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殖腔畸形还有一个名称,叫一穴肛(是不是很形象)。有些书上讲这是一种较罕见且仅见于女性的畸形,发病率仅为二十万分之一。但凡事有例外,我就在门诊见过一例男性的泄殖腔畸形患者。至于这个人是真的男性还是假两性畸形,外观表现为男性,因为后续没有做染色体鉴定所以尚不得而知。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所以我做了高斯模糊:
这一例患者因为家庭困难,已经23岁了都没接受过治疗。从小到大一直带着尿布或者一个漏斗状的收集器,把不受控制排出的大小便收集起来。患者打工攒了些钱,加上家里拼凑的钱来上海就诊。当时我在的医院整形外科全国第一名,所以他和父亲慕名而来。
因为当时病人没有做任何影像学检查,所以单凭面诊的观察和触摸,这位患者是有阴囊的,只不过因为肛门和尿道呈泄殖腔畸形,所以阴囊被分裂开了。阴囊内部也摸到了睾丸,大小较正常成年男性偏小。沿泄殖腔向上触诊似乎能够摸到畸形的前列腺,但不确定。所以这位患者我比较倾向于认为他是男性,而非假两性畸形。而男性泄殖腔畸形又极其少见。
但是了解到总体治疗费用可能超过十万而且医保仅能报销极小一部分后,就失去联系。否则这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详细的检查报告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可以写成一篇很高质量的case report,根据病例的罕见程度,影响力肯定不会很低。
当时也给这父子俩指过一些路,比如轻松筹,水滴筹等等慈善众筹平台等。但是考虑到手术后的结果并不确定,很可能依旧是大小便失禁的结果,所以父子俩选择了放弃治疗。
人和其他高级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几乎就是脊椎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重演。以泄殖腔为例:
人在胚胎早期相当于胚胎第三周末,会形成泄殖腔,这和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甚至鸟类形成泄殖腔的过程几乎完全一样。
但在胚胎七、八周时,随着尿直肠膈(URS)发育,在尿生殖膈的后方形成正常的直肠和肛管,前方形成尿道,若为女性则有阴道及女性外阴也将产生(如下图)。
如果因发育异常,尿直肠隔没能正常发育,则继续停留在泄殖腔阶段,就会形成尿道、生殖道、直肠共同开口一个腔孔的泄殖腔畸形。其畸形严重程度主要视泌尿道、生殖道与直肠在腔内开口位置的高低而定。
而且胚胎发育总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所以发育的错误在后续发育过程中根本没有机会得到修正。整形外科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概莫能外——唇腭裂、面裂、尿道下裂、膀胱外翻等等都是如此。
总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1,大小便不受控制:泄殖腔动物,如鱼类、爬行类每日的尿量很少,甚至还有蛇这种极端物种,体内的含氮废物以尿酸的形式随大便一起排出。但高级哺乳动物,如人类,体内含氮废物要以尿素的形式排出,所以每日排尿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这也就决定了人类的小便明显多于泄殖腔动物。所以说有没有泄殖腔是与动物的氮代谢相适应的,同样的泄殖腔给人类装上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人类不同于动物,大小便需要得到很好地控制,不能像动物那样随地解决。前面我提到的那位患者在外出务工的途中就因为生理的缺陷引起了很多不便,也遭受了很多旁人异样的眼光。
2,频繁的尿道、生殖道感染:大便中有很多细菌,而整个尿路几乎都是无菌的,女性生殖道虽然有定植的微生物,但微生物总量不像直肠那么多。所以尿道生殖道的抗感染能力是显著低于肛肠的。而一旦三个通道相同,就给细菌开了方便之门。但也并非绝对,因为从教科书到文献报道来看,这类患者出现反复感染的并不在多数。
3,一定概率出现排尿排便困难:一般这种情况出现比较早,在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可表现出相关症状。这种患儿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但一般不能重建排尿和排便的功能,大小便失禁很难纠正。后期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和长期的康复训练、临床随诊。
4,性生活障碍:大家都懂,不多说了。
回答是肯定的。通过产前的超声检查就可以发现。非独泄殖腔畸形,其他很多种重大畸形、出生缺陷都可以通过产检发现。而且检查是没有痛苦和损伤的,广大孕产妇务和家人务必重视起来。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