的故事,干掉了自己的侄子,上位。后来不敢相信自己兄弟子侄了,高澄的儿子们、高洋的儿子们、高湛的儿子们,高演的儿子们都死在自家人手里,最有名的就是兰陵王高长恭(高澄的小儿子),兰陵王死,北齐灭亡也就进入了倒计时,很快被北周干掉。
  • 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称帝,被权臣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干掉,另一个儿子宇文毓也被宇文护干掉,后来周武帝宇文邕干掉。宇文邕雄才大略,在位期间干掉了北齐一统北方,但是临死的时候,不敢用自己人,中用了自己的老丈人——隋国公,进行托孤。

呵呵,历史太有意思了,隋国公,篡了自己外孙子的帝位,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当时的太后对自己老爹这种没脸没皮的行为都不齿。

所以隋朝的法统和道统都是有先天缺陷,后来灭了南陈,对于功业做了弥补,其实如果顺序翻过来,灭了南陈之后,杨坚再让自己的外孙子禅让给自己,隋朝估计也就不会二世而亡了,做的太难看了

因为做的太难看,把其他的老兄弟们消防,所以杨广登基后大肆杀关陇贵族,多次下江南。

再后来,唐朝发现,这样子是在太难看了,太难看导致不得人心,长久不了。

所以李渊进长安后,还是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但是李渊太着急了,第二年就逼迫对方禅让(李渊和杨广是亲姨表兄弟,母亲都是独孤信的女儿,所以杨侑应该称呼李渊为表爷爷,又是一个篡了自己孙子辈帝位的人),太心急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大唐帝国从开始的帝位来源和帝位传承上在法统和道统上都是有欠缺的所以后来的大唐的帝位传承充满了血腥。


(大业十三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大业十四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中原地区得知隋恭帝死讯后,6月22日,洛阳都城留守“七贵”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即隋哀帝,又称皇泰主;次年(619年)5月23日,王世充罢黜隋哀帝,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我们看历史看的都是故事,权谋,战争、杀伐,但是在这背后,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在左右着历史大势的走向。

有人说,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有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那么人心是什么呢?

人心:应该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对于是非对错、善恶黑白、公平正义、仁义道德、公私情怀、的朴素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吧

  • 你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准则、价值观,能求同的面积越大,人数越多。
  • 你的功业能覆盖的面积越大,泽被的人数越多。
  • 那么你的帝国就可以覆盖越大的面积,传承越多的子孙。
  • 汉朝两者兼具,
  • 唐朝只有后者。
  • 宋朝前者有一半,后者一半都不到。
  • 明朝前者占一半,后者足够。
  • 清朝前者无,后者还可以。


扯得有点远,不说了



user avatar   a-ma-ni-xi-z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Mermaid》

《Winter Alice》

《カクザトウ》

《Reminiscence》


user avatar   zhang-yi-feng-99-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Mermaid》

《Winter Alice》

《カクザトウ》

《Reminiscence》




  

相关话题

  应该怎样看待九品中正制的历史作用? 
  曹操留下了啥政治和军事制度沿用至南北朝? 
  如何理清晋朝的历史? 
  如果把三国里的刘备换成刘裕的话,会怎样发展呢? 
  如何看待魏晋时期“孝治天下”的施政原则? 
  五胡乱华中为什么会有匈奴? 
  如何评价《晋书》? 
  刘裕定国号为“汉”是否会更有合法性和政治号召力? 
  如何评价长沙王司马乂? 
  张华为何一直拒绝参与颠覆贾后的政治行动? 

前一个讨论
刘裕北伐洛阳长安之前,有没有能力篡位?
下一个讨论
东北地区有哪些优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