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苏联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很差,差到“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为了体现这一点,进行对比,以中苏两国的大国博弈水平进行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大国博弈的水平极高,神作迭出。中国博弈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极为重视战略主动性。受意识形态限制程度很低,受短期政治压力较低,灵活性很强。
第二,极为强调时机的把握。既可以长期蛰伏忍受常人难忍之事,又极为善于利用机遇窗口突然大爆发。
第三,善于付出小代价办大事。
第四,斗争中善于平衡多目标需求,经常搞一石多鸟的事。
第五,擅长主动用对外斗争加强斗争主导者的国内地位,又反过来保证对外斗争的力量能增强,这样就形成可以长期持续的良性循环。
第六,关键人物心理抗压能力极强,而且善于给对手领导人造成极大心理影响。
东土伐南国,北庭大威破。
西帝惊坐起,何贤新掌舵?
制霸有三诺,识和去心魔。
三角翻新篇,铁幕终有落。
苏联大国博弈的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说非常糟糕。
列宁时代的错误是在对波兰取得初步胜利后没有见好就收,签订对自己有利的条约。显然苏共对波兰人的民族主义热情缺乏足够的认识。
斯大林时代的错误
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看似聪明,但斯大林完全没有考虑到德国速胜的可能。由于德国以极小的代价获胜,它获得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的工业基地,本来作壁上观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倒向德国,德军比战前更为强大。斯大林以为德国不会两线作战,但他没有认识到: 由于战争的长期化,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加大,德国为了应对这个威胁,先要消灭苏联这个可能从背后袭击它的对手,导致德国发动对苏战争。苏联正确的做法是决不要和德国签订这个条约,如果德国入侵波兰,苏联可以以此为由向德国宣战,也可不宣战而是重兵部署在旧国界。战前德军装甲部队主要是只装备机枪和机炮的一型和二型坦克,性能不如苏联大量装备的t-26系列坦克;而且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这些国家正作壁上观;再考虑英法联军的因素,德国很难全力入侵苏联,尤其无法入侵到历史上的苏联腹地。当然后来的历史苏联获得二战的胜利,但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更重要的是美国借此机会完成了对西方世界的整合,成为西方无可争议的领袖,战后形成的冷战局面对苏联弊大于利。
2. 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不知道斯大林怎么想的,可能他想利用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犹太人在中东制造一个苏联盟国。但他没有想到: 由于以色列孤悬中东,苏联海军难以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再加上苏联海军实力很弱,而北约海军在地中海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以色列为自身的生存必然倒向美国。早期以色列的陆军吸收了不少原苏联的犹太军人,这些人成为以色列陆军(尤其装甲部队)的骨干和种子,他们对现代战争的认识和理解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阿拉伯军队。后来正是以色列军队多次打败阿拉伯军队,使得纳塞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归于消沉,丧失民族主义热情的埃及无法发挥对周边的影响力,最终承认失败,疏远了苏联。苏联的犹太人心向着以色列祖国,苏联无法信任他们,又必须阻止他们移民。
赫鲁晓夫时代的错误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错误
延续了赫鲁晓夫的错误,没有积极改善中苏关系,相反进一步恶化了关系。一是和中国争夺对越南的影响力,本来中国是苏联最重要的盟国,苏联向中国提供的军事装备和技术级别必须高于(起码不低于)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当中国发现苏联对越援助的武器性能优于提供给中国的装备,自然不满。而且越南传统上是中国的小弟,苏联对越南的拉拢给了越南民族主义排斥中国影响的助力。二是中苏边境问题上,苏联在边界上的强硬态度引起中国对历史屈辱的回忆,加深两国的矛盾。在历史上苏联/俄罗斯逼迫中国割让大片国土并把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历史和现实的交织让中国从苏联的盟友走向敌人。三是阿富汗问题,由于阿富汗是中苏两国共同的邻国,如果没有另一方的同意,任何一方就不要入侵这个共同的邻国。苏联甚至没和中国沟通就入侵了阿富汗。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错误
最大的错误就是公开化,彻底否定苏联的历史,走向自我毁灭。
各时代有个共同的错误,对国防和军队的投入过度,严重妨碍了自己的民用行业。造数万坦克不说,还造了大量技术不成熟不完善的核潜艇,与美国军力盲目攀比。结果,苏联就是一个军事帝国,财经上付出巨大代价,却让盟友和卫星国离心离德。
---------------更新回答--------------
已经有不止一个人争辩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如何正确,理由各不相同,一派说英法不可信,或波兰不同意;一派说1939年的苏联没那个实力,又说主动宣战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先说英法不可信的,那德国就可信了吗?希特勒上台后,难道不是德国多次欺骗国际舆论,逼迫各国做出和还是战的选择?英法的错误是绥靖政策,但它们不可能支持德国入侵苏联,因为德国和苏联隔着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无法在不损害波兰主权的情况进攻苏联,而波兰是英法的盟友。说英法不可信的人是不是忘了历史上是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不是英法。
那么波兰不同意英法与苏联结盟是苏联与德国签约的理由吗? 主要原因难道不是苏联也对凡尔赛体系不太满意吗? 尤其是在波兰独立后苏联对被迫割让领土给波兰耿耿于怀,一战中俄国人做出重大民族牺牲而一无所得,苏联不愿意在没有利益交换的情况下与西方结盟,德国正是利用这一点诱使苏联与其签约(德国与苏联达成瓜分波兰的利益交换)。当然斯大林不是唯一被希特勒欺骗的人。
再讨论最后一派的观点,苏联的实力是弱,但同时期的德国军力也远不如1941年,大部分坦克还是只装备机枪和机炮的一型和二型坦克,也就是雌性坦克。苏联的主力坦克t-26起码是装备45毫米火炮的坦克。1939年的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还作壁上观,再考虑到英法即使坐着不动,德国对西线也不敢有侥幸心理,它就不可能在没有解决来自西线陆上威胁的条件下全力投入对苏联的战争,更不可能深入苏联的腹地。
斯大林控制着苏联舆论,有党组织的全力动员和配合,对获得苏联人民的支持有什么可担心的?
---------------再次更新----------------
看到有人抖机灵说:“很多回答痛陈苏联“失去中国”的害处,有点像当年美国痛惜“失去中国””
必须说明这两者一点儿都不像,因为美国“失去中国”不是国民党和美国在同盟关系上决裂,相反从开始到现在国民党紧抱美国大腿坚决地搞“事大主义”,所谓“美国失去中国”是美国支持的政权被推翻。而所谓“苏联失去中国”的本质是中苏同盟的瓦解。也就是说“美国丧失中国”是不可逆的,美国自己也非常清楚国民党再也不可能重新统治中国,而新中国不可能对美国搞“事大主义”,所以美国转为支持台独。但是中苏关系并非不能恢复,戈尔巴乔夫的访华已经标志中苏关系正常化,不过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政策最终瓦解了苏联。
-----------------再更新------------------
有人根据赫鲁晓夫回忆录,评价赫鲁晓夫是“缺乏情商和眼力见”,但需要说明的是赫鲁晓夫的“单纯和耿直”是他的人设,不是他的本色,回忆录是他掩饰自身的工具。
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的目的是精心策划的行动,他当时的威望不如马林科夫,如果按正常程序,马林科夫将是领导核心,当时的苏联领导集团成员普遍对斯大林怀有不满和恐惧,但他们也不想否定斯大林个人,因为这将把苏共陷入道义困境,他们宁可逐渐改变政策,赫鲁晓夫在事先没有商量的情况下突然发表秘密报告,让苏共高层措手不及,只能接受既成事实。凭借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党内外获得极大声誉,为他的权力登顶铺平了道路。这也为未来的权力斗争提供了模板。他的秘密报告把列宁和斯大林分割开,给人错误的印象,仿佛存在与斯大林无关的列宁主义(或如果没有斯大林,列宁主义就会健康发展)。后来,苏联人为了找回“真正的”列宁主义,陷入更大的道义困境。而长期以来共产主义的优势在于占据道义高地,如果丧失了这个优势,苏联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炮击金门事件,一般说法是毛试探美蒋关系,但还有一个可能: 毛是在试探中苏关系。与当时的苏联相比,中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国际环境,安全感极差,对美苏缓和较为敏感,毛想知道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底线是什么? 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 中国能获得苏联的支持? 如果中国遭到美国核打击,苏联能为中国对美国进行核报复吗(或者说苏联核盾牌对中国的可信度)? 最后,这个试探结果令毛非常失望,赫鲁晓夫甚至建议中国放弃台湾。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根本不提他和阿登纳谈黄祸之类。他实际上是明白中国当时的安全焦虑的,我记得读过一本书(书名忘了),当美国人与赫鲁晓夫谈中国正在研制核武器时,赫鲁晓夫反而很淡定地说中国人有了核武器后行为会谨慎起来。
很糟糕。
在亚洲疏远了世界上实力仅次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把中国这种同志+兄弟的强援硬生生地推到了美国的怀抱。
在中东几次算计手足无措,渗透伊朗土耳其毫无成果,援助阿拉伯人结果让阿拉伯人节节失利,最后连埃及这种传统盟友都看到了苏联靠不住,毅然投向美国这一边。
在欧洲就不用说了,基本上除了秀肌肉之外啥也不会,最后自己都不战而降。
总之,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基本上靠的是其二战中的巨大牺牲换来的雅尔塔体系,靠的是其强大的工业和雄厚的物质资源,以及在其成立之初共产主义理想的感召力。可以说,这三点是苏联能够进入冷战这个大博弈的本钱。可惜,苏联政府是个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玩家,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还把自己底裤输掉了。
五常之一的核大国,合法领土被人占了两个多月,然后提起来就是下棋,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也许这叫大国博弈水平高吧,谁晓得呢?
俄罗斯帝国是一个没有离岸殖民地传统的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封建帝国。
俄罗斯帝国扩张的主要形式就是抢和俄罗斯挨着的领土——这一点中国人特别能理解,然后的部分中国人就不太理解——俄罗斯会把这块地方的主权宣称加在沙皇的头衔里,以沙皇联统的方式构建统一的俄罗斯帝国。
所以当苏联以社会帝国主义的面目出现在国际社会中时,他们能拿出来的思想资源,无非也就是沙俄时期的这一套。
所以英美积累了数百年的殖民主义政策工具包,苏联既不懂、也想不起来用、还有点鄙视。
从苏联两次支援中国国内政治势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苏联援助风格的一致性。
给东西相当之大方,来负责培训的顾问们个个尽忠职守,也不兼职培养代理人。
像美国出售给蒋公大堆洋垃圾当做租借法案剩余物资这码事苏联人是从来也不干的。
究其实质,苏联人对待蓝色中国和红色中国的方式,以及苏联搞过援助的其它所有国家,只能像他们对待沙皇当国王的波兰王国、沙皇当大公的芬兰公国一样。
苏联人拿谁都当沙皇陛下新联统进来的“帝国主体”,给东西的时候是给自己人东西,所以特别大方,但既然是自家兄弟,苏联人就会失去必要的边界感。
最重要的是,苏联人意识不到改造目标国的政治体制和人员配置的必要性,也就是说,苏联人基本不会培植“亲苏势力”,也不会把目标国同苏联的经济体系结合起来。
对于苏联人来说,“沙皇当中国皇帝”的中华帝国的内部治理理应由中国自己负责,既然他们中国人同意了向“沙皇”效忠,他们就应该自动遵守誓言,我们俄罗斯人没有必要采取组织手段和控制人事来督促中国人爱俄罗斯,那是沙皇和他们自己的事情。
想想看,阿里尔•沙龙这样的人物,到了以色列之后除了喝伏特加之外就没什么和苏联沾边的事情了。
如果沙龙是德克萨斯州过去的,绝对不会是现实中发生的这样。
从经济的角度对于冷战时期的苏联灭亡的本质做一个分析——为什么苏联会穷兵黩武,为什么美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关于苏联灭亡一个很大的祸根是卫国战争死亡了2千多万优秀的年轻人口,本来这些人口是作为未来苏联的中流砥柱的,不管是在管理国家和经济生产上,这2千多万年轻人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成果。这一代人是苏联的同龄人,是随着苏联建立发展成长起来的最朝气蓬勃的一代,就这样损耗在残酷的战争中了。20世纪20年代一整代人的牺牲是苏联巨大的创伤,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后事分析苏联之所以体质如此僵化就是因为缺少了10年代和30年代之间的一代领导集体,导致老人政治后直接不成熟的领导人的上台。
卫国战争的人口损失是苏联灭亡的很深层的原因。但我要说如果苏联没有损失一个年代的人口只能延缓他的灭亡,无法逆转。因为这改变不了苏联的致命缺点——人口问题——即便没有损失20年代的2千万人口也不够。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的延伸,苏联是先天不足,人口太少了。二次产业革命到三次产业革命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苏联的人口数量逐渐无法承载越来越细分化的的工业门类,特别是需要海量工业人口的轻工业——轻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后世对苏联的批评最主要的是说苏联穷兵黩武,军事军费占财政的比重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好像苏联是因为穷兵黩武灭亡的,但这其实是倒果为因。苏联选择重工业和军工业是不得已为之,因为在总体工业人口不足的情况下,即便苏联放弃在重工业和军工业上的投入,他也无法撑起整个轻工业。如果把军事投放停止,那么冷战苏联的阵营立马崩溃,军工业是饮鸩止渴,是一杯慢性毒药,但如果不喝这杯毒药,苏联就会立马渴死。苏联的穷兵黩武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不得已为之。
本来苏联这个致命缺点是无招可解的,可没想到相邻的人口大国中国取得了革命胜利,中国革命胜利对于苏联来说是天降救星,是可以在根本上逆转苏联命运的大事件。中国充足的人口可以完美补全苏联的工业短板,苏联是工业人口不足,而百废待兴的中国是工业积累为零,所以说啊中苏是完美的互补,在经济生产领域是天生的盟友。这么说吧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中国苏联铁定完蛋,而存在中国苏联不借助或与中国敌对苏联一样会完蛋——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很有趣的是现在的美国面临的情况和当年的苏联极其相似。美国工业空心化导致现在的美国只有军事工业和高科技还在勉强维持,甚至他还不如苏联,因为作为军工业的上游重工业美国都衰败的不成样子了,这导致了美国军工业的成本极高,性能接近的军事设备价格能达到中国的2到3倍。为什么美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如果说苏联民用工业拉胯是因为总体工业人口不足导致只能把有限的人口先维持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美国的民用工业凋零则完全是因为成本问题。远离世界岛让美国躲开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获利巨大,但美国的地理也是她自身的枷锁,世界岛是世界权力和经济的中心,美国远离世界岛导致他大部分的民用产品成本比在世界岛直接生产高,只有拥有产品代差的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业受价格不敏感。里根经济学就是把经济交给市场,那么竞争力不强的民用工业自然就被淘汰了,这样得利的是资本,而牺牲的是底层人群的未来。民用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护城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基础产业了那么他怎么维持收支平衡呢?美国设计了一个利用军事➕高科技收割全世界的办法。即军事控制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用美元结算来掌握生产上游的定价,而高科技利用剪刀叉剪其他工业国的羊毛,让多余的美元回流,这样从能源原料到低端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形成了一个闭环,这就是美元霸权。所以美国必须维持庞大的军事,因为庞大的军事威慑维系的是美元霸权(其实就是美元在亚欧大陆的霸权),军事投入一旦减少美国的这个霸权体系就会崩盘——这和昔日的苏联何其相似。
如果世界上没有中国那么美国几乎就成功了。
资本家会把绞死自己的绳索卖给你——只要你出的价足够高。还是那个结论——如果没有中国那么美国的这个闭环是完美的,因为随着工业细分和工业门类的增多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把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都囊括期间,苏联不行,美国也不行。这样不出意外的话欧美占据了人类产业的最高点,其他工业国占据了制造业的低端提供民用产品,资源国负责提供资源,这就是美国的顶层设计。
但出现了中国这个bug。
首先中国的海量人口数量和广阔国土几乎可以把所有的低端工业门类统合在一起,这样完整产业链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这是世界上独一份的优势。不得不说美国资本在中国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因为在中国这个市场赚钱的规模不是小国可以比拟的。中国另一个短板就是原材料不太够(其实也是因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产出太大了的原因),这些年西方国家从上游(能源,原材料)和下游(高端产业)吸饱了中国大量的鲜血,这也是欧美日子过得滋润的最重要原因——欧美的高福利政策真正的支撑者是中国。另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欧美为了维持自己的领先,对后进国家一旦进入高附加值产业就立马打压的结果。
本来欧美把中国的定位就是低端产业链,欧美民用产品的最大供应者,用资源和高科技剪中国的羊毛。可随着中国工业积累,终于触及了欧美的禁区——高科技产业,同时中国开始发展清洁能源努力摆脱对外来资源的依赖。中国不是日本,因为中国是完全独立的国家,美国无法像对日本那样强行命令中国,而且全面工业化后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对于美国是无解的难题。中等收入先陷阱对中国无效,因为这个陷阱是欧美为了占据高端产业链故意设置的,对其他的小国有效,对中国这样的大国除非发动核战争不然是无效的。如果说欧美设置了后进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中国则是可能把高收入的欧美从世界经济的顶端拽下来,发达国际粉碎机的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现在看来美国的闭环模式在在高科技产业和能源控制加军事威慑这三个支撑点都遭到了中国的严峻挑战——这是要全面崩盘的势头。中国的大势已成,美国已经来不及遏制中国了。董王企图让美国制造业重新焕发是痴人说梦,已经去工业化的国家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环境都不可能重新工业化了,去工业化对于国家来说就如同吸毒的人想戒毒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金融吸血就是经济吸毒。
说实在的美国落到这个局面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自我堕落的结果。如果说苏联解体原因在于太莽了,但他还剩下了俄罗斯这个基本盘,美国如果被排除出欧亚大陆,在工业已经凋零了的情况下,美国可能会出现像朝鲜那样的悲剧——自身供应不足只能依靠外部输入支撑。美国霸权结束迎来的会是社会大撕裂,所谓的美国梦其实就是一群渴望发财的人合伙做生意,一旦走下坡路美国的未来堪忧,可能真的像一些科幻小说那样分裂为几个国家。可以说,苏联和美国的死穴都在中国。
表面上波澜壮阔的20世纪的主线是大国纵横捭阖激烈碰撞的世纪,但经济规律或者说生产力阶段表现才是隐藏在背后真正的源动力。一次工业革命一个中等国家可以完全玩起来,所以英国这个岛国迅速崛起,而二次工业革命中等国家就很勉强了,所以本土人口比法国德国还要少的大英帝国被赶下了牌桌,因为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门类远超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美国,苏联这些人口大国就风生水起来,在这三国里德国的工业潜力是最低的,而且他也没有时间整合消化占领区,德三的失败其实是工业潜力的失败。二战后的三次产业革命不管是欧美日韩还是苏联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撑起全门类的工业体系,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本质上是工业分配生产联盟,而就像当年德三的命运一样,苏联工业潜力弱于欧美,所以在集团对抗中失败了。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包揽三次或者单独引领四次工业革命——除了中国,中国海量的工业人口数量和广大的国土面积是生产力爆发的王炸。从工业潜力来说,从对生产力的支配能力来说中国在未来的取得的成就将会远远超越曾经的大英帝国,美帝,苏联。这是客观经济规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
我一直认为中华文明具有特殊性——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社会文明体系中进化到第三级的文明。在广域范围内完成了文明整合——统一语言文字,习俗,生产规范,确立了主体民族——全地球只此一家。中华文明这种大一统的文明在人类生产力还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有优势但还是不那么明显,随着生产力越来越高,特别是工业门类越来越细分,需要的工业人口越来越多,那么大一统文明的优势将会是一骑绝尘。人类文明的生产力将会进入一个由中国支配的时代,21世纪必然属于中国。
产业一体化是人类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真正的竞争力是几千年前就奠定了大一统的文明的底蕴,主体民族的确立让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文明终于迎来了最适宜自己发展的时期。
评论里面有的朋友说我不明白中苏决裂的原因,在这里我要说一下,中苏决裂绝不是中苏有不可协调矛盾造成的,而是双方一系列误会和甚至双方都犯错的结果。
从斯大林对中国的苛刻待遇让中国不满,再到赫鲁晓夫全面否决斯大林引起的思想混乱,教员生出由中国代替苏联做社会主义联盟的话事人和世界革命旗手的想法。这是中苏决裂的起源和深层意思,即有最高领袖的意志隐晦其中。
中国为什么要大跃进,提出赶超英美就是最高领袖先试图在经济上来一个大跃进大突破,以此增加中国话语权的砝码。如果在经济上也接近了苏联,那么中国在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话语权真的可能超过思想混乱的苏联大哥,从毛泽东看来最终目的可能是思想夺(苏联)权,领导全世界的共产运动。所以当赫鲁晓夫批评中国的大跃进毛泽东非常恼怒。
至于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中共对苏联发火更多的是一种故意指责,来试探苏联的态度。毕竟苏联只是建议,而且意识到中国生气了就不提这事了,其实苏联一直是懵逼状态,不明白中国为什么突然发火,包括后来的炮击金门也是中国对苏联的试探。
赫鲁晓夫这个人其实一直没有搞明白中国的真正意图,所以后来他写回忆录一直对于中国耿耿于怀,认为伤害了他的感情。而且他冲动的撤回了援华专家,终止了中苏官方的交流,是极不负责的,中国固然尝到了苦头,但对于苏联来说和中国交恶真的是塌了半边天。
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领袖的意志会影响历史的走向,大国领袖的意志更是影响世界历史的走向。不管怎么说中苏决裂让双方都付出了代价,只能是一声叹息。
原答案
———————————————————————————
说一句:非常差劲。
苏联是蠢死的,苏联的灭亡是自我作死的结果。
苏联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失去了中国,苏联失去中国的后果如果拿美国打比方就是美国失去了西欧。能拯救苏联的只有中国,和中国敌对的苏联灭亡是必然的。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对俄罗斯无端指责并且提出现在中国和俄罗斯敌对,导致俄罗斯和欧美联合起来,中国不得不在北方陈兵百万,还要在东边维持庞大的海军和美国对峙,这是多么糟糕的地缘态势,这就是曾经的苏联。
自从斯大林死后苏联就没有了战略规划,如同二战日本马陆一样只有战术横冲直撞,一叶障目不见全局,没有认识到冷战的本质是两大经济体系的对抗。
一切的军事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而一切的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苏联解体是一个必然结局,因为他违背了基本的经济规律,经济问题就是生产力问题,从长远来看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围绕着这两大阵营展开了竞争制约。冷战这个词其实很狭隘,因为冷战从字面意思上只是军事对抗,但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本质上不是军事集团,而是两大经济体系集团,力量投放的本质是国力的对抗,而国力是需要可持续发展的。
正是苏联入戏太深了,以军事为目的把自己的力量随意挥霍,忘记了区域集团的本质——经济分配下的可持续发展。
冷战时期如果不是苏联和中国敌对,从长远看来美国其实是劣势的一方。作为海权国的美国东西都远离世界岛,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世界岛需要极高的成本。远离世界岛是美国致命的弱点,美国的地缘态势和当年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相比弱爆了,就是因为美国没有像当年的英国拥有众多的殖民支点,没有支点就会劳师远征,辐射成本高昂。以二战后美国打的两场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举例,朝鲜战争最大的得利国其实是日本,而越南战争最大的得利国是韩国,正是因为美国在亚欧大陆上没有据点所以只能借助日韩的力量,而日韩靠着这两次战争的红利助推经济起飞,反观美国徒劳耗费了国力,更悲催的是这两场耗费国力的战争都输了。
所以我认为把美国当做海权国是不准确的——真正的海权巅峰是当年的大英帝国。从地理形态来看美国其实是一个单纯的海洋国家,是一个大号岛国,天然和世界的权力中心——亚欧大陆阻隔,为了勉强对亚欧大陆施加影响只能长久保持庞大的军事开支来维持自己和世界岛的联系。美国必须树立一个西方集团的共同的敌人来制造两个对立的力量,不然对于西欧日韩这些国家来说美国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把美国和苏联看做是两个打牌的人。美国的好牌是由于本土未受到战火的侵扰暂时的科技经济实力领先。坏牌是远离世界岛,力量投放成本高,应对就是不得不把大量的产业转移到日本韩国和西欧这些盟友国家。这导致了美国力量的投放都是间接式的,没有本土最为依托投放成本高,投放力量小,所以二战后美国几乎每次战争都只能拿小国练手,现在的岛链封锁对于中国就是一个笑话。
苏联作为有史以来最大陆权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优势,苏联在地理上的进攻性没有弱点,力量投放的成本大大低于美国。
苏联的坏牌是经历了二战的残酷洗礼后人口大量减少 ,而组织全产业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人口,特别是作为劳动密集产业的轻工业的工业人口更是捉襟见肘。而且苏联的地理位置不是温带,低温造成的生产成本很高,特别是竞争性的民用产品生产成本降不下来 。而且我们发现越往后发展苏联的科技树越歪,真正原因就是苏联已经没有能力把科技和产业升级换代了,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到极致,苏联很多的军工产品就是技术无法进步只能把潜力挖掘到极致的体现。苏联的外围盟国都是小国,也不能承担起大规模的经济生产,而中国这个好牌恰恰可以弥补苏联的这个劣势。
一个既要和苏联接壤,还要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庞大的国土位于温暖地带的大国,放眼看世界舍中国其谁?最奇妙的是中国还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优良港口,是制约海权国的天然选手。如果苏联给与中国适宜的地位(例如将东亚和东南亚划为中国的势力范围或者世界岛东边的革命事业由中国负责),全力扶持中国工业化,由中国负责提供苏联甚至社会主义阵营需要的庞大的工业产品,并且由中国负责防御美国在世界岛东部的进攻,苏联专心对抗西欧,这样苏联就处于不败之地。而美国因为力量投放成本高,对抗的时间越长美国就越吃力,最后冷战的结果很可能是美国落败。
苏联看不到这个长期的战略态势。拿着一把好牌胡乱出牌,更不可思议的是将中国这张牌搞丢了。这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1.造成了两线作战,在西欧和亚洲同时维持庞大的力量投放2.失去了中国这个原本可以作为工业品供应的基地,而苏联本身生产力无法维持他肆无忌惮的力量输出,造成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民怨沸腾。自己的盟友眼看着跟着苏联大哥,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人心就散了,人心一散队伍就没法带了。而且苏联把中国从自己人逼成了敌人,导致中国和最大的敌人美国合作搞自己(阿富汗)。你看苏联作死到这个地步不是傻逼是什么?
苏联崩溃的本质就是在发展生产力的竞争中落后了,他跟不上欧美在三次产业革命中前进的步伐了。苏联和中国敌对是苏联最大的战略失误,是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崩溃的最深层原因。而且没有中国做物资人力后盾直接导致了苏联力量投放严重缩水,在军事上整体也弱于美国,甚至导致自身都无法维系。这么说吧,中国是苏联的另一条腿,只有拥有中国苏联这个机器才会稳定前进。
如果说苏联扶持中国会导致中国做大反噬苏联这是没有分清主次,对于苏联来说他不可能统治全世界,所以取舍就很重要。苏联的基本盘在欧洲,而中国因为地理屏障阻隔只能在东亚东南亚称王,所以苏联和中国没有根本性的矛盾。与其多一个敌人影响自己基本盘的发展不如放手驱虎吞狼,因为中国的漫长海岸线决定了中国是美国这个纯海权国的对手。苏联的基本盘是欧洲,和苏联一样欧洲也是美国的命根子,因为一旦失去欧洲美国就被排除出了世界岛,只能自己蜷缩在美洲逐渐衰退。所以美国和苏联是生死大敌,而不管是苏联或美国和中国都是利益之争,称不上生死大敌。扶持中国会让美国两线作战,冷战苏联稳赢。
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他既没有明显的海权特征也不是陆权国,但不管是海权还是陆权他还都涉及,即他的海权比美国弱但陆权比美国强,而陆权弱于苏联但拥有苏联没有的海权优势,这就导致了苏联,美国和中国是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即出现中国虽然不能主导局面,但谁和中国敌对谁就输的奇怪局面。越南战争中国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美国输了,而苏联阿富汗战争也是中国搞小动作给苏联放血。
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已经明白了,没有中国它啥也不是,只要中国不倒,俄罗斯就是安全的。这些年从格鲁吉亚到乌克兰俄罗斯都处于攻势,受到西方的打压后国内局势和经济还能保持稳定,就是借助了中国实力迅速增长的东风。
用一句话概括苏联就是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苏联不是一个合格的带头大哥,他矛盾的政策表明他一直在苏联本身利益和社会主义阵营利益中来回摇摆,已经取得了集团的领袖地位却不愿为这个集体付出还屡屡干出自毁长城的事,明明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却没有和对手干到底的决心。正是中国看到了苏联的宋江本性,知道苏联到最后肯定会招致一个众叛亲离的结局,所以也有意无意地和苏联脱钩。另外,苏联投降的悲惨下场也给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毕竟是老师啊,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教诲中国。
从后世来看冷战的两大巨头美国和苏联的战略眼光其实都很糟糕。苏联是作死把自己人变成了敌人,而美国是忘记了远交近攻的基本原则,把自己的力量投放在了不合适的地方(越南战争),导致元气大伤。即苏联和美国都轻视了中国这个大国的重要作用,这简直不可思议,傲慢果然是生存最大的敌人。
美国能够赢得冷战其实不是它的战略多高明,实在是对手太拉胯。苏联其实只要和中国结盟然后安静等待,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就会因为在世界岛上的力量投放成本太高而自动崩溃。两个菜鸡互啄,没有想到其中一个菜鸡蠢到天际,而赢了的菜鸡却以为自己真的天纵奇才,天下第一,没有了对手更加肆无忌惮释放力量。三十年后终于醒悟却发现自己的毛都秃了,而真正的对手的刀子已经磨好了。
冷战时期,苏联,美国,中国就像一局三国杀,每一个国家都两线作战,看似强大的不可一世的苏联是最先倒下的一个,因为苏联的经济问题最大,最不可持续,而且不自知一直没有战略收缩。而中国虽然开始是最弱小,但经济内核是最健康的,并且在形式恶劣的时候长久的苟起来。所以中国的国势在经历了短暂的低潮后保持了长久的增势。至于美国,这个国家本质上是一个寄生文明,短暂强大就妄想当所有国家的宗主,如果说开始还有益于人类,但越发展就越是人类文明的敌人,这种文明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是相悖的,因为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发展进步,是大同共赢, 这种逆人类文明大势的力量注定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矛盾是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实力但世界未给与中国相应的地位的矛盾。作为占据了世界岛东部地区的中国,实际上东亚包括日本甚至东南亚都是中国天然的势力范围。中国的重要性决定了中国的地位不应该低,如果给予中国的地位低了那么就是对中国的羞辱,也是对现实力量的无视,谁无视力量谁一定会受到力量的捶打。灭亡的苏联和被越战弄得灰头土脸的美帝就是被力量捶打的活生生的例子。现在处于衰退期美帝不自知还不赶快战略收缩,即将见证自己被再次捶打。
冷战之所以发生如果从美国一方来说其实是他不愿意放手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攫取的环球利益,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冷战还未结束。美国还是那个美国,北约还是那个北约,朝鲜半岛和日本自冷战以来形成的局面也没有变化,苏联解体了但留下了俄罗斯这个传人,而原来韬光养晦的东方大国逐渐恢复了昔日耀眼的光芒。从本质上看二战后形成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没有发生改变(但一方换人了),只是俄罗斯退步为打手,而中国代替了苏联的位置,但它比苏联更加难缠,更加无解,美国包括西方最强大的对手向他们走来了。
中国现在的国际政策非常明确,苦练内功努力发展经济,适当发展军事。对外中国在背后支持俄罗斯作为打手吸引欧美力量,静待时局变化——美国国力衰退。时间在我,优势在我,主动权也在我,这就是当年冷战时期苏联应采取的最正确的策略。
美国的智库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才是冷战真正结束的标致事件。不是这样的,冷战从未结束,苏联解体只是冷战的上半场结束了,中场休息阶段美国享受了三十年肆无忌惮的好日子,而从阿富汗撤军不是冷战结束标致而是美国盛极而衰的开端。
普京说他现在看美国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苏联。美帝现在在世界岛两线作战的姿态像极了当年的苏爷,他甚至还超越了当年的苏联,是两线作战中间开花(中东),不知道他最后的命运是不是要比苏联好一点。
海权国的本质是依附于亚欧大陆的藤蔓,是一种寄生文明。谁是美国的敌人?谁阻碍或打破自从二战后形成的美国在全球的利益态势谁就是美国的敌人,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俄罗斯,欧盟,甚至一直想摆脱美国控制的日韩都是美国的敌人。
天下苦美久已,美帝是和世界为敌啊。
大幕要拉开了。
我对未来有两个预言
1.只要俄罗斯安心做中国的打手俄罗斯就不会被北约弄垮
2.美国的亚太势力必然会崩溃,未来的东亚甚至东南亚都会是中国的势力范围。而这只是对中国地位的稍稍恢复而已。
答案当然是极差,不然不会灰飞烟灭。
至于说怎么差、为什么差,因为借鉴意义不大,也就没人在乎了,归根到底,没文化。
很糟糕,外交全靠心情,给援助更是虎的不行。
甚至可以说稍微脑子正常的国家都干不出这种事,有时候我甚至会产生怀疑,冷战时期那些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究竟是真的热爱社会主义,还是单纯的想薅苏联羊毛。
就拿古巴来说,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后开始不断的给古巴打钱,这么个破地方从62年开始苏联用各种名义打了600多亿美金,是美金啊,至于免费石油各类矿产更是不计其数,在苏联解体后古巴还欠着苏联200多亿美金没还,当然本身也不用还,冷战期间给古巴的贷款都是找借口抹掉的,老大哥打钱就是这么给力,隔壁美国这种抠抠索索还收利息的资本主义辣鸡就是不行。
这也是古巴人民愿意在美国眼皮子底下坚定反美的原因,除了苏联保证的安全,这打钱力度哪个脑子有坑的会不愿意?你觉得美国舍得这么打钱吗?他亲儿子以色列都享受不到。
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明现在看起来穷的不行的古巴为什么会有那么良好的医疗底子,这些可都是老大哥的功劳啊,这么养着,能不养出几个某项科技点加满的小兄弟嘛?
至于索埃战争期间的全球大空运一类的烧钱项目老大哥更是一个都没拉下,当年以色列在赎罪日战争差点被阿拉伯联军一波带走,美国都没舍得这么砸钱,老大哥就肯。
(PS:为了这次空运老大哥还特意发射了一颗卫星,迄今为止还没那个国家做得出这种事,装逼简直装出花来了)
现在很多人为我们建国初期苏联援助的156感到不可思议,觉得苏联要么脑子被门夹了,要么是当年确实有共产主义情怀准备拉兄弟一把。
但是你们要是细数苏联冷战期间的全球撒币,就会觉得,老大哥给我们的也算是正常援助,至少打钱方面对标不过隔着太平洋的古巴, 隔壁印度,类似156的工业项目,苏联可是整整援助了三十多年啊,直到咽气了才结束,你们想象这援助力度,换美国,他肯吗?
所以很多人疑惑怎么阿富汗战争打掉了几百亿美金苏联就挂了,老大哥是不是不行?
这是单纯战争的事情嘛?老大哥打仗期间还在不停对外撒币。
有时候对比冷战时期的苏联撒币史总能深深的感受到苏联确实地大物博,这么折腾竟然还能挺到91年才咽气,确实牛皮,要知道他对抗的可是美欧日三大工业集团+发达国家经济体啊。
所以你们也别怪苏联后来越来越大国沙文主义,这种烧钱力度换谁心态都会有点膨胀。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花大钱养了小三,想要享受点比较特别的服务对方不肯,换你,你乐意?
就投入产出比和实际结果来说,水平相当低……
苏联博弈的最终结果,是活生生地把自己从“旗手”变成了“棋手”,又从“棋手”退化成了“打手”,各种为他人做嫁衣。
二战期间,苏联在实际行动上联合纳粹瓜分了波兰,加之苏芬战争,导致现在自己从“贡献最大的战胜国”,变成了“发动二战”的嫌疑人,毕竟吃波兰领土和侵略的事情是客观事实,而有这种黑历史,再说自己是“旗手”,底气就没那么足了。
到苏德战争初期,又被纳粹出其不意地一度吃掉大量领土,换成其他小国,这种战损程度已经和“亡国”无异了。
战后建立了雅尔塔体系,原本东欧已成为自己实际意义上的势力范围和对西方阵营的缓冲区,但硬生生被自己弄成了冷战前线,之后各种霸权主义微操不断,持续性地降低欧洲各国对自己的好感。
原本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美国,但苏联现实有效的操作,却基本只针对英法等国(像苏伊士运河战争),客观上对美国拆解欧洲殖民帝国的操作起到了“配合”的效果,不单削弱了各殖民列强,也加强了其他欧洲小国对美国的依赖和彼此间的抱团,间接加快了西欧的整合,也减少了自己见缝插针的操作空间。
而自己针对美国的操作却往往虎头蛇尾(像古巴导弹危机)。
在东亚,对华、对印、对朝鲜、对越南都一度相当慷慨,堪称“授人以渔”,然而后续操作……和中国交恶,之后中朝站队交恶,靠印度和越南制衡中国,自己也准备和中国开战,又在阿富汗打了近十年……原本东亚很容易形成以苏联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但这一波蜜汁操作直接使其散架,可之前苏联为此付出的投入却称得上天量了。
同时,外交策略也限制住了苏联自身资源的使用重点,导致经济上原本就弱于美国的苏联,相对而言却更加“穷兵黩武”,不单透支了自己的国力,也减速了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降低了自己在“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的竞争力。
而苏联重金堆出来的各种“钢铁洪流”“大伊万”们的威慑力,也使苏联自己成为了美国吓唬和拉拢各大中小盟友的最有效理由之一,进一步推动了其他国家倾向于美国。
说完这些,真心感觉潜伏在苏联的“卧底”远不止戈地图一个。
除了A过去,啥也不会。
本来五常是2打2,1个偏中立。
硬是倒腾了个4打1的局面出来。
被耗死是正常的,不被耗死才是不符合自然规律。
苏联外交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斯大林,百年大局奠定者
第二阶段、赫鲁晓夫,大国棋手
第三阶段、三老头,中庸老棋手
第四阶段、戈尔巴乔夫、守城之犬
第一阶段,斯大林出道既巅峰,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们建立的苏俄,刚打赢国内外反动势力,列宁于1924年死去,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喜欢的斯大林掌握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斯大林是个天才,无数光辉加身的天才,1924年开始他合纵连横,先团结大多数人,干掉了红军之父托洛茨基,然后回手干掉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于1929年开始掌握了苏联最高权力,
斯大林上台第二年,1925年开始发展国内工业化,斯大林绝对和列宁不同,列宁还把希望寄托在商人建立工业化,因为在这之前,这个世界的所有工业化国家,都是由商人们建立工厂开始的,斯大林要开创一条新路。
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提出“有计划的组织生产”可是怎么有计划生产,老马也没确定的方法。到了列宁那里,他的方案是“一切生产资料归工人所有”。一战时,1914年8月8日,德国成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和“战时原料管理处”,从国家层面把工厂主有计划的聚合到一起,政府负责订单和原料分配。
随着一战的继续,生产原料的配给,急需军品的生产排序,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计划链条,一切生活物资包括土豆都在计划调配之中,计划经济雏形在德国诞生,但是这个雏形是国家和企业主合作。
列宁的计划是扶持工厂主,然后由国家统一领导,工人阶级进行监督。
到了斯大林这里就直接变成国家领导工厂生产计划,社会主义就此在斯大林这里定型,列宁提出理论,斯大林践行并升级,虽然列宁不喜欢斯大林,但是斯大林是列宁最好的接班人。
列宁的遗产还是蛮多的,列宁答应归还中国的远东土地,中国当时没抓到机会。但是列宁却立刻和德国和解,于1922年签订了“拉帕洛条约”,双方放弃向对方索要领土以及金钱赔偿,经济上互惠互利。
德国一战后接受大量美国扶持,而德国开始向苏联输出技术、贷款、工程援助等等。
斯大林就是这时候开始利用德国人在一战时的经验,开始大张旗鼓的进行工业化。
斯大林这时候表现极其温良,对欧洲事物不管不问,但是对中国却露出獠牙。
列宁在的的时候,北洋政府紧抱英法大腿,不肯和土豹子苏联合作。于是孙中山和苏联走到一起,等到1924年斯大林上台,开始加大对国民党扶持,干掉抱英法大腿的北洋政府。
斯大林下了一个闲棋冷子就是这个共产党,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中国持续虚弱,削弱的办法就是持续内斗,若无毛,中国内乱不止。
可是那时候的斯大林苏联,在美国眼里表现真的是优秀,一战后美国目的是消弱英法在这个世界的话语权,一战后马上扶持德国,给钱给技术给人,那时候英法持续对美国开始贸易战争,英法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对美国开始制裁,美国经济危机在加剧,扶持德国就是希望德国雄起,打破英法藩篱。
但是德国那时候进入民选政府,表现非常软弱,一个德国不够,那就加上苏联,于是美国开始扶持苏联,给贷款,给技术给人。德国带头向苏联提供了利率仅为6%的5年期财政贷款,意大利、瑞典、丹麦、挪威看到德国带头也都提供了国家担保的贷款,这为苏联工业化的进程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从1929年开始,美国全面援助苏联。
1929年,苏联就签订了七十多个技术援助协议,其中与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签订的协议数量占78%。
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只有379名,1929年在美国政府推动下,外籍专家达到两万名,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和德国,而且人数最多的竟然是德国,德国向苏联提供了3亿马克的机器设备。
美国约有36个州参与援助苏联,1700余家公司与苏联签订供货合同。
据统计,1930年,苏联执行的103个技术援助协议中,约有84个是和德国、美国签订的
斯大林曾经说过:“苏联有大约2/3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1/3是由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
整个苏联也是咬着牙凑钱去购买大量外国设备,这时候苏联悄悄变卖大量原俄皇室遗留油画等艺术品。
苏联的一五计划从1928年10月开始,总投资金额646亿卢布。对资金的急迫需求,使苏联将目光聚焦到了沙俄时代积攒的那些珍贵的艺术品身上,也就是说斯大林想通过国宝换取外汇。
从1928年11月开始,冬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奉命将一件件藏品扯下来打包好运走。这些藏品大多都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从欧洲各地收拢过来的。
那么这些藏品为苏联换回了多少外汇呢?据记载,在1929年的德国柏林艺术品拍卖会上,伦勃朗的《老人头像》以13.8万马克成交,提香的《圣哲罗姆像》为2.6万马克,提香的另一幅作品《圣母子》则为2.5万马克。另外还有数十件法国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宫廷银器和手工艺家具,共售得5.4万英镑。
苏联出售的藏品都卖给了西方巨富阶层,其中最大的买主是当时梅隆家族的掌舵人安德鲁·威廉·梅隆。安德鲁·威廉·梅隆曾连任美国哈定、柯立芝和胡佛三届政府的财政部长。在听闻冬宫博物馆出售馆藏的消息之后,他立刻行动了起来。1930年梅隆收购的藏品如下:
1)凡·代克的《苏珊·富曼和女儿的肖像》、《弗里巴公爵肖像》,共计花费25万英镑;
2)凡·艾克的《天使报喜》,52.8899万美元;
3)凡·代克的《伊丽莎白·布兰特肖像》,22.3万美元。
1931年,梅隆又将波提切利的《朝拜的术士》、提香的《镜前的维纳斯》、拉斐尔的《阿尔巴圣母》和《圣乔治刺龙》收入了囊中,这些全是苏联冬宫博物馆的珍品和精华。
截止1931年,梅隆整体买下了21幅苏联出售的珍品画作,包括5幅伦勃朗、4幅凡·代克、2幅弗朗斯·哈尔斯、2幅拉斐尔、1幅凡·艾克、1幅鲁本斯、1幅夏尔丹、1幅提香、1幅维拉斯凯斯、1幅波提切利、1幅委罗内塞、1幅佩鲁吉诺。这些珍品画作共计花费665万美元,其中《阿尔巴圣母》卖价116.64万美元,是当时世界上单一绘画作品的最高售价。
美国都快被苏联感动死了,卖国宝也要按时还贷款,这个信誉简直就是当时之楷模。
苏联建国初始,多国出钱出兵意图推翻苏维埃统治,转眼没过几年,各国纷纷送钱送人送设备送技术,斯大林这期间对于国际局势把握可以说是绝对高手。
苏联内部经过斯大林纵横捭阖的内政,干掉了高层之内的政敌,斯大林以为自己以为掌握了权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