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四川眉山 13 岁男孩与母亲争吵后弑母? 第1页

  

user avatar   Alex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青少年犯罪是大势所趋。

以后不仅杀人会增多,抽烟、喝酒、吸毒、早恋、怀孕、打架、反智都会在广大非重点中小学蔓延开来,这一点看看欧美就知道了,这是教育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

教育资源在不断向重点中小学集中,它将垄断本地区90%以上的升学率,而广大县城的教育资源又在向大城市集中,那剩下的这绝大部分普通学校,基本上升学无望。你不能指望学生们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还每天死记硬背地读书,这不人道。所以恋爱打架抽烟喝酒烫头就成了必然选择,不然对不起大好青春和满裤裆的荷尔蒙,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会从成绩转向唱,跳,rap,篮球。

而且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谁读书谁会成为异类,因为你想通过考学来实现阶层跃迁,就相当于你不屑于与所有人为伍,相当于无形中鄙视了所有人是傻逼。那所有人为了心理平衡就会反过来孤立你,霸凌你:“学你mb呢,装得跟真的似的,还真以为自己能考上学呢?”,“别那么说嘛,人家觉得自己是凤凰,看不起我们也是正常的”,“我这就过去弄他,看他怎么考!”……欧美底层社区的公立学校喜欢霸凌nerd最初也是这个原因。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学校的惩罚手段在逐渐缺位。要知道,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早在1979年颁布刑法的时候就确立下来了,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直到近几年才出现愈演愈烈的势头?因为学生从不爱学习到强奸到杀人,它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它得慢慢地惯才能惯出来。过去我国是参考了苏联的教育模式,有点像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那一套,你有一点苗头就开始教育你,很难发展到杀人这一步。那时候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掉队”,就是说你有点跟不上班集体,老师就要单独教育你,或者在班集体面前教育你,再或者把你留下来教育你。而且学校的惩罚权力是得到全社会认可的。但是现在嘛,社会观念在转变,媒体、家长和学生都时时刻刻在准备弄你,所以学校尽量少的去管理学生,而且有意无意地在把这份责任推回到家庭中去。学生放纵得多了,打架吸毒强奸也就多了,最终发展到弑师和弑母的程度。


这还只是个开始,全社会都会慢慢习惯的。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逆反心理,什么家庭教育缺失,什么学校教育失责,什么虐待,什么报复

所有个例都可以通过结果反推原因,有时看似合理,但有时看起来只是一种解释

这种解释让我们心安,让我们觉得,这些都是个例,这些凶残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可被理解的。维系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是维系这信念

但我始终相信,在许多可以解释的恶行里,隐藏着一些看似被解释,实际上却无法被接受的本质的恶,如同我们形容野兽时所谓的凶残天性

不是我们看不透,而是我们竭力避免面对,更不想承认

人类需要安慰,那些儿女情长,法律秩序,国家民族,看起来都那么真实,高楼大厦,飞机高铁,网络信息,看起来也那么可信

可我们还是需要安慰,需要一个解释,一套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互相理解,劝说自己,不要恐惧,这不是原始森林,我们也不是凶残暴虐的“低等生物”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因此去学一门学问显然是不需要的,攻壳提出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个思考的话题,而不是一种思想哲学体系。一遍看不懂也正常,因为这个动画在各个方面制作优秀,第一遍往往会更注意在动作场面或者剧情等其他方面的东西。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到下一个剧情点了。所以弄懂攻壳中想说的思想,TV动画2周目以上是必须的。

你提到哲学和社会学2个方面,那我也谈谈这2个方面我的看法吧,当然攻壳不只是谈了这2个方面。

其实攻壳抛出的哲学思考话题很简单,就是当处于一个网络极度发达,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当记忆可以复制,转移,消除,修改的情况下。传统的区别人类个体的方式就开始产生矛盾。或者说人类在抛弃宗教影响下,还缺乏一种真实区分人类思想个体的标准。这个问题在现实中还不会产生问题,但在攻壳那种信息科技水平下就会产生问题。攻壳中,区分人类思想个体是GHOST,放到现实中意思是鬼,幽灵,灵魂。但是这些词在现实中都是或多或少含有宗教含义的,科学定义下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大部分字幕组都采取不翻译这个词,直接放出英文,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用现实中的定义直译,太容易联系到宗教意味。而这个词实际想表达的是科学定义下的灵魂,删去宗教定义的灵魂,或者另一个比较接近的词是意识。攻壳就是想谈谈这个GHOST是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个涉及到一些哲学意味的话题并不难,因为现实中每个人肯定都想过。科学上解释大脑的运作,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利用生物神经信号来获得记忆,并且利用记忆进行各种复杂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思考活动。但对比电脑,发现有一个东西是缺失的,我们用电脑,电脑主机CPU对应大脑的运算功能,主板对应各种神经型号的传递,内存和硬盘对应储存记忆的皮层,那么使用电脑的USER是对应什么,没有USER电脑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对应到大脑,是谁在作为USER指挥大脑去做事情。一般现实中会想到意识这个词,但是意识是什么科学上现在说不清楚。所以当人脑对应电脑时,就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而攻壳的世界观下,恰恰是一个人脑电子化的世界,所以这个世界下,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实攻壳也无法给GHOST定义,只能说是用很多事例来说明必须有这玩意的存在。比如说少佐和笑脸男共享了记忆,但他们并没有变成一个人。

最近上课,老师谈脑机接口,也扯过这些东西,所以谈的比较多,其实上面废话较多,精简下来估计也就几句话。所以另一方面,社会学的方面就不多谈了,直接精简吧。

社会学方面就是赛博朋克作品普遍要谈的东西,就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反乌托邦。这种作品包括攻壳,一般都会描述政府,大公司大资本家,会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强权,而主角队,无论是革命者,犯罪者,还是什么其他种类的挑战者,也往往是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科技来反抗这种强权压迫。攻壳的主线,TV1中做微型机械的医疗公司(名字忘了),警察局都是强权的这一方。九课和笑脸男是对他们的挑战者。而TV2中久世英雄是挑战一方,但他们太激进了,实际用的压迫手段让观众更觉得他是强权一方。所以社会方面,谈的阶级统治和我们现实的社会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随着人类普遍认知的提高,上层阶级要维持统治,会倾向于尽量的让下层民众感觉不到自己在被压迫被统治,就是反乌托邦作品中的要反的这种表面理想的社会。而赛博朋克作品作为一类的反乌托邦作品,特别的是,其中信息科学技术的发达导致信息可以操控,甚至记忆可以操控,使得思想的操控和反操控成为一个焦点。攻壳也是表现这方面的东西。


user avatar   hasma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的感觉,看电影其实是一件比较私密性的事儿,尤其是好电影,我历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看,如果呼朋唤友,往往因为志趣不一等容易产生干扰。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独自面对奇异瑰丽世界的封闭空间,而在这个空间中,能够引起波澜的,无疑对我来说,是一部好电影,希望对你也是。

《老无所依》:一个孤独冷酷的杀手,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一个不知所谓的电影名称,一场看后也难以言说的情感,如果不反感轻微致郁,建议观看,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李米的猜想》:灵气加持的周迅,发挥稳定的邓超,混迹演绎场的张涵予,还有诸位年轻时不可多得的锐气,导演曹保平,音乐窦唯,如果以上还不能说服你,那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4892281970688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7224029671424

《海上钢琴师》:小号、钢琴、爵士乐、还有无疾而终的爱情、萍水相逢的友情以及对自我的坚守:如果生于此是场意外,那么我可以选择留在这。

这是一场极度适合一个人应对的梦幻旅程,船已到港,欢迎启航。

《大无畏》:只是一部相当平常的喜剧片,两个小混混阴差阳错抽到生死签做杀手的故事,演技稚嫩与浮夸并重,唯有在临行前各自回家看亲人,对暗恋的人告白,携手赴死的淡淡温馨,却刚好凑足了为数不多的亮点,刚好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你的人生已触底,那到了最后关头,你会干什么?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

小成本科幻巅峰,如果一个人跨过漫长的时间,那他意味着什么?神,妖魔,鬼怪,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遗忘,会受伤,经历过漫长的时间,跨过了多少人的岁月,承受了太多离别。来路我已日渐模糊,未来,我又将要去往何处?又或许,过往种种,都只是为了,过好我这一生。

《移魂都市》:如果记忆可以被篡改,那么我们就当是第一次相逢吧。

哥特式的全程阴郁与结尾的耀眼阳光,明与暗的强烈对比,配合悬疑解题式的剧情,绝对值得观赏,只要你忍受开篇前几十分钟的沉郁。




  

相关话题

  把老公卖给富婆犯法吗 ? 
  英文中这七个译义为律师的单词有何区别? 
  广东清远一 KTV 遭人为纵火致 18 死 5 伤,遇到公共场所火灾该怎么办? 
  男子购买 2 瓶假茅台全程拍摄后起诉索赔 4.6 万,法院一审驳回、二审改判店方赔偿,对此你怎么看? 
  素媛案罪犯赵斗淳今日出狱,你认为他出狱后还会再犯吗? 
  为什么相比右派,很多左派蔑视法律? 
  如何看待对“非洲切格瓦拉”桑卡拉谋杀案的审判开庭? 
  上海一男子因父去世请假 8 天未获批,强行休假被算旷工遭辞退,企业这一做法合规吗? 
  网友晒出疑似「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董某民结婚照,与通报中杨某侠似乎并非同一人,真实性如何? 
  如何看待此次知乎采购的「月饼」导致腹泻的事件? 

前一个讨论
大家都是怎么熬过产后新生儿时期的?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是你去东北才知道的事情?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