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为何在每况愈下的八十年代却选出了戈尔巴乔夫这种人作为领袖?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老戈本来就是安总一手提拔上来的接班人,要不是安总走的早,应该是没有契尔年科什么事,而是老戈直接接位的。

安总自己搞的那一大堆改革小组,很早就是老戈在管理了,日后他搞“改革重组”的班底和政策,都是安总人马派系,也就是苏共内部隐藏下来的欧共社民派。

当然安总突然死后他们当时地位很受冲击,老戈能否接任成了悬疑状态。最后决定性的支持来自米国,当时里根托老布什私下带话,大意是米国总统拒绝与老戈以外的任何苏联领导人进行接触。当时米苏在日内瓦谈判的小组组长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没敢拍电报自己飞回了莫斯科,把这事汇报给了葛罗梅科。

葛罗梅科当时惊讶够呛,但是考虑了很久之后决定转换立场押宝老戈。后来契尔年科死的很突然,葛罗梅科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在人员不全的情况下召开代表会,并且违反程序和惯例自己首先发言,以政治局集体讨论过的结果为名义,建议会议选老戈为总书记,开会的委员们一听你们都有集体决议了,我们当然投票通过了。所以这事其实是葛罗梅科拿自己的老脸给老戈当了一次脚踏板。等政治局其他常委和委员们回到莫斯科的时候,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

所以老戈上位这事算得上苏联内部小气候和国际大气候共同决定了的……


user avatar   ji-weng-jian-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80年代苏联并不是每况愈下,80-85年各项数据涨势都还可以。

如果不考虑我学长们造假,计委给出的经济数据的巅峰是1988年。

至于为什么能选出戈尔巴乔夫,这个很好理解。

如果你是“最后元老”葛罗米柯,

你是选,立场强硬的莫斯科地头蛇格里申呢(莫斯科市委书记,1967-1985)呢?

还是选,说一不二的列宁格勒帮头子罗曼诺夫(列宁格勒市委书记,1970-1983)呢?

比起龙虎斗,你肯定喜欢一个年轻,没后台,可靠,没主见,容易受影响的人啊,不,我不是说令人尊敬(Rt Hon.)的吉姆·哈克阁下。

另外就是我一直说的,苏共黄鼠狼化的核心原因,“60世代问题”[1]

“六十年代人”,亦称“二十大的儿女”。戈尔巴乔夫的顾问和新闻秘书安·格拉乔夫于2001年出版了俄罗斯第一本戈尔巴乔夫传记——《戈尔巴乔夫之谜》,书中解释了“六十年代人”的概念, “六十年代人”系指世界观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即“赫鲁晓夫解冻时期”的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主张尊重人权、个人自由和公开性。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对苏联政治环境、社会思想意识以及国际共运造成巨大冲击与混乱影响,给刚刚步入社会的一代年轻人,即“六十年代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思想烙印。他们带着苏共二十大的政治影响酝酿着改革并走向改革,他们都毫不否认苏共二十大与改革的必然联系。

简单来说就是一帮3、40年代在“斯大林羽翼”下出生的年轻人。

这批人二战过了苦日子,但好歹没有直接地参与进伟大卫国战争,无非是有一个“匮乏的童年”。

(比如小学课文里的科里亚,搬家去喀山躲避战乱这段大概就是莫斯科部委疏散)

戈尔巴乔夫就是“60世代”的佼佼者,苏联顶级做题家。他家成分不好,爷爷进了劳改营,姥爷是工人反对派。

但这么个人,居然可以14岁顺利加入共青团,考进莫大法律系,迎娶哲学系白富美...40岁就成了苏共中委(应该是最年轻的)

这批人,前十几年接受的世界观,都是“伟大领袖斯大林”,“战无不胜的马列斯主义”。

结果刚加入社会没几年,大概20多岁的时候,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来了。

结果就是 世 界 观 崩 塌

我们都知道,秘密报告一发,就爆发了格鲁吉亚事件,接着爆发了波匈事件,西欧共产党分裂,中苏分裂等等,

我们都知道,秘密报告直接摧毁了苏联意识形态高地。所以没理由怀疑,被秘密报告影响最深的,还是苏共青年骨干。

之后玉米下台,勃总开启了“没有斯大林的再斯大林化”。

这批青年骨干,本来是当做苏联第三代人的核心培养的。但是这批人先经历了全面打倒斯大林,又经历了全面打倒“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反党集团”,又打倒了“特殊退休金领取者赫鲁晓夫”,又停下了柯西金改革。

就如同我最喜欢的那个苏联笑话一样:

在调查表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执行总路线时你动摇过吗?
拉宾诺维奇回答道:“我和总路线一起动摇。”

Sir.汉弗莱可以自诩道德真空,又支持放任又支持管制,又支持威权又支持自由。但是你没有牛津的一等学位,你不行。

“60世代”脑子里有多么浆糊,有没有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没有之后大部分人会信什么,也就不难理解了。

“60世代”里,最英勇的人是萨布林(1939年出生),怀揣着列宁主义的理想发动了无望的起义。

但绝大多数人“有所作为”,都要等到四五十岁,1980年代左右,走上中高层岗位....


P.S 至于葛罗米柯本人,1985-1988年是苏联主席团主席,名义上的苏联国家元首。主要活动是每月审查死刑犯,挖线索放死刑犯一马。88年10月因身体原因退休,后悔于自己选了戈尔巴乔夫,89年7月去世,可能是被气死的。

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都没有参加葛罗米柯的追悼会和葬礼。

P.S 其实越南也有类似"60世代”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同时经历了胡志明指定武元甲接班,武元甲坠机十万大山,黎笋清洗胡志明派(劳动党1969年起不设主席职务),长征在黎笋死后加速“革新开放”,大概也只能和总路线一起动摇了。

参考

  1. ^苏联学者论苏共二十大与“六十年代人”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809/c367826-22509236.html

user avatar   TigerfromSib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问者的逻辑不太对劲。说说戈尔巴乔夫是怎样当上领袖的吧。

首先得从安德烈波夫聊起。安总现在在俄罗斯的评价很高,之前看某些人写的文章,称他是“苏联邓小平”。安总承认苏联的拉垮的事实,肯定改革的必要,走整顿秩序的路子。当时苏联社会的风气坏掉了,不论是政府内部,还是群众当中都是如此。所以应该先聚聚人心,官员贪污腐败的要收敛,群众要努力搞生产,经济上可以部分尝试私有制,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前期搞农业,成绩斐然,积攒了非常好的名声,且因为所在位置有度假村疗养院,苏共高层如苏斯洛夫、柯西金多多少少都去过,戈尔巴乔夫经常接待。安总又跟戈尔巴乔夫是老乡,就是这么认识戈尔巴乔夫的,两家人关系都相当不错。安总未登基前,就根别人说过“未来属于戈尔巴乔夫这一代”之类的话,可见是真的爱才。

安总登基前,是有竞争对手的,那个人就是契尔年科。契尔年科跟你滴勋宗在摩尔多瓦共事过,契尔年科又没啥才能,故而深得勋总赏识。现在分析,勋总当年的确有心思传位给契尔年科。所以安总登基后,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子,来清理吏治,戈尔巴乔夫自然一路扶摇。

安总肾病住院后,戈尔巴乔夫作为政治局中最年轻的,成了安总的发言人。比如说1983年4月22日,曾受安总委托在列宁诞辰大会上发言;6月中央全会上,契尔年科念完稿子后,安总直接让戈尔巴乔夫主持大会;年底的中央全会上,让戈尔巴乔夫直接代替自己发言了。这些都是在暗示戈尔巴乔夫将成为安总的接班人。

说白了,戈尔巴乔夫能够当上苏联最高领导,是名正言顺的。那时候的戈尔巴乔夫思路活跃,年轻力壮,口才了得,敢于跟群众打成一片,政府内部开会抛头露脸,干部都惊讶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相比之下契尔年科就是高pin战士,常年460,已然老迈。如果安总再干几年,契尔年科不死,他也争不过戈尔巴乔夫。

结果安总挂了,戈尔巴乔夫翅膀还不硬,老头子们就推契尔年科,作为交换,戈尔巴乔夫当上了二把手。本身契尔年科肯定看不上戈尔巴乔夫的,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开明,还是决定让戈尔巴乔夫继续搞改革。所以戈尔巴乔夫羽翼壮大,在契尔年科挂掉后,轻易地淘汰了格里什,成了苏共一把手。

由于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解体,所以国内不太谈他当年的风评,又或者像历史发明家袁腾飞一样,说老近卫军想自己喝大酒,才让戈尔巴乔夫出来当门面,搞得戈尔巴乔夫撞了大运一样。实际上,格里申并不能威胁到戈尔巴乔夫,葛罗米科也是发自肺腑地推荐他当一把手(戈尔巴乔夫登基后,葛罗米柯当上最高主席团主席,但这是个虚职,其实丢掉了外交部老大的实权。代替他的是谢瓦尔德纳泽,这哥们是个墙头草,溜须拍马的高手,更糟糕的是,他外交履历上一片空白)。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按计划在全国各地寻访,他不用别人搀扶,愿意往人群中走,不看稿子,问啥说啥,而且讲起来没完没了,嘴炮无敌。人们纷纷表示“我听得懂且我大受震撼”,真的相信戈尔巴乔夫能够再造苏联。可以说,不管是政府里,还是群众间,戈尔巴乔夫都是鲜衣怒马,放眼整个苏联历史,表现相当炸裂,这就是戈尔巴乔夫么。

不光苏联国内这么想,国际社会同样如此。比如说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他思路清晰,说话铿锵有力……是一位具有过人禀赋和和待人真诚的人,是一位世界级的国务活动家……”

事实证明,安总看走眼了,苏联人民看走眼了,国际社会看走眼了,除了少数几个人,全世界人都看走眼了。戈尔巴乔夫可能当初真的是信仰共产主义,但当上一把手后迅速变质,而这种变质非常的隐蔽,就连好朋友兼战友雷日科夫等人都看不出来。

苏联为什么每况愈下?实际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加速方针,从安总登基就开始打磨,到执行时发现效果不错(如果安总不下线,盯着戈尔巴乔夫搞,那自然是另一番光景)。但戈尔巴乔夫对暂时的结果不满意,表示官僚集体不听指挥,耽误自己发挥了。于是在1987年初急吼吼地要扩大加速方针范畴,要搞“民主化”跟“公开性”,而这距离他宣布启动加速方针才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他急什么?为什么急?管理一个销售团队,先做的不就是熟悉市场环境、熟悉员工、拉帮结派吗?它第一年的业绩求稳就得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经济改革刚有起色,就要展开到政治领域,个中凶险可想而知。

戈尔巴乔夫当然知道啦。雅科夫列夫1985年给他写的进言信里,就说想要消灭极权和专制,就要搞民主化和公开性,戈尔巴乔夫表示不急。1987年市场环境向好了,他却急了,说为了让社会主义更多,就得搞民主化和公开性。

其实好好想想,历史真的只在一瞬间。戈尔巴乔夫跟雅科夫列夫互认知己,当他跟安总推荐雅科夫列夫时(雅科夫列夫此时正在加拿大流放,思想已然变质),安总不想用,还让格尔巴乔夫注意,说此人有两个头脑。如果当时安总多想一步,对戈尔巴乔夫也产生怀疑就好了。

自1987年初,戈尔巴乔夫宣布进入改革的第二阶段,苏联终于天下大乱,社会经济每况愈下。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不会在某次阅兵后肺炎而死,影响国家的士气,于是,把国家灭了,就不会发生了。

典型的“名校废物”,当纪录片里揭示苏联最后关头,他慌张地飞到伦敦,向没读过大学的公交车售票员出身的梅杰,跪求财政援助时,我心里骂道。


user avatar   ye-lang-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之前的领导人都死的比较突然,所以想找个年富力强的。另外,戈尔巴乔夫本身是一个很会吹的领导人,在苏联计划经济的理论摸索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唯独他还能发明一些时髦理论,一下子就把他显出来了。

其实苏联没垮前,我们这边摸着石头过河也摸的头破血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如同一阵清新的风,也是中国病领导层一部分人借鉴的药方,好在戈氏领导下的苏联很快垮台,否则会在中国在90年代的道路选择上增加各方扯皮的不确定性。

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一会儿推个什么满负荷工作法,一会儿推广某针织厂经验,一会儿发明该经验的领导人抓进去了;感觉改革共识以下,对于如何改,上面也没准主意,每一次为拯救国有企业而进行的试错,成本都非常大,所以容不得戈氏的时髦玩意儿再胡闹一轮。


user avatar   xiuqu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图头坏就坏在了改革上

如果他真就懒政 僵化 啥也不干

苏联说不定还能多续个五到十年

顶多苦一苦老百姓

他自己当个老好人

那群官僚谁也别得罪

混到卸任

不挺好吗……


把地雷交给下一任

混个中庸的好名声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感觉老天在针对苏联

斯大林晚期的讲话,看的出来是想经济改革的,结果中风了挂掉了

能救苏联的安德罗波夫,没几天病死了,本来可以《他改变了苏联》的

就连苏联火箭的科罗廖夫,都特么病死了,苏联火箭水平一落千丈,从第一个发射卫星第一个返回式卫星第一个送加加林上天,然后科罗廖夫的病逝从让美国追变成了追美国

总让人感觉美国人发明了时光机,穿越回苏联四处找苏联这些领导人握手,送他们走(红警3的梗)


实际上80年代世界各国都是昏招不断出

中苏英这些二战伤亡巨大的国家更明显

很大的原因是当时打没了一代小伙子

大家都是原来是十万里挑一,现在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水平自然差了点

法国这种投降的快的,反而保存的好,知道苏联没了美国独大对这些国家不好

其他的几个都在联手坑苏联·······


user avatar   liang-jun-yi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1941年,俄罗斯的人口结构图。




而这是1946年,俄罗斯在二战结束后的人口结构图。


user avatar   tianpei-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苏联在八十年代已经疲态尽显。

第一、意识形态领域。国际上,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优势已经没有了,以前苏联高举民主、西方宣扬自由,苏联和西方国家那在意识形态领域你来我往,也算不落下风。

第二、军事领域。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的隐形战机等新式武器已经更新换代,而苏联与美国抗衡的武器装备已经越来越吃力,只能以数量和核武器来取胜。

第三、经济领域。勃列日涅夫时期,原油价格高涨,苏联出口原油能够获得很大的收入,但是,随着原油价格下降,苏联内部经济更是一团糟,苏联人自己编了很多段子来讽刺物质短缺。

第四、科技领域。美国已经进行了电子信息革命,特别是家用电脑时代已经来临,戴尔电脑、苹果、ibm要不已经成立,要不处在爆发的前夜。而苏联还在玩晶体管,所以我们看见到现在俄罗斯军工领域的航电系统还是比较落后的。当时苏联有一个代表团访问中国,中国给苏联军事代表团每人送了一个索尼的相机和一些电子产品,后来得知一个索尼的相机在苏联的黑市上已经卖到了天价。

可以说,在苏联八十年代时候,苏共内部外部都弥漫着一股改革的信息。

我们来看国际上:

中国1978年实现了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极大改善。

越南1988年实现革新开放,已经抛弃苏联模式。

且不说南斯拉夫以及一群东欧反骨仔,齐奥塞斯库几天之内被推翻被乱抢打死……

这个时候,其实苏联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这在苏共内部已经取得共识。所以,有人回答戈尔巴乔夫可以不改革,尸位素餐,这是不可能的,搞不好最后苏联内战都有可能。

但是具体怎么改,苏共内部并无经验,苏共元老都没有玩过市场经济。

这个时候,就像一艘大船找不到方向。

现在大家开了天眼事后诸葛亮,觉得戈尔巴乔夫是个傻叉;但是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军队经商、广州赛马赌博……那也是啥招都敢用。

只不过我们的领袖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出来的,有足够的威望和实力将国家拉到正常轨道上来,戈尔巴乔夫干坏了就坏了,没有能力纠正错误,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为什么选择戈尔巴乔夫:

因为履历完整,学历高,长得好看,而且年轻,看起来好像苏共自己人。


user avatar   miji1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南感冒吃药了,你吃不吃?

司马南感冒没吃药,你吃不吃?

司马南洗澡搓下了泥,你要不要对人生丧失希望?

你为什么关注司马南?

因为联想。

中!国!联!想!




     

相关话题

  二战时如果没有苏联会怎么样? 
  末代沙皇是被用机关枪处决的吗?他的处决和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有什么异同? 
  大韩航空 007 班机被苏联战机击落是谁的错误? 
  俄罗斯人如何看待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戈尔巴乔夫下台以后都做了什么工作,成绩如何?现在他老人家又在忙啥呢? 
  苏联,美国,德国,哪个国家军队在二战时军纪相对较好? 
  巴尔都《东方公约》真的能联合苏联和英国法国钳制德国希特勒吗?他没有被暗杀能促成吗 
  美国实质上是否放弃了乌克兰? 
  为什么苏联当时要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 
  苏维埃革命以后,俄国精英流失或被害情况有多严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吃凉的不好,但是国外却普遍吃凉的东西?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这么多人考公务员?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