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尾部有更新:
不是女权主义凶,而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在自己不察觉的时候,已经频频的在冒犯女性了。
这个道理和育儿中,我们比较忌讳的逗孩子一样,当事人可能缺乏这样的认识,觉得我没什么呀,我是出于善意啊,你怎么不讲道理呢?
同样的,最近我关注的
@圭多达莱佐让我知道,其实在音乐人这边也有类似的境遇:
哪些话可以惹火音乐家或音乐学习道路上的人? - 音乐这其实是一些认识和认知还在比较表面的人,对于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理解,但又没有去学习的心态(特别是这样一点,你不懂愿意学ok的,问各种初级的问题也ok的,发表不成熟的见解也ok,但没有去学习的心态和缺乏基本的学习的思维那就很无语了),然后到处得罪人而自己浑然不觉。
还有一些就是比较无语的,跑到那里都要找存在感的,缺乏基本的思维能力的人了。
我很高兴能够看到
@Daffodils这样的自由女权主义者。
由于我们家是女孩,我作为爸爸也是一时兴起去找了一本女性心理学读了读。但这一读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女权主义,以及,我们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偏见的深重可能远远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
先来说说女权的类型。
Daffodils对自己的描述非常符合自由女权主义者(liberal feminism),强调男女应该获得同等的权力和机会。
而大家比较会在意的比较“凶”的女权主义
文化女权主义(cultural feminism)和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 feminism),但这是女权主义的排头兵,本来女权就是一个权力之争,没有变革的力度是不现实的。
文化女权强调的是女性比男性更优越的特征,关注发展女性的优势,强调合作而不是侵略基础上的重新构建。
激进女权主义强调改变整个对于性别体系的错误认知,而不只是简单对法律和政策之类浮于表面的问题的解决。强调全球化的社会认知变革。
下面这个问题中,设计这组照片的作者就属于一种激进女权主义者的模式,强调男女关系不平等充斥了整个社会。
如果把世界重要场合照片中的“所有男性修掉”,这些照片说明了什么? - 女性然后还有有种女权主义,其实身为亚洲人,我们都应该了解的。
有色人种女权主义(women-of-color feminism)。因为,我们除了性别,还有更多其他的分类,之前三种分类的女权主义并不能解决种族和社会阶层等等方面的女性其实问题,亚洲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和欧洲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是有很多不同的,这种多角度的女权主义也是从不同的女性群体的自身角度出发,去寻找和发现在自己的社会和文化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的方法。
什么样的话会惹恼女权主义者呢?
传统角色去要求女性,而忽略了女性可以做很多被认为是男性特有的工作。
对男女相同性的忽视,过分强调男女差异。
一般会拿体力,身高和理科强调男女差异,却不去仔细了解一下具体的资料。
拿女性做为标杆的侮辱性语言(即使是在侮辱男性),常见的类型比如:
你怎么连女人都不如?
这个开车这么差的一定是个女司机。
很正常,女的大多数就是路盲。
我数学可能还没有女生好。
……
拿产假说事,说产假带来的各种麻烦和损失,却忽略了很多没有休产假的女性,以及女性普遍的收入比男性低下以及在职位上升通道狭窄的现实。
强调女性天生如此,但忽视了在人类整个成长过程中整个社会环境从婴儿期就开始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从家庭到社会的全方面的思维导向性影响。以及更多的实验证明:女性本可以不是这样天生如此的。
的确,由于我们对于女权,对于女性的偏见和歧视都是如此的无知(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原先对于女性要面对的问题是真的无知得可以)。可能随随便便就会触及了女权主义者的雷区。但说句公平的话,作为男性,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责任去认识和学习,毕竟,这些个无知和错误,我们已经犯了近千年了。为什么不让人类的思想更进一步呢?
同样的,作为女性来说,我也觉得更多人也要来了解这个内容,其实女权主义者更多时候要面对的往往是来自同性的保守观点和反对意见。
最后,我也希望像
@Daffodils这样年轻的女权主义者越来越多。
推荐一下这本书,希望每个读到我这个回答的人都去看看,会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的。
女性心理学 (豆瓣)另外,也推荐一下BBC的这部片子,对于集中精力读书有困难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个片入个门。网上没有现成的视频,需要去找一下。
BBC - Suffragettes Forever! The Story Of Women And Power《永远的妇女参政论者们》
女性平权一直就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当我们无知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拿这些很肃杀的事情开玩笑。先学会静静的看。
==========================================================================
以下是更新内容:
看到评论区很热闹,也出现了比较常见的对于女性问题的认识偏差,我们就直接拿这个例子来分析好了。
(我这里对事而不对人,因为这是思想上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更不用上升到道德层面)
事实上,这个对于女性的歧视非常的隐秘,而我们太习惯于这么说所以不觉得,我们可以将女人一词换成别的,比如:有色人,某地域的人,残障人士,或者用我们中国人最为敏感的,X国人。怎么样,感受到歧视了吧?也许有人说,我说的是个事实啊。女的体格的确不如男性啊。对啊,在很多其他人群里,那些替换的词他们也认为是个事实。所以说,即使这是个事实,但依然不能摆脱这句话里面包含着的歧视成分,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甚至女性)浑然不觉罢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个
我的确去找了一下这个报道,找到了几个以下的链接
都有提到这个《千里万名建筑工人生存状况公益调查报告》但都没有报告本身。
一位建筑女工的自述 工地上的女人们那所谓的钱多和管理相对自由是怎么回事呢?
十年前刚开始干建筑的时候,丈夫一天才挣25块,自己才15元一天
对比玩具厂和建筑工地,柴星陶说: “以前在玩具厂上班,不加班每月能挣2000多元,加班能挣3000元,和现在也差不多,工厂里不自由,晚上一般都要加班,现在晚上不用上班,可以出去 玩,家里有事,可以随时走。”这样高度的灵活性,对女工来说,也缺乏稳定性,经常要奔波于各个工地。
女工在工地上分为点工和包工,点工就是按天计算工钱,出工则给钱,不出工就没有。包工是指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工作。 多数女工和丈夫在工地都是从事包工,相比点工,包工挣钱更多,也更辛苦,通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生活环境较差,不少 女工患有肌肉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
杨阿妹今年32岁,有一年的室内架子工经验,每天在工地上扛钢管搭建支撑混凝土的架子。同样的活,丈夫一天可以挣到160元,但她是女工,只能拿到120元,平时每个月可以开工24天左右。
从这些案例里面看到,其实所谓的钱多和自由,并没有我们那么的美好,更多是为了能够和丈夫在一起工作,省出房租和可能的不在一处工作在交通上产生的费用,并且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转化成收入。要知道这当中,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女性可能还要承担起绝大多数的家务。
所以说,这些女性们是在非常艰难的生活着,可能她们的力气没有男人大,但承受的未必比男人少。而并非是贪图钱多,休息多。只是从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方转到了一个
糟糕的地方而已。
对于这个,我只能说,建筑工地对于底层女性的开放至少让她们有了多一种的可能,多一种的选择,这是一件好事情,而这个女性人群比例的增长的速度之快,也正是证明了不是女性不能做这个,而是原先各种类型的阻力导致了女性无法进入这个行当,因为如果是男女差异导致了女性不能做这个事情,那怎样都涨不上来的。
从这个讨论区的案例里面其实就是很好的反应了我们对于女性歧视问题认识很少,像这样的案例其实在各个涉及女性的各个阶层和领域全面的发生。单独拿出一个点来讨论最终就会扯出一大串内容。我觉得大家更多的是要去了解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的体系是怎样的。然后,才能够做到去客观理性和平等的对待女性平权问题。
=============================================================================
对于脑力劳动的同工同酬问题以及晋升的问题,我相信下面这些图表和调查总结的权威性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