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 5G 无用论?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cao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边只有2,3个通信从业者在回答。其他同学,我个人建议你们少看点娱乐公众号,善用搜索,多看点严谨的书和分析,多点对未知的敬畏,去了解了解5G的来龙去脉再来发表高见。这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肯定或者否定的问题。


现在有一种互联网现象,我称为「符号式狂欢」:当某种事物或者事件被广泛传播之后,在大多数人眼里就偏离本意,被抽象到只剩下符号。后来的讨论也不会有人去纠结自己理解的符号到底是不是在以偏概全,不管问题全景怎样,只要煽动和狂欢符合观点就仿佛掌握了真理。

以这个题为例,在各种答案里我已经看到了很多个「5G」主体,包括但不限于5G套餐、5G手机、5G蜂窝(or 工业)物联网终端、5G运营商网络、5G技术本身、5G标准、标准化组织,还有5G应用。同时也看到了很多「无用论」的受体,包括手机用户、工业企业、运营商、社会效益,还有未来产业发展。

这里排列组合得到的结论可完全不同,如果你们直接带立场回答,肯定只能看到片面。随便排列几个:


  • 「5G套餐」和「5G手机」对用户有用吗?

现阶段在对月流量比较低的人用处不大,在大流量应用和高清视频普及之前,大部分用户也看不出明显差别。近些年一直在提速降费,未来随着5G网络逐渐完善,套餐流量也确实会继续下降,但是你们不会真的以为现在不建设5G,以后有一天神会突然「奇迹的」把4G变成5G吧?技术不升级,流量费用很难降太多。

此外,5G套餐对国外用户的意义不同。因为国内光纤铺设很完善,目前的eMBB场景在国内用处不大,但是国外的老式楼宇就可以直接提升用户带宽(我知道大部分人都没有只有10M入户带宽,运营商坚决不给升级的经历),通过微波回传减少运营商布网成本。这已经有很多商用了。

更何况,在国内,高流量消费人群来说5G套餐其实很划算。这跟运营商早期定价策略和网络现状有关,等等5G手机普及之后,运营商会推出类似大王卡这类低价格高流量套餐的。会我很早就写过一篇关于现在5G套餐的分析,这里摘抄部分:

原本已经广泛使用的4G套餐也纳入了5G范畴,那么我们可以以移动4G畅享套餐为例重新做个表格:
可以看对应价位变化:
100元以下的套餐运营商在5G中并未考虑改变,我猜测是因为5G初期这部分用户也不一定会考虑/或者有能力升级套餐
198元价位,新套餐存在和原始价位重叠,其中新套餐速率从300Mbps提升到500Mbps,流量总额提升10G,而语音下降了100min
298/398/598价位是提升最大的,在速率从300Mbps提升到1Gbps的同时,分别增加了50G/50G/150G每月,语音下降了400/800/1000min每月


  • 5G运营商网络对社会有用吗?

当然有用,我想质疑的同学可以自己把手机调回3G,自我体验几天。如果用户越来越多,4G网络越来越容易掉载波,越来越卡(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了),这时候用户还能忍住不投诉运营商,那我就相信5G网络对社会确实没用。

  • 5G可能会带来什么产业发展?
    • 蜂窝物联网:
      • 根据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8 年前半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增速达到 72%,总连接数接近 9 亿,其中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 3.84 亿。这个数据到 2019 年 6 月底,中国移动的蜂窝物联网设备已经超过 6.9 亿。中国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以远超100%的速度发展,通信业界现在非常担心5G建成之前,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就会远超网络承载,带来所有业务体验都下降。所以现在已经在开启LTE cat.1作为备选方案了。
      • 在制定4G标准的时候,3GPP第一次开始讨论容纳物联网标准,不然物联网行业连LTE cat.1都用不了,前段时间的共享单车就只能用手机标准做模组竞争2G资源,去忍受开锁率低、费用高、稳定性差了。那么为什么4G不能+物联网?
      • 上边都在谈蜂窝物联网,更不用说还有工业物联网或者车联网了。没有5G,现在的蜂窝网络基本指标都满足不了。PS. 车联网有替代方案,但是没车企愿意像运营商一样在路边建/维护基站。
      •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认为5G对物联网发展没作用?物联网只是智能家居吗?
  • 远程医疗能不能用,和5G只有间接关系
    • 远程医疗现在并不是非5G不可,光纤的稳定性更高点。目前普遍认为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相应的设备要求数据传输速率至少25Mbps,传输时延低于10ms,只要满足这个要求,不论是5G还是光纤都可以承载远程医疗。
    • 在5G核心网建设中,运营商需要同时开展网络虚拟化和网络切片改造,这样才能提升承载网本身的稳定性,降低延迟,这部分 可能会 影响到5G or 光纤的远程医疗。
  • AI和5G之间,主要是应用和网络结构相互影响。我之前在这个回答里有简单描述,这里摘抄一部分:
通信是信息基础设施,通信网络的架构变动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上层应用。通信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的网络结构正在从4G时代的「管-端-云」向5G 的「管-端-云-边」发展。未来不同业务的数据流很可能会由该业务组建的边缘计算单元处理。
去年华为、阿里、寒武纪都曾发布边缘计算专用的AI服务器芯片,背后原因也正是因为目前在城市安防等等领域存在大规模的机器学习计算需求,视频数据流需要汇聚到小范围内的边缘单元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兼顾延迟和处理资源要求。

应用放在哪里,是计算中心、还是终端、还是边缘,对机器学习算法复杂度、功耗和芯片设计难道没有作用和相互影响吗?

其它的就不谈了,如果这个题目下的同学们对未知本身有点敬畏之心,别看点公众号文章就信了什么「新的信息革命」,仔细想想都能想明白大部分场景的内在逻辑。


5G对其他产业并不是推动,而是给其他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请注意我的措辞。通信行业每十年预测一次未来信息行业的发展方向,还需要根据这些方向制定标准,再升级更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此后,互联网应用才可能花数年把这些物理指标升级变成用户能感知到的现实应用。研究十年,标准十年,组网优化十年,应用数年,这四步中的每一步,都是在从理论和预测逐渐走向商业和现实。

通信网络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逐渐优化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结果。机器学习是轻量级的应用,算法和实现间隔很近,这两者没什么可比性。

如果通信行业能够像AI一样,今天算法研究出来,明天神就把网络建好,各项达标,后天就能像机器学习一样直接刷脸应用,通信初创公司早就遍地了,大企业会到现在只剩下那么几个吗?行业基层人员还用这么苦逼,风餐露宿吗?

个人再次建议各位少看点娱乐公众号,看广告的时候多思考,多看点严谨的书和分析,多点对未知的敬畏

如果运营商自己也信了娱乐宣传的「第三四五六七次信息革命」这种不靠谱的事情,那大家这两个月在家早就像欧洲的Netflex一样,被爱奇艺优酷腾讯联手降低画质了。

完。


user avatar   nodoccat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吹5G有用的里边,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啊.

一个个通讯行业的"精英", 拿着精致的PPT和千篇一律的文案, 把5G吹的无所不能, 但你要把他们吹的那点东西, 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待, 全都是在扯淡. 拿出一个符合应用的长处, 就认为能够应用在实际工程中, 带来xxxx的提升, 是5G吹们犯的最大的错误.

  1. 物联网, 智慧城市

5G吹们谈到这一条必然要吹: 更快的速度, 能够容纳更多的设备. 但是你们考虑过到底有多少IoT设备必须要无线的高速率的传输通道吗? 还有一堆自称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人在哪里夸夸其谈, 实际上到底是不是真的从事物联网行业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他们不知道5G通信模组什么价格, 也不知道已经大规模实施的物联网设备大致成本是多少. 这就有点搞笑了.

一块M.2封装的5G通讯模块, 零售价在1600-2000左右. 华为的MH5000工业模组单片价格是999.

我对估价不是很在行, 所以在这里引用 @青山布衣 回答中的一段, 他估计大规模生产后价格在210-280之间我是比较认同的, 但是100块我觉得太低了.

一个5G芯片多少钱,一个手机常见的5G芯片,价格在100-200美元,当然量大了之后可以下来,加上如果砍掉不少集成的功能,我估计最后做到30-40美元是可以的,合人民币210-280块左右,我取最低值,再给你打半折,100块一个芯片。(大家可以对比下同一个终端设备,只有WiFi和有4g的价格差异,只有4g和有5g的价格差异)

而所谓的智慧城市最基本的一层绝对不是像他们吹的那样是一堆高端大气上凳次的玩意. 而是一堆极其廉价, 功能单一的设备. 我控制窗帘我给你上个i3, 控制电饭煲给你上个i5, 收集区域的气温, 湿度. 我给你上个i7. 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病? 我也觉得我有病啊.

4块钱的处理器, 3-6块钱的wifi模块, 算上板子, 传感器和外壳超过100块都算赔了. 你要公网通信? 搞个嵌入式设备做集成器. 使用区域不固定? 加10块钱, 给你换2g.

这种设备你会上5G吗? 一个通讯模组的成本都够我去淘宝搞3套高配的51单片机试验箱了. 拿这种成本去搞物联网? 你在抓什么梦脚?

1.1 智能家居

既然基础设备整个加起来都不值一个模组的钱, 咱们找一些高价值的产品不就好了吗? 于是智能家居又成了5G吹嘴里的风口.

然而, 你真的放心把你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居都扔到公网上随意让人蹂躏吗? 用词没错, 一般用户的设备直接放到公网上绝对会被人任意蹂躏. 玩出18种花样我都不觉得稀奇.

搞黑产的那帮人开心坏了, 反正你们也不升级, 出一个漏洞就是通杀, 手里的肉鸡直接翻上几翻, 没事挖挖矿, 有单就来波DDOS.

2. 自动驾驶

高赞答案已经驳斥的差不多了, 我也就不过多赘述了.

自动驾驶研究机构: 我们知道这个领域还需要做哪些研究, 我们也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5G吹: 不, 你不知道

3. 远程医疗、可穿戴医疗设备

实际上我这篇回答是按照 @Skyfall 的那篇回答的结构逐条驳斥的, 在这一块他的一行字让我笑了半天.

本次疫情期间,5G便用于了远程医疗交流等

emmm, 把视频通话说的这么高端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至于可穿戴医疗设备, 参照智能家居那一块. 外部设备还好, 顶多偷你点个人隐私. 植入式设备呢?

17年的Black Hat Conference上, 我估计给大多数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对美敦力的起搏器进行的攻击吧.

还有劳什子远程外科手术, 我求你们做个人吧.

无线传输的无线是终端无线, 上层依然是有线传输. 同时, 无线传输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远高于有线传输.

所以, 除去线缆限制, 有线传输都搞不定的问题, 无线传输一样搞不定.


--- 2020-05-01更新 ---

发现一个规律, 吹5G的贼喜欢把什么美帝制裁, 中国发展和5G绑定到一起. 但是, 我回答中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和这两件事没有关系. 笑.

说句政治不太正确的话, 不管美帝制不制裁, 也不管你们把格调提的多高. 就算你们把5G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也解决不了任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 2020-05-02更新 ---

我本来以为, 短板效应是从业者的基本常识, 但现在来看, 某些从业者(疑似)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网络延时取决于最高的那个点, 网络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那个点

在其他的点上瞎折腾, 就算你折腾出五十六朵花来, 对于整个网络速度和延时没有半毛钱作用.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我们这边的开发区2000年左右和市里连接的公路是双向八车道的,那个时候确实车流稀少,路过的人基本都说马路修的太宽了,很多都骂政府铺张浪费搞政绩工程。现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双向八车道也堵的血红,平时车流量也很大,完全不觉得双向八车道浪费。

5G我觉得也是这样,毕竟这项技术是为了满足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通讯需求的,现在你要是觉得5G“真有用”那大概率两三年后你会觉得5G的性能不够用了。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个比方,人类交通运输技术等级,①十一路,②畜力车,③内燃机车公交地铁,④火车高铁,⑤飞机,⑥火箭。

你扪心自问,大部分人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是个什么情况?③几乎天天用,④一年几次,⑤几年一次,⑥???可以这么说,大多数人的日常核心交通需求其实就是通勤买菜级别。

现在国家为了技术战略和GDP,设备厂为了卖5G设备,疯狂宣传“你的核心交通需求是坐飞机!你必须天天坐飞机!上班买菜也得坐飞机!现在!马上!”

我提醒一句,现在几乎所有移动应用,包括支付和视频,一张完善的3G网络一样玩的转,东南亚国家就没几个网络好的,但是移动业务一样高速发展,短视频一样天天排行榜。

只要你没有韭精中毒,回归现实大多数人的需求情况,你马上就能得出“5G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无用的状态,鸡肋不过如此。”


user avatar   confu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2020年了,告诉我5g用在哪了?好用在哪了?实用在哪了?

5g无用,问题出在提出论点的人吗?显然不是。

要怪,就去怪那些在2019年所谓的5g手机厂商们的过度营销,不是5g无用,是5g没他们吹的那么有用。

依稀记得去年iphone11出来后5g党的口诛笔伐,结果呢?除了那些评测机构跑分测速软件截图自嗨以外,有啥体验提升?哦对,5g的套餐费确实是质的提升,续航耗电也是质的提升,键盘侠打字比打脸还要响,某些厂商的营销费用也是再创新高。

手机就不说了,基站覆盖也不说了,电话卡5g也不说了,来聊聊所谓的5g体验有啥优势。

啥优势?不就是快嘛,下载嗖嗖的就完了。但我请问一下,都进入云时代了,谁还把手机当u盘mp4使用啊?当年下片是确实宿舍家里没网,才有了下载回去被窝里看的需求。现在你走哪没网?云时代越活越退化了可还行,直接在线看能影响啥?别说什么飞机上没网这种无聊例子,你家住飞机上吗?你24小时在天上飞吗?

再来,网速快了,你说能用手机看4k啊。哇哦,原来你就是那位人类群体里亿分之一的高分辨率眼,能在这么狭小以及像素密度极高的手机2k屏幕上分辨出2k和4k的差别。我甘拜下风,佩服佩服,毕竟在这4k屏幕的手机都没普及的情况下你都能在2k屏幕里看出4k的真谛,那等4k真的来了还得了,妥妥的新人类引领革命啊。

还有人说什么汽车,服了,现在有人坐着的自动驾驶车都不敢放开上路,你还指望真无人车上街?马路不是你家的遥控车赛道谢谢。而且真无人车上路ai比你远程控制更靠谱,放过孩子吧。

还有啥,vr?更快更稳定的wifi都没能搞定的东西,还轮不到5g来秀存在。还有人说什么移动vr,能不能先去体验一下vr是啥再出来打键盘啊?我倒想看看谁家vr移的动,移一个我看看。

接下来是ar,哦,这个还确实是有可能成为5g的使用场景,实时测算和虚拟生成肯定是网速越快画面越稳定,然而没见着几个人吹到这个真正的优点上。

可能看到这有人又要说了,工业领域才是5g的舞台。谢谢您,这也刚好印证了我上面的观点。不是5g无用,而是5g没那些厂商吹的那么有用。先不说工业领域为啥不用更稳定的wifi这种智熄操作,就算真用5g那也是在小型的专业群体里,与大众无关,与你无关。

所以呀,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当初吹的有多响,现在反噬就有多强。

5g的话题早在去年11月就已经冷却了,现在去翻看那些iphone11、华为的帖子,不要太打脸好吗。

5g现在就是无用,这是不争的事实,很有可能,到2022年才会有杀手级的5g应用面世,到那时,5g时代才真的有可能到来。

理性对待任何一次科技创新,别老被爱国情怀所绑架,多读书多体验,才是正解


user avatar   hu-ti-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想要的是是4G变得更便宜、覆盖率更高、速度更接近理论满血,高负载下更稳定。

而不是现在4G半停建还限速,全面转向5G让我们多掏钱。

鉴于有杠精会说“3G够用”,如果是满血的联通3G,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还真够用了。以前在大学下了晚自习后躺床上几乎是全楼王者加刺激战场,那个时候4G会卡到网页小说都加载不出来。

而换成3G,稳定1.5~2mb/s,直播都能看4m蓝光了。

上面的带宽不加,下面10000G有个锤子用?我们学校那联通4G,都放假回家了我还在宿舍等火车的时候还能到18mb/s呢,不还是人多了小说都加载不出来。

说4G不够用的人,摸着良心说说要是真的能落实到你头上18mb/s,你真的不够用吗?


user avatar   ming-zhen-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前花厂员工,干过几年的网络方案架构,这个问题可以回答!

先上结论:技术非常厉害,但是...眼下...确实....有点...没用...

下面是详细回答,可能有点长,因为需要先普及下移动通信网络的相关知识。

通信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换信息。最简单的通信设备什么样呢?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那个玩具,两头一个筒子,中间一个绳子,别小看它,这就是通信设备原型啊!

当然,这根绳子你懂的,只能传递声波的振动,肯定是传不了多远。不过不要紧,后来不是有电了吗?把声波转换成电的波动不就可以了吗?电又快,传得又远。

于是你把这个设备改造了一下,中间换成了电线,两头的设备也改成了用电的,于是,电话诞生了!(应该叫有线对讲机...)

但是很快你又发现一个问题,这么屌炸天的东东,居然只能两个人通话。

于是你一拍大腿,二营长,给劳资每人装一个!

二营长很快哭丧着脸回来了:对不住了团长,这个真整不了....就算每人一个电话都整不了...

因为即使人手一个电话,但是线也得人手一条啊,而且是通向每个人一条线!因为你可能给任何人打电话。

那完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全连接,其线路数量是n*(n-1)!

上面是一张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图,拿来凑合用下,反正是这么个意思,看那密密麻麻的线,感到深深的恐惧没有...

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你经过苦心思索,一拍大腿,他娘的,线路共用不就完了?

于是,星型网络诞生了。

这网络看着爽多了,就是有个最大的难题:怎么让电波按照我想要的方向走?比如A打给B,怎么确保不跑C上面去?

你一想,电线嘛!中间可以搞个插头控制啊!

如上图,所有线路平时都是断开的,当A需要跟B通话的时候,就临时的把A和B连起来,不就行了吗!?

你可真是个小天才!

真正意义上的通信网络诞生了,这就是最早的人工交换网络!现在剧里还经常能看到,“喂喂喂,给我接旅长...”

这个接线员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把A的线头,插到B的洞里....当然你不能叫插洞这么粗俗....整个雅点的名词,叫做“交换”!

不管怎样,这工作何其无聊枯燥。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机器呢?给劳资整一台过来!就这玩意还能耗个人?

对,弄个机器负责电路的交换就可以了嘛。这个机器,就叫做程控交换机。90年代那会,神州大地上程控交换机红得发紫,绝对的风口,到处都有推广标语,不比现在的抖音差(暴露年龄....)

华为,就是靠这玩意起家的...到现在展厅里面还摆着供萌新员工瞻仰....

程控交换机出来以后,这个网络开始展现出一定的架构性了,我们把它成几个大部分:

中间那坨子,也就是交换设备,真正的网络会有一堆设备,一般都放在电信机房,你看它处于中心位置,那就起名叫“核心网”吧。

交换设备到电话这段电线呢?也给起个名字吧,因为它是承载信息的,所以就叫它“承载网”吧,或者叫它“传输网”。

你可能会问,这特么不就一根电线么!起名字干啥?

对,刚开始是电线,后来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电线了,会变成粗的电线,再后来变成光纤,还加上各种各样的中继设备甚至也有自己的交换设备.....

最后电话那头也起个名字吧,就叫“终端”吧!

起这些名字干啥呢?别觉得没用,这就是现代网络的雏形,也是现代网络的基本架构。你去看下华为的产品线划分,你会发现,就是按照这个来的啊!

好了,我们继续往后走,这个网络非常好用,楼上楼下,电视电话,90年初谁家有个电话,那家伙,拽~~!

唯一的缺点是啥?

不能动。电话安在那里,一根线扯着,你只能在家里打,虽然后来有无绳电话,但是也跑不出范围。

因为纹丝不能动,所以这网络有个专有名词,“固定电话网络”,简称固网。

听起来很土很low逼是吧?别小看它,现在你每天回家还用固网呢!

你说:扯淡吧!现在谁家还装电话?

电话是没有了,但是你得装宽带吧?

宽带能动吗!?不能动,所以也是固网。

但是大家都懂的,动的比不动的爽。

于是,与“固定”网络对应的玩意诞生了,称为“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的原理,大家都很清楚了吧?无非就是把之前的终端前面又加了个设备,也就是基站。靠基站来传输终端的数据,并接入到网络。

当然,不止是基站,现代网络除了通话,还要发短信,还要上微信,还要看视频,比起90年代的电话,负担要重得多。所以设备也复杂得多。

虽然网络变复杂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架构基本没变,仍然是有“核心网”“承载网”“终端”这些组成部分,核心网依旧是干交换,承载网依旧干的是传输。而从基站到终端这一段,也有个自己的名字,叫做“无线网”。

别看大家都有名字,但是这里面最屌的是谁?

你可能会说终端,现在菊花手机多红火啊。

终端确实不错,但是对于一家通信公司来说,还真不是最屌的。

最屌的是“无线网”,屌在哪里?

挣钱最多,技术最难。

华为过去的无线产品线在内部被称为“圣无线”,有多NB可见一斑。

为什么挣钱最多呢?因为量大,一个基站也就覆盖3公里,全国一个网络下来,多少个基站?不得十几万个?那可都是钱啊!

其他网就没这么好命了,最惨核心网,就那么几台设备蹲在电信机房,就算一台设备很贵,也摊不上多少钱啊!

为什么技术最难呢?因为电磁波是一种很难掌握的东东,它会折射,反射,会被吸收,还会互相干扰,撕逼。所以,无线侧的技术很难。

本人之前是搞承载网的,一直以为很拽。后来领导告诉我,公司的高阶大神都是无线出身的...

而所谓5G,最大的技术升级,就是在无线网这一侧。

其他同学们都是打配合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4G已经很够用。最大的痛点,带宽解决了,你看视频还卡吗?很少了吧,基本随便看,最多不过流量费的问题。

大家都很喜欢4G,但是有一个问题。

4G基站建完了,圣无线卖啥去?没有铺天盖地的基站了,还能叫圣无线吗?

必须上5G。

但是要有个说头,总得比4G强吧?可问题是4G看视频已经很嗨了啊!你还要人家怎么样!

延时,延时不行吧?

最喜欢骂卡B的游戏玩家们表示:延时?还好啊?4G打个王者荣耀啥的,延时也就大几十毫秒,基本妥妥的。

哦,那5G就先放放吧,没啥好整的。

什么?放你妹!打游戏行就能行了?那只能代表消费者!工业上怎么说?物联网怎么说?4.0怎么说?自动驾驶怎么说?人工智能怎么说?几十毫秒能忍?

物联网弱弱的表示,其实传感器吧大多也就是本地接入,最需要的是低功耗,长待机,你说你这个公共网络的东西....

自动驾驶近年风生水起,有点拽拽的表示,眼下我们卡壳最严重的还是环境感知和预测、决策算法上的啊,跟你这玩意....

人工智能的小弟,自动驾驶的亲戚移动机器人站出来,我们最缺的也是环境感知,哦,还有SLAM技术,跟你这也不太搭边....

人工智能的二当家AI机器人跑出来了,我喜欢我喜欢,我的云端大脑延时可头疼了!不过...哦,你好像只能解决无线侧啊,那到了inter网延时能不能解决啊....

5G怒吼一声:都TM给我闭嘴!我说有用就有用!自动驾驶那个,计算量多大啊!!每台车配个这个多贵?多麻烦?你看看,要是把这些复杂的计算放到网上,全部远程驾驶,不香吗?

自动驾驶:这个...这个也太危险了吧...毕竟是飞在空中的电磁波,万一有个好歹断了....

5G:行行行,远程操作不行,所有汽车统筹规划不行吗?解决堵车问题香不香?

自动驾驶:全局规划...这个好像还远点....现在我们连一个车都跑不好......

5G踹两脚:你给我闭嘴!闭嘴!闭嘴!

5G: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4G时代,从你的手机到基站,怎么也有十几毫秒的延时,我帮你把这个消除掉,不香吗?

别说,5G还是真的很NB的,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理论无线侧延时可以到达1ms以内!

但是你要是认为你以后打农药就是几毫秒延时,那就有点天真了...

因为你的网络延迟不光是无线侧能解决的,其他同学也有份。未来的网络延迟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一看就愤怒了,尼玛承载网什么鬼??

别人都降到几毫秒,就你他娘的给劳资整个几十毫秒?你必须给我降下去!

承载网哭了,这个真整不了...

为什么整不了!?

因为有....爱因斯坦...

相对论说得明明白白,光速已经是极限了,30万千米一秒,电磁波,电流都是这个速度。这还是直线速度,实际上光纤是弯的,光在光纤内传播,还得在内壁上跳跃、旋转不停歇,速度也就剩下20万千米一秒了。

而连接各个城市的承载网,距离都在几百公里,光纤埋在地下七绕八拐的更远,这个时间随便算一算:1000km/(200000km/s)=0.005秒,然后,一来一去乘以2,再加上各种中继和交换设备,两个城市有个十几毫秒,几十毫秒很正常。

这个延时,没法消除。

但是5G是不会死心的。

点对点的那种业务我是没辙了,但是服务器那种,把服务器放到离基站最近的地方,不就完了吗?

这也就是所谓的“边缘计算”,确实能更快。

不过边缘计算走起来,服务器的部署,成本也不低,何况5G那些“万物互联”“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屌炸天的新技术,现在还在摸索阶段,服务器长啥样都说不清楚。

所以5G现在很尴尬。

它在卖力的吆喝,弟兄们!路我都给你们造好了啊!你们抓紧来啊!

物联网、AI、自动驾驶等兄弟:我也想来啊!但是...谁来帮我出泥潭啊!!你们谁来啊!

资本:5G+AI,即将改变世界...


user avatar   a-w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2G

相当于绿皮车,很慢,但能到。

同时其他基础设施也很差,比如要提前线下排队等,甚至基本上都要晚点,因此整个通勤时间就非常长了。

当年如果手机硬件很给力的话,高质量的2G看没有图片的网页手机版,或手机上主流的144P视频,体验还是可以的(不心疼流量的话)。

3G

前提是“真3G”,不是中国移动自己搞得过渡3g。也就是联通的用的WCDMA,占世界90%市场份额的“真3G"。

这个相当于超级高铁,理论时速超过3000公里,实际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到1000公里,但基本上能满足一切日常使用诉求。

同时网上也开通了在线买票,安检,排队,晚点等问题也大幅改善。

整个通勤体验,完全到达另一个次元。

什么1080p在线视频,十几年前真3g刚出来就能满足,现在也能满足部分2k或4k的要求。

什么万物互联,远程医疗,自动驾驶都是这个时期提出的。

我还记得09年用上联通3G,当年宽带200k,3G直接干上1m+,还没有漫游费,这种感觉很梦幻。

4G

相当于理论速度20000公里时速的超超级高铁,但因为各种原因,大部分时候只能到2000公里时速。

同时买票,安检,排队的时间并没有减少。

这个时候,超超级高铁时间”发车前“的准备时间,往往比超超级高铁”行驶时间“还长。

因此,整个通勤时间,几乎没有感觉变快了

联通的”真3G“用户换上了4G,没有任何感觉。


很多人觉得4G改变了生活,那是中国移动的2G到4G,那是没经历过”真3G“。

同时也赶上了总理大肆呼吁提速降费的黄金时期。

视频和直播时代的到来,应该感谢的是”政策“而非”技术“。


而中国移动,终于熬到了鸟枪换大炮的时候,因此远程医疗,物联网,远程驾驶之类的又被拿出来宣传了。


5G

相当于真空传送,时速10万公里,但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到10000公里。

但买票,排队,安检的时间并没有减少。

同时票价贵,车站少

由于整个通勤时间,是由无数环节构成的,哪怕某一个环节已经快到不能再快,通勤时间也就快了一点点。


这样不行阿,咱5G走在世界前列阿。而且是“华人领军企业”对抗帝国主义的尖刀,没人买单怎么行?

毕竟网民的记忆只有7秒。

又把远程医疗,万物互联,自动驾驶,云的一切拿过来(这个就不截图了,遍地都是)。


5G独有应用场景“短期内”真的存在吗?

5G不是没到应用场景,而是现有乃至未来数年,一切应用场景,能举出几个“真3G”做不到的,非要4G/5G才能做到的?

给大家举几个:看似“短期”会发生在未来的5G世界,实际早就失败的例子。

1.索尼4K的手机在3年前就发布了,但人眼的极限就在那里。不知道多少年后1080P的主流,才会被突破。现在主流的分辨率又是多少呢?

2.而在N年前,Facebook的App就是用网页做的。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用All In的行动,来证明”云“能改变一切。而实际呢?

3.当年各种号称要颠覆各种操作系统的Chrome OS,号称只要一个游览器,就能取代一切。现在又在哪里?

高赞的回答还蛮有意思的,说排斥5G等于心理年龄老了,不接受新事物,政治不正确。

应用场景YY谁都会,反正钱又不是他们出。


哎!人微言轻,只能拿任总的话来保命了。


期待3G时代吹过的牛逼,5G时代能落地起码1个。

等到6G来临的时候,能够吹点别的。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消费端,5G就是没有什么用。

甚至4G都没有什么用

只要你能把WCDMA的网络好好扩容,把3G速度提到最高档,不限速,那么3G确实也够用了。


我已经用5G手机有很长一段时间了,4G,5G还是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为了不切换基站,手动降到4G。

5G的作用对消费端来说,就是如果高流量的人数太多,超过4G承载能力了,每个人都得不到大流量的时候,5G的总带宽更宽一些。

如同3G理论速度够了,但是实际用的人太多。不扩容不行一样。但是,你把4G扩容扩容,可能也够。不一定升级5G。


个人的高流量需求有限。你可以开一下你手机的流量监控。

刷知乎,你能用到100K级别的网速。

看视频,能用到1M级别的网速。

除非看4K,你才会用到5M级别的网速。

而你的手机没有4K屏幕。


在产业端,很难找一个5G更好的环境。

远程医疗之类有固定场所的东西。

固网+WIFI的延迟低,还是5G的延迟低?

5G的低延迟是从终端到基站,基站以后是也是固定网络,该多慢还是多慢。


高速移动领域,固网+WIFI覆盖不了。

但是,5G基站覆盖范围也很小,需要频繁切换。

另外,前面说过5G的延迟是个总延迟,从终端到基站的低延迟没用。

你开王者荣耀用4G和5G对比一下延迟时间就知道了,差别不太大。


所以,5G用起来没有太大优势,就是5G设备厂商要卖设备,运营商要扩容,自然升级。4G够用不要紧,等5G普及了,把4G限速就行了。

现在联通3G的速度和早年比就差多了。

4G够用不要紧,我限速限的你不够用,你就自然切换到5G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真怕5G没用,就像怕鬼一样嚷嚷,就喜欢听人家一句,别怕,没鬼,5G特好,这不,美国掉价了




           

相关话题

  有没有人觉得自己4G已经够用了,不需要5G的? 
  如何评价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发布的视频「5G 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 
  为什么现在许多人还没用过 5G,就说 5G 没有用? 
  我国累计建设 5G 基站 91.6 万座,占全球 70% ,有何实际意义? 
  5G的出现对游戏领域会有多大的影响? 
  如何看待 5G 700M基站集采结果出炉,华为占六成份额? 
  如何看待骁龙865仍然使用外挂5G基带?这对明年安卓手机阵营的旗舰产品有什么影响? 
  2019 年入手 5G 手机可以做什么? 
  如何理解小米集团 CEO 雷军说「5G 机会不只是在手机,5G是数字经济新引擎」? 
  任正非表示美国在 5G 判断上有失误,你如何理解? 

前一个讨论
能给“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想一句上联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瑞典关闭最后一所孔子学院?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