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恐极的事件? 第1页

              

user avatar   bo-y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因为是异族统治,所以是很多皇汉讨厌的王朝。

但是,在清朝,如果遇到回汉相争,官府“凡争讼斗殴,无论曲直,皆压抑回民”。例如,对于回、汉殴斗事件,官府往往“任意出入其法,回杀汉者抵死,汉杀回者令偿敛葬银二十四两”,更有甚者,“无知官吏不肯详细体察”,“但系回民皆日为‘贼…。又如,咸丰六、七年间,I临潼县行者桥诸堡合唱社戏,一个叫刘侯景的汉民把一位老回民推入泥沟,引发回、汉斗殴。事后,回民赴临潼县告状,因县令不公,又告到省城西安。布政使虽判若干汉民入狱,但很快又将他们偷偷放回,回民知道后,更加痛恨。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

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原来年纪只差14岁,这还不算,众所周知景帝还有个同母姐姐,馆陶公主刘嫖。除非他们是龙凤胎这种特例,否则汉文帝临幸其母窦皇后的年纪只会更小。

也就是说,某部热播宫廷剧《美人心计》的女主窦猗房女士,真实历史中是在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

好吧,在帝王家这原本也不算什么,然后又看到了这对父子: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

南齐开国君主,齐高帝萧道成,和儿子齐武帝萧赜,年纪差13岁,他生儿子那会儿,也就是个将军萧承之府上的公子。

叹息一下古代贵族的早(mi )熟(lan)生活,然后往北边一瞧,同时代另外一家子更生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后来被追谥景穆皇帝的拓跋晃

北魏景穆帝拓跋晃(428年—451年)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

景穆帝和儿子文成帝年纪相差12岁,

文成帝和儿子献文帝年纪相差14岁,

献文帝和儿子孝文帝年纪相差13岁,

也就是说,拓跋晃同学如果不是因为佛道问题得罪了老爹,23岁就忧惧早逝,他原本不但12岁就能当爹,而且26岁就能当爷爷,不到40岁就能当太爷爷……

古代贵族如此早(huang)熟(yin),让多少超过26岁、迈向30+大关的现代魔法师——(bei)(tong)(yu)(jue)……


user avatar   justjavac.c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太平广记》记载:汉武帝刘彻出生前,其父汉景帝梦见一只粉红色的猪从云中降下来,直入宫内武帝出生的崇芳阁。景帝请教算卦的姚翁,姚翁说“这是大吉大利的预兆。崇芳阁将出生一位皇子,他将平定四方,成为一位明主”。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乾隆初年广州的发式:


乾隆末年广州的发式:

清代女装的演变:


user avatar   sgtrl-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反对@花猫哥哥 的回答。


1.

只能说阁下对1940年英国的实际情况和殖民地对英国的作用完全不了解。一战以后英国必须联合法国才能维持金本位,而金本位则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英国从海外吸血的根基。从法国投降的那天起,日不落帝国的葬礼就已经提上日程了,剩下的无非是这个葬礼怎么办。

帝国特惠制1932年才开始实行。莫非你的历史位面里1932年之前英国不从殖民地吸血?

金本位下通过伦敦金融城的金融运作让黄金向伦敦富集,以及黄金有限的供应量造成的长期通货紧缩,这才是英帝国的命脉。假设伦敦贷款出去10亿金镑,连本带利10年债务人要还14亿金镑,而全球黄金的供应是有限的,这10年里新增黄金总量都未必有4亿金镑,这才是英国(以及法国)当年的财富之源。

1944年之前,国际结算用的是金、银本身,而不是某种货币,只不过各个国家在账册上会依据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或“含银量”以本币记数。比如都是西欧借钱给美国,在法国人的账上就是借了xx亿法郎(1法郎含金量为0.2903225克)给美国,英国人的账上就是借了x亿英镑(1英镑含金量7.32238克)给美国,美国人的账上就是我总计欠了欧洲xx亿美元(1美元含金量1.50463克)。

借债的资本是黄金,是英国从1651年航海法案以来二百多年积攒的,从南非的金矿里挖来、通过放贷吃息流入伦敦的。至于殖民地盘剥,19世纪下半叶除了印度、马来亚、南非三地,英国人还能盘剥哪里?布尔战争后南非除了还能继续挖金矿,也没法盘剥了。一战前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能自治的地方都自治了。

帝国特惠制这种东西已经是对美国人准备暴力破局废除金本位后,英国勉为其难的应对了。

1929年英国对殖民地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44%,1932年帝国特惠制实施,到1938年英国对殖民地出口仍只占其出口总额的49%。提高不到5个百分点。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殖民地恰恰不是命脉,金本位才是,仅仅只从殖民地吸血根本撑不起大英帝国的架子。首相迪斯雷利甚至说殖民地是套在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

1887年伦敦金融城海外投资总收入8000万英镑,大约相当于英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对比一下,中国2019年出口总额17.23万亿,财政收入19.08万亿。也就是说英国必须成为如今的中国一样的世界工厂,向全世界倾销工业品,才能靠工业品出口获利来维持大英帝国。1920年代的英国何德何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还是靠殖民地去做到这一点。

你根本就不懂大英帝国是怎么运行的。


2.

对于英国来说,40年议和的首要问题是:要不要解除战时动员?如果解除战时动员,以美、苏、英45年以后的经验看,都会有几年时间的萧条,你所谓的议和带来的所有好处都不会存在。可如果不解除战时动员,你怎么说服民众在议和以后继续搞战时体制?总体战中货币不重要,重要的是资源,而一旦停战,你就根本无法按照战时体制那样去控制全国资源。因此只要你停战,一定会导致军工生产暴跌,而且只要你停战,士兵都想复员回家,你如果赢了还好,输了,那就完全把自己置于敌国摆布之中了。

你都战败了,为啥德国日本会就满足于你扔出来的两块肉呢?你大英帝国鼎盛占据的马来亚和新加坡那是东南亚中心,现在战败了,墙倒众人推,你还指望人家放你一马?不好意思,我都要,而战败的你一点抵抗余地都没有。

开战前你欧洲大陆盟友全灭,这种时候停战,傻子都知道你战败了,德国统治了欧洲。英国一贯的政策就是欧洲均势,绝不容许一国统治欧洲,而低地国家为英国第一道国防线,现在德国统治了欧洲,低地国家成了对准英国的手枪,然后英国停战,你怎么吹光荣也无法改变自己承认德国统治欧洲的现实好吧。如果这算德国求和,历史拿破仑战争中三次提出和英国议和(都是俄国战败前拿破仑大胜之后)都被拒绝,你是不是认为这是拿破仑求和了?

对英国来说,承认欧洲帝国出现,就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一个欧洲帝国具备压倒性的体量轻松扩大海军,下一次战争登陆英国就是轻松碾压英国。而到1940年空军的技术条件和总体战的体制下,英国停战那就不是下一次战争碾压,那是只要停战复员,德国度过英吉利海峡武装游行就是了。

你都停战认输军队复员了,拿头去保证不列颠之战的军队规模和军工产能啊。英国舰队是强,但是如果停战认输,以英国当时的情况势必财政破产,舰队还剩下多少战斗力?而且你确定德国不会在英国屈服后玩切香肠?全副武装的英国可能只提出光荣和平,可威尔逊那十四点计划对德国人也不赖啊,凡尔赛条约结果呢?你确定德国不会在英国认输军队停战复员后提出英国交出大舰队?或者如对法国要求的,英国舰队在本土解除武装?英国人5月讨论的时候对此可没任何信心。

丘吉尔当时是提出,如果德国的条件只局限在承认大德意志和波兰现状,也就是1940年之前的情况,再加上那几块非洲殖民地,那未尝不可以和平,但希特勒最低条件也是英国承认德国统治西欧的事实。如果换俾斯麦那种风格,至少德国得提出和平实现后德国从法国,北欧和低地国家撤军,然而德国只字不提,那还说什么?


3.

英国人基于大陆均衡不想法国一家独大,不想把德国往死里打是事实,但是一手投资德国的主要是美国,神特么纳粹是英国人养出来的。33年纳粹上台前,魏玛已经随着德国元气复苏有底气一个不服八个不忿了。

希特勒上台本身就说意味着德国要不惜用武力来打破凡尔赛,这种情况下,英国很清楚,下一场世界大战胜败可以不论,只要开打就意味着英帝国的终结,所以才一再绥靖德国,希望满足德国欲望,避免世界大战,英国是很无耻自私没错,但是这怎么也谈不上英国帮忙打破的吧,毕竟法国自己也是受够了一战,绝不想再打一次,39-40年的静坐战说明一切。

张伯伦慕尼黑确实是卑鄙无耻而且愚蠢,但是实话说他是被希特勒骗了,而希特勒自己的疯狂把德国逼到一个不但不能见好就收,反而变本加厉的地步,因此到1940年希特勒和德国的信用已经完全破产,谁都知道这位和德国是把协议当擦屁股纸的货色,谁还敢和这位签署协定相信德国信用?大家和德国签署协议不是觉得德国是自己爹要割肉喂爹,而是觉得德国是有信用的,可以靠喂给德国一些东西让德国适可而止,而到1940年是个人都知道德国欲望无极限,根本字典里没适可而止四个字,那还说什么?对欲望无限的强盗除了死撑到最后然后往死里打外还有什么办法?继续割肉喂德?不好意思,德国不是大家爹。

大家都不傻,之前一让再让结果就是德国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接着让那叫自取灭亡,你当我们都是傻子?还是你自己为了德国要忽悠别人当傻子?

大英帝国不是单纯几块殖民地,上面早就说了,英帝国是一个世界体系,这个体系里殖民地只是英国权力的体现而不是权力本身。英帝国是建立在大陆均势和海洋称霸基础之上的,两者缺一不可,英国自己的专家早把你这种殖民地好就完了不关系大陆均势的扯淡批烂了。

对英国来说,只有大陆均衡才有英帝国,没有大陆均衡,欧洲大陆帝国的体量远大于英国本土,只要给几年消化时间就可以轻易干掉英国本土,没有英国本土的独立自由,哪来的英帝国?一个本土沦陷被别人控制的英帝国,那还是英帝国吗?这会导致帝国要么跟着英国走,等于给德国人当守土官长为德国服务,要么解除和英国的关系,英帝国解体。而且一个本土被别人控制的英帝国,还有能力保卫帝国吗?

英帝国机缘巧合,美洲非洲任人宰割,伊斯兰世界在衰弱,华夏天下在酣睡,印度四分五裂,英国主要竞争对手和能威胁英帝国的敌人只来自欧洲,英国只要牢固控制欧洲海权,整个世界范围的英帝国安全就能保障。问题这个时代到20世纪早过去了。

俄国崛起,美洲美国崛起,东亚日本崛起,意大利地中海崛起,法国还建立了遍布世界的殖民帝国,英国在海外处处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国如果形成合力远超过大英帝国,那英国根本无力保卫自己的帝国。所以早在19世纪末,英国就一再对美国绥靖退出北美。和日本结盟对付俄国,然后又和俄国和法国达成妥协划分势力范围,到20世纪30年代更是对意大利德国一再让步妥协。

一句话,英国只有一把手枪,却有N个敌人,靠英国自己保卫英帝国就是痴人说梦,因此英国只能利用各个对手之前的矛盾,合纵连横,对某些威胁安抚,对某些威胁让步,集中力量对付主要威胁。让英国敌人达不成共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把手枪震慑住那个想当出头鸟的。而英国自己战败认输了,英国那把手枪自己废掉了,谁还能阻止各国瓜分英帝国?


user avatar   guo-ran-25-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后没怎么回来回访过,竟然这么多赞了,鸡冻啊!谢谢各位童鞋!原文如下

世界上有很多“种”人,但是没听说过存在生殖隔离的人种。人科人属下面就一个人种,智人,智人是一个孤独的物种,但这都源于他的残暴!
像其他的,比如猫科动物,又分出了三个亚科,猫亚科,豹亚科,猎豹亚科,各个亚科下面又有很多属,一共41个种,各个属下面又有很多个种;犬科动物下面也有14属34个种。猫科犬科下面的各个物种是存在生殖隔离的,即便是亚种也有生殖隔离。那么,难道人真的这么特别,如果不是,那么人科下面其他人属,人属下面的其他人种去哪儿了呢?
学过历史应该都知道几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证据就是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这几年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事:考古学家考古时发现,大部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与胳膊或腿的比例不是1:2,头盖骨要多得多。而且好多头盖骨没有面部结构这部分。考古学家推测极有可能是北京猿人经常食用同类,也就是常说的食人族!他们把肢体就地食用,头还回去吃,并且为了吃脑袋里面的肉,用石头从人头中比较脆弱的面部结构部分砸开……
话题转回来,北京猿人不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是几万年前从非洲出来的。北京猿人去哪儿了?类似的,其他古猿人也都消失了,他们又去哪儿了呢?
答案极有可能是被现在的智人,我们的祖先在往世界各地扩散的过程中,消灭了!相信这个过程伴随着无数的杀戮,血腥,以及真正的灭族!对比一下,二战的残酷可能就小巫见大巫了!二战说到底是人类种族内的战争,而我们的祖先做的是真正的种族灭绝战!
感兴趣可以看mp.weixin.qq.com/s/rRHl


user avatar   peng-zha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靖康之变导致的封建礼教空前强化。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史中,某些不可描述方面的风气其实一直是很开放的。


举几个小例子。

秦汉时期,随着《芈月传》的热播,相信大家对宣太后堂而皇之地软禁义渠国王并与之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的情形有所了解,最后还羞羞的生了两个儿子。而始皇帝的母亲赵氏与假宦官嫪毐的故事,相信读者也是耳熟能详。

到了汉代,主流就不是男女关系不正了,而是出现了新的表达方式——男同。像汉文帝和邓通、汉武帝和韩嫣、汉哀帝和董贤,都是这种关系的现实体现。与此同时,汉代对二婚妇女也很开明,像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像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都是二婚,照样母仪天下。到了汉末,饱读诗书、才貌双全的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去,也没见她有啥贞烈的举动,生了两个孩子后被曹操要回来再嫁人,而且嫁的还是军官董祀,地位也不错。要回蔡文姬的主角,大名鼎鼎的曹孟德先生,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人妻爱好者兼搜集者,不明白的读者请自行百度。

接下来再看看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比较乱,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了。这里不说本来就不大注意这方面的胡人,单单说一下北齐高家那群皇帝。虽然有些胡化,但从血统来讲,那是整理八经的汉人。因为这一家子的事案例经典,内容丰富,非常适合“明知山有污,偏向污山行”的读者人群阅读。

北齐的开国奠基人叫高欢,他有很多儿子,这一节的主角是长子高澄、次子高洋、九子高湛。高欢是东魏权臣,把持朝政,基本相当于皇帝,但他没称帝。高澄是高欢长子,可能不大出名,但他有个很有名的儿子——兰陵王高长恭,就是那位因为长得太帅怕缺少杀气所以上阵前喜欢带个恐怖面具的帅哥,而且还举办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假面舞会,算是当今夜总会经典项目的创始人。

高欢当政时,高澄就与高欢的妾,也就是他的庶母郑大车私通。被高欢发现后,打了高澄一百棍,没死。后来,高欢死了,高澄(他也没称帝)接班,这种癖好依然没有改观,经常调戏他弟弟高洋的老婆李祖娥。不过高洋这个人城府很深,加之他哥哥权力很大,他也不大敢动怒,只是装傻充愣,委曲求全。随后,高澄死于刺杀,高洋接班,并正式登基称帝,创立北齐,册封李祖娥为皇后。

登基后,高洋的心理很不平衡,因为他经常想起老婆被哥哥调戏的段子,内心很纠结,很想报仇。但是他哥哥已经死了,好像这仇也没法报。事实证明,精神病人的想象力是要远超正常人的,高洋就很好的把这个仇报了,他去强奸了哥哥高澄的遗孀——冯翊公主元氏。注意,这位元氏后来是被追封为皇后的,也就是高澄的嫡妻。要知道,在古代,妻和妾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换妻,当然,妻方是被迫的。同时,他跟他哥哥一样,也对老爹留下的那群小老婆念念不忘,还想染指父亲的小老婆之一尔朱英娥,尔朱英娥抵死不从,被他一刀杀死。注意,这是他杀,不是自杀。

除了对爹这边女性比较感兴趣,高洋对娘家人也是一视同仁的。李祖娥的姐姐是魏亲王元昂的妻子,是个大美女。高洋对她垂涎三尺,于是借口到元昂家饮酒,酒后装疯,同大姨姐调情。但是大姨姐是有老公的,元昂就很不高兴。这一点被高洋发现了,他虽然怒火中烧,当时却无从下手。 为了得到李姐,高洋想将她纳入宫中当三昭仪,但又怕她留恋丈夫。经过长时间的策划,高洋找个借口召元昂进宫,用乱箭将他射死。老公死后,李姐设置灵堂,祭奠元昂,高洋假装前往祭祀,在元昂灵前把李姐强奸了。除了当皇帝和乱搞关系,在人体艺术方面,高洋也建树颇深。在寒冬季节,他曾裸露身体,在街道上行走,以方面世人观察某些平常看不到“龙器”,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裸奔”。

在纵欲和酗酒中,高洋只活了三十三年就死了。他弟弟高演杀了高洋的儿子自立称帝。然而他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也死了,为了防止他的一群弟弟再把他的儿子杀了,他没敢传位给儿子。而是在死之前,将皇位直接传位给他的九弟高湛。高湛登基后,并没有领他哥哥的情,不久就找了个由头,将高演生前所立的皇太子高百年亲手用刀柄打死,并监督淹埋,堪称一条龙服务。之后,高湛册封长广王妃胡氏为皇后,但是他却不经常去胡氏的寝宫,而是常驻在了昭信宫,这个昭信宫住的正是他的嫂嫂、高洋的老婆李祖娥。后来,李祖娥为高湛还生出一儿一女。

北齐不到百年的历史中,皇室中竟可以出现“强奸、强奸未遂杀人、换妻、乱伦、引诱人妻”等各种现代化、低俗、不堪入目的片段,并且用事实验证了“寡妇门前是非多”这条真理,令人叹为观止且十分无语。

到了隋唐,这种风气呈现出了新的面貌。隋炀帝收继了他爹的嫔妾宣华夫人;李世民杀了李元吉顺道纳了他弟弟的正妻——杨氏,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巢王妃。注意,杨氏是李元吉的正妻,我前面说过,在古代,正妻和妾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李世民还把他一兄一弟的儿子全杀了。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则更上一层楼。不仅光明正大的娶了他老爹的昭仪,还封了皇后,这就是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中的故事。当然,对于武氏这一出,当时的朝廷内部还是有些阻力的,但这个阻力不是因为李治收纳武氏有伤风化,而是为了阻止武氏封后。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就更不得了,这就不是爹死了儿子收继爹妾的事了,而是当爹的李隆基公然抢儿子李瑁的王妃——杨玉环,还封了贵妃,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杨贵妃。

到了北宋初期,这种风气又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虽说宋太宗赵光义到底跟小周后有没有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目前尚有争议,且此事未见于正史,但毕竟是有图有真相啊。宋太宗我就不介绍了,这个小周后名字不详,但她有个很有名的老公,当然不是宋太宗,而是李煜,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他本是南唐皇帝,南唐被宋所灭。国破后与老婆小周后一起被俘至汴京。于是乎,宋太宗就与小周后发生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事情,至于是什么事情,请看后人臆想图——《太宗幸小周后》。



以上这些段子,都是皇室内部的事情。并不是我不想写民间的事,但是中国的古代正史,基本上就是讲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人的故事,我只有这些信息。所谓上行下效,民间的风气,也就可想而知。然而,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的发生,改变了这一切。

公元1126年,完颜宗弼包围了北宋都城汴京,完颜宗弼就是金兀术。随后发生的事情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详了。

围城后,北宋派大臣李棁去找金国谈判。金国要钱,北宋凑不够,金国说,既然没钱,可以用宗室女抵债,北宋这两个皇帝就答应了。所谓的“宗室女”,就是皇室的公主和后宫的嫔妾。也就是说,赵佶、赵桓同意用自己的小老婆们、女儿们、侄女们抵债。

后来,女真人拿了钱,收了抵债的妇女,却还是进了城。北宋败了,城破国亡,并被俘虏了大量人员,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女性,有皇后、公主、嫔妃、宫女和很多无辜的良家妇女。这些女性在被掳掠至金国,进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叫“洗衣院”。然而这个地方并不是洗衣服的,用现代的话说,这是个官方妓院。在这众多被掳掠的女性中,史料记载有不堪凌辱而殉节的,不到十人。还有个别比较牛的,像赵构的生母韦氏,在洗衣院中尽职工作,因表现良好被完颜宗贤选中成为他的嫔妾,据说还给赵构生了两个异国兄弟。之后,她又跑回南宋,继续当太后,一点也不脸红。

以上种种,用现代的眼光看好像是有点不堪,但是跟赵佶和赵桓比起来,差的太远。

这两个皇帝被俘后被送至金国太庙行献俘仪式,也就是所谓的“牵羊礼”,而这个“礼”其实很无礼。按照字面理解,这个礼应该是让这父子两去牵羊,然而并不是。具体流程是,先将战俘的上衣脱光,令其趴在地上,身披羊皮,被金人牵着溜达一圈。也就是说,这两个皇帝要在这个仪式中扮演一下羊的角色,以表示自己任人宰割。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个仪式都带有强烈的侮辱性。而且参加这个仪式的不仅有这对皇帝父子,还有他们的很多女眷。其中,赵桓的老婆朱皇后就不堪其辱,仪式结束后投水自尽。

公元1130年7月,金兵押解二帝自松花江上游乘船而下,46天后,到达五国头城——依兰囚禁。囚禁的方式很特别,他们住的地方并不是监狱,而是一口井,他们每天就在井底看天。这幅场景很形象,完美得解释了一个成语——“坐井观天”。

然而,这还不是最丢人的事。公元1130年6月,金太宗诏令赵佶的6个女儿赐与金室子弟为妾。也就是告诉赵佶,我要把你的女儿、赵桓的姐妹送给金国的皇室子弟当小妾,这些人的命运可想而知。其实,金太宗这事做的也是够缺德,赵佶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里,赵佶的女儿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情况下,他还要下个诏令,通知赵佶一声,这不是给他面子,纯粹是为了恶心他。而作为她们的父亲,赵佶竟然写了谢恩表:“臣佶奉宣命,召臣女6人赐内族为妇,具表称谢。”无语啊无语。

以上这些事情对南宋的继任皇帝赵构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他很害怕,害怕自己万一在战争中失败,也会像他的父亲和哥哥一样,被人当羊骑;同时,他也有一堆老婆,他害怕自己的老婆也像生母和嫂嫂们一样,被金人关进官方妓院。于是,在他的后半生,他用尽毕生的力气去跟金国媾和,在北方金人立足未稳、义军百万的形势下,果断放弃千里国土,贬黜杀害主战将领,只求偏安南方。

赵构死后,宋孝宗虽然一心北方收复失地,无奈准备不足,宋军无论是指挥应对还是军队的素质都不堪一战,导致北伐失利,不得不再次和金人议和。

1189年,宋孝宗禅位于自己非常满意的儿子赵惇,这就是宋光宗。然而他却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却是一个惧内的人,别说震慑朝政了,连自己的皇后都降不住。

皇帝不管事,权力就到了韩侂胄一党手中。韩侂胄掌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地位,建立所谓功业,并为争取民心,韩侂胄主使废除了秦桧申王的爵位,取消秦桧忠献的谥号,积极准备北伐。一时间内,韩侂胄威望飙升,受到了陆游、辛弃疾等人的极力支持与热情歌颂。

然而,大部分宋军战斗力依然不堪,而且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已经故去,被韩侂胄寄予厚望的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却暗中投敌,北伐惨败。主和派的代表礼部侍郎史弥远则暗中伪造宋宁宗圣旨,命人在韩侂胄上朝途中将其杀掉。宋宁宗对此居然不闻不问,甚至还升史弥远为礼部尚书,权力到了史弥远手中。

1208年,为了表示对金求和的诚意,史弥远主使恢复了秦桧的爵位以及谥号,终于与金人达成了“嘉定和议”。根据和议,金和宋由之前的叔侄相称改为伯侄相称,宋每年向金需要缴纳的岁币由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增加为各三十万。此外还有战争赔款(称为犒军费)三百万贯。如此屈辱协议前所未有,然而史弥远却升任为右丞相,成为了继秦桧之后又一个臭名昭著的奸臣。

史弥远自然知道自己名声之糟糕,怎么办呢?任由发展下去吗,肯定不行。为了改善朝廷和自己的形象名声,他采取了一个法子——推崇朱熹。

这里先说一下朱熹的观点,首先,三纲五常并非朱熹最早提出的。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是对儒家学说的进一步释义。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其实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三纲五常”本身并没有对女性提出太多的要求,所谓“夫为主,妻为从”,也并未说不允许女性改嫁。事实上,两汉最重视的理论是父子、君臣,所谓忠臣出于孝子,所以两汉都是以孝治天下。

而到了朱熹这,朱熹就开始进一步深化了。

朱熹认为:“君为臣纲”当是其首,对应的行为规范就是“忠”。所谓“忠”就是对君主尽心竭力,全心全意,毫无隐瞒。即使君主错了,臣子也应当忠君。

“夫为妻纲”则是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得以产生的基础,而对应的行为规范是“节”,他所赞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正是对这种行为规范的体现。他极力赞赏当地的孝子、孝孙、义夫、节妇,并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

事实上,朱熹的观点与传统儒家的观点是有所差别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礼记·礼运》中这样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意思就是吃饭喝水和男女之事,是人根本的欲望;《孟子·告子上》中也说“食色,性也。”“吃饭和那啥,是人之本性”。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儒家本身,是认可人的欲望的。

而朱熹对其的解释,则无限放大了某些观点,即其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他的看法是“正常之欲”本为“天理”,而超出“天理”的欲望,则是“人欲”。有些绕口,打个比方,在朱熹看来,如果你天天吃馒头,这就是天理,但是如果你突然想每天吃海参鲍鱼,这就是人欲;同理,如果女性一生只嫁一夫,这是天理,如果丈夫死了还想改嫁,这就是人欲。

史弥远之所以要推崇朱熹,是因为从靖康之变以来宋朝的一系列败仗已经严重威胁了宋朝朝廷的权威和统治基础。朝廷一败再败,丧师失地,向金朝纳贡称臣,甚至卖妻卖女,这样的朝廷,老百姓还拥护什么呢?

而朱熹的理论,则为统治者找到了被拥护的理由。

三纲中的君为臣纲,也就说是皇帝再窝囊、朝廷再熊、吃再多败仗,皇帝也是君,臣民不能提出发对意见;三纲中的“夫为妻纲”,也就是皇帝的老婆被金人抢了,错不在皇帝,而怪其老婆,这种情况女性就应当殉节,怎么还能认贼为夫委曲求全呢;而“父为子纲”,就是说皇帝卖女儿是因为女儿本身就是父亲的从属,可以被卖,别人不能说啥。

这个观点有点扯淡,但是很符合统治者的想法。因为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永远不希望被统治者产生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物质需求的想法。同时,还由于赵构以及后来的南宋统治者内心怯懦想法的推动,他们希望再发生类似“靖康之难”的事变时,女性可以自己了结自己,这样做至少让他们在颜面上过得去。于是,这种思想就被大力推广开来,所谓的“贞洁烈女”、“守寡从一”等观点就由此推广开来。

这种思想流毒深远,自宋朝之后的明清两代,皇室内部的性氛围较之前就收敛了很多,顶多是“娶个乳母”这种级别的事情,像离婚后再嫁皇帝、哥哥抢弟弟老婆、儿子收纳爹的老婆等情况基本上没有了,甚至蓝玉在击败北元后睡了北元皇帝的后妃,也朱元璋被当做罪证记入了蓝玉的死亡原因,可见这种思想的影响之深。

同时,民间的风气也收敛甚多。明朝成书的《水浒传》描写的是靖康之难发生前北宋末年的故事,其中出过场的女子并不多,然而潘金莲出轨、潘巧云出轨、阎婆惜出轨、卢俊义老婆出轨,甚至连皇帝包养的李师师也出轨,而在此之后,民间就很难看到这种盛况了。

其实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远非明清而止,现在在某些地区、某些人群中依然有其影子,像某些情节、像过年女性不上桌、像重男轻女等等等等,而这一切,都源于千年前的那场惨剧。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有两点体会,都挺细思恐极的:一是所有把自己的坟包子搞得很豪华的人,死后都不得安生。二是中国人自古就是撸狗狂魔。


我就不信秦始皇的坟包子没有被盗过,这么多年,肯定有小贼进去过。


话说今日,挺风和日丽的,明明天上有太阳,却还是飘着小雨,在仲春季节显得很突兀,渲染了诡异的气氛,揭示了故事的主体。


我决定今天去探古墓。


古墓这东西,物理上将就是个石头洞,但是它毕竟还是个古墓,万一有什么邪祟呢?龙牙一个大好青年,万一被邪祟所害,多么的暴殄天物嘛。所以还是要做一点准备。


我先默念了一遍《无产阶级共产主义心经》,求革命领袖和漫天先烈保佑,曰共不异产,产不异共,共既是产,产既是共……


然后准备了一张共产神符:

你看,金光闪闪的,一定可以驱邪护体,百毒不侵。



带上相机,手电,神符,还有一条中华田园啸天神犬,直奔古墓而去。


这一片的古墓都是汉代的,最晚不过三国,如果有,肯定都是千年老粽子,不可不防备。


可是我突然看见崖壁上居然有毛主席语录!



心里顿时放下心来,有主席语录在,一切牛鬼蛇神自行退散。


不一时便来到了荒林深处的古墓附近。只见古墓森森,荒草萋萋,委实是个入土为安、落草为寇、修炼成精、为非作歹的好去处。




龙牙自恃神符在手、语录护体,身边还有啸天神犬,抬脚就往古墓里走。这古墓,堪称装饰精细、造型古朴、体量硕大,一看就是富贵人家才能消受的地方。





进入主墓室,首先是两个典型的汉代阙:



阙的两侧是一些摆放陪葬品的洞,陪葬品早已被盗或者流失。



墓道本身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的破坏:


棺椁、尸首早已不翼而飞。鉴于大家想看,我拿一张别的地方的外椁给大家看看:


这是个石椁,里面才是棺材,棺材一般是木质的,汉代四川一带喜欢用一整根木头掏空。这个石椁外面装饰是车马,也有青龙白虎朱雀装饰的。唯独缺了玄武,对吧?玄武那个位置是阙,一般是墓主人的脚的方向。



如果棺椁齐全,墓室里应该是酱紫的:


对的,会有一只汪星人看门。不止四川崖墓这么摆,江南墓葬里也是这样的,所以我推测这是个共性:汉朝人都是撸狗狂魔。人要死了,一想哎呀大事不好!我快要挂了呢!可能就这几天就要下去跟祖先团聚了!到时候天狗两隔,木有狗狗撸了可肿么办呢!不行不行,可以没有猪头肉吃,可不能没有狗狗撸,快叫下人过来,照着我亲爱的狗狗样子给我捏个泥巴的,摆我墓道里,我死了好撸。


我身边的啸天神犬表示你看看,你们这个民族得是多爱撸狗。


确实是,上海博物馆有个中国古代雕塑展,进门首先就是一条狗,汉代以前雕塑也只有这条狗。五代十国之后就尽是各种佛菩萨之类了。


我拎着汪星人继续看古墓。


主人墓室是一室一厅的,旁边还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墓室,有小门洞相通,推测是一妻一妾的。



左边是妻,右边是妾。正妻墓室大一些,不过只有一室,妾的寒酸一些,面积很小。






墓室里面当然什么都没有了,还散落着一些明显的现代垃圾,破衣服烂鞋子之类的。


然后我就看见了最让人细思恐极的一幕:


一个避孕套、一根吸毒用的针管、一根止血带……


想想,你要是把你的坟包子搞太豪华,不但早晚尸骨无存,还有可能会有人跑你府上吸毒……


user avatar   xu-huan-8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史记》原本有52万字左右,汉武帝时亡佚《孝武帝纪》,东汉杨终也曾受诏删为了10万字。几经亡佚,《史记》也救丢失和删改不少内容。这些内容,至少有1万字可能和刘邦的大舅哥吕泽有关。

吕泽在西汉开国史中,属于“异端”的存在。

整个皇廷,一半以上的功臣,不是他的老友就是他的故吏。

多疑的刘邦居然对吕泽是绝对信任的,刘邦对吕泽的部下调之即用,吕泽也任其调之。君臣一生,无一丝猜忌。(《史记》黑吕氏,却无一字黑吕泽)

西汉开国,他功绩堪比三杰,评价只高不低:

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整部《史记》只言片语,和他相关的内容能避则避,能删则删。哪怕是开国排名前五的功侯,只因是吕泽的手下,就“不得”立传。而正如前言,半个皇廷的人都曾与他相关。


起于芒砀山,合与泗水

吕泽虽然是刘邦的大舅哥,但俩人政治渊源有明确史料可寻的,还要到刘邦落草芒砀山这一段。

芒砀山起事的兄弟活到开国封侯的只有十来人。但十来人中,近乎一半的都不归刘邦辖制,比如:

(蓼侯孔藂)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费侯陈贺)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孔藂陈贺是刘邦在芒砀山一并起义的弟兄,但是正式加入,却是之后刘邦被迁至巴蜀时,他们两人以左司马的身份加入。

汉承秦制,刘邦封汉王后,嫡系部队构成是没有左司马一职的,因此孔藂、陈贺的左司马一职从哪来的呢?(封汉王前,丰沛集团萧何为丞,曹参封爵七大夫,此时的刘邦嫡系,以得是按秦制来的)

只有一个可能,他们隶属于吕泽。吕泽军为楚制,刘邦入川后,吕泽军大规模补入刘邦军。期间还有河阳侯陈涓、柳丘侯戎赐、东茅侯刘钊以二队身份加入刘邦的吕泽部。

然后在回到芒砀山,吕泽部下曲城侯蛊逢曾在芒砀山

以曲城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丰沛集团中有很大一部分功侯隶属于吕泽。而刘邦对吕泽和他的部下也是极其信任,任其发展调用。

但这一部分,要从史书中晦去。吕泽不能写,写了,政治就不正确了。

接下来的就是刘邦占据丰县,四处招兵买马。关于这点,《史记》上又显吊诡之处。

(阳夏侯陈豨)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

这里有趣的是,刘邦和丰沛集团的早期成员,均无记载前往宛朐。可别小看了这件事,这可是五百人啊,早期创业,蛊逢的三十七人都要大书特书一番。

因此,这里也被晦去了关键信息。陈豨的五百人加入了谁的部队,而为什么加入了这个部队,就等于加入刘邦军?

其实这是不言自明的,唯有吕泽,才能让和他相关的人“语焉不详”。

紧接着,我们通过《功臣表》,会发现秦二世元年一批未来的丰沛功臣加入了吕泽部。阿陵侯郭亭、菌侯张平、厌次侯元顷、安丘侯张说。这些大都是明确记载了隶属于吕泽。

至于起事丰县的王陵,也有这样一段吊诡的记载。

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

接着能复盘的是,泗水之战时,在外征集兵马的吕泽和刘邦会师,击败秦泗川守壮。

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这个左司马是不是曹无伤,不得而知。有人说是,也有人不是,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吕泽是个“异端”。

如果按上面的功侯及人马推算,吕泽与刘邦会师的时候,兵马是要多于刘邦的。

这在古代,哪怕是现代都是一件很要命的事。吕泽完全有实力单干,但是他却从始至终都选择跟随刘邦,做刘邦的一支偏军,可以说整个秦末汉初,他这样的人就是“异端”。

但也许正是因为“异端”的缘故,刘邦对吕泽是出奇的信任。如雍齿反复,似王陵高傲的人,都安排到了吕泽军,可以说是吕泽军就是刘邦的问题儿童军团。


鸿门宴备案

吕泽没有参加鸿门宴,不代表他的直属手下没有参加鸿门宴。

在刘邦带去参加鸿门宴的数人中,就有一名叫靳强的是吕泽属下。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这里可以看出,吕泽应该和萧何、曹参、周勃等一批成系统的班子都没去。我们都知道,政治斗争永远不是杀一个人节能解决问题的,他是一个利益集团和一个利益集团的争斗。

刘邦可以死,但丰沛集团的利益不可死。而吕泽也许是能取代刘邦的唯一丰沛集团代言人。无论是从此次陈兵霸上,还是多年之后的“定三秦”、“出武关”(见下文,疑似)、“将兵入砀”还是“伐齐”、“灭楚”吕泽都是作为刘邦最好的替代者存在。


定三秦,征中原

刘邦迁巴蜀后,项羽为防刘邦势力扩展,立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合称“三秦”,以阻刘邦出关。

在高帝元年8月时,刘邦便用韩信之计,兵出三秦: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在刘邦兵出三秦的战争中,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至少有两秦的战争,吕泽军是直接参与了的,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丁复)別降翟王。
(朱轸)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

朱轸在攻打翟、雍之时隶属于丁复,而丁复作为汉初封户排位第五的侯爵,则直接隶属于吕泽部。

(丁复)入汉中,定三秦,属吕周侯(吕泽)。

虽然章邯被朱轸打败时,已是残军,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丁复和朱轸的实际领导,吕泽军在定三秦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紧接着刘邦就开始东征,一路上顺风顺水,带着五路诸侯的兵进了彭城。吕泽肯定也在这一东征部队当中,但是他应该不是和刘邦出函谷关,而是率部出武关。

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薛欧王吸入汉时,官职分别是郎中和骑郎将,这样低级别且又不是丰沛嫡系的臣子和刘邦兵分二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最有趣的是,还是后面的:

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在沛县的时候,虽然刘邦以兄事之王陵,可王陵却不怎么喜欢刘邦。而且刘邦还定三秦之时,王陵的母亲还没有“舍生取义”,王陵也未明确对刘邦归附,因此刘邦又怎么会放心王陵迎太公和吕后呢?

所以,此处应该是一个在刘邦军拥有重要地位的人,带着薛欧、王吸出武关。然后这个人和王陵私交甚笃,能“忽悠”着王陵迎太公和吕后。

放在整个刘邦军中,又要丰沛集团,又要独立领军,还要能在此时能“忽悠”王陵,唯有吕泽一人。

紧接着就是:

(周吕侯吕泽)将兵先入砀。

关于这段记载,明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吕泽带着军队去自己老家(下邑/砀)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看出吕泽将兵入砀,可能是刘邦的备案:

让吕泽军处于一个“清醒”的位置,以防兵败后的一溃千里。无论这个备案是否成立,史实告诉我们,吕泽军的确阻止了汉军的一溃千里。


彭城殿后

彭城兵败后,刘邦的撤退路线可以说很迫不得已。他开始肯定是想一路西奔,但泗水被歼十余万人,只能南退。退至吕梁山区又被歼数万,好不容易逃到灵璧,更是被杀了个“睢水为之不流”。

但是从灵璧得以逃脱后,刘邦的立马想北上前往沛县,带着一家老小西奔:

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

但此时的楚军已经兵至沛县,刘邦不得不走。

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有意思的是,在楚军冲着刘邦一家老小来的情况下,刘邦居然还能在逃跑的半路上遇到自己儿子和女儿,这也真是巧的不行。

但接下来的的事就很重要了,向西溃逃的刘邦选择了离彭城不足80公里的下邑落脚。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吕泽是给了刘邦什么样的胆子,让刘邦敢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收拾军马?

《史记》中无从可考,但刘邦选择西逃下邑,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几点:

  1. 吕泽军拥有一定的兵力且具备一定战斗力,能阻止项羽西进
  2. 刘邦信赖吕泽,并与他关系甚笃
  3. 吕泽军对刘邦忠诚度极高,不会背叛

随后,才有了

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其中“乃”字,可看出此事意义非凡)

我们有理由相信,吕泽军在这次整军撤退中,出色的完成了殿后任务,让刘邦军再无大的损失。


多路伐齐,合围垓下

根据《史记》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攻伐齐国的战争,汉军应该派了两到三个军团参与。

这三个军团分别是,刘邦直属军团:

(曹参)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淄。还定济北郡,收著、漯阴、平原、鬲、卢。

韩信军团:

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

其中根据“灭魏之战”部署,曹参和韩信两路平级,因此“伐齐之战”二人职位大致相当,只是战略部署上有所不同。

但令人吊诡的是丁复陈涓的出现,这代表着吕泽就在附近:

(丁复)属悼武王(吕泽),杀龙且彭城。
(陈涓)以丞相定齐地。

前者作为汉初十八功侯中的一员,直接参与了斩杀楚国大将龙且的战争,后者也以丞相身份参与伐齐作战,但他们实质上都隶属于吕泽。

所以很有可能的是,吕泽参与了伐齐作战,但是其功劳被全部抹去。


既然说到了汉初十八功侯,又不得不说一下,这十八人中的五人(傅宽、王陵、靳歙、丁复、蛊逢)都和吕泽渊源极深,大多还隶属于吕泽部,可想而知吕泽在功臣集团中影响之大。

当然,这里又来了件比较吊诡的事,伐魏的时候,刘邦被点名了是总指挥,而伐齐的时候,总指挥又是谁呢?

如果韩信是总指挥,长于赏罚的刘邦就不会因为韩信派人说的一句“假王”,就急的要:

汉王欲攻之。

因此全然有理由猜测,韩信伐齐过于“冒失”,不受指挥调度,事后又可能存在“贪功”的迹象,不足以封王却又以此为要挟,因此触怒了刘邦的逆鳞,始觉韩信有反意。

你贪不贪不重要,但你要忠心。

那么把话说回来,伐齐的总指挥会是谁呢?

我个人倾向被史书抹去,却又无法被历史抹去的吕泽。只不过和出武关一样,吕泽的功劳在《史记》中被大家“分”了。

垓下之战是最后一次楚汉战役的结果,这场战役起始还有战陈下、围寿春、屠城父。其中吕泽军团的成员,部分是明确参与了陈下之战,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战绩。

(靳歙)还击项籍陈下,破之。
(蛊逢)破项籍军陈下。
(靳强)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眜,功侯。

身为他们直属领导的吕泽又去哪了呢?无人知晓,总之他不能出现就对了。


非典型功臣

天下既定,刘邦大封功臣。

依据我们上面吕泽部下立的战功,我个人觉得,如果吕泽不被封王,都有点说不过去。(那时离白马盟誓还早着呢)

可是直到高帝六年,吕泽才被封“周吕侯”,时间上比自己的小弟靳歙还要晚一年。

封的晚不要紧,只要封的大就好,可是吕泽的封户史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他的另一位小弟丁复封了七千八百户,汉初诸侯封户排名第五。

吕泽的封户有没有可能像当年项羽封梅鋗一样,直接来个“十万户”?这个就无从而知了。

唯一知道的是,其长子吕台在吕后执政初期被封为“郦侯”,而吕泽死时,对于浓墨“黑”吕氏家族的《史记》并没有“废侯”“爵除”等记载,那么很有可能吕台继承的“周吕侯”封户,是“薛定谔的封户”。

如果吕泽对“薛定谔的封户”有所不满的话,《史记》肯定会在《吕后本纪》中说上一番。

但实际上,吕泽对此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哪怕汉朝既定,他也在戎马之中,替刘邦四处征战,直至死于疆场。

长兄周吕侯死事。

据推算,吕泽大致死于高帝七、八年间,“死事”是因公事而死。而这段时间,汉朝的战争对象即反叛的韩王信。

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

这场战争中途,刘邦曾数次还朝,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萧何未央宫事件”。

那么刘邦数次回城期间,与韩王信作战的前线总指挥是谁呢?如果是曹参、灌婴、周勃等人,《史记》一定会大提特提。然而只字未有,只能说这个人,不可提。


吕泽死后的动荡

最为有趣的是,吕泽死后没多久,刘邦就打起了废掉刘盈主意。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一千多年后,司马光还为此专门在《资治通鉴》里写了一个段子:

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吕泽的去逝对整个朝野的动荡是巨大的,甚至达到动摇国本(废立太子)的地步。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吕泽在功臣集团和丰沛集团中的巨大影响力,人走茶未凉。

吕泽高朋故吏满朝野。

丰沛集团中有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王陵等人,功臣集团中也有张良、灌婴、郭蒙、傅宽等人,都是吕泽的故交故吏。哪怕吕泽死后,其弟吕释之可以耍无奈般的要求张良为刘盈出谋划策,可见吕氏与众人关系之好。

强要曰:"为我画计。

当然,在保住刘盈上,大家都是一个利益共合体。当年逃回刘邦逃回荥阳,立刘盈为太子,“众诸侯子为卫”就是这一事的开始:

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


吕氏覆亡,祸首是张良之子(滑稽)

许多知友认为吕泽早逝,导致了最后吕家的灭亡。我个人认为,绝不全然。吕氏家族的灭亡,纯属咎由自取,自绝于丰沛集团和功臣集团。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史公真是会聊天,“吕氏政由此起”这句话,本质上直接给吕后及吕氏外戚定了性。

吕后毕竟是从沛县一起杀出来的大姐头,她把持朝政无所谓,爱怎么搞怎么搞,亲不亲,故乡人。

因此哪怕吕后杀赵王,人彘戚夫人,除了周昌因为赵相的缘故“谢病不朝见”,其余大臣们基本没啥意见。

老刘家的家事,大姐头,你自己看着办。

可问题就是在于吕后玩的太过火了,把自己亲儿子给玩崩了,以致于爱子年纪轻轻就去见了刘邦。

再加上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出了个馊主意帮陈平。这陈平也是坏,就听了。这个馊主意就是:

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

至此,吕泽和吕雉这姐弟两人为吕家打下的名望和基业,正式步入万劫不复的道路。西汉的外戚势力,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封侯拜相的蛋糕就那么大,你们这些小字辈的无功无德,凭什么来抢我们的东西。


盖棺定个论(无责任猜测)

话再说回吕泽,吕氏家族的覆亡,让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考古发现。但《史记》中的一句定论,足以让千百年后的人,对他的“神秘”津津乐道。

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史记》中汉初功臣的记载中,有明确记载帮助刘邦定(平)天下,仅有萧何、张良、陈平、吕泽四人

但吕泽的评价,是四人中完成度最高的。“发兵”、“佐”、“天下”三个词直接决定了他对刘邦称帝的帮助有多大。即使家族因政治斗争覆灭,这样的功绩也是无法被绕过的。

除开《史记》中对其的评价,我也有理由相信揣测吕泽之于刘邦,如同关羽之于刘备。

他们两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绝对默契,吕泽对刘邦更是有着一种近乎“信仰”的忠诚。

如果没有这种近乎“信仰”的忠诚,在项羽入关中分封诸侯时,手下精兵强将齐齐,并有灭秦之功吕泽,为什么没有被封为诸侯。从分化刘邦势力上来讲,这绝对是一步妙招啊!

我想,不是项羽没有这样做,而是吕泽谢绝了项羽封侯之礼,一心只愿同刘邦入蜀。

刘备分兵,必分关羽,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同样,吕泽军对刘邦而言就是二队的存在。

以二队将入汉。

每当刘邦战事紧急之时,吕泽便倾其全力,调动人马发予刘邦调度。王陵、陈豨、靳歙、丁复、傅宽、蛊逢、郭亭、郭蒙、朱轸、冯无择、雍齿(啧啧)等人,大都出于吕泽军“二队”。(简直就是替补队员升主力)。

甚至韩信投汉曾任“连敖”一职(楚职),在一定程度上推断,他很有可能也在吕泽手下任职过。因为刘邦本部的官职成“秦制”,旗下独立军团此时唯有吕泽军为“楚制”。

对了,吕泽部的“连敖”一职,可以说是重点人才培养对象。许多汉初功侯曾任此职:

(朝阳侯华寄)以舍人从起薛,以连敖入汉。
(广陵侯召欧)为连敖入汉。
(隆虑侯周灶)以连敖入汉。
(煮枣端侯革朱)以越连敖从起薛。
.....

“二队”的人才,但凡战绩出彩便被刘邦征用,吕泽毫无怨言,继续为刘邦南征北战,培养新的人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初朝野上下不是出自吕泽部,就是吕泽的好友。

可有趣的是,有着颠覆朝野能力的大臣,临死都在为皇帝征伐;而生性多疑的皇帝,至死也未对这个大臣起过疑心。

这样的默契,早已不是用“君臣二字”能解释的。

有业一起闯,有祸一起扛。出生入死,不求封王拜相;南征北讨,事君如父如兄。兴许,在刘邦眼里,吕泽才是他的亲兄弟。

知友们也提出不少关于吕泽的大胆性猜测,但是有些碍于留言篇幅,无法展开,只能私聊。

在此特开一个小版块,权当脑洞,“细思极恐”,希望大家喜欢。


user avatar   yan-ying-50-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的人应该都还记得,《长恨歌》这篇诗歌背后的鉴赏范例里提到,陈鸿在自己写的《长恨歌传》中称,自己要写这部作品,是为了“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封建士大夫扑面而来的甩锅气息。

李唐一朝著名的女人很多。

你说韦后乱政,我认了,因为这位在唐中宗挂了之后真的想搞事情。

你说太平公主乱政,我继续认了,因为这位千方百计用尽手段想要上位。

你说武则天乱政,我还是捏着鼻子认了,因为这位的酷吏政治确实没法洗。

但是你说杨贵妃乱政?

拜托,历史上那些厉害的女性政治家干的事情,比如说插手政务、废立太子、临朝称制,哪一件杨贵妃干过?

不错,唐玄宗和杨贵妃好上之后确实昏庸不堪,不理朝政,“从此君王不早朝”。但这归根到底还是唐玄宗自己的责任。引发安史之乱导致李唐由盛转衰的这口大锅,怎么可能由杨贵妃来背?

然而遗憾的是,善于甩锅的封建士大夫们就是这样对红颜祸水论情有独钟。

中国古代的女性,一方面充当男性用完就扔的玩具,另一方面却总是要承担国破家亡的骂名。封建士大夫们自己把局势玩砸了,就开始对女性指指点点起来。他们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奴颜婢膝割地求和,对自己家里的妇女却异常苛刻,天天“商女不知亡国恨”。但是,要求歌姬演唱《玉树后庭花》这首亡国之曲、日复一日纸醉金迷的,难道不就是这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家吗?凭什么最终背锅的是这些为挣一口饭吃而被迫低声下气的歌姬?

著名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对女性的这种可悲境遇有极为真实的表现:

我们到处卖唱,
我们到处献舞,
谁不知道国家将亡
为什么被人当做商女?
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
尝尽了人生的滋味,
舞女是永远的漂流,
谁甘心做人的奴隶,
谁愿意让乡土沦丧?
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
被鞭打的遍体鳞伤!

是啊,谁不知道国家将亡?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这些实际上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同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家国情怀。但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秩序之中,她们被裹小脚,被要求遵守三从四德,被灌输“夫为妻纲”,还被士大夫们污蔑为红颜祸水、亡国商女。更有像唐僖宗这样极其不要脸的人,自己被打得丢盔弃甲逃进四川,待回京之后一不总结经验,二不反思教训,相反装出正人君子的样子指责宫女们在黄巢攻占长安期间“何为从贼”。每次我读到唐僖宗的这段表演时,一股恶心感就油然而生。

对于历史上屡屡发生的用某位女人替整个封建剥削集团开脱的行为,鲁迅颇为不屑地讥讽道:

国民将到被征服的地位,守节盛了;烈女也从此着重。因为女子既是男子所有,自己死了,不该嫁人,自己活着,自然更不许被夺。然而自己是被征服的国民,没有力量保护,没有勇气反抗了,只好别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杀。


最后,用一段经典的豫剧唱词来表明我的态度: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绵,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儿干,
这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啊)。
有许多女英雄,
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相关话题

  历史上哪些人物的事迹让你发自内心地佩服? 
  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魏博的牙兵是什么存在?成为一个牙兵需要什么条件? 
  现在内蒙古的蒙汉关系如何? 
  秦始皇和刘邦真的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吗? 
  历史上有哪些较大的行政区划变动? 
  陕北历来贫瘠,又是如何养活长征之后的三大主力以及陕甘宁边区这四支部队合流之后的兵马的呢?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同样是伤害中国,同样是占领土地,为什么中国恨日本比恨俄国多? 

前一个讨论
唐代南衙诸卫与北衙禁军是什么关系?三卫五府是属于其中的吗?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典型的非民用相机?





© 2024-04-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