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唯一P4实验室,在抗疫前方吃紧时,前任所长夫人王所长领放下病毒研究,抽出不到24小时,就完成惊人学术成就。就成功找到双黄连这种抗疫特殊药,走在世界各国前列,按这样子,今年,P4升级P5,后年就升P6。
有诗为云:
双黄P4病毒所
莆田95红十会
学术家族垄断门阀贵族化!
这几天,我总算见识到人均985,平均年薪百万的知乎er 的高水平了 ! 哎……
对她及其研究不清楚,但对于扒王延秩的文章,谈一点看法。
带节奏的文章,看看就好。全篇文章,所有带节奏的点,不是混肴视听,就是不能石锤。至于作者,非常无知,挖坑都不会挖。
1、事业单位还论级别,还和政府部门比较,到底有多蠢啊 ?! 这种事业单位的级别,根本没啥用。处级低吧,但县委书记比这个正厅所长权利大的多的多的多,连一个乡镇的书记都比这个正厅级所长权利大很多很多。用这个混淆视听,实在是太低级了。
2、升到正高快又咋了,毕业两三年升到正高的例子又不少。别拿这两年的说事,完全不一样。再说一个杰青足够在国内任何地方拿下正高。
3、七八年走到一个研究机构或学院的头,并没有那么匪夷所思,你翻翻顶尖高校各个学院(执行)院长看看。还有,中科院研究所所长未必就是所里最牛的,不少研究所院士一大把,所长不少只是研究员。
4、数期刊,你逗我是不是,只盯着期刊的地方,都是垃圾,有一个说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垃圾思想,灌输的大家只会盯着期刊。
5、还有拿中科院武汉国家生命安全实验室说事,那是不是要看看实验室主任是谁啊?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要继续说的话,你还是得先了解一下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分院吧。真是无聊。
要黑你该黑学术问题,这个才是有可能石锤地方。翻翻病毒所的三个级别实验室,看看正副主任,你们就知道,该如何做才可能捶死人。
光看文章其实是不错的,cell host microbe在病毒学领域真的是好文章。说什么文章不够格明显是外行评内行。唯一缺陷就是履历太单薄。毕竟年轻。
贫道武大生科2008级学生,其实2010年就觉得不对劲,夫人这院内升迁速度有点夸张,咋博士一毕业就是副教授了?就凭一堆他们夫妻共享的研究成果吗?后来想想,这研究成果估计也算是婚后共同财产吧,共享一下问题不大,呵呵......
到了2012年我毕业那年,估摸着是院内实在不好继续保持太快的升迁速度了。夫人去了与我校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病毒所,上来就挂了个学科组长,至于之后火箭般的上升速度,公开资料都有,不做赘述。至于夫人为何能保持火箭般的速度,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我那个体制内的老油子老爹是这样打趣我的“你们学校出来的那个病毒所王所长,年轻民主党派女性干部,无知少女四条占了三,不提拔重用,天理不容啊哈哈哈。”贫道对此心中的OS是“WQNMLGB”......
其实以结果为导向的中国老百姓的诉求很简单,裙带关系也罢,过度提拔也好,问题来了你要是能帮着大家把问题解决了,谁还管你老公是谁?谁还管你怎么提拔上来的?卫青霍去病也是靠裙带关系上位,人家能成就“卫霍之功”,是后世每一个中华民族边关将领的表率。
但王所长带领的“装备精良”武汉病毒所干了啥?测序测序做不出来?病毒构型一片空白?唯一的“科研成果”是抛出个莫名其妙的“双黄连抑制新病毒”的观点,这个未经过实验论证的观点直接引发了人民群众疯抢双黄连的狂潮!可笑的是还有大V出来说这是民智未开的结果,我倒想问问把一个需要严谨的科学实验才能证明的问题交给每个普通民众,任由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粗浅的常识来判断。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行文至此,全国P4的武汉病毒所突然让我想起了满清的北洋水师,同样装备精良粮饷充足,同样号称东亚第一,最后被证明全然是绣花枕头。只不过丁汝昌虽然靠李鸿章尚未而且能力有限,但好歹有点气节,他选择殉国。
不知道同样裙带关系上位,应急能力捉急,不帮忙反而给民众添乱,在病毒来袭这张答卷上得了个负分的王所长打算怎么向人民交差,或者只是继续向她那个全国政协常委夫君交差呢?
人类没有“进化”(更准确的表达是:演化)出爱情,只是“发明”了爱情。
它不具备演化的以下特征。
1,演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物种存在的基础。爱情不是。
例如直立行走、大脑的应用,都是人类这个种群延续至今必要条件。而爱情在人类的延续的百万年历史中,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国历史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数量,也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质量。
2,爱情并非必现的结果,它充满了随机性。
爱情不仅不是人类的特征,它更像是一个神迹。人的爱情在不同时刻可以投射到不同人的身上,甚至同时投射到多个人身上,而很多人终生都不出现爱情。
3,爱情无法被明确定义,没有特征。
爱情的定义至今为止只有一个框架,而没有明确的定义。比如其生物学基础“荷尔蒙”,在很多爱情定义中解读为“性欲不是爱情”;比如其生殖导向,被解读为“繁殖恋不是爱情”。……实际上对爱情所有定义,都可以被特例挑战。他不具备任何显著特征。
为什么说爱情是被人类发明的?
我之前就回答过类似的题目,爱情这个概念的出现得非常晚。西方世界里类似于爱情的定义(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最早大约出现在1500年前,而且是柏拉图用来描述男性之间的情感。现代意义的爱情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不到500年。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爱情的东西,但大部分是现代意义的“喜欢”,如心“悦”君兮君不知。直到80年代末,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加上商业话语的逐渐丰富。爱情这个框架,以各种形式和定义“教育”大众,最终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说的这个没有明确定义和内核的爱情云团。
脱离了这个教育的过程,爱情并不会自发的产生。比如经济和文化不发达的地区,人们会普遍的表现出“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的特征。
爱情不是演化的结果,而且和哲学、价值观这类东西一样,是人工发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