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京,在这里发发牢骚吧:
麻烦
刚怀孕的时候就要跑各种地方办准生证。生育率都跌破警戒区了,我头婚头胎还需要开好几个证明来回跑办准生证。当然后来好像换个名字了听说叫生育服务证,本质依然是准生证。
前两年(还没开放全面二胎,不过可以单独二胎)有点点二胎的想法,去问了下,又要N个证明,比头胎还多。
怀一胎时媳妇挺个大肚子,居委会看到了居然上门过来查看准生证。
生育过程还不错,有点波折,但都是正常的情况。生育险报销了不少费用,至少不用为生孩子本身的费用发愁。男方陪产假感觉少点,我觉得至少可以陪到出月子嘛。不过现在的政策倒也问题不大。照顾月子可以找月嫂,虽然费用高点,但只有一个月,也是可以接受的。
开头三个月不错,媳妇有产假。身体恢复了可以自己下楼溜达。
然后矛盾就来了。三个月过去,媳妇要上班了。没有人带孩子。育儿嫂7000一个月,媳妇工资当时5000。如果辞职回家带孩子,前几年的事业积累清0。我就很奇怪,为什么老百姓常态育儿生活需要以一方的事业为代价。最后咬咬牙,花钱+父母帮忙扛过去了,过得挺难的,一直挺到孩子三岁。 --头三年养育一个小孩儿的代价,老婆的全部工资。
三岁才知道现代人育儿的麻烦。幼儿园公立爆满,私立价格爆炸。我其实挺奇怪的,当年我上公立幼儿园都没这么难,父母说想去就去了,后来搬家还转了一次园,也是说转就转了。但是现在孩子比30年明显少了,公立幼儿园反而需要走后门,然后按你的“幼儿园学区房”排号,第一优先关系户,第二优先特定小区,这个小区还得按买房年限排,新买的房子就不让你上了。。。最后因为房子不是对口小区的没法入园。我去找这个片区的园长,园长说,幼儿园不是9年义务教育,没人规定你必须有幼儿园上。但是我们都上班没人带孩子啊,捏着鼻子找了另一家私立的。6000一个月。然后幼儿园下午3点半放学,没人接。需要托管班,加上托管班。就光花在幼儿园的代价,等于老婆的全部工资。至于补习班,这个目前全靠自愿,真有开支我不抱怨。然后幼儿园特么不是解决问题的,是制造问题的。每两周要家长请假站门岗指挥小朋友过马路(?!)动不动就布置家长作业(对,就是让家长做个啥第二天小朋友带去学校),一个学期至少N次的集体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全部安排在上班时间需要你请假完成。----果然还是需要毁掉一方的事业啊。
然后马上上小学了。万恶的学区房。有学区的比没学区的贵30%。这个算自愿的吧,因为你去个差点的学校也能读。但是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小学放学还是下午3点多,你就是开小卖部的也没时间去接啊。然后小学还有个政策说不让学校办托管班,所以放学了,那么点儿大的孩子去另一个挺远的地方托管呆到大人下班。家长群里老师整天提要求,以前甚至还让家长改作业。(最近教育部通知不让改了,稍好点)老师上课跳着上,摆明了让你报班补全上课的内容。家里娃要不是天才,不报任何班就是全是挫败感。费用嘛比幼儿园只增不减。
听说初中好一点,初中只要花钱就好了,好歹不毁你事业。
来你说说,让人怎么生二胎,一胎都难了。换个夫妻两上班,两个人加起来月收入7000的试试?我这还没提报班的费用,这个好歹有点自愿的成分。收入高一点就多报两个,少一点就少报两个。但我问了小朋友的那些同学,平均每年6,7万用来报班---太。。。。卷了
这就是一个正常双职工家庭养一个娃的过程。没有那种富养啊、报很多班啊、超级牛校这样的需求。然而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了。
我想,至少社会想解决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最好解决一下:公立幼儿园及小学质量和分布问题、三岁以内低龄儿童的托管问题,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问题,小升初别考验那么多课外的内容以至于让大家拼补习班。别的还没体会到,等娃上初中了再补充。
本人男,985学校硕士,法律行业,已婚,丁克。
首先确认一点:题主有一句话说得很对,真正做到丁克的非常少。作为小众群体,我们当然有交流的圈子,而在这个圈子里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丁克的稀少性。
举个例子,百度丁克贴吧,发展15年以上,我从15年前就在里面了,至今只有6万多个关注(作为对比,les吧是614万,gay吧是499万)。经常发言的就更少,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老面孔。更多的人只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想探寻我们丁克者的心路历程,随手点了个关注;或者一开始是下定决心要丁克,还“立贴为证”,过了不到一年就默默放弃了,某天突然发个隐退贴,告诉大家自己已经有娃了,晒出一张黏糊糊的婴儿照片,从此永远销声匿迹。
再举个例子,我所知的最活跃的丁克QQ群,至今仍然没能招满1000个人的上限,有些时候,退群的速度比加群还快。由于该群兼具婚恋交友的性质,群里的另外一个著名景观就是,群管理反复地提醒大家,有不少非丁(非丁克者)假装丁克,在群里发布征婚信息,试图骗婚。
真正丁克的数量之少,可想而知。
所以说,丁克并不是造成人口生育率低的主要因素,甚至可能是个无关因素。
生育率降低的本质和性别对立无关,和小众群体(含不婚、丁克、les、gay、开放式婚姻等)也没有太大关系,和思想观念也不会有太大的关系。主要问题还是在经济上。
证明中国女性的生育意识也绝对不会不像发达国家那么弱,为什么中国的生育率会这么低?
题主的问题隐隐透着一个幼稚的想法:
女性的生育意识强了,她就一定会生下后代。女性的生育意识普遍强,那么生育率就不应该这么低。
然而事实并非这样。先假设题主所说的中国生育观念确实还较为传统,人民普遍愿意多生是对的。但是即便如此,有强生育意愿的女性,很多还没有结婚,她们甚至连性生活都没有。人不是植物,不能自花授粉,更不是圣母玛丽亚,不能圣灵感孕。像这样没有稳定的婚姻生活或者最基本的性生活的女性,她们的生育意愿再强,也不可能生下后代。
女性如此,男性也是一样,他们还处在被剥削的关键阶段,没有时间结婚和进行稳定的性生活。
这些人也想结婚、也想建立家庭,但是钉钉不允许,KPI不允许,骨瘦如柴的钱包更不允许。他们中的许多人连厕所都买不起,根本无力承担建立家庭的成本。
有的答主说他们是一胎都不要了。其实,他们是一胎都要不了。
我写上面这些内容,完全没有作为一个丁克幸灾乐祸的意思。恰恰相反,我对这个国家怀着深深的忧虑。高房价、高消费主义、高负债,畸形资本驱使的恐怖的三高,如果不想办法消除,未来将会很可怕。
丁克都是天生的爱国主义者。因为我们没有子女可以指望,父母又基本上不会有我们活得长,我们必须指望依靠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我们自身的养老问题。我们的财产来自于自身的劳动在这个国家创造的价值,而我们的遗产又将由国家继承。可以说,国家就是我们的亲儿子,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替我们养老送终。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国家强盛,社会富足。如果眼见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问题不断产生、阶级差距不断拉大,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很可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老无所依,坠入贫病交加的地狱。
没办法,只有好好工作,多工作几年,把养老的钱攒好。
因为传统的生育观念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对生育率起到的是反作用。
在传统社会,生孩子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恐惧。同样地,结婚也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恐惧。作为一个个体,是无法在东亚传统社会作为正常人生活下去的。只有结了婚,组成了家庭,生了孩子,才能作为一个社会单位被承认。所以结婚、生孩子一方面是出于共同生活抵御风险+养老考虑,另一方面是出于被社会接纳的考虑,如果不按时结婚、生孩子,自然会面对很多社会压力,被社会当成不正常的人。
但是由于现代城市的兴起,不结婚的种种坏处反而变成了好处(至少在年轻时是好处多多)。传统观念利用恐惧迫使人结婚生育的观点已经行不通了,而年轻人还没有学会如何因为爱而结婚、生孩子。
没事,现在大家孩子生的不够多,也不怎么愿意生孩子,只不过是因为大家还不够穷,口袋里都还有点余额,想多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女人也有爱美之心,想保持身材,觉得全心全意侍候好一个孩子就行了。
改变观念,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等再过几年,大家都变得够穷了,口袋里没钱之后,生育率自然就会像扔进火堆里的温度计一样猛地往上窜。
因为贫穷可以改变一切,包括生孩子。
当你贫穷之后,你就会惶恐,能够让你减轻惶恐的办法,就是多生殖,以后生孩子,不为别的,只为减压。太穷了,你害怕只有一个孩子无法给你的晚年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有一堆儿女,保障系数就似乎可以提高不少。现在,你生孩子想少养、精养,没在孩子身上花钱就会觉得对不起它们,以后生孩子就没这顾虑,反正知道教了它们奥数钢琴最终都要去送美团,或者在无人值守的停车场当保安,也预见了他们读完大学考了研,无论去BAT大厂当工程师还是进了国务院当了公务员,最终也不过堪堪足以果腹的收入,你就不会再以养了孩子要在他们身上砸多少钱投资未来的冲动消费。一切性快感都重归于繁殖本能,一切对未来的憧憬都回归到淳朴的基因传承初衷。女人不再以完成生育使命之后的美容美体保育为目标,自然会放开之前无比珍视的肚皮,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也不再肩负振兴祖国的幼教事业为己任,他们将回归原始的人多力量大的界面游戏当中,完美诠释打架亲兄弟的生存哲学。
这些目标的实现,只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群体够穷就行了。而要实现这个小目标,又是最容易的。社会要往前发展很艰难,人类最美好的二十世纪已经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了,在过去了五分之一的二十一世纪还没爆发太过动荡的事件,这不是我们人类的运气变好了,以后不会再有灾难和战争,更不是贫穷正在远离我们,恰恰相反,好日子过去的越多,也就意味着坏日子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安稳日子的消失,自然会改变大家的生育观,人们只能通过扩大数量来对抗不安定因素,以求对冲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和平社会的老年化很严重,比如美日欧诸国,而动荡社会都是青壮年,比如中东非洲,他们虽然又乱又穷,但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他们出生率的问题。你要担心的是那些富裕和平的地方,他们反而有绝种之忧。中国人口会这么多,也是因为历史上长期处于贫穷动乱而催生出来的一种物种本能对冲策略,这个对冲策略的趋势会一直延续,大家不用担心会在我们这代出现拐点。
我敢保证。
什么叫传统生育观念?我们这代的传统观念就是不要早恋,学习工作更重要,生男生女都一样,晚婚晚育好。
小姐身子丫鬟命,我说的不是女性,而是目前的整个婚恋系统。
目前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也好,相关司法解释也好,甚至一些相关规定,法院判决内部规则也好,与中华传统的某些观念是有撕裂感的,就是很多在评价一些案子的时候,会有一种怎么有些不太对,但法律的确这样规定的感觉。
主要是我国婚姻基础法律建立之初就借鉴了很多西方法律规定,而不是纯粹取自于中华法系。
不是说不好,而是说有撕裂感,这种感觉在最早期,就是我们父母辈时候,因为那时候传统概念在前,对于法律的理解还是偏传统的,而且那时候诉讼离婚也少,很多法律很多人也不清楚。但是任何事一旦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续就慢慢不可控了。
有人开始知道,原来谈恋爱时候花的钱,分手还能要回来;有人开始知道,原来在配偶全款房上加个名字,哪怕一分钱不出,离婚时候也能分一半房产;有人开始知道,无论是出轨一人还是出轨多人,无论是出轨异性还是出轨同性,只要不存在与他(她)人以夫妻名义长期同居,就不存在法律上的过错,即便存在也不影响大额财产分配;有人开始知道,婚内忠诚协议法院不支持,跟踪曝光第三者反而会侵犯他(她)人隐私;有人开始知道,只要豁得出去,虚构点夫妻共同债务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开公司的;有人开始知道,法律上的抚养费其实很便宜,几百到一千就够了,而且只能一个月一个月要,就算拖着不给也不能要利息;有人开始知道,抽几个耳光不算家暴,打断肋骨,逼到跳楼才算家暴,才能判决离婚;有人开始知道,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全部得到自己的财产,第三者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继承权,如果我不幸死在配偶之前,那个破坏我婚姻的第三者的孩子,很有可能拿到的遗产份额比我孩子都多…
再极端一点,第三者杀了我和我的孩子和我的父母,第三者未必会死刑立即执行,但不出意外,第三者的孩子可以顺利从我配偶手中继承到我的全部财产。
游戏规则还是那个游戏规则,一大批不熟悉规则的人进去玩了,遍体鳞伤出来才把后面人吓到了。
后面人怕前车之鉴,想尽办法给自己穿上各种各样的铠甲,生怕自己在婚姻中吃一点亏,结果发现,每一个步入婚姻的人都是这样小心翼翼,互相防备,既然如此,那还结个什么婚。
至于孩子,目前婚姻的规则下,孩子又起到什么作用了吗?无非是让离婚更困难了吧。
现在又二胎后三胎,湾湾那边“手足不相离”都好多年了,大陆这边基本按照两个孩子离婚时候一人一个的简单粗暴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说不允许抢孩子不允许藏孩子,但就算真抢了,真藏了会有任何惩罚吗?非但没有,反而还得益,因为抚养权判决是不以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为准。
再说下欺诈抚养问题,男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全心全意抚养孩子好几年,亲子鉴定查下来没有血缘关系,法院最多判决女方返还男方抚养费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想说这不是诈骗吗?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十几万的标的额都够吃几年牢饭了。
所以,很多关系,一旦披上婚姻的外衣,原本有罪变无罪,原本重罪变轻罪,暴力致他人死亡至少是个故意伤害致死,打死老婆就仅仅是虐待?
有人问,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法律的撕裂,而现在的不结婚不生育就是这种撕裂感下的产物。
如果法律可以明确保护好已婚者,生育者的合法权益,可以给予破坏他人婚姻,或者婚姻过错方足够的惩罚,如果可以给予婚姻弱势方,特别是直接抚养子女一方足够的保护,对于不履行抚养义务的一方比照老赖待遇,手机彩铃强制变更为“此人已xx月未支付抚养费”等等等等,或许慢慢可以改变年轻人对于婚恋以及生育的恐惧感。
其他答主已经说了很多了。我就说一个点:
晚婚晚育。
你知道这个意味这什么吗??就是你的父母生你的时候都二十多了。你生孩子的时候也快要三十了。当你的孩子两岁的时候,你的父母都已经快要六十岁了。一个人一旦到了60岁,体力,精力都明显下降。
这个时候,你的爹还没退休,还要上班。你的妈就算成功退休了。因为有很多人是从家乡离开去外地工作,买房结婚。让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一个人离开老公,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城市的小区里照顾一个两岁宝宝,工作的繁重和情绪上的压抑是一般人无法承担的。
计划生育起到了“削峰不填谷”的作用。
一个工业化现代社会,天然地会有很多同性恋、丁克、独身主义者。但只要人类扩散自身基因的本能不变,也自然会有很多喜欢生三个四个五个N个的。
正常的情况下,既有高生育率群体的“峰”,也有低生育甚至不生育群体的“谷”。典型如以色列,哈瑞迪人动辄一家生七八个,直接把以色列的生育率拉到冠绝发达国家的位置。
其实中国年轻人的结婚率、初婚年龄,在全世界的工业化现代社会里,不算难看的。
毕竟,有那么多催婚的父母、七大姑八大姨,在盯着。社会整体氛围对各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并不友好。
杭州市的初婚年龄,近期的数据,大概是男方28岁,女方26岁左右,比欧美日韩早很多。
知乎传统: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首先生育观念一点也不传统。
1、现在年轻人并没有传统生育观念形成的土壤。
这点可以看广义的数据:
80后基本已经度过生育最佳年龄段了85后已经36,89也要32。还在生育高峰期的是90-00年的年轻人。
但是恰巧85-00年当中15年是计划生育最如火如荼的时刻,城市里基本没有二胎(1.1)。就连农村多数都控制在1.5胎这个平均线。大量的独生子女群体的构成的社会生育主体,怎么可能还会有原先那么传统的生育观念?这明显是违背常识的。
有明确数据显示,这批年轻人的单身率,丁克比例,离婚率都是远远超过上一辈的。
2、这代年轻人的观念来源非常多样化,生育观念也如此。
85-00是互联网和外来文化全面灌输的时刻。先不讨论好坏,就文化来源来说,这个时代年轻人对标准化观念这个事情本身就属于深恶痛绝。崇尚的是各自精彩。传统生育观念有一定有,但是说是年轻人的主流思想?那几乎不可能。
至于生育率那么低,就是老三样了:
1按资分配太严重,年轻人收入的社会占比被稀释的太厉害。这个不敢深聊,不然号都没了。
2教育和社会抚养,由于公平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的互相撕扯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已经到让家长和学校都觉得麻烦的程度。一样原因不能多聊。
3像题主一样对生育意愿的误判,自以为普通百姓的生育意愿还很强烈,然后在行政口宣传口还不重视。
额外附加的吐槽:我们国家统计这块其实真的做的蛮差的。我一个美国美院毕业(就学了一节社会调研课)的都知道很多数据真是忽悠领导的。很多想要扎实的数据,前期调研,人群选择,问卷设计,视频录制,任务时间,任务经费,事后数据筛查缺一不可。什么一天一人深度调研了几百人,真是呵呵了。那些调研根本就是任务安排时间/经费和任务难度完全不匹配,然后只能逼着基层大量进行数据fake。
比如上次有带视频的街头采访,大概是一线200年轻人的样本。最后的理想生育数都只有1.78个孩子。根据世界上对理想生育数研究,理想到意愿生育要打七折,然后意愿生育到实际生育要再打七折,实际这批年轻人的生育率估约是0.87个孩子。我其实觉得差不多。
这个答案算是高赞答案的补充吐槽。由于问题的假设都不对,再写下去也就越偏越远了。就此打住吧。
说明无产阶级觉悟了啊。与其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受苦遭罪还不如别生,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