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实力得根据哪个部队,以及该部的编制、组织、训练、装备情况而定。比如作为东北边防军改编的13兵团在运动战期间众多优异的表现,来自于入朝前出色的战备、整训工作。
以隶属于该兵团的39军116师为例
该师早在7月份就已经结束生产任务开赴东北备战
8月份便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
调整编制 加强火力(尤其是扩大通信侦查分队和统一装备这两点 事后证明非常重要)
加强后勤保障(再跟东线一比较 差距明显)
到10月份结束战备入朝作战时 行动组织严密而井然有序 防空 防寒防冻 后勤保障步步到位
而几乎同一时期入朝的9兵团在朝鲜初战(长津湖)表现差强人意,原因在于该兵团从南方匆匆北上参战,来不及对部队在内战后期扩军后的种种问题进行整编和改制,来不及根据朝鲜的战场环境做针对性的战斗训练和后勤整备等一系列战前准备工作。
以隶属于该兵团的20军为例
9月份接到入朝参战的指示后 盲目的扩大编制内单位 加剧了部队在内战末期因扩充太快所导致的混乱和低质问题(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兵员补入 编制臃肿单位数量繁多 武器型号杂乱难以形成有效的火力保障)
10月份北上经长途火车输送 于11月份抵达东北后当即投入参战 由于行动过于仓促导致计划内的军事训练未能实施(特别是防空 反坦克训练)
入朝期间后勤保障上的管理混乱而低效
关于志愿军的话题,我以前写过一些。
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讲,那可谓是数不胜数。这方面的资料要多少有多少。
各位答主只要认真看看,很容易就可以写出来。
因此,我就不说其他人都说过的,讲点大家没听过的。
我家祖辈曾经就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一名枪炮班班长,自卫武器是一支卡宾枪。
枪炮班主要业务就是修理枪支,提供火力支援,打击重点目标,主战武器是一门无后坐力炮和一门迫击炮。
打仗的事情就此一笔带过,我今天不说打战,重点是说说其他的故事。
北朝鲜这个地方多山,土地贫瘠,加上战乱,志愿军的伙食差到不行。
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大家都知道,不好弄,主要是空中优势基本上被美军控制。能把弹药和干粮搞上来就不错了。加上战事紧急,大部分士兵都不能及时到后方休整,长年累月下来,身体就会因为缺乏维生素而产生各种疾病,比如夜盲症,坏血病等等。
抗美援朝战争除了前期的几次大战役都是处于运动战当中,后期基本就是打打停停,一边谈一边打,双方在三八线进行对峙。
这个时期其实非常难熬,双方的战壕非常近,最近的战壕相距不到1米,有的战壕甚至是挖通的,双方在衔接处埋上了大量的地雷,站岗的哨兵风险极大,双方都有侦察兵抓舌头,稍不留神就会做俘虏,要不就被一颗手榴弹或者狙击手打死。
上哨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不能咳嗽,不能说话,不能随便移动,这几个小时就是生死边缘。哨位有好几种,分多个层次,最危险的哨位都是老兵上,新兵一般都在后面。
对面的联军不是这样,最危险的哨位一般是新兵补充兵,这些人被逼着站哨。因为战场经验不足,上面也管不到下面连队的执勤任务,这些兵员的损失非常大,具体就表现在后期的冷枪冷炮的作战中,联军损失大大超过志愿军。冷枪冷炮打的什么?就是菜鸟。有些联军菜鸟连志愿军长什么样子都没看见过就没了命。这一阶段的战果不能被忽视,打死打伤的不少。张桃芳这个活就干的非常好。
志愿军平时都猫在坑道里,这里面暗无天日,外面天气再好,也不敢随便出来晒太阳,也不能大声说话,恐惧和长时间单调的生活,非常容易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士兵的状态是不好的。
联军这边因为物质条件比较好,经常把士兵从战场撤出去休假,可以调节士兵的情绪。当然,这也有不好的方面,就是休假的时候是上天堂,回到战场简直就是下地狱,这种强烈的对比,很容易滋生厌战情绪,导致作战效能降低。
志愿军这边条件不好,不能随便往下撤,最多是一段时间换个防,其实也差不多,坑道里黑暗潮湿,皮肤病风湿病几乎人人都有。
怎么打发时间,怎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下来,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这就是个大问题。
看待战争不能只看到如何浴血牺牲,如果决胜于千里之外,还要看到真正的前线士兵的意志。
他们是怎么玩的呢?
种菜。
没想到吧。
志愿军里面的大多人以前都是农民,最擅长的事情是伺弄庄稼。
所以他们就提出上面是不是送一些蔬菜种子,黄豆绿豆最好,就在坑道边上,找一些弹药箱子,种上蔬菜。又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看着这些种子发出嫩芽,长出希望,这些都是优质维生素,在炮火纷飞中以坚强的意志保持着对生命的向往,扛过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光。
这些蔬菜所激发出的作战实力,可不能小视,这是一个盼头,这是对胜利的渴望。
我家长辈这一辈子提起来最难忘的事情,还是排队上甘岭的那一段。
上甘岭主峰的面积很小,是以连级为主要作战单位。
双方除了炮战,志愿军这边的步兵就是一个连一个连的驻守在后方的坑道里,大家轮换着上。一般是半夜里换防,一个连坚持到第二天凌晨,连长和老兵继续坚守到第三天凌晨,再撤下来。上去的连队能够活着下来半个连,就算不错。撤下来的连队就可以回后方休整。伤亡过半,不休整实际也不可行。
能够有资格排队上甘岭,这是一种荣耀,也是意味着自己的这条命算是交给祖国了。
那段时光,长辈其实还蛮放松的。
没什么必要多想,遗书已经写好了,每天的任务就是等。
这是个送命的任务,领导当然知道,所以他们的伙食就非常好,有肉吃,偶尔还有蔬菜水果。时不时就有几个文工团的悄咪咪进来给大家唱戏演节目。
尽管如此,等待依然是难熬的,大家都盼着干脆早点上去,死了是烈士,活着就可以回后方了。有些战士还写血书,要求尽快参战。
就这样等啊等,长辈最终没能上去,算是运气好。
不过后来他从朝鲜回来后不久就转业了。他就有点不高兴这段经历了。他自己认为就是因为没有上去,没有在这场扬名中外的战役中立下功勋,导致他还年轻就离开了自己心爱的部队,这是最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我就问他:“你没想过一旦上去,按照上甘岭的阵亡率,你有多大的几率可以活下来?”他说:“我是个战士。”
虽然看的人不多,但是我还是想多写点。这里面没有大战略,没有恢弘的战役,只有一个普通战士的小故事,但同样可以反映出为什么志愿军的作战实力为什么很强。
这一段之所以要分割出来,因为可能有人会不喜欢。
先做一个申明:
吸烟有害健康,请马上戒烟。
下面的内容和吸烟有关。
我家长辈当老百姓的时候,是不吸烟的。
烟草在老家是可以换钱的,自己哪里舍得吸。
我们老家的烟草虽说不上极好,但是还不错,是畅销货。
他刚来到朝鲜战场的时候,还是个青瓜蛋子。
炮弹飞过来,听见那尖利的呼啸声,会吓得四处躲,把屁股撅起老高。
老兵们就嘲笑他,炮弹的落点处还远得很,落得近的炮弹声音不是这样的。
第一次上战场,心脏就像是要跳出身体,咚咚地响。
老班长就给他一支烟,说点上,抽几口就没那么怕了。
哆哆嗦嗦划燃火柴,一股呛人的烟雾进入喉咙,引发了强烈的咳嗽,脑袋都因此而变得晕晕乎乎。
但是奇怪的是,真的感觉自己似乎变得有点勇敢了。
香烟就这样变成了一个朋友。
吸烟是要受战场环境控制的,再大的瘾,也得忍住。
尤其在坑道里是最难受的,不敢吸,怕暴露目标。
当敌人炮击的时候,大家反而有一点开心,因为这个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吸烟了,这点烟雾根本不算啥。
当时的香烟包装不像现在有防潮效果比较好的锡箔纸,只有一层防潮纸。
这种防潮纸在非常潮湿的坑道里,作用有限。香烟很快就会发霉。加上战争后勤问题,每个人可以分配到的香烟非常有限。
如何保管好这些香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我家长辈想了很多办法,一直效果不理想,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地在敌人的阵地里捡到了一个金属烟盒。美国鬼子的烟盒就是好,这种烟盒是特制的,有很好的卡扣,有胶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水。连长都羡慕这个宝贝,几次密谋要夺走,都被严词拒绝了。
可以抽不发霉的香烟,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幸运,也是集体的幸运。一支烟被点燃后,大家转着圈轮流吸,每个人只能吸一小口,这进嘴的烟雾一点都不能浪费,满满地全部进了肺里,这一刻,可以暂时地忘掉自己正处在战争当中。
因为一条烟,还酿出了一场悲剧。
有一次他们攻陷了敌人的阵地,在一个放炮洞里,有一个战士发现一条美国烟。
他以为发财了,蹦着要去拿。
喊都喊不住,几个战友大声叫着:“不要动,拿不得。”
仿佛鬼迷了心窍,他就像听不见,一手拽住香烟,往外一拖。
香烟下面挂着手雷,“轰”的一声,手雷就炸了。
这种美式手雷里面有钢珠,战士的身体被炸得稀烂。
所以我家长辈就常说:“打扫战场是有规定的,不要随便去动敌人的东西。这里面有机关。”
我就问他:“那你还捡人家的烟盒?”
他说:“我也码不实在,当时还拿根棍子划拉了一下,运气好,没问题。战场上尤其是敌人留下的食品,千万吃不得。听说鬼子可以往铁皮罐头里面放毒,你还看不出来。”
“那你们就干看到不敢吃?”
“就是。不但不能随便吃这些东西,就是想要休息,都要小心点。”
这件事情被我们厂里的一个志愿军老兵证实过。他当时就是在一个敌人的炮弹箱上面坐了一会,当天晚上屁股就开始红肿,然后溃烂,感染面积很大。不得不转往后方医院医治。这是喷洒过一种有毒制剂。
敌人在有计划放弃一些阵地的时候,要小心防备这些陷阱。
我家长辈最高兴的就是在排队上甘岭的时候,每天有一盒烟。这种烟好得很,烟丝金黄,香气绵延,带着丝丝甜味。战士们很兴奋,这是首长的待遇,甚至于有人说这是毛主席抽的烟。他老人家自己都舍不得,送到前线给战士们抽。
抽着毛主席送来的烟,心里面就想到祖国就在身后,就有了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有人看不懂为什么志愿军的苹果上不去,战斗员却可以上去。也许是要质疑一下。这就是基本不了解一点点真实的战史,因为实际情况就是这么回事的。
十二军九十一团团长李长生来到上甘岭,他发现高地上有着多达十几个连的建制部队,为避免多建制所引起的指挥混乱,他将九十一团九个连采取“车轮战”,一个连一个连投入战斗,每个连不管伤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来休整,连长则留下来,作为后一个连长的顾问,如此类推往复。这样不仅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也使各连都保存了一批骨干。
上甘岭的面积不大,上面存不了大量兵员。但是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伤亡了11500人。其中阵亡4838人,伤6691人;共计1.15万人。
这么大的伤亡是怎么造成的?如果不补充兵员,早就打没了。
你说志愿军怎么上去的?
很简单,就是预定出发时间,带上自己的装备玩命往上冲,第二天凌晨再往下撤,连长和战斗骨干留下来坚守阵地。这个过程加上战斗,减员率是很高的。上面的引用只说到了连长,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战斗骨干自愿留下来战斗。
战斗员能上去是因为自身负重和运输员不一样,他们没带那么多的物资,因此躲避敌人炮火的时候生存率要高得多。
大家一直讲的苹果带有很强的象征性,既物资保障能力确实有问题。运输员所携带的物资当中,最紧要的是弹药、干粮、饮用水、药品等急需物资,苹果算是锦上添花,并不是最急需的。这种没有安全保障的运输线,轻伤员和没受伤的可以往下撤,但是受重伤的战士怎么办?
钢铁般的意志,在上甘岭战斗的战士都是铁人。
我家的长辈基本不说和敌人战斗的事情,他的理由是这些话没法说,他讲不出来。有时候,他还讲一些和朝鲜姑娘们开联欢会的事情,在坑道里偶尔会有冒着敌人的炮火跑上来的文工团战士给他们唱歌,在后方休整的时候,听过名角的戏。他最喜欢回忆的都是一些他认为比较高兴的事情,这些记忆是最牢固的。
下面我贴的这个文章,他讲过多次。他一喝酒喝得有点高了就会说,因为那个场景实在是太深刻了,阵亡的战友支离破碎,用罗兜装战友的身体,这种仇恨埋在他的心里很深很深。
这也影响了我,所以我的文章从来都是很强烈的反美情绪。他给我说了,我就记住了。
我为什么要称呼他为长辈?
其实我们的关系很亲很亲,但是他不要我把他的事情到处去讲,他是抗美援朝的战士,他为了祖国战斗过,他扶着受伤的战友坚持到医疗点,他杀过美国鬼子,他给阵亡的战友盖上白布,他活着回来了,这就足够了。
我答应过不说,但是心里又有很强烈的愿望想要说给大家听。这算是我的一点不太高明的小聪明。
他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去世了,我很怀念他。
原创声明 盗版必究
美国人视角里:
白天连人影都找不到,一般适合睡觉休息。
到了晚上可就精彩了,走哪儿哪儿有人。
哦呦,夹杂着七八个国家士兵的求救声,比鬼屋刺激多了。
朝鲜战争中但凡有被中国军队包围过的经历,这辈子看鬼屋就跟看弱智摇摇乐一样,没内味了。
从李奇微的回忆录来看,他对志愿军的战斗力评价还是很高的
提到最多的就是志愿军几乎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尤其是对付韩军这种训练和装备差一些的部队的时候,经常是小部队渗透到韩军阵地中央,一波突袭,得手之后大部队一个冲锋。美国人就发现漫山遍野的韩军被追的上蹿下跳。
美军自己情况好一点,但是也经常出现突然被志愿军摸到阵地上,还没来得发出口令,前沿的哨兵就被吓得跑回碉堡里。以至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作战。
与此相呼应的,就是志愿军酷爱夜间渗透,因为夜间美军飞机无法进行侦查,李奇微甚至给出了“神秘莫测”,“不可思议”这样的评价(我没读过原文,不知道具体用到的英文单词是哪个),以至于他自己接管指挥权之后,不断强调要加强阵地的夜间照明以应付,原话是说把所有能用的照明器材都拿出来进行了尝试。
美军后来如此痴迷于小规模特种部队的渗透作战,好莱坞电影中也如此痴狂的渲染特种部队小组爆表的战斗力。一切的起源,或许就是在朝鲜战场见识到了这种战法巨大的威力。
不过李奇微好像没怎么提到志愿军在阵地战中的表现,也很好理解,以志愿军的那点重武器装备,对于家大业大的美军来说,应该是很难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和很多传统的说法不同,志愿军对美军震撼最大的,并不是勇敢和不怕死,毕竟美军也不是怕死的部队,二战中遇到的德军和日军也不是孬种,志愿军不大能在这方面对美军有特别大的惊吓(可能对部分新兵有一些,但是对李奇微这种经历过二战的老将来说就是另一回事)。反而是“不可名状”的小队渗透战术,让美军记得更深刻。
除了战术之外,志愿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战俘真的很文明,李奇微也在回忆录里专门提到过
工程师:你这篇也得真好,还加着图片真生动,是中国军队学习的旁样个。帝国主义看到都害怕。
电影、小说允许夸大,但是不要离开自然规律。离开自然规律 就起反作用了。
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正是24军入朝,替换我们27军回国 把我们炮连留在朝鲜的日子,所以我们连队没有参加上甘岭战役。
我们在朝鲜,并不知道有个上甘岭战役,战后排成电影才知道。
53年7月12日我参加过金城战役,负责对24军炮团76、2加农野炮 前方观测所的指挥才知道,上甘岭地形位置。它位于金城38线以北。是五次战役后被南朝鲜军队和‘联军’占领的地区,深入38线以北,约15公里,半圆球状战线,周长约25公里,面积约有167平方公里。请看看这张图。
可见上甘岭的地形很重要。
你问: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实力有多强?
亲身经历的老兵回答:1950年10月25日至51年1月14日。我军用的武器,都是解放战争的士兵肩扛、马驼的缴获日本、和国民党的轻型武器。如:
因为我军没有汽车、没有空军,解放战争缴获国民党的部分重型武器 无法打运动战。
51年2月之后前苏联,给了我军六千辆嘎斯牌汽车,和各种大炮,我军当时不会用,士兵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会用了,但是我军没有制空权又不敢用,直到51年10月打阵地战才用上。
没有人不害怕战争,不恐惧死亡,但有的人毅然决然放弃生的权利依然赴死,这是真正的勇士,民族的英雄!他们面前是战火背后是和平,保家卫国是他们的不死信念,志愿军忠烈千古!!强烈呼吁语文教材恢复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感谢
@sxc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作为经典流氓霸权主义国家,这是正常操作啊。而且这就完了么?
有脑子的都知道这核污水不能排,你以为排了之后美帝不讹诈你钱去赔偿?谁让你他喵的把放射性物质扔到西海岸的?
虽然环保主义啥的现在没动静,等污染物随着洋流到西海岸之后你看还有没有动静?说讹诈你几千亿美元就讹诈你几千亿美元,说让你交钱你就得交钱。再讹出来个广场协议都不是事。
所以说光看在这一条,我要是菅义伟我都不敢排。脑子早就掉进马里亚纳海沟里面去了都。
这几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
因为倒着读是嫩巴黎(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