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如果刨除掉《三国演义》boss化的成分,魏帝国的实际情况很可能跟太平天国时的大清有一拼,毕竟魏国接手的是东汉的天下大乱盘,很多情况已经积重难返了,只是苦苦支撑而已。

220年,建安大瘟疫席卷全国,此后数年魏国的灾荒情况也未有任何好转,按照曹丕自己的说法是“连年水旱”。曹丕在这期间强行用兵企图一举灭吴,一劳永逸,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加大了士民损耗,各地也不断发生起事(如河西张进、黄华起事,冯翊郑甘起事,利城郡蔡方、唐咨起事等),因此在重压之下甚至不得不下了相当于罪己诏的《车驾临江还诏三公》,自责自己“穷兵黩武”[1]

此后,作为连续水旱的后果,统治中心的冀州又连续爆发饥荒[2]。而之所以就冀州饥荒,很大程度上可能还是因为中原战乱之后,河北之外的地方都已经空心化了,一个州往往只有几万户(用蒋济的话说就是还不如东汉一大郡),只剩下冀州人口密度大,这在《晋书地理志》中有很明确的记载。

而如果陈寿的评价可以代表权威的话,曹丕的资质也被认为是极为平庸的,只有写文辩经是一把好手(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蓺兼该),但除此之外就都是缺点了(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这不就说他无度量、无公平、无道也无德的客气笔法么。

如果说曹丕好歹还认识到了穷兵黩武的危害,后来确实休养生息了国家的话,曹叡时期,魏国与蜀、吴、鲜卑、羌胡、高句丽等多线作战,还要重兵防范辽东,中军往来奔赴、疲于奔命,再加上曹叡自己还喜欢大兴土木,导致魏国的财政始终非常紧张,以至于于司马懿要带4万兵去辽东,群臣都纷纷叫苦说这么多人远征一旦拖久了就养不起[3]

相对来说,蜀吴在这几方面的情况相对较好,巴蜀自古是产粮省,足以自给自足,南中还有金矿,吴国则有比较丰富的盐矿和南海贸易,这使得蜀吴灭亡前国库都还是比较充足的[4]

那要是问,魏国都成这样了,怎么还赢了,就是人多啊,而且蜀汉和吴国的人力危机还不是一点半点,是连军队的补充都成了问题(蜀吴灭亡前,军队占口数的10%,户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了看似奇特的事,例如游戏里都是发疯的渡海远征辽东,孙权真的打了好几次[5],蜀汉一共才40多年,竟然有13年大赦[6],诸葛亮之后北伐暂停了10多年,除了诸葛亮魏延连续死去导致国中无大将之外,也有可能是到了人口要更新换代的时候,人力突然就跟不上了,毕竟战争不可避免的会使得年轻人口被不断消耗,而对于只有90万口数的蜀汉,年轻人几近不可再生资源。以至于死了几千人,丞相和大将军就得自贬数等。

所以这种情况,有点像我一个朋友点评现在的欧冠,已经不存在真正的豪门了,就是皇萨仁在比烂(这大概也是后三国传统上评价和人气不高的原因之一?)。魏晋靠着人多,最终比赢了蜀吴,这点倒是跟三国演义一致的,只是据说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归附的胡人凑数的,然后统一后几十年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所以总得来说,魏国内政问题已经足够使自己焦头烂额了,但人口充足且恢复速度快,只要能撑住北方不丢,由于当时的南方开发度还太差,蜀吴自己就会没兵,所以自然扩张欲望不强。而蜀吴则陷入了打不出去就是坐以待毙的局面,所以进攻欲望自然很强。

参考

  1. ^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
  2. ^ 三国志文帝纪
  3. ^ 三国志明帝纪
  4. ^ 三国志后主传、三嗣主传裴注
  5. ^ 三国志吴主传
  6. ^ 三国志后主传

user avatar   soviet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魏国国力强,是很多人错把西晋灭蜀后和灭吴后人口和税收的历史资料当做判断魏国国力的依据,而不了解这两个时期和魏国时期差距有多大。

先说魏国的基本情况。魏国领土是三国前期的各种势力相互争夺的主战场,人口和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即使魏国领土范围基本稳定后,国内依然内乱不断,覆盖今天河北大部、河南山东山西各一部的大规模瘟疫发生了两次,北方边境线也要应对游牧和渔猎民族的袭扰。

另外,东汉之后唐代之前,豪门大族是华夏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瓜分中央政府在地方的权利,和政府争夺人口与其他资源。多数时候,政府赋税人口和大族私藏人口大约在1:1左右,国家的正税和豪门的地租在1:3是常态。豪门大族的影响力直接切显著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国力。魏国在曹操时代虽然尝试压制境内的豪门大族,但曹操晚年有心无力,曹丕上位后面对执政压力放弃压制策略。与豪门大族的妥协合作必然削弱魏国人力和资源的调配能力。曹家为了补充人力赋税兵力缺口,用流民为主的农奴屯田,农忙生产,产出60%上缴,农闲练兵,战时出征。魏军的作战主力是农奴兵,待遇极差,士气低下,缺乏训练(司马懿接手雍凉先上表要求避战练兵),和诸葛亮时期的蜀军打重步兵阵战几乎没赢过。

再说蜀国,蜀地和汉中战乱要比北方轻微很多,而且各个争夺方心态上都是默认这里是自己将来的基业,破坏相对较小,几次叛乱也发生在边缘区域且很快被扑灭。蜀国对豪族的态度是压制,诸葛亮也凭借释放的人力和资源发展生产,蜀锦和井盐是当时的硬通货,就是当钱用那种。蜀国主要采用授田制,蜀军作战主力是免税免役平民,待遇较好,士气三国最好,训练最好(西晋司马家代言并采用)。

家大业大问题多的魏国,没有能力也没有欲望,去主动进攻有蜀道凭侍的蜀国。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谈论军事请结合政治、外交、经济、体制来看待。同时已有人指出曹魏并非是鲜有主动进攻,只是题主自己压根不看史料。

诸葛亮时期为什么能主动进攻呢?当时曹魏南对孙权,北有公孙渊、轲比能,不能专心对付蜀汉。全国兵力分派在并州、幽州、青州,再与孙权对持。对付诸葛亮的魏军只是雍凉部队加中央军,只能抽出十余万兵力,面对诸葛亮全军八万兵力并没有绝对优势。曹魏在毌丘俭起兵时,司马昭称全国兵力50万(因为有七万在毌丘俭手中),巅峰时期称兵60万,曹魏的总兵力一直就在这个账面上。

综合国力仅比蜀汉和孙吴强而已,曹丕在位七年,曹叡在位十三年,期间两度伐吴,曹魏初期战略是将孙权放在主要进攻对象上。刘备刚死那几年蜀汉根本不能有大型军事行动,所谓七擒孟获也是小型军事,还多亏孙权一直与曹丕对持。轲比能对曹魏的骚扰比诸葛亮时间还要早,整整闹了十年才被王雄派韩龙所刺杀。公孙渊从233年开始就反复跟孙权、曹叡玩耍,曹魏在青州和幽州一直有部队防备他。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与孙权联手进攻,只是孙权准备时间过长,而诸葛亮败得太快才没对上时间。认为诸葛亮以一州之力伐九州的人不是读史不仔细就是不折不扣的小说粉丝,连最基本的地理和年代局势都搞不清楚。著名的石亭之战就发生在街亭之战的同一年,所以一般认为街亭之战时,曹魏在西线的总兵力仅有十万,与诸葛亮旗鼓相当。

230年曹真和司马懿就伐蜀,因为道路问题而失败,这不算鲜有了。234年,孙权最后一次响应诸葛亮出兵,领军十万攻合肥,满宠和田豫两大名将防守。自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执政期间都没有大规模主动攻击,反而是曹爽伐蜀被王平大败。

自正始之变开始,曹魏就政局混乱,自是不能主动征讨。司马懿和孙权之死只相差一年的时间,诸葛恪和司马师新上任就接连发动大战,曹魏又怎么可能有心思投放在蜀汉方向呢?

蜀国粉丝的几大神逻辑,以攻代守是其一,汉贼不两立的情怀是其二,以一州之力伐九州是其三,只有一个视角看历史,不可窥其全貌。诸葛亮时代北伐是真的有优势,并不是为了防守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作死进攻,以诸葛亮之谨慎每一步必有计划。就算不能进取关中,割据凉州还是可以的。253年开始的姜维才是真正的作死进攻,曹魏新得燕国60万人口,毌丘俭屠了高句丽以后,北方再无后患,曹魏可专心举兵对付南方。公孙渊本可举兵七八万,曹魏又以五六万兵力防备他,这些部队一旦扯下来,荆州、雍州、扬州三线可平均增兵三万到四万,若非配合着孙吴几次攻势,蜀汉的进攻简直微不足道。若非接连政变,曹魏伐蜀的时间不会相隔19年。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矿打三矿你不进攻还等着大家一起发育啊?


当然诸葛亮一矿打三矿还能压的对方出不了家门也真是服气·····



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因为要为尊者讳,说宣王兵力和诸葛亮相当

但是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就没这么多顾忌了,说司马懿和诸葛亮兵力实际上是三比一

其实陈寿也隐约的写了,在写诸葛亮的时候,说: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

吴国的大鸿胪张俨有一段话就是很著名的: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

全文还有一句: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huang-shi-tao-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了好策略皇帝不听啊

你以为皇帝会认为什么样的是好建议?是借鉴历史、展望未来的是好建议?不,是符合皇帝想法的才是好建议

宋神宗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国泰民安、人民幸福?不是,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别说主张细水漫流稳定推进社会发展的司马光了,就连王安石这种已经为了迎合他偏好把自己改革搞成夹带着敛财的变法,也半截就被神宗给轰走了,留下的都是不顾一切搜刮的奸臣传中人物

神宗继位富弼就告诫他,愿他20年不言兵事,人家可不是让他永不言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神宗当时,出了知道胜利的荣耀,还懂什么?小孩过家家啊

问题就是,忠言逆耳,他听得进去吗?




  

相关话题

  为什么刘表会成为“自守之贼”? 
  迷彩服在作战时的效果如何? 
  既然国家之间知道战争是残酷的,甚至知道战争会把全人类玩死,那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的发动战争? 
  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方面感觉战斗力挺厉害,为何总是打不过洋人? 
  中国进攻越南之后,苏联为什么没有出兵中国北方帮助越南? 
  为什么黄权投降,仍被看重,而于禁投降,晚节不保? 
  为什么相比于蜀汉承认东吴的帝位,孙权接受大魏吴王的爵位这样的政治操作却被人反复拿出来戏谑? 
  如果中美爆发核战,中国发射的核弹,美国现有的防御系统能否抵御?补充下:如果当某个国家已经拥有了抵御核武器的能力,那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不是就大大降低了。 
  李世民对曹操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评价是否妥当? 
  刘备赤壁一战明明能拿出两万人,为什么还被曹操五千骑兵追的不知死活? 

前一个讨论
有关于国外期刊都是从哪里看?
下一个讨论
女生去男频写写小说,会有什么缺点或者局限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